登陆注册
10603900000033

第33章 秦口河边的描述(1)

秦口河

秦口河显得宁静,送来春天疾奔的脚步。也许归于流传太久的传说,或许是土地的神秘,我站在秦口河的桥闸上,俯望河水,想找出一种答案,寻出历史的演绎。它的血脉和这方水土紧密相连,创造出灿烂的文化。雨水惊醒了河两岸的生命,野草拱出地皮,堤岸上柳树的枝桠,吐出了芽蕾,水鸟儿掠过水面,向远方飞去。

据沾化县志记载:“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黄河泛滥,大水至县境入海,冲蚀而成河道,因河西岸有秦皇台而得名,亦称大沙河。河水随潮汐涨落,利通舟楫。高潮时水深5.25米,水面宽约200多米;落潮时水深3.85米。20~40年代航运旺,下洼码头遐尔闻名。”秦口河与众不同,它发源于黄河,直奔大海,海水和河水在下洼镇融汇,形成潮汐河,这样的河少见。特殊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气候,使这里的河蟹、枣树远近出名。岸上的村庄世代有捕鱼、种枣树的习惯,春天的枣树结满黄花儿,鸟儿在枝头飞来飞去,歌唱新的一天。清晨土屋走出的人,肩扛铁锨走向田野,踏一条熟悉的土路,脸上挂着舒心的笑容。老人肩上搭长杆的烟袋,汗浸的烟荷包晃来荡去。空气中飘散花香,吸一口神情气爽,情不自禁地哼两句吕剧;或在绵阴的雨天,几个老伙计围坐在土炕上,喝一壶井水泡的苦茶,陪伴滴落的雨声,在扯拉“瞎话”,上至古下至今。徐徐刮来的风,吹落的枣花飘向秦口河,逼人的香味久久不散。枣花顺河水飘去,风热了,沿岸的麦子熟了,这时节的河蟹肥美,它们喝了太多的枣花水。

河水养育了岸边的人,人烟兴旺,云聚密居。有的从遥远的山西老家迁徙而来,有的从河北枣强迁移,形成了人口众多的村庄。在黄河淤积的土地上种下麦子,种下一片片枣树。

乡村的日子平静,如秦口河的水日夜流淌。湿润的风,一阵阵地吹向岸边的村庄,把时间赶得撒欢地奔跑。秋天转眼之间来到了,枣熟丰收,麦子进囤,正是一年婚嫁的好时候。一杆金色的唢呐,淌出欢快、嘹亮的曲调。新郎倌披红戴花,骑一匹高头大马。一辆枣木的马车上,罩红盖头的新娘,怀中抱着圆条编的“升”,里面放一把红枣和花生。迎亲的队伍,浩荡地穿行在古老的土路上,今后有了幸福的回忆,一曲反复歌唱的古歌,迎来新生活,怀着渴望和等待。

一道桥闸在秦口河上筑起。上游是从源头流来的黄河水,下游是潮涨潮落的海水。桥闸改变了历史,改变了河流的命运。昔日的商埠码头败落,再见不到帆樯涌动,桅杆耸云的情景。河面上漂浮的小船,不过是简单的工具,附近的河上布几道“迷惑阵”,捕些小鱼小虾,打捞河蟹,它们经不起风口浪尖的颠簸,失去了往日下河入海的雄性的气魄了。

无棣县碣石山以东三十公里处有一条河叫秦口河,秦口河是古钩盘河入海口段的名字,因为临近秦始皇求仙的一座“秦台”而得名。秦口河西岸,佘家港北六公里处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渔业村落叫“石桥村”,与沾化县隔河相望。据当地老人们说,石桥村是建于北宋的古村,紧靠朝廷官办的永利盐场,当时有码头、店铺、酒肆、客栈,水陆交通便利,比较繁华,渔民、盐工、盐贩会聚与此,一些绿林人物或充发盐场的“配军”也常在这里会友,饮酒消遣。水浒英雄聚义失败后,阮小七曾化名萧恩,隐居石桥村打鱼为生。被搬上戏剧舞台的“水浒戏”《打渔杀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沾化、无棣两县也一直流传着这些传说,石桥村人对此也津津乐道。

征讨方腊时阮小七得以生还,不愿做官,化名“萧恩”与女儿桂英隐居邻近“招安县”(沾化的宋代名称)钩盘河“河下”的石桥捕鱼为业。桂英许与小李广花荣之子花逢春,以一颗叫做“庆顶珠”的珍珠为聘礼(剧中未展示该情节)。阮氏父女二人,一叶扁舟,烟蓑雨笠,悠然自适。后因不堪土豪丁自燮欺压,到官府告状,反遭贪官吕子秋的责打。萧恩气愤难忍,便以献庆顶珠“赔罪”为名,与女儿同往丁府,杀了丁自燮一家,远走他乡(剧情一般到“杀家”终止);后被官兵追杀,萧恩自刎,萧桂英流落江湖,在卖武时与未婚夫花逢春相聚。故事情节与明朝遗老陈忱的小说《水浒后传》第9回、第10回的描写有些接近。剧中的水浒人物还有萧恩的旧交混江龙李俊和新知卷毛虎倪荣。剧中的县官吕子秋和员外丁自燮都确有其人,所以解放前在无棣石桥村附近乃至对岸的沾化县有丁姓、吕姓的村庄中的村民都禁止演出《打渔杀家》这出戏。萧恩父女所打鱼的河就是秦口河上游古钩盘河。管庄土豪丁自燮在河的南岸,是沾化县古城镇管庄人。因管庄村绝大多数是丁的后人,此剧在管庄村被禁演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说《打渔杀家》发生在江苏太湖,有的说在邳州的官湖一带。但根据1938年《国乐唱片》整理的京剧中,萧桂英的第一声唱词是:“(内西皮导板)白浪滔滔海水发”,接着萧恩的唱词是:“(西皮散板)父女打鱼在河下,家贫哪怕人笑咱。桂英儿掌舟舵父把网撒”。而且还有:“萧桂英(白):‘爹爹年迈,这河下生意不作也罢!’萧恩(白):‘本当不作河下生意,怎奈你我父女拿什么度日呀?’”又有萧恩:“(西皮原板)……二贤弟在河下相劝与我,他劝我把打鱼的事一旦丢却。”此外还有不少关于“河下”的台词。

江苏太湖或者邳州官湖都是淡水湖,与海水的潮汐无关,肯定不会有“白浪滔滔海水发”的场景发生。从唱词中的“白浪滔滔海水发”、“父女打鱼在河下”可知,萧恩打鱼的地点应定位于有潮汐出现的“河下”海口地域,石桥村位于秦口河(上游是古钩盘河)和徒骇河的交汇处,此处的潮汐规律是半日潮,每天两次潮涨潮落,渔业资源丰富,似与唱词中的地望相仿。阮小七是渔民出身,他隐居此处捕鱼为生,倒也算是理想的去处。据史料记载,阮小七是梁山水军头领,确有其人。宋江起义在《宋史》中有三处记载,其他史籍、著录和野史、笔记中多有记述。明·郎瑛(1487~1566)在《七类修稿》中也载有宋江36人的名字,其中有阮小七等。

阮小七隐姓埋名来此隐居,恐怕还与周围的地理人文环境有关。石桥村所在的秦口河两岸,是宋代朝廷的官办永利盐场。据《宋金元时期山东盐业的生产与开发》(作者:王赛时)说:北宋时的无棣县境内已经开设盐场,称为永利场。今沾化县久山村出土过一方石碑,上面刻写“政和三年,永利场酒家石九思等人……凑钱修塔”等字样,可证元明时期著名的永利场开启于北宋时代。石桥村正处于宋代永利盐场北部海运交通要地。绿林好汉及各路强人在此出没,也就可以理解了。

秦口河的两岸有着很多的传说,没有什么文字记载,却记在人们的心中。朴素和河水滋养浪漫,美好的想象中,人们度过苦难的年代。

雨后的秦口河像老照片,存留过去的痕迹。午后河面安静,停泊岸边的小船,述说古老的故事,等候主人解开缆绳。我漫步泥坝上,凝望宽广的河道,湿润的气息。这是生命的河,一条活着的河,它与平原的风俗和文化不可能分开。

噪门红泉整理:《秦口河与“打渔杀家”》、《农村大众》,2010年7月1日。

村庄

我的眼睛被黄土湮没,梦似地来到村庄。

可能是命定的,前生有约,注定在那个日子,走近鲁北平原的小村庄。村头的湾水,几只白色的鸭子,自由自在地凫游。深绿色的水面,倒映着天空和显露春意的槐树。一条狗狂吠不止,我弯下腰装做捡石头吓唬它。狗扭头向村里窜去,我就是这样走进村庄的。

壮实的人们到地里干活去了,这个忙季,很少有闲人待在家中。平原的乡村,格局大多相似,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大大小小的街道,两旁低矮的泥土草屋,干打垒垒成的院墙,标志着独立的四合院。不同的家庭聚集一起,便形成了村庄,一代代人繁衍生息。

土路高低不平,车辙、脚印、驴蹄、狗屎……村中的路是丰富的,表现着生存的状态。无论是白天和黑夜,晴天或阴雨,这儿的一切无矫饰之情,不管是谁都有亲切的激动。我站在一所院子的门楼前,黑色木门中间的两个圆铁环,像眼睛紧紧地盯注我。很想推开木门,听沉重的响动,那声音在城市里已消失许多年了。我想迈过门坎,进入泥土修筑的屋子。坐在土炕上,喝着咸水浸泡的茶,是另一种味道。门两侧贴的春联,长长的红纸,在风雨中鲜红,已经褪色变得花白。墨汁写下的吉祥、祝福的字样,仍然清晰可辨。

我趴在门的缝隙,向院子里张望,迎门的影壁墙,上面画一幅松树,挡住了视线。家其实不光是四合院,围一排屋子,男人女人住在一起,过酸甜苦辣的日子,有了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这里度过的岁月,发生的故事,琐碎的生活的细节,组合成温馨的地方,人们就管它叫家。很多年前,老一辈人划下这块地,为儿女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图景。天气晴爽的日子,老人约来乡邻帮忙,和泥脱坯,准备盖屋的材料。老人赤着膀子,干得浑身流汗,平坦的土地上,一块块脱好的坯越来越多了。每一块坯摆在大地上,记录下老人美好的憧憬。过去盖屋是很讲究的,老人请风水先生择基,讨个好风水。开工那天,宴请瓦匠师傅和他的徒弟们,邀周围的邻居亲友坐陪。上梁一定选择良辰吉日,将悬挂红布的脊梁摆好。然后由主人点燃鞭炮,脆脆的鞭炮声在平原传出很远,引来孩子和乡邻的围观,红色的纸屑散落一地。新屋的建成,意识着家族的延续,人丁兴旺,这天任何一家人都特别的高兴。

雨天走过留下的印痕,天晴复印出同样的印痕,有时人能认出自己的脚印,回忆起雨中的情景。离开村庄到外面漂泊,那一切却永远地留在了村庄。我继续走着,坐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拿异样的眼光打量。一个担水的女人,挑着两桶水从走过,扁担颤颤悠悠地晃动,洒下几滴水珠。她的眼睛瞧也没有瞧我一眼,仿佛我不存在是的。干躁的土地上,洇了几个湿润的圆点点。听县上的人们说过,这片土地上的水都是咸涩的,不管在地下打多深的井,因为盐碱地不可能生出甜水的。

我悄悄地出了村庄,春天干旱缺雨,村中的土路浮着的尘土,被我踢的四处飞舞。我不是这片土地的人,所以我的踪迹很快被埋没,云烟一样消失。村庄有名有姓,有古老的历史和传说。黄色的村庄和土地的色泽分辨不清,只是从衰旧的草顶和狗儿,才能感到活着的村庄。

旧院门

我顺着凸凹不平的土路,走进了村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的格局,泥踩墙圈起的院子,经过了岁月,不知被主人修补了几回。

同类推荐
  • 蜀山剑侠传(卷五)

    蜀山剑侠传(卷五)

    《蜀山剑侠传》讲述了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人的拜师学艺和斩妖除魔的经历,他们在外出修行的过程中,经历无数的机缘巧合,获得了种种威力巨大的奇珍异宝,在和邪派的斗争中本领日渐高强,最终,在第三次峨眉斗剑中,正邪人物进行了最后的一次较量。本书共9卷,此为卷五。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包法利夫人,充满着对浪漫爱情的向往。面对平庸的丈夫,寡淡的婚姻,包法利夫人沦为绝望的主妇,只是心里还保留着爱情的火苗。当心动男人出现时,她不顾世俗道德的约束,纵身奔向心中的美好,然而假象并没维持多久,她所谓的爱情也仅仅停留在肉欲的纠缠、浮华的语言之上。爱情没能给她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反而掠取了她的性命。包法利夫人更像是女人世界里的堂吉诃德,她的生活因幻想而美丽,又因幻想而沉没。
  • 和冬天一样冷的日子那么多

    和冬天一样冷的日子那么多

    这是一部关于理想、爱情、青春的小说。如网上这段评价:“2006年的盛夏,天气炎热。我天天窝着在广州大学城三年级的宿舍里看电影,上网烟海渺茫地寻找小说诗歌,一页一页地联想,于是我看见杨遥的《像冬天一样冷的日子那么长》,这卷小说慢慢铺展开来一个冷稍的冬季。我赤身蹲在凳子上,觉得日子渐渐变得冷清。阳台外的阳光依旧灿烂明亮,路边的紫荆树有稀疏的叶片,那树荫漏下亮斑,而行人稀罕,就那么一路地冷落下去了,跨了球场,向西,傍晚见黄昏落日,暮霭浑黄。蝙蝠的翅膀带来夜色的黑。”
  • 爱在阿拉斯加冰川下

    爱在阿拉斯加冰川下

    何以琛说,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对于傅越明而言,俪小桥就是那个人,那个他愿意一路追随到阿拉斯加冰川下的女孩。
  • 缺钙

    缺钙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热门推荐
  • 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

    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

    生活处处皆经济,每个人每天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经济学规律进行选择和取舍,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做一个能看懂经济现象、运用经济学规律的人,就能更加睿智、理性地作出决策,减少人生的沉没成本,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 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从作者孙瑞林已发表的故事中精选出45篇,每篇作品都以灵动的笔触和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个洞彻人心灵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把深奥的人生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以滋养,情感得以温暖。本书的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只要你翻开它,就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寒冬里那丝暖意》的每篇作品都犹如一杯咖啡,让你从中品味出幽香深远的韵味。
  • 乌龙寺外传

    乌龙寺外传

    来自天外的和尚,如何制服超级赛亚人的过程!
  • 倾世为凰

    倾世为凰

    既然重生,那么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太子?皇子?通通滚一边。老书《重生王妃》已经完本,请多多支持瑾萱微信公共订阅号:X-JIN-XUAN
  • 战斗吧女配

    战斗吧女配

    她竟穿成她小说中的炮灰女配。小说中沐妃被利用、被陷私通、被弃如敝履。这一世沐玲珑沿着剧情,冷眼旁观,只待撮合墨轩帝和女主逃出皇宫。然而,他的温柔让她拼尽全力的去爱,却发现依旧是并狠心利用。她不甘心地问“墨轩,你可曾爱过我?”他冷漠地说“你配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易筋经追逐

    易筋经追逐

    短篇,已经写完,只有十来万字。
  • 墨先生的恐怖作品死亡倒计时

    墨先生的恐怖作品死亡倒计时

    新书《侠盗天团》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一个空了一百年的山村。山村方圆五十里无人烟,所有知道的人都绕着这个山村走。这一天一个公司组织的旅行团路过这里。进入死亡倒计时………
  • 逆天毒妃七小姐

    逆天毒妃七小姐

    她,一朝穿越,成为艾家七小姐,艾初晨。“你,废材,长得漂亮又怎样,不就是一个花瓶。给我过来。”什么?废材?你见过皇级炼丹师的废材吗?你见过皇级炼器师的废材吗?你见过皇级驯兽师的废材吗?你见过神价武者的废材吗?你见过全元素师的废材吗?他,欧阳飒天,帅哥一枚,实力强大,家室又是皇室,简直是完美的化身,但只为她倾倒一片江山!
  • 曼珠沙华与满天星

    曼珠沙华与满天星

    为守护曼珠沙华与满天星,阴阳联盟不复存在。转世的他们,会再续前缘吗?
  • 唯仙是魔

    唯仙是魔

    浩荡仙路,崎岖何惧?杀戮何惧?地球末法,异界修行。持本心,转战浩荡天地。为长生,为超脱,为自在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