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5800000002

第2章 孙子兵法(1)

始计第一

【本篇主旨】

本篇并不涉及具体的计谋,它是总领全书的纲。它阐述了军家所应关注的最基本的问题和法则。本篇的叙述可以说是一种基本的军事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全书的各个篇章之中。本章可以当作军事院校的必修课。它讲述了军事对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性,指出它是关系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根本大事。本篇提出了一个统帅所要注意的五个重要的事项。一为道(顺乎民心的治国方法),二为天(天时),三为地(地利),四为将(将领),五为法(治军的法令),这五者可以说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要素。如果作为一个统帅在战斗打响前对自己所处的状况没有深入的了解,那等待他的不仅是失败,还有耻辱。

文中着重强调了用兵要因地制宜,灵活地运用诡计,所谓兵不厌诈,一切都应是为目的服务,战争的目的就是胜利。最后强调的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原文】

孙子曰:

兵者(1),国之大事,死生之地(2),存亡之道(3),不可不察也。

故经(4)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5)。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6)。

道者,令民与上(7)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8)也。凡此五者,将莫(9)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10)?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

(1)兵者:兵士、兵器。这里指军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央祀与戎。”张预注:国之安危在兵,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

(2)地:地形、地势、地域。这里引申为领域。贾林注:“地,犹所也。亦谓陈师振旅战阵之地,得其利则生,失其利则死,故曰死生之地。”

(3)道:道理。贾林注:“道者,权机立胜之道,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曰不可不察也。”

(4)经:分析研究。

(5)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通较、比较。计,此处指下文所说的“主孰有道”等七事。索,探索。贾林注:“校量彼我之计谋,搜索两军之情实,则长短可知,胜负易见。”

(6)法:法令、制度。

(7)上:上级,这里指代君主。本句的意思是,要使民众与君主的意愿相一致。张预注:“以恩信道义抚众,则三军一心,乐为上用。”

(8)曲制、官道、主用:曲制,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官道,各级将吏的统辖管理制度。主用,关于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梅尧臣注:“曲制,部曲队伍分画必有制也。官道,裨校道统率必有道也。主用,主军之资粮万物必有用度也。”

(9)莫:没有。张预注:“以上五事,人人同闻,但深晓变极之理则胜,不然则败。”

(10)练:训练有素。

将听吾计句:如果听从我的计谋,作战就能取得胜利,我就留下来。“将”另一解释是用作名词,即将领之意。

去:离开。

计利:分析双方的利害条件。杜牧注:“计算利害是军事的根本。”

势者:有利的形势。

诡道:计谋与方法,诡,诡诈。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挠:挑逗,挑衅。张预注:“彼性刚忿,则辱之怒,志气挠惑,则不谋而轻进。”

庙算:庙堂。张预注:“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

【译文】

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因此不能不深入地加以研究与考察。所以作为掌握国家命运的军事家们必须从五件事上来深入地研究、比较和谋划。

第一件就是道,所谓的道就是能让人民和君主同心同德的治国方针和政策,有了顺乎民心的治国方针和策略,那就可以让老百姓为了自己的国家出生入死,而不畏惧任何的危险了。

第二件就是天时,用兵时一定要考虑到当时的天气情况,看当时的状况是阴还是晴,是冷还是热,这是天气对作战的影响,看这些情况对我军作战有什么利弊。

第三件就是地势,就是看所处之地离敌人是远还是近,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是宽阔还是狭窄,这些可是关系到生死的条件。

第四件就是将了,所谓将就是指统率三军的将领,看他是否具备足够的智谋,赏罚是否有信,是否怀仁爱人,是否勇敢果断身先士卒,治军是否严明。

第五件就是法,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编制、法令及对各级主管官员的任用和职责的明确划分,并且要保障军需的供给。

以上这五种情况,作为三军之首领者没有不深入了解与研究的,全面了解了这些情况,作战就会胜利,反之则会失败。故一定要多方谋划深入了解,对敌我双方要深入地比较,哪一方的政治比较清明,治国之策更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天时地利谁更占有优势?军队的法令哪方得到了更好的执行?哪方的士兵更强壮,训练更有素,赏罚更严明?了解了这些也就知道哪一方会赢得胜利了。

如果主帅听从我的计谋并应用到实战中去,就一定会取得胜利,那我就会留下来;如果不听我的计谋那打起仗来也会失败,那我还是赶紧离开的好。

分析谋划双方的利害得失,意见如果已被采纳,这就已形成一种有利的形势,这是有助于实现军事目的的外在条件。而所谓的有利的形势就是在有利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而形成的。也就是人为的。所谓用兵之道也就是诡诈之道。如果自己这方的军事力量很强那就要装出能力不够而不想行动的样子。如果想要攻打敌人的近处,那就要伪装成攻打他们远处的样子;如果要攻打他们的远处那就要装作攻打他们近处的样子。要用小的利益为诱饵去迷惑敌人,乘他们混乱之时去攻取他们。对实力雄厚的敌人要有充分的应战准备。对战斗力强的敌军要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对于易怒冲动的敌军要设法激怒他们,使他们失去理智,对于胆小谨慎的敌人要使他们骄傲轻敌,丧失警惕。而对于休息充分、精力充沛的敌人,就要设法使他们疲惫;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就要离间他们。要在敌人没有准备时就发起进攻,使我军的进攻出乎敌方的意料。所有这一切都是为将的用兵取胜之道,而这些又都是因时因地灵活运用的,是无法作预先的规定的。

用兵打仗之前,在庙堂之上谋划得周密,胜利的机会就多,而在庙堂之上就已感觉胜算不大那是因为谋划不完备。可以说谋划得多胜利机会就会大,谋算得少,胜利的机会就小,何况那些没有经过谋划就开始的战事呢。我们只要在战争双方事先的谋划准备工作中就可以预知谁胜谁负了。

【故事论述】

话说吴王阖闾任孙武、伍子胥治国安邦,吴国迅速崛起,柏举之战大败楚国,攻入楚国都城郢,威震华夏。而地处浙北的越国在楚国的扶植下也强大起来,这样吴越两国又开始了长期的争战。后来勾践继位为越王,吴国率军攻越,吴军大败,吴王阖闾身死,子夫差立。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得知夫差正积极扩军准备攻越的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教训一下夫差。大臣范蠡以为不可,勾践过去能打败阖闾,那是因为越军是正义之师,进行的是卫国战争,而现在攻吴,师出无名,但这时的吴人却是为报君仇与雪国耻,一定会奋勇决战的,那越军就很难取胜了。勾践不听一意孤行,结果大败,退守会稽山。眼看越国已临灭国之灾,这时的范蠡又给勾践出主意,干脆忍辱求和。这时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商人祖师的范蠡确实是能谋算,因为无论是经商还是治国都是以最后的成功为目的。这时的勾践也只能依计行事了,于是就派文种去面见夫差请和,同时又派人用金银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让他在吴王面前斡旋。这也可以看出范蠡作为一个有经济头脑的谋士,知道金钱对人的诱惑力,这样吴国的太宰就被收买了。文种就对夫差说:“请大王您不要灭了越国,我国愿为吴国的附庸国,我们愿意年年进贡,若您不许,我们国家的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地与吴血战到底,到时也只能落得个两败俱伤。”而这时伯嚭也在旁边说好话,并说越已臣服,何必斩尽杀绝,北上与齐争雄以称霸中原才是首要目标。夫差被说动了。但伍子胥直谏恳请灭越,并指出越卑辞厚礼背后隐藏的是灭吴的野心,万不能答应求和。但这时夫差已无心再战,而伍子胥作为前朝老臣怎能不苦谏,这令夫差很烦,加之太宰忌伍子胥说其收受贿赂则又在旁中伤其目无君主,这个倒霉的夫差竟让伍子胥自裁了。可以说伍子胥的死也就标志着吴的灭亡。真不知当时的夫差是怎么想的,勾践可是杀父仇人,他怎么能饶恕他呢?难道他当时只是想让勾践体味更大的屈辱?

于是夫差就撤兵回国了,这可以说是给了越国喘息之机,而勾践下罪己诏,委国政于大夫文种,由范蠡陪着给吴王当奴仆去了。这时的勾践真可谓是忍辱负重,为夫差驾车养马,卑言慎行,甚至尝夫差的粪便来表其忠心,终于他得到了夫差的信任,也可以说是麻痹了夫差,竟被放回国了。这个可怜的夫差可能没想到勾践所得羞辱最后都变成了他颈项上的剑。归国后,勾践立誓要灭吴,让文种治政,范蠡整军,而自己食不加肉,衣不重彩,又给吴国送去绝色美女西施、郑旦。实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强国计划。减轻刑罚、赋税,鼓励开荒种地,十年没有征收赋税,百姓家都有了三年的余粮。勾践“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的政策,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也就是做到了“主有道”,君民关系情同父子。这也可以说是勾践为自己收买了一个生死军。这时他还给夫差送上大量的礼物,以表臣服之心,使吴国对其失去戒心。而且为了破坏吴国的经济大量高价收购吴国粮食,造成吴国的粮食短缺。这里我们是不是又看到范蠡的影子了呢。可以说吴国真正是为范蠡所灭。这是一个真正看透人性,识得利害的人。

再来看看夫差,越国励精图治之时,他却纵情声色,穷兵黩武,民不聊生。公元前484年,他得知北面强国的国君齐景公已死,便倾兵北上伐齐。当大败齐师后则认为称霸中原的时机已到,就于前482年7月7日约诸侯会盟黄池。而太子支提醒他当心勾践会趁机乘虚而入,而这时的夫差哪里还听得进去这话,于是率精兵3万北进中原。

这时的勾践已是羽翼丰满,听说夫差北上,姑苏城只有1万老弱之兵守城,认为灭吴雪耻的时机终于到了。公元前482年,勾践调集越军4.9万人兵分两路,一路由范蠡率领由海路入淮河,切断夫差归路;一路由畴无余等为先锋,自己率主力继后。从陆路直捣姑苏。吴太子支率兵到泓上阻击越军,他感到兵力不足,主张坚守待援。但吴将弥庸擅自率5000人出击,击败畴无余部,于是轻敌,防范松懈。后勾践主力抵达,对吴发起猛攻,越攻克姑苏,太子支被俘。时吴王夫差正在与晋定公争霸主之位,僵持间得知吴都沦陷,夫差为封锁消息,七次杀死信使。吴王夫差威胁晋让步,勉强做了霸主,而后日夜兼程回国。而这时姑苏已失守,吴军已是怨声载道,夫差感觉反击越军没有把握,就派人向越求和。勾践借此摆脱了臣属地位,但灭吴实力还不足,于是就接受和议,撤军回国。勾践利用缴获的吴国的财物充实本国,国力已强过吴国。

可能上天真的是要亡吴吧,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了空前的饥荒,勾践认为灭吴的时机已成熟,于是举兵伐吴。3月,进至笠泽,夫差忙率姑苏全部军队迎战,两军隔水对阵。勾践命左右军卒隐于江中,半夜时鸣鼓呐喊,假装要攻击。夫差误认为越军兵分两路渡江进攻,即令大军一分为二,左右分军迎敌。勾践乘机率主力偃旗息鼓,潜行渡江,向吴军因调兵往左右而已经空虚薄弱的中间部位发起突袭。夫差军溃败下来,勾践率军步步紧逼,使得夫差退守姑苏城。因姑苏城池坚固,越军一时不能攻破,勾践决定长期围困,这样一困就是三年,使吴军粮绝。这时的越军才发动进攻,占领了姑苏城,而夫差逃到了姑苏台,这时他又向勾践求和,但勾践怎么会犯夫差曾犯的错误。夫差最后的话是:“吾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于是自杀了。好像他最后还保留了一个王族的尊严。后来勾践把那个不忠的太宰伯嚭给杀了。这里要提一下,范蠡在助越灭吴后就归隐江湖了,并在齐国给文种信让其离开勾践,但文种不听最终为勾践所杀。

这是春秋时代最后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在《孙子兵法》系统论述下的用计最多的一场战争。一开始就说到阖闾的死,因为他当时对越的战争可以说是一场不义之战,这就免不了失败的下场,而阖闾在这一战中也失去了性命,临终他对夫差说:“尔而忘勾践杀汝父乎?”夫差对曰:“不敢!”于是夫差用了三年时间就把勾践逼得跑到了会稽山,最终不得不求和。从这里看出夫差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而对于《礼记》中对孝子的要求“父之仇弗与共戴天”之完成可以说是尽了全力,不然怎能在三年就把勾践逼到绝路上了呢?

夫差落得个自杀的结果完全是他不听伍子胥之言,竟留下了勾践的命,让他作一附属国的国君,这等于是给了勾践东山再起的机会。他这样做是不是也有其先祖遗风,因他是周之后人,而周武王在灭商之后也是留商之子孙为“兴灭国,继绝世”。但那时的周之所以要留商之王族是因为这个民族掌握着自己所没有的文化知识,可这时的夫差不彻底灭掉越国不等于是在替自己挖坟墓吗?而他也不了解勾践身边人的情况,勾践身边有范蠡、文种,这两人可谓是足智多谋,忠义之士。范蠡在让勾践屈辱求和之时,自己也随主子一起去吴国为奴,如果夫差足够聪明,他就应该考虑到这个誓死为主的人的潜在危险。可能他到死也没醒悟他最后是死在了谁的手里。他就是死在了文种给勾践设计的复国计划上,当然有些计划更可能是范蠡所设计,但范蠡更看重金钱所以把智慧之名送与了文种,可能范蠡早有功成身退之意。这个复国计划为九术:“一曰尊天事鬼以求其福;二曰重财币以遣其君;三曰贵籴粟稿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其宫室高台,以尽其财,以疲其力;六曰贵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疆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利器;九曰坚甲利兵以承其弊。”从这个计划可以看出全部是一个生意人的思维方式,这也只能是范蠡的计谋,但他之所以会让文种去说与勾践,可能就是防着最后也会为勾践所杀吧。

同类推荐
  • 过河小卒

    过河小卒

    小小小卒本领大,誓死过河不归还,一心向前杀将去。他在上级眼里是个痞子,是一个不遵守命令临阵脱逃的兵痞!但是在战友眼里他是一个好大哥,是一个英雄,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军人!
  • 桑榆情缘

    桑榆情缘

    最近,县敬老院发生一件新鲜事儿,引起了我极大兴趣。说是住在敬老院里的一对儿八十多岁的老男老女喜结连理,并说是恋爱了七十多年后才走进婚姻殿堂。我虽然笔拙文陋,但他(她)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漫长的恋爱经历,使我为之动容与钦佩。促使我拿起笔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她)们苦苦追求人间真爱的悠悠情缘。为了更加详实的了解他(她)们漫长的恋爱经历,我多次到二老的故乡---鹊山南麓的小山村采访,也许我的泪腺浅薄,每次采访都会使我泪洒前襟。当我挑灯伏案时,他(她)们浪漫与心酸的情感经历,多次湿涩了我的双眼,使我无法写下去。
  • 抗日之深山孤狼

    抗日之深山孤狼

    王军,是一名军人的后代,从小其父亲从军在外,他与他的伙伴们跟着村庄里的猎人打猎,学会了很多狩猎的本事,从小如此环境,造成他刚强的性格,他与伙伴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但随着一群人的进入,他的命运开始改变。
  • 终极军刀

    终极军刀

    一场地震,生死两难;只道三四险,不知五月难;纵有六双眼,泪也流不完;七颗心儿悬,零八奥运艰;高呼九洲十地华人现,纵使百舸千帆风浪间,也让咱行得万年船!泱泱中华几千年,只是百般无奈斗不过你苍天。
  • 我在抗战最前沿

    我在抗战最前沿

    来到华夏国的王龙,本来只想做一个安安乐乐的小地主,却逢日寇来袭,山河破碎。王龙得战争系统相助,自此揭竿而起,带领麾下将士血洗天下。“战士们!随我一起,马踏东京。”华夏元帅·王龙
热门推荐
  • 异界魔逍遥

    异界魔逍遥

    死亡,不过是梦醒;重生,不过是再度沉睡。。。。。。。。。。。。。。。。。。。
  • 亲爱的初恋

    亲爱的初恋

    我是如此喜欢你,喜欢你的呆萌,喜欢你的花痴,喜欢你的关心。喜欢你在我面前的乖巧,喜欢你在我面前的霸道。喜欢一直和你在一起。
  • 最好的不期而遇却寥寥无几

    最好的不期而遇却寥寥无几

    我喜欢梦想,我喜欢音乐,我喜欢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想好了,去实行,去努力,在这场单程的旅行上,我,绝不回头。因为我,从不后悔。
  • 吃货神厨,朕的三星级皇后

    吃货神厨,朕的三星级皇后

    将府嫡女,白富美摇身一变成为人傻能吃的矮胖挫。上辈子吃货,这辈子胖子,米麒麟圆满了,可这个嫡女过得却很窝囊:老爹征战沙场未归,老娘缠绵病榻多年,姨娘跋扈,庶妹阴险,给她们撑腰的太后恶毒又如何?!通过高明医术,识破自己与娘亲生病的缘由,挖出幕后黑手,报仇雪恨。再用她的惊人厨艺,做大厨开餐馆,征服皇子。他是七皇子,在屏风后见她唇枪舌战与太后结怨。二见,她隐姓埋名在餐馆里斗菜得胜,他隐瞒身份接近她,只为了将她纳入自己手下。她踪迹泯灭,他继承大统。多年后,他热泪盈眶却换来她茫然一问“公子贵姓?”失忆是小,可她身边那个与自己有九成像的小萝卜头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赖上花花小皇后

    赖上花花小皇后

    “我要美男”“我要小妾”“我要出墙”此乃某狼女的生平一大目标……“皇后这是在引诱朕么?洞房花烛,是不是等急了。”传说中,妖孽帝王璃楚那方面“无能”,于是她乐得在婚床上走秀脱衣。正在她诧异时,新郎变豺狼,她被吃干抹净。
  • 梦醒来了个空间

    梦醒来了个空间

    我叫陈夏,一个一九八九年的普通女生,特么喜欢看小说,自从有天睡觉醒来,当知道偶也是有空间的人了,嘿嘿从此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带着亲人一起修仙一起飞!
  • 公务员

    公务员

    主人公余非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为谋求稳定工作,他参加公务员考试并被录用进市委机关,但他却并未得到安稳。女友叶仙儿毅然决然离他而去,他深受情伤;偶遇女市长王晓慧及其女儿王紫君,却与母女俩频生误会;工作踏实却与主管领导游长江产生利益冲突,屡被排挤,终被贬到偏远乡镇工作……
  • 穿越也疯狂:情牵亲王

    穿越也疯狂:情牵亲王

    “哎呦!我是不是被人揍啦?怎么浑身都疼!”“我见你是从树上掉下来的。”“你是那里人?”“我当然是中国人啦!看不出来吗?”“中国?姑娘穿的衣服有些古怪。”“你才穿的古怪好不啦!难道你是拍戏的啊?怎么没看见剧组啊!”电视上播放了一位亲王古墓、陪葬品竟然和自己的吊坠一模一样、出于好奇,找到地方看见异象掉下悬崖被一股力量吸引到1500年前。穿越古代吊坠遗失,在接受这个现实之后、章晓岚努力适应古代生活,一次游玩中、无意间遇见身负重伤的人,救他回去帮他治好伤、他对以后章晓岚的古代经历有很大的改变。
  • 御龙成神

    御龙成神

    曾经,他为了报仇,不顾一切。曾经,他为爱痴狂,毁天灭地。他也曾因为拥有而快乐,因为失去而疼惜。当经历了红尘纷乱之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心中挚爱。他想要什么?达官显贵?实力通天?都不是,他只为那怀中柔骨。为何要战尽天下,只为博红颜一笑。却因为一次事件,他失去了她。现在,当他看破了一切,心里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我只要你!”
  • 黑黑

    黑黑

    阴暗的人生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男人的爱,女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