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5000000043

第43章 中东问题让美国深陷泥淖(3)

除了表面的领土问题外,两伊战争的爆发还有内部的深刻原因。伊朗与伊拉克虽然都信仰伊斯兰教,但两国的民族不同,伊朗属波斯民族,讲波斯语;而伊拉克属阿拉伯民族,讲阿拉伯语。另外两国领导人的政治理念不同:伊朗领袖霍梅尼持复古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拉克总统侯赛因是阿拉伯社会复兴党人,持近代的泛阿拉伯主义。霍梅尼上台后,公开扬言要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建立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侯赛因的伊拉克政府则是远离宗教的政教分离国家,不能容忍在伊拉克建立政教合一的宗教政府。

由于伊拉克是伊朗的近邻,伊朗伊斯兰革命输出的首当其冲就是伊拉克。因此侯赛因想趁火打劫,趁伊朗新政权还没有站稳脚跟,出兵推翻霍梅尼政权。同时侯赛因也想通过打败伊朗来树立他在阿拉伯国家的威信,接替埃及作阿拉伯联盟的盟主。但侯赛因的计划失误,伊朗虽然失去了美国的支持,但伊朗军队仍有强大的战斗力,伊拉克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两伊战争进入相持局面。以色列也利用伊拉克忙于两伊战争之际趁火打劫,1981年6月,以色列突然出动飞机炸毁了法国援助伊拉克建造的核电站,以色列认为该核电站有可能被伊拉克用来制造核武器。

两伊战争中,除了叙利亚和利比亚这样的革命国家支持伊朗外,多数阿拉伯王制国家害怕伊朗的革命输出,希望伊拉克成为伊斯兰革命的防波堤,所以支持侯赛因,向伊拉克提供经济援助。美国因为与伊朗恶交,也支持侯赛因,向伊拉克提供军事援助。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有较多的国际支持。

1987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伊拉克当即宣布接受这项决议,但伊朗拒绝接受,两伊战争继续进行。此后,两伊战争的战场从两国边境地区的阵地战转变为“袭城战”,双方使用大量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石油设施和港湾设备。“袭城战”搞得双方损失惨重,不得不坐下来停火谈判。1988年8月,两伊战争在稍利于伊拉克的情况下停战。此后伊拉克以“伊斯兰革命的防波堤”的名义,接受欧美国家的援助,逐渐成为中东新兴的军事大国,这是后来海湾战争的原因。

两伊战争虽然减缓了伊斯兰革命对阿拉伯世界的冲击,但也造成了阿拉伯国家的分裂。叙利亚和利比亚支持伊朗,不仅伊拉克与他们断交,其它中东国家也与他们的关系急速冷却。两伊战争后,中东的几个阿拉伯大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约旦、利比亚等国之间,已是各念一本经,失去了互助协助的关系,纳赛尔时代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的形势一去不复返。此后,约旦、叙利亚等国也出于本国利益,纷纷单独与以色列交涉谈判,局势对以色列越来越有利。

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使美国把注意力转向抗衡前苏联的扩张威胁上,新上台的里根总统一改卡特前总统的对苏缓和政策,采取对苏强硬立场,提出“星球大战”等对抗前苏联的战略计划。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对中东问题的关心程度大为降低,形势对阿拉伯国家更为不利。另外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与前苏联近邻的阿拉伯国家也感到前苏联的威胁,联美抗苏的思想抬头,阿拉伯人的反美思潮有所后退。

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19世纪80年代是寒冷的年代。他们的阿拉伯兄弟们,正在淡忘“阿拉伯大义”,不再把解放巴勒斯坦当做他们的义务,巴勒斯坦问题已不再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问题,而变成了单纯巴勒斯坦人自己的问题。阿拉伯国家纷纷承认以色列,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支持越来越少。第一个抛弃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阿拉伯国家是约旦。

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前,约旦对巴解组织是支持的,不仅提供资金,还在约旦境内为巴解组织设置训练基地。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约旦国王侯赛因看到以色列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害怕巴解组织的活动造成以色列入侵约旦的借口,开始限制约旦境内巴解组织的活动,并请巴解组织自重。但巴解组织并不理会侯赛因国王的劝告,他们不仅在约旦与以色列的边界附近展开游击战,而且还在国际上频繁制造恐怖主义活动。1970年,巴解组织劫持了四架西方客机到约旦着陆。在此情况下,侯赛因国王决定动用武力把巴解组织驱逐出境。1970年9月,约旦军队向境内的巴解组织发起进攻,将巴解组织赶出了约旦。

巴解组织被逐出约旦后,将活动基地转移到黎巴嫩。黎巴嫩是一个人口只有300万左右的小国,但却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信徒混住的多宗教国家(51%信奉伊斯兰教,49%信奉基督教)。另外伊斯兰教徒又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情况更加复杂。黎巴嫩的宪法规定:国家最重要职务的总统、总理和国会议长,分别由基督教徒、伊斯兰教逊尼派教徒和伊斯兰教什叶派教徒担任,所以黎巴嫩政府是一个各派争吵不休的软弱政府。

1970年9月约旦当局镇压巴解组织后,巴解总部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1万余人从约旦转移到黎巴嫩境内,在黎巴嫩南部建立营地,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地区,成为“国中之国”。巴解组织不时对以色列进行袭击,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巴解游击队更是协助埃及、叙利亚部队,袭击以军基地、仓库和雷达站等军事设施。1973年4月,以色列派特种部队潜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暗杀巴解组织干部。1978年3月,以色列以报复巴解游击队为由,出兵入侵黎巴嫩南部地区。3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派联合国部队进驻黎巴嫩南部地区,帮助黎巴嫩政府恢复对南部地区的控制。

巴勒斯坦武装力量转移到黎巴嫩后,得到黎巴嫩伊斯兰教派的支持,但却遭到黎巴嫩基督教派的反对。巴解组织在黎巴嫩境内建设巴勒斯坦人的学校、医院,巴解游击队的士兵背着枪大摇大摆地走在黎巴嫩大街上,好像在自己国家一样。此外巴解组织还直接支持黎巴嫩的伊斯兰教派,这些都引起黎巴嫩基督教派的强烈不满。终于在1975年4月,爆发了基督教派与伊斯兰教派之间的黎巴嫩内战。

基督教派民兵在战争初期稍占上风,但伊斯兰教派民兵在巴解游击队和叙利亚的支持下,逐渐扭转了战局。1975年10月,黎巴嫩、叙利亚、埃及、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召开六方会议,决定组成以叙利亚军为主力的阿拉伯维和部队进驻黎巴嫩。此后,黎巴嫩内战逐渐平息,但黎巴嫩的基督教派对叙利亚的干预不满,基督教民兵与叙利亚军之间多次发生武装冲突。

1982年发生了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遭巴解组织恐怖主义分子刺杀事件,恰值1982年爆发英阿马岛战争,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集中于马岛战争上,以色列乘此时出兵可以减少世人的注意力。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驻英国大使遭巴解组织刺杀为由,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解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南部。这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后,巴解组织的实力大为减弱,而阿拉伯诸国对巴解组织的支持也只停留在形式上。在此情况下,巴解组织不得不谋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1988年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做出了无奈的决定,宣布接受联合国1947年分割巴以的181号决议,成立巴勒斯坦国,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当然反对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人也不少,人们嘲笑说:“承认了以色列还叫什么解放组织?”阿拉法特宣布承认以色列10天后,巴解组织的激进派在苏格兰上空制造了泛美客机爆炸案,让阿拉法特十分难堪。

到1990年,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大义已是被人遗忘的历史,俄国、中国等以前支持阿拉伯的国家,也开始对中东问题持旁观态度。就在此时,伊拉克总统侯赛因出兵吞并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侯赛因重新提起阿拉伯大义:如果以色列遵照联合国的242号和338号决议,从阿拉伯被占领土上撤军的话,伊拉克就从科威特撤军。巴勒斯坦人感谢侯赛因,他没有忘记阿拉伯大义,没有忘记巴勒斯坦人。尽管支持伊拉克使巴解组织陷入国际上的孤立,巴解组织还是宣布支持伊拉克。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的领土。196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从占领土地上撤军,但以色列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虽然收回了部分被占领土,但大部分被占领土仍然控制在以色列手中。1974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重申以色列应遵从242号决议,从占领土地上撤军,以色列仍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拒不执行联合国的撤军决议,美国就召集多国部队武力执行联合国的决议。为此阿拉伯人感到不平:“为什么以色列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美国就放任不管?美国对待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完全是采用双重标准。”

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惨败后,巴解组织更陷于孤立无援的地步。此后,巴解组织不得不依靠美国与以色列谈判,争取巴勒斯坦的“自治”。但美国本来就是亲以色列的,所以巴解组织在谈判中不得不做出大量让步。巴解组织中的强硬派反对阿拉法特的过分让步,他们在巴勒斯坦不停制造恐怖主义活动,试图阻碍阿拉法特的巴以和谈。由于反对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人很多,阿拉法特与以色列达成的协议,往往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进入21世纪,阿拉伯人对前途更加悲观。阿拉伯人明白:阿拉伯要想站起来,要想在世界上得到尊重,就必须团结起来。而当前的阿拉伯世界却是一盘散沙,阿拉伯社会的道德下降,阿拉伯政府的无能,阿拉伯国家间的内斗,都让阿拉伯人感到伤心和失望。他们怀念1950年代、1960年代阿拉伯人团结一致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另一种力量抬头了,这就是本·拉登为代表的泛伊斯兰主义团体。泛伊斯兰主义成为团结阿拉伯人的一种新兴力量,阿拉伯人从拉登身上似乎又看到阿拉伯统一的希望。

拉登明白,要使阿拉伯人团结起来,靠现状不行。必须要有一个契机,有一个共同的危机感,才能使阿拉伯人团结起来。拉登的组织发动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就是意在制造这样一个契机。拉登当然知道,他挑畔了超级大国,美国不会轻易放过他。布什总统已经说过,一定要抓到拉登,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拉登已经做好死的准备。美国空袭阿富汗之后,新闻中播放的拉登的录像讲话,某种意义上就是他最后的遗言。拉登说:“对于美国人,我有以下进言:我对真主起誓,除非巴勒斯坦人民能够享受到和平,除非所有的异教军队撤出伊斯兰领土,重还真主安宁,否则美国人将永远不知和平为何物。”

拉登的讲话让巴勒斯坦人感动,也让很多阿拉伯人感动:拉登重新提起了被人遗忘的巴勒斯坦问题,重新举起了阿拉伯的大义。如果拉登死了,他是为巴勒斯坦的解放事业而死,是为阿拉伯世界的统一而死,是为伊斯兰的圣战而死,对于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徒来说,拉登当然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在巴基斯坦,示威游行的人群打着拉登的画像,高喊:“拉登!乌萨玛!”也是这个原因。

现在阿拉伯人普遍对他们的政府感到失望和反感,拉登这样的反政府阿拉伯组织层出不穷,阿拉伯世界又在孕育着一场新的革命。有人说美军进驻沙特阿拉伯,是为了保护沙特人,引起沙特人的普遍愤慨。引用一位沙特反政府人士的话:“美军去沙特阿拉伯是为了沙特人?笑话!美国去沙特,是为了保护中东的石油,为了保护腐败的沙特政府而已。”参加“9·11”恐怖主义袭击的多数是沙特人,不少人预测伊斯兰革命的下一个目标将是沙特阿拉伯。

恐怖主义行动古来有之,只要人们心中有仇恨,有愤怒,他们就要报仇,就要泄愤,恐怖主义就不会消失。美国要想消灭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就要消灭阿拉伯人对美国的仇恨。要化解阿拉伯人的仇恨,就要公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从阿拉伯国家撤军。关于这点拉登的“进言”没有错。

1987年12月28日,在以色列的占领区加沙地带,一辆以色列军用卡车撞死了四名在加沙打工的巴勒斯坦民工,加沙地区1万多名巴勒斯坦人上街游行抗议。

这种抗议活动对于以色列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以色列启用了其老方法:出动军队向游行群众开枪,逮捕领头的抗议者,就可把抗议活动镇压下去。但这次以色列的老方法不灵验了,以色列军队射杀了数名游行抗议者,不但没有起到威吓作用,反而引起以色列占领区各地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以色列当局逮捕抗议的领袖人物,可是抗议活动的领袖人物却是越抓越多。此后的三年间,以色列军队射杀了数千名巴勒斯坦抗议者,逮捕了数万名巴勒斯坦人,但仍未把抗议活动镇压下去。

抗议活动的主力军是不到20岁的年轻人,他们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石块,因此这样的抗议活动又被称为“投石革命”。在西方记者的电视摄像机前,一位巴勒斯坦少年拍着胸脯向以色列士兵喊叫:“向这里开枪!”以色列士兵随即开枪,少年倒在血泊下。但少年的死并没有吓倒他的同伴,更多巴勒斯坦少年站出来拍着胸脯向以色列士兵喊叫:“向这里开枪!”面对这些不怕死的人,以色列当局感到束无策。1987年的“投石革命”开始后,巴勒斯坦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前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主体是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难民,此后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成为抵抗运动的主导。在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都是具有合法以色列国籍的“以色列公民”,这与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难民完全不同。以色列当局开枪镇压自己国家的公民,在人权问题上引起世界舆论的批评。迫使以色列不得不考虑让以色列境内加沙等巴勒斯坦人集聚地区“自治”,以解决日益深刻的国内巴勒斯坦人抗议问题。这也是后来阿以双方达成巴勒斯坦人“自治”和平协议的重要契机。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毛泽东思想常识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毛泽东思想常识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毛泽东思想常识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毛泽东思想常识
  • 政道的一点真骨血

    政道的一点真骨血

    今天,大家都在谈改革,但改革到底改什么,怎么改?改革为什么那么难?其实没有多少人能讲清楚。本书从梳理三千年中国改革大事件入手,通过还原历朝历代的改革真相,如管仲改革、李悝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百日维新等,旨在总结他们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讲透历史大变局中的不变定律,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在中国如何改革的普遍规律,为当下的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镜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不识病象,何施刀药?政者,正也。御政之首,鼎新革故。党政机关需要改革,企事业单位同样需要改革,因此,本书既裨益党政干部,也助力公司领导,是所有改革者必备的参考书。
  • 日本走向何方

    日本走向何方

    二战后,逐渐摆脱战败国身份、回归国际社会的日本,一直没有明确而公开地表述过自己的国家利益。然而在日本国内,无论是媒体还是外交界,对国家利益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全球化的今天,是一味追求本国的一国利益,还是谋求共同进步的国际利益?在亚洲,中国的崛起对于日本又意味着什么?日本应该怎样与中国相处,共同实现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党的基本知识简论

    党的基本知识简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各方面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壮大党员队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把大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热门推荐
  • 择夫记

    择夫记

    三年前,他是扬州首富的公子;她是走投无路的雏妓。他救了她,却在她欲以身体作为报答时,推开了她。三年后,他仍是扬州首富的公子;而她,已是高贵显赫的皇室郡主。同样地,他又选择推开她。但这次,她要自己主宰命运。《选亲记》的姐妹篇,赵郡主和华念平的故事。
  • 恒木传奇之三圣传说

    恒木传奇之三圣传说

    这是一本有别于其他玄幻结构的小说,不食人牙慧,尽最大努力还原一个完整、气势恢宏、百花齐放的世界,只努力向着自己心目中的经典而迸发,向“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现代鼻祖金庸先生致敬。邪灵出鞘人间狱,冰封展刃血胆寒,天洓降世匡环宇,三神圣兵宿命决。三位男主角,不同的人生轨迹,却最终走向了三线相交的一点......,因为白天还要上班,只能坚持每天两更,节假日会有爆发,也许你最初一刻的相伴,会是见证一个伟大梦想的开始......
  • 魔兽牧师

    魔兽牧师

    带着魔兽世界85级的牧师技能和能召唤精灵族的生命之树穿越了。这个在现实一无是处的家伙,雄起了。
  • 超级组织系统

    超级组织系统

    身携超级组织系统,扫荡世间诸界看谁不顺眼,揍他,谁人有钱,抢他,谁人不服,灭他。
  • 校花总管之超能神医

    校花总管之超能神医

    他们,本是同根生,相煎却太急!兄弟的反目成仇,明争暗斗在三国中演绎,一文一武,不知如何叱咤风云。他,凭借武力横扫千军,称霸一方,而他,凭借谋略运筹帷幄,割据一地。究竟谁胜谁败,且看他们上演兄弟反目,双龙对决!
  • EXO之丫头别怕还有我

    EXO之丫头别怕还有我

    因为他是光,温暖的让人不想放手,温柔的是要将自己融化掉,就真的好像巧克力一样,甜蜜温暖。只是,这个时候那么耀眼的他总是让人在享受他的温柔的同时害怕,害怕如果有一天,一旦自己看不到他了会不会难过的疯掉......边伯贤,遇到你竟花光我所有的运气,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溜走,当我们想留住它的时候,却发现故事已经到了尾声...........
  • 爱人不要走

    爱人不要走

    周灵,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少女,意外被霸道总裁尹杰看中。“我看中的女人,不可能逃出我的掌心。”尹杰面色阴沉。商业界的竞争对手,合力对付尹杰,尹杰泰然自若,与周灵携手揭穿对手的诡计阴谋。周灵却意外失忆,心机颇深的周队想要借助失忆,骗得周灵的爱,却被尹杰识破。周灵是否能恢复记忆?
  • 魔之手札

    魔之手札

    苦逼魔不幸身负一百单八个封印,往来于轮回转世中。在人与非人间游走,体味世间百态。一句话简介:苦逼魔的结仇人生。
  • 凌云武魂

    凌云武魂

    乡下铁匠卫骑,误入天火遗地,从此开启一段新的神话一手长枪比青霜,腰间弯弓新月样踏破千军复万马,天下何人敢拦君
  • 甜宠之真爱难追

    甜宠之真爱难追

    隐婚两年丈夫只给了一纸离婚协议五年后强势回归我会让你知道什么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