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9700000040

第40章 白云苍狗(2)

创办苏易士西餐厅并取得了成功,袁家倜觉得现在应该回报社会了。她找到天津市民委,又与天津市统战部商量,联系了天津市最困难的蓟县孙各庄满族乡第一小学,和他们结成了帮扶对子,对十个困难家庭的优秀生给予每个孩子每年五百元的资助,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毕业。打那以后,袁家倜每年都要去蓟县孙各庄满族乡第一小学看望这些孩子,给他们带去衣物、书包以及学习用品。看着孩子们阳光般的笑脸,听着甜甜的“袁奶奶”的叫唤,她的心不由得醉了。

袁家倜是社会公益事业中的热心人,为报答周恩来总理对袁氏家族的关怀,她曾赞助天津市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世界体操锦标赛。

在长江流域等地抗洪救灾中,她先后捐款十万余元。袁家倜是天津市政协委员,积极为地方建设献计献策,发挥自己的余热。

对于钱财,袁家倜有自己的看法。她最佩服的是袁家骝、吴健雄哥嫂,尽管成就斐然,声名显赫,生活上却异常节俭,去试验室几天往往只带几个面包。他们的孩子满了18岁,就让其自立,不给他任何钱物。后来袁家骝夫妇在中国捐赠几百万美元,硬是没有将财产留给儿子。有一次袁家骝对表妹袁家倜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番话:“我不能给子女钱财,也不能给亲戚钱财,那样是害你们。我给你知识,把你领进新的道路,这就是最好的财富。”这对袁兄妹对钱财的处理风格使人想起袁世凯。袁家倜说,爷爷袁世凯临危之际,留下了不少财产,结果仍然被叔叔、大爷那辈人花光了,到了他们这一辈就非常破落。与其留下万贯家产养出几个纨绔子弟,不如留下做人的优良品质。历尽了人生的沉沉浮浮,大彻大悟,这样的肺腑之言,在如今喧嚣浮躁的世界里,足以警醒世人。

袁家后裔中的革命者

在袁氏家族史上,袁斝承也是一个另类人物。他的父亲是袁克文的长子袁家嘏,母亲是方地山的女儿方庆根。袁斝承出生于1926年。他依稀记得天津地纬路老家袁宅的模样,虽然家境开始衰败,仍然比一般人家要强得多。高中还没毕业,他就嚷着闹着要去参军,父母都是新派人士,思想很开明,送他去部队报名,第三天来了消息:袁斝承被国民党海军部队录取了。

从天津塘沽港乘坐海轮,袁斝承到了山东威海刘公岛,这是一座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海岛,但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汪伪海军总部成立的威海要港司令部就设在这个小岛上。为了加强对威海汪伪海军的控制,日军在要港司令部内设立了辅导部,辅导部主要人员均为日本人,他们是威海要港部的实际控制者。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伪军投诚、起义事件不断发生,刘公岛上的日军加紧了对汪伪海军的控制。他们把辅导部设在小岛的制高点上,那里是一幢豪华的英式别墅,俯瞰可以看清兵营、码头以及舰艇上的一切活动。此时,岛上的海军士兵已经意识到日军即将失败,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山东烟台人郑道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酝酿,他们将起义时间定在1944年11月5日。这天是星期天,日伪军官们像往常一样三三两两乘船出岛。下午1点30分,郑道济按原定计划将起义骨干和部分士兵集合于第二兵舍,分三个突击队行动,正式宣布起义。

这支起义部队登陆后,即被胶东半岛中共地方党组织获悉,很快报告了八路军东海军分区,八路军立即派人与他们联系。经过一番思想工作之后,这支队伍整体加入了八路军。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的消息在当时震动很大,胶东《大众报》印发了号外,上面的大字标题格外醒目:“威海卫刘公岛伪海军六百人反正”。延安新华社、美国旧金山电台都转播了这则消息。《新华日报》还专门作了长篇报道,题目是《我军事政治攻势下山东威海卫刘公岛伪海军反正》。这支队伍后来被改造成了陆军部队,补充了五百名新战士后奉命开赴东北作战,脍炙人口的小说《林海雪原》,其生活原形就是这支队伍中一支小分队的队员。

袁斝承参加起义时才18岁,当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跟随这支队伍南征北战。先后在辽南纵队二支队一团、牡丹江军区二团参加了吉林、长春战役,在长达三年的战斗中俯冰卧雪,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厮杀,屡建奇功。1948年,袁斝承所在的四野在辽沈战役后,随所属四野十纵队独八师三团参加平津战役。北京、天津解放后,进驻北京。后来他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公安部中央警卫师,袁斝承在中南海警卫一师任管理股长。

天津解放那天,地纬路袁宅忽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客人,身穿旧军装,头戴一顶狗皮帽,腰间还别着一支小巧的手枪,身后跟着一个警卫员。他在附近街道上徘徊了一阵,来到袁宅门前,举手敲门:“二姑,开门-”(二姑即袁家嘏、袁家骝的胞妹袁家祉)家人打开门,看了他好一会,终于认出是袁斝承,迟疑地说道:“你还活着?

不是有人捎信来说,你已经牺牲了吗?”袁斝承笑了笑:“我参加了解放军,怕家里人受连累,故意传回消息说我死了。”这一次袁斝承在家里住了三天,又跟随部队出发了。

1949年,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诞生,23岁的袁斝承调至华东军区海军部。

195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六舰队护卫舰“西安舰”副舰长。

1952年任东海舰队六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兼“开封舰”舰长。

1955年,29岁的袁斝承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当时的院长是叶剑英元帅。在这所军队的最高学府里,袁斝承刻苦勤奋,钻研理论,成绩优异。

1959年,袁斝承33岁,从军事学院毕业,分配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战术教员,享受副教授待遇。1963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继续担任战术教员。

1966年,袁斝承转业到中共上海市委工业政治部工作,“文革”期间下放“五七干校”,1972年返回上海,分配到上海石化总厂任接待处处长、办公室主任。

1979年退休后,居住在上海虹口区。妻子名叫吴园,女儿袁虹,也在上海居住。

袁氏家族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不只是袁斝承一人,据不完全统计,在袁氏家族“家”“承”(启)两个辈分中,中共党员人数达十余人,如袁世彤的孙女袁文辉,曾是河南开封某校退休干部;袁世彤曾孙袁晓林,原为河南省项城市政协副主席;袁世彤外孙女付佩玉,原为山东某大学教授;袁克文孙女袁印承,原为上海某职大校长;袁克文另一位孙女袁符承,原为成都某单位负责人;袁克文外孙段夔,原为天津某企业负责人;袁克有之子袁家兴,14岁参加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曾在广州军区文化部门工作。等等。

百年跨不过这道坎

袁始原名叫袁缉燕,父亲袁家融,是袁克定的独生儿子。袁家融与袁克定的父子关系有点僵,但是孩子们感觉不出来,袁始幼时的印象中,那个想当“皇太子”的爷爷袁克定不怒自威,每天从外边散步回家,坐在书房里,孙子们吃完早点还得进去给他请安。袁克定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用鼻子哼一声,仍然继续看他的书。有时候他也会放下手上正看的线装书说一声:“好,你们去玩吧。”

对于历史中的袁世凯,袁始感到十分陌生。有人议论袁世凯这样那样,他觉得仿佛是在议论一个不相干的人。和袁氏家族所有留在大陆的子孙一样,袁始也害怕上历史课。讲到晚清戊戌变法这一节,他低着头手足无措,眼睛不知该往何处看。有一次放学回家,听到爷爷袁克定似乎在自言自语:“袁世凯有些事也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子。”

袁始用奇怪的眼神看着爷爷,这才隐约感觉到那个遥不可及的历史,和他的命运息息相关。

袁始有七个兄弟姐妹(二男五女),他是二儿子,比哥哥小8岁。

因为他父亲那一辈子女特别多,因此他的表兄妹堂兄妹不少,仅在天津一地就有上百人之多。袁始说,生活在大家族中,兄弟姐妹的关系比较淡,就像巴金的《家》《春》《秋》中所描写的那样,体会不到多少手足之情,不像一般小家庭,家人之间彼此牵肠挂肚。

小时候袁始跟随父亲到处漂泊,先后在北京、武汉、天津等地读书。1959年,袁始考取了河北省美术学院专攻油画。早期受前苏联画风影响大,如苏里科夫《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都曾经是他的最爱。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览馆,后来调到北京市第二轻工业局装潢设计室。虽说工作性质和他所喜爱的油画相去甚远,但是那些产品的包装设计,也还属于创造性劳动,能从中找到乐趣。

“文革”时期,扭曲的政治登峰造极。以前填政审表,袁始谨慎地在家庭出身这一栏填上个“职员”,后来被人发现了,训斥他说:“你这种臭名昭着的家庭,怎么好意思填职员?”只好改填成“官僚资产阶级”。到了“文革”后期,单位决定遣送“黑五类”家庭出身的袁始回原籍-实际上是他从未见过一面的老祖宗袁世凯的原籍河南项城。袁始当时年轻气盛,索性不再上班,从此算是自动辞职了。

同类推荐
  • 盛典:诺奖之行

    盛典:诺奖之行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作品,全程实录诺奖之行空前盛典,独家披露获奖前后心路历程。莫言以生动朴实的文笔,记录瑞典七日所思、所见、所感、所悟,揭密诺奖盛典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趣事,让人领略到莫言先生盛名之下,风吹不动、谦和沉稳的大家风范。同时,书中权威收录莫言在瑞典的所有演讲、致辞及访谈,以睿智深邃、妙趣横生的语言,阐述其文学、写作和世界观问题,全方位展示诺奖得主的思想、才华和智慧。全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可读性强,极具收藏价值。
  • 你在天堂还好吗?:纪念港台六大超级明星

    你在天堂还好吗?:纪念港台六大超级明星

    作为我们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很荣幸亲眼见证着那曾在影视、歌坛中的天王天后叱诧风云,那靓丽青春的银幕形象、那绕梁的歌声,伴随着我们长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命运,激发着我们不断前进;作为不幸我们不能与他们“再见”,他们带着一缕青烟,不说一声“道别”就飞往了天堂的那端,留下的只是那逝去的回音。当我们听到现在千篇一律发无病之呻吟的歌声、看着做作的银幕电影然后感叹着现在没有好作品时,对他们的逝去,感到是心的阵痛,如果他们还在,又是怎样一番新景?本书记叙了港台六大超级巨星:李小龙、翁美玲、梅艳芳、张国荣、邓丽君、黄家驹,让我们一起怀念他们。
  •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在莫泊桑短暂的一生中,疯狂的工作和放荡不羁的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但他还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他的小说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他本人也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本书客观记录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生,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莫泊桑笔耕不辍的创作过程、勤奋刻苦的写作态度,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莫泊桑作品的巨大价值。
  • 自由的老虎

    自由的老虎

    作者在高二那年因一个交换生项目赴美,之后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这个培育过无数英才、尤其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母校里,开始了四年的生活。她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向自己钟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致敬,却在查阅资料时无意发现,原来菲茨杰拉德还曾深深影响过许多曾在普林斯顿就读的学生,其中有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还有因写作《江城》《寻路中国》而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命运似乎在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神秘的圆环……
  • 蛾眉宛转:民国女子的私情之美

    蛾眉宛转:民国女子的私情之美

    民国,一个令人意兴翻飞的时代。民国女子中,既不乏传统意义上的窈窕淑女,更有许多现代意义的知性女人。她们美丽多情,才华横溢又不乏坚毅性情,尤其是对人格独立和情感自主的不懈追求,堪称民国风范的代表。本书将为我们呈现这群奇女子不同的人生侧面,强势的江冬秀,极具人生智慧的袁珺,陷入情感纠葛的安娥,她们在新旧时代的更迭中经历了怎样的离合悲欢?她们的忧伤有多少属于个人,又有多少属于时代?故事凄美动人,引人入胜,对现代女性的爱情观、人生观也将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热门推荐
  • 网王之温柔

    网王之温柔

    若汐——如晚潮一般的淡然无痕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是海啸来临的前夕她可以温柔的接受别人的陷害只是为了让别人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一切。她可以温柔的接受别人的冷嘲热讽只是为了让别人发泄他们内心的怒火。她可以温柔的接受一切不公平待遇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同样可以温柔的接受别人的挑衅只是为了让他们所露出的得意的笑容。所以若汐是温柔的,她当之无愧。但……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主人公杜月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青帮头目。他原本是一苦难无依的孤儿,后亡命天涯,闯荡上海滩,因机缘巧合,得拜在当时已威名远扬,财势绝伦的黄金荣门下。于是,用尽心思,抓住机会,以厚黑融一的诡诈机谋与吃人不吐骨头的凶残手段。打倒一个又一个对手,吞掉一个又一个地盘,上演了一幕幕嫖情赌义烟助兴,祸国殃民发自家的丑剧,一步步走向上海滩教父的宝座,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齐名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后来,在结拜兄弟戴笠的帮衬下,得与蒋介石集团勾结在一起,从而混迹于军政各界,成为名震大江南北的商界大亨、毒枭赌首和黑道教父。
  • 嚣张宝宝总裁妈

    嚣张宝宝总裁妈

    闺蜜抢老公,这么老套的剧情竟然发生在她欧阳的身上,不就是个贱男么,她慷慨一笑,成全了这对男女,潇洒而去。谁说离婚女人不能活,她活的更自在,闯商界,戏美男,啥,他就是传说中的执行长?晕,她可不想第二次再卷进婚姻的坟墓,只好带着球跑啦……
  • 骚气凛然

    骚气凛然

    我是一个好人,但是似乎所有人都不这么认为!好吧,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好人……
  • 战斗在盂县的晋察冀军区十九团

    战斗在盂县的晋察冀军区十九团

    盂县位于太行山之巅,群山环抱,地势险峻,东扼平山、井陉;西守阳曲、太原;南护阳泉、平定、寿阳;北卫五台、定襄,是晋察冀边区与晋西北、晋东南和陕甘宁边区连接的交通枢纽,同时,盂县也是晋察冀边区的粮仓。正是这种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盂县便成了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十九团的指战员圆满地完成了开辟盂寿抗日根据地的特别重要任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 忘川河边三生石

    忘川河边三生石

    你说轮回的道路上有一条忘川河,河边有一个石头,叫做三生石,上面刻满了名字,是一个个的执着!那么,你我的名字呢?
  • 天咒

    天咒

    乱世之中,谁怜众生?苍穹之下,谁主轮回?这是一个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故事。这是一个凡尘蝼蚁,礼义廉耻的故事。丁丑年,闰月,六朝古都城外,一个叫牧易的小道士翩然而至,春秋笔下,一场史诗由这龙兴之地拉开帷幕。天下咒,人祸福,生老死,恨别离!
  • 玄缘幻世录

    玄缘幻世录

    人世间烽烟四起,江湖中风云变幻;红尘里尔虞我诈,三界外波诡云谲。堪不透,是非两难;说不尽,善恶谁辨。温柔乡里,几多离人泪断肠;挥斥方遒,金戈铁马尘飞扬。问苍天,情义为何物;思命运,得失两难全。这一世,如梦如幻如泡影;刹那间,惊鸿回眸知永远。看功业,烟消云散无踪迹;叹豪杰,成王败寇几人晓。一段传奇故事,记取多少英豪,是非功过,评说但凭渔樵。且随长生,走入这梦幻岁月,领略一场不一样的风花雪月,冷暖人生。
  • 甜蜜的意外

    甜蜜的意外

    第一次见面,她不小心泼了他一身咖啡,第二次见面,她又将雪糕弄在他的西装上,她绝对不是故意的哦!好吧,她承认自己是运动白痴,但他也不必咬牙切齿来报复她啊,大男人怎么可以这么小气!他不仅弄破她的衣服,还将她逼进喷水池里,吻了她之后还宣称掉进了她的陷阱,拜托!到底是谁掉进了谁的陷阱啊?
  • 时间遗忘的花海

    时间遗忘的花海

    时间就像是一朵花,在每个季节里,她描绘着不同的色彩;时间就像是一朵花,在每段旅程中,她散发着沁人的芬芳;时间就像是一朵花,在每个夜幕下,她凋零了记忆的片段;时间就像是一朵花,在每次回眸中,她绽放着泪水和告别!我们活在时间里,我们见证了成长的心;我们躺在花海中,我们凝望着天空的晴;我们站在人海里,我们兜转了流年的梦!似水的流年,流年似水!我们笑过,哭过,呐喊过,努力过,放肆过!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本书!在我的书里,你是主角;在你的书里,我也许是配角,也许连配角都不是,但是至少我曾经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