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2700000026

第26章 剑与火的碰撞(7)

“阿尔法”突击队上校K·瓦列里回忆说:在解救人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是在危险的地雷阵中穿行(舞台上和观众席上都安置了炸弹),那里坐着上千名人质。恐怖分子显然在等待我们的强攻并准备好了自己的王牌——人体炸弹。只要偶然的一个失误,莫斯科市中心就将多一座阵亡将士公墓。他愤怒地指责一些不负责任的批评:有人说那些“女圣战者”是“迷途的羔羊”,说我们对她们太残忍。实际情况是,为了人质的安全,我们不得不把她们立即击毙。这些“迷途的羔羊”身上绑满了炸药,旁边有凶残的男恐怖分子监视。她们不得与陌生人(尤其是与人质)交谈。每过1.5至2个小时,她们就喊一遍“真主保佑!”“作为对自己的激励。她们的情绪极不稳定,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

“我们用炸药炸开了包有铁皮的门,冲进剧院,涉水冲上舞台,第一秒钟就打死了坐在舞台上的男恐怖分子。”

“每个进攻队员负责一排人质。他们检查每一张椅子,找出安放的炸弹。“阿尔法”突击队队员们负责从大厅里转移出人质,他们每隔1至2分钟疏散一个人质,600多个人质整整用了1小时……”

清晨7点10分,剧院内传来捷报,特种部队完全控制了剧院。从清晨5点半起,人质家属400多名就在零下二三度的严寒中焦急地守候在警戒线之外,关注着剧院里的动静。当他们得知解救人质的行动已胜利结束时,高呼着“乌拉”和“普京万岁”,相拥而泣,连现场采访的外国记者们也相互祝贺。可是,没过一会儿,家属们便迅速冷静下来,瞬间的狂喜立马又变成焦虑的等待,自己的亲人生死未卜……获救人质如同刚从集中营里解放的囚犯,几乎都处于昏迷状态,或无法自己行走。天气很冷,他们穿得非常单薄,救护人员将他们迅速抬上救护车。

枪声、喊叫声、哭泣声渐渐平息,只有救护车呼啸着往来奔驰。

当局允许记者进入正在清理的剧院大厅。眼前是一幕幕惨剧,惨不忍睹。不少人质由于施放的气体引起窒息或呕吐后死亡,有些人昏迷不醒,鼻子和嘴巴都流着血。电视台的摄像机扫过整个现场:人们东倒西歪,横七竖八,死活难分,污水横流,鲜血遍地,恶臭冲天。一名“黑寡妇”身着黑色紧身服,仰靠在红色座椅上,她的脸覆盖着一顶头罩。有人向前伸出一只手,拉下了那个头罩,人们看到的是一张沾满血迹、头部开裂、扭曲变形的脸。这就是恐怖主义血淋淋的代价。

现场的俄官员表示,恐怖分子共计50人,37名被击毙,3名被俘虏。俄罗斯政府发言人称,逃跑的恐怖分子如果在24小时内主动投案自首,当局将不追究其罪责。超过此期限,则有可能被处以死刑。

为了全力抢救一息尚存、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质,莫斯科市政府下令将文化宫周围的医院清空,腾出床位,迎接这批“特殊的病人”。两名“黑寡妇”混迹其中,很快被特种部队认出。为了彻底清查鱼目混珠的恐怖分子,警方命令将余下的全部人质集中在文化宫广场上,对他们逐一拍照,甄别身份。警戒线外采访的记者也不例外,每位记者必须重新核实身份。警方特别担心剧院内还有尚未引爆的炸弹,内务部的士兵进入了剧院,小心清除爆炸物。这之后,清扫人员也陆续进场。值得庆幸的是,剧院内未发现炸弹,而被击毙的两名“黑寡妇”身上缠的炸药也是假的。此前,恐怖分子曾放话道,他们“在剧院内安置了数百公斤炸药,并在每个人质身边都放置了炸药”。此时,剧院外面,军车不仅没有撤退,反而又来了不少,源源不断,停在路口,亮着刺目的车灯,总共有120多辆。

10月26日上午,被解救出来的646名人质被安置在15个医院,第13医院接收的伤员最多,达300多人,它离文化宫最近。

关注人质的人群人山人海,第13医院门口挤得水泄不通,人们焦急地等待着亲人的消息。然而,医院大门紧闭,里里外外都是荷枪实弹的军警。直到午后,才有一名工作人员出面向大家解释,由于伤员的名单尚未整理出来,暂时还无法探视,不过,大家可以写纸条留言。

一位来自乌克兰的小伙子告诉记者说,出事前一天,他母亲出差来到莫斯科,10月23日晚,她通过一次电话,说自己被恐怖分子劫持了,但至今生死未卜。

直到27日下午3时许,被解救的6名人质才脱离危险,走出医院,他们是第一批出院的人质。记者紧紧地追随他们,但他们拒绝采访,在亲属的保护下,迅速离去。一名年轻姑娘疾走了数十米之后,被记者们追上,逼到一个墙角,不得不接受采访。但她不愿谈被劫持的经过,只说住在医院里的人质都想尽快回家,情绪很不稳定,希望记者不要打扰他们。

下午4时半,医院终于允许亲属探视。一位中年妇女手捧一束鲜花,激动地对周围的人们说:“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我儿子了,今天上午,我丈夫才打听到儿子在第13医院,但我不敢相信,只有见到他,我才确信他还活着!”

28日中午,人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一位老人牵着一个小女孩,在凛冽的寒风中一动不动地站着。老人叫尼古拉,是来看女儿的,他已经在医院门口等了整整3天。小女孩是他外孙女,叫卡佳,今年10岁。那天晚上,她妈妈带卡佳去看演出,成了人质。当天晚上,外孙女被释放。

从28日上午开始,不少志愿者来到医院,排着长队,义务献血。其中还有60多岁的老太太。

俄联邦政府为了抢救伤员,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技术,并为每一位受害者发放补助金。

经过安全部门认真的清理,初步统计出了此次解救人质行动的伤亡情况:击毙包括恐怖分子总头目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在内的恐怖分子50名,多数是车臣“黑寡妇”。其中,有两名外国雇佣兵,一名阿富汗人,一名阿拉伯人。余下的恐怖分子全部就擒,无一漏网。参加解救人质行动的特种部队和有关人员无一伤亡。但是,除了少数中弹死亡之外,众多人质因吸入过量有毒气体,也失去生命,由此,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质竟高达128名。600多名人质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其中一部分生命垂危,不少人质患了失忆症。

10月26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为人质伤亡向国人道歉。他沉痛地说:“我们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解救几百名人质。”但是,“我们没能解救他们所有人的生命,请原谅我们。让我们与对死者的怀念同在。对死难者的怀念使我们更加团结一致。”整个俄罗斯都为这句话而感动。

当天早些时候,普京前往医院慰问了伤员。事后他表示:“我任职期间,经历了很多艰难的时刻,但最糟的就是剧院人质事件,我整夜呆在克里姆林宫,尽可能地获取消息,听取不同意见,以便做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独自做决定。”

同时,普京总统下令,驻扎在车臣的俄罗斯军队开始对车臣恐怖分子武装发动新一轮清剿。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向车臣恐怖分子宣示:俄罗斯政府对恐怖活动决不妥协,决不手软,决不屈服。

10月28日,普京总统再次发布命令,责成俄罗斯军方重新拟订打击恐怖活动的作战方案,以强制手段压制恐怖分子“越来越冒险也更为残忍的”恐怖活动。

在28日的内阁会议上,普京总统表示,俄罗斯将同恐怖分子进行不妥协的斗争。普京说,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和恐怖分子作交易,永远不会屈服于恐怖分子的勒索。他同时督促俄罗斯军方针对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拟订新的作战计划。普京说:“国际恐怖主义正变得越来越大胆和残忍,并威胁使用可以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比拟的手段。如果任何人试图用这种手段来攻击我们的国家,俄罗斯将会用适当的方式反击恐怖分子以及他们的支持者,不管他们身在何方。”

对莫斯科人质事件的处理过程褒贬不一。多数俄罗斯人对普京解决人质危机的决策都予以充分肯定,他们认为这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如果满足恐怖分子的要求,将后患无穷。一位来自亚美尼亚的老兵对记者说:“我是个民族和睦主义者,我反对恐怖主义,普京总统干得漂亮。我想,今后这种扣押人质的事件不会再发生了,因为这一招不灵了。”另一位退休老人说:“这不能责怪普京,他已经尽力了。谁还能比他做得更好呢?”一些俄罗斯民众甚至高喊“普京万岁!”

但就其结果来讲,是否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则又有不同看法,128名人质在事件中遇难,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按照国际惯例,人质死亡人数不超过其总数的20%,即可视为成功解救,但如从死亡的绝对人数来看,的确不少,尤其是死亡人质多数并非是被恐怖分子杀害,而是因吸入特种部队施放的“毒气”而死亡的,那么,施放这种催眠气体是否适当?另一种则认为,如果不施放催眠气体,恐怖分子大开杀戒,那时,伤亡的人质会成倍增长。况且,介于当时的具体情况,难道有更好的办法可用吗?10月30日至31日,国际文传电讯社在莫斯科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9%的莫斯科市民认为俄联邦政府采取武力解救人质的行动是正确的,只有7%的市民认为应该努力通过谈判解决人质问题,另有4%的市民表示难以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在关于“神秘气体”的调查中,65%的市民认为,特种部队使用“特殊气体”解决恐怖分子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但有21%的市民认为大量使用有毒气体是不适当的,另有4%的市民则认为是完全不适当的。关于人质的伤亡问题,调查显示,有47%的市民认为采取强力行动解救人质所造成的伤亡是不可避免的,有37%的市民认为人质死亡数量过多,有10%的人认为相对而言死亡人数可以接受。65岁的剧作家马克·洛佐维斯基的女儿萨莎在人质危机事件中被恐怖分子劫持,马克在文化宫外等候消息时对记者说:“对普京的质疑是对车臣政策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推论,我不愿意看到我14岁的女儿就这样死去。”

10月27日,莫斯科健康委员会主席谢列佐夫斯基向媒体透露,在118名死亡人质中,除1名因头部中弹死亡外,其余117名均因化学气体致死。这与此前俄内务部副部长、行动指挥部发言人瓦西里耶夫所说的人质死因大相径庭,此言一出,舆论大哗。

据第13医院主治医生介绍,该院收治的300多名伤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不明”气体的伤害,头晕、恶心、无法说话,许多人直到第二天才能说出自己的姓名,这就是为什么人质亲属等了两天才被允许探视的原因。

医务人员说,医院原本做好充分准备治疗枪伤,但病人被送来后,才知道大部分是被气体损伤,“而且他们根本不告诉我们是何种气体,我们一开始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化学博士列夫·费德罗夫指出,措施不当是人质死亡的原因。他说,这种气体不会夺取身体强壮者的生命,但对于老人、儿童以及健康情况不佳的人,则有致死的可能。它能造成中枢植物神经紊乱、破坏心细血管,使人完全失去知觉并睡死过去。

反恐突击队员在进攻之前,先施放了长达半个小时的化学气体。因此,当突击队员冲进文化宫大厅时,恐怖分子早已失去了知觉,或已经死亡,多数人都大张着嘴,口吐白沫。当时,人们从电视台现场播放的画面中看得十分清楚。那些坐在靠背椅上死去的“黑寡妇”们身上既无弹孔也无血迹。

《莫斯科日报》报道:“在非正常情况下施放气体是致死的原因。”该报指出,在人质3天未进食、精神高度紧张、身体极度虚弱和室内封闭的情况下,化学气体对人质的威胁非常之大,而且,人员疏散又十分缓慢,足足用了一个小时,这样,人质在化学气体中滞留的时间竟长达两小时以上。

另有媒体指出,如果在解救人质行动中使用的是BZ级气体,则显然违背了1997年俄罗斯签署的《禁止使用生化武器国际公约》。

尽管如此,舆论主流仍然对这次解救人质行动持肯定态度。《莫斯科日报》认为,上千名人质,只要死亡人数不超过三分之一,就是成功。一位接受采访的年轻人说:“人是死得多了一些,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如此,我仍然认为,普京是真正的男人。”

10月30日,俄罗斯卫生部长尤里·舍甫琴柯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认,俄特种部队在解救被车臣恐怖分子在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的人质时,所释放气体的主要成分为一种叫做“芬太奴”的快速麻醉剂,与吗啡相似,但镇痛作用比吗啡强100倍,是一种强效止痛剂,通常在妇女生产时作麻醉剂用,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死亡。舍甫琴柯说:“我正式宣布,在这次行动中没有使用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中所包含的化学物质。”“芬太奴”是一种从鸦片中提取的高效麻醉剂,可以镇痛,使人昏睡,如剂量过大,可导致呼吸系统衰竭。

国际舆论也泾渭分明。西方主流媒体一致认为,人质死亡太多,加上大量入院治疗的人质,这次行动无论怎样也不能说是成功的。对于施放“毒气”的行为,西方媒体尤为愤恨,英国《泰晤士报》甚至认为,输入剧院的气体“应该是苏军冷战时期的毒气”,这种毒气专门用于渗入敌方的地下核武器掩体和战斗指挥中心,言下之意是“毒气”也许会在某一天用来对付西方各国。西方媒体还谴责“阿尔法”突击队击毙昏睡在座椅上的车臣“黑寡妇”,认为这不人道。

不过,美、英政府却对此次人质解救行动表示支持与理解,美国总统布什称人质劫持是车臣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白宫发言人表示,布什总统能理解个中情况,认为应该谴责的是恐怖分子。普京总统也接到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来电,布莱尔安慰普京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动用特殊气体结束人质危机绝非随意而为,这并非冒险,而是一种安全的解决方式。布莱尔说:“我希望人们能理解普京总统的两难处境,他希望能以最小的损失换来危机的结束,但他又意识到向恐怖分子让步会引发极大危险。”

欧洲委员会秘书长施维默26日发表声明,对人质危机的结束表示宽慰,并对“遇难人质的家属、俄罗斯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慰问”。法国总理拉法兰当天也说:“尽管人员伤亡很重,但法国仍然感到宽慰,因为最坏的情况毕竟是避免了。这是一场悲剧,但我们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战争般的极端暴力。”德国外交部在获悉两名德国人质安然无恙后表示,德国对此感到宽慰。德国驻俄罗斯大使施图德尼茨说:“我们同时也对大多数人质得以幸免感到宽慰。”美国驻俄罗斯大使弗什博则祝贺俄罗斯政府成功解决了人质危机,并赞扬俄罗斯政府将生命损失降低到了一定程度。弗什博谴责这次人质劫持事件是一次“恐怖行动”。

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对普京总统而言,既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同类推荐
  • 代号逆战

    代号逆战

    国外犯罪分子已经由边境侵入城市,一起起武装抢劫袭击,是外国对中国的挑衅,还是中国黑势力对当局政府的不满?此次特别行动任务事关重大,代号“逆战”,逆战队的战友们,你们是精英中的精英,为国争光的机会到了,是该让你们一展雄风了,此次任务容不得退缩,你们要勇往直前,永不言败,这是人民,是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逆战队,拿出你们的风采,战出你们的风格,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苍月游龙

    苍月游龙

    一百年前,苍月大陆一场声势浩大的流星雨,雄霸大陆的天岚帝国的都城在绚丽的流星中成为一堆废墟,帝国的皇帝和皇室宗族以及帝国忠诚精锐的文臣武将都随之消逝。镇守四方的大将,趁势而起,兵戈所指征战不熄,百年混战,成就四大都国,鼎足而立,但制霸天下,铸就昔日帝国霸业,依旧是所有强者的梦想。龙坤都国的都城,无数的青年才俊,亦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踏马天下。。。。。
  • 世界影响

    世界影响

    几千年来,中华军事文明,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卫国的历史经验,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和平与发展中遭遇的种种曲折的苦难。对于这个历史宝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新的总结,这对今天我们推进祖国的国防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合青少年阅读。
  • 扛步枪的人

    扛步枪的人

    2015年中国北京,心理医生刘佳帅听爷爷刘凯讲他从前的抗战故事,爷爷带他一起回忆了童年的岁月……1930年辽宁沈阳,刘凯是富家少爷,仆人赵天的儿子赵志刚是他忠实的跟班与玩伴。二人在于日本兵周旋的时候,刘凯经历了终身难忘的事情,两人的命运随之改变:赵天和赵志刚离开了刘凯家,音信全无;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刘凯和父亲逃离到陕西,刘凯加入中国共产党,过上了新的生活。信件是刘凯的舅舅张正邮来的,希望刘凯能够到东北去找赵志刚的妻子许思静,等待刘凯的,除了满目疮痍的家乡、不堪回首的往事,还有难以启齿的秘密和张牙舞爪的日本兵。
  • 代号枪神

    代号枪神

    经过特殊训练的特工,携带着尖端武器为垄断企业服务。他们拥有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军火和最神秘的容貌,没人知道他们是谁。这是一个枪神的时代……
热门推荐
  • 牵住我的手走吧

    牵住我的手走吧

    一个悬崖上的村庄,每年有一场盛大的祭神活动,吸引了不少外人跑来观光。李不二因家庭原因退出了这个有他心爱姑娘的祭神活动。这时,他爸爸留下的一个神秘吊坠又把他引入了一个噩梦之中,紧接着一个个离奇的事件接连不断的在村庄发生。而他,也一步一步的步入了这些谜团······
  • 寒冰男票的千千结

    寒冰男票的千千结

    一句话,千千就成了这个寒冰总裁的女仆,成了他的枕边玩偶。他讨厌她娇羞的小模样儿,讨厌他躲在别的男人身后装可怜!“你不要插手,我是在教她怎么做好一个女仆!”罗俊宇冷冷地看着他们,“千千,你逃不掉的!”
  • 天命崛起

    天命崛起

    一个衰小孩的成长!只是为了证明我们并不是这个社会上的无用之人,当你们还在读书,炫富时,而我们正在拯救世界!
  • 殇之传奇

    殇之传奇

    一个叫殇的小男孩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谱写了他的传奇
  • 王源之唯有你的守护薰衣草

    王源之唯有你的守护薰衣草

    某女:“我喜欢你,我要娶你。”某男:“可是我不喜欢你。”“没事,我喜欢你就行。”“关键是我不认识你呀。”
  • 走向未来

    走向未来

    一个博士与机器人保姆的故事。为爱求永生,共同走向未来。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谎——言

    谎——言

    影:Aaron,I'msosorry,butiloveyou.一切都充斥在谎言中,最后也会因为谎言得到幸福。
  • 大嗓门女侠(绿绿的吉祥三宝系列)

    大嗓门女侠(绿绿的吉祥三宝系列)

    《绿绿的吉祥三宝:大嗓门女侠》讲述:“叨叨”是绿绿老师给他的另一个宝贝学生起的外号。这位叨叨小姑娘,可了不得:饭量超级大;直爽、火暴,爱打抱不平,有时候会和男生打架,被小男生称为“野蛮女友”;一直坚持学柔道,有一天竟然穿着雪白的柔道服去上学;什么都喜欢捡回家,收养了无数的小动物。她和绿绿之间的故事更是又多又精彩:她竟然叫绿绿老师“师叔”,还带着绿绿一起“冒险”,她每天都要掐绿绿老师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儿,绿绿却对她说,她一定会长成像玫瑰花一样芳香的女孩儿。因为,在她“野蛮”的外表下,有一颗温柔善良、如月亮般的心哪!
  • 凤落梧桐:弃女不愁嫁

    凤落梧桐:弃女不愁嫁

    常言道:有凤栖梧桐,好事则近。她出生时,有凤来栖于院内梧桐树。算命术士说此乃吉兆,定是金凤成祥之命。可结果,全家一夜灭门。流落街头,被卖到青楼楚馆,受尽折磨伤害。难道就要就此放弃吗?不!绝无可能!开青楼,养杀手。她变身夜魅修罗。杀高官,胁皇子。她一夜权倾朝野。报家仇,了国恨。她却被万人唾骂。爱她?不过床上情话。若她丑如夜叉,满身疾病疮疤,身无半点长处,毫无利用价值。那,还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