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3000000013

第13章 般若品第二(2)

[1]唐时威振四海,兵力及于外国,故外人多称中国为唐。唐言,即中国言也。《大乘义章》九:“照见名知,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

[2]一念者,时刻之极短促者也。《林子坛经注释》:“或问:‘何以谓之一念也?’林子曰:‘夫所谓一念者,盖谓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如此,而无复有他念也。犹言心心如此,而无复有他心也。故心心念念,自忏前愆;心心念念,自悔后过。心心念念,去假归真;心心念念,离假离真。心心念念,弃邪改正;心心念念、无邪无正。心心念念,见性以为功;心心念念,平等以为德。心心念念,内心谦下以为功;心心念念,外行于礼以为德。心心念念,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心心念念,和光接物、通达无碍。凡若此类,是皆一念之大旨也。’”

[3]愚,蒙昧也;绝,灭也。

[4]《禅源诸诠》上:“龙树提婆等菩萨,依破相教,广说空义;破执有,令洞然解于真空。真空者,是不违有之空也。”

[5]《智度论》十八:“已知般若体相,是无相无得法。”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1],唐言到彼岸[2]。解义离生灭[3]。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4]。

[1]西国,总指则指我国以西之诸国,别指则指印度。

[2]《智度论》十二:“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若能直进不退,成办佛道,名到彼岸。复次,于事成办,亦称到彼岸。天竺俗法,凡造事成办,皆言到彼岸。”

[3]若以波罗蜜之意义解之,则为离生灭。

[4]《六祖金刚经注序》云:“何名波罗蜜?唐言到彼岸。到彼岸者,离生灭义。只缘世人性无坚固,于一切法上,有生灭相,流浪诸趣,未到真如之地,并是此岸。要具大智慧,于一切法圆满,离生灭相,即是到彼岸。亦云心迷则此岸,心悟则彼岸;心邪则此岸,心正则彼岸。口说心行,即是法身,有波罗蜜;口说心不行,即无波罗蜜也。”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1]。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2],烦恼即菩提[3]。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镜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4]。

[1]妄,不当于实也。《大乘义章》五末:“谬执不真,名之为妄。”非,不是也,恶也。

[2]《血脉论》:“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知,亦是佛。”

[3]《唯识述记》一本:“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故名烦恼。”《智度论》七:“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又四十四:“菩提,秦言无上智慧。”

[4]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也。诸佛,一切佛也。三世诸佛,为出现于三世之一切佛也。《法华经·方便品》:“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观无量寿经》:“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1]。如此修行,定成佛道[2],变三毒为戒定慧[3]。

[1]五蕴,旧译作“五阴”。蕴,积集之义。五蕴者,一曰色蕴,二曰受蕴,三曰想蕴,四曰行蕴,五曰识蕴。《增阿含经》二十七:“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如幻法。”尘劳者,《维摩慧远疏》曰:“烦恼坌污,名之为尘。彼能劳乱,说以为劳。”《圆觉疏钞》:“经云:尘劳者,尘是六尘,劳谓劳倦,由尘成劳。故云尘劳。”

[2]佛道,无上菩提之道也。《大乘义章》十八:“菩提,胡语,此翻为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又,菩提偏在果,故证成佛道,名得佛道。”

[3]三毒者,一贪毒,引取之贪心,以迷心而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不厌者;二瞋毒,恚忿之瞋心,以迷心而对于一心违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暗之痴心,心性暗钝,迷于事理之法者是也。亦名无明。防身之恶曰戒,使散乱之心静曰定,去惑证理曰慧。《名义集》四:“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恶证真曰慧。”《三藏法数》九:“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破相论》:“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无量善法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惟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答:‘佛所说,是真实语也。菩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誓持一切净戒,对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瞋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一佛道也。誓断一切恶(摄律仪,戒也),誓修一切善(摄善法,定也),誓度一切众生(饶益有情,慧也),以上三聚净戒也。’”

善知识!我此法门[1],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2]。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3]。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

[1]《注维摩经》八:“肇曰:‘言为世则谓之法,众圣所由谓之门。’”

[2]西天之法,凡显物之多,常举八万四千之数,略名八万四。如《般舟赞》:“门门不同八万四。”《法华经·药王品》:“火灭以后,收拾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胜鬘经》:“广大义者,则是无量,得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智度论》:“般若波罗蜜,能除八万四千病根本。”《止观》一:“一一尘有八万四千尘劳。”又《法华经·见宝塔品》:“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又《妙音菩萨品》:“与妙音菩萨俱来者,八万四千人。”又云:“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又云:“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又《智度论》二:“八万四千官属,亦各得道,则不数枚举也。”

[3]八万四千尘劳,犹言八万四千烦恼也。尘劳即烦恼之异称,可以污吾人之真性者。《止观》一:“一一尘有八万四千尘劳。”《破相论》:“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由三毒以为根本。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

悟此法者,即是无念[1]、无忆、无著[2],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3],于一切法[4],不取不舍[5],即是见性成佛道。

[1]无念,无妄念也,即正念之异名。《三慧经》:“问曰:‘何等能知一万事毕?’报曰:‘一者,谓无意无念,万事自毕。意有间念,万事皆失。’”古德云:无念者,心体灵知,湛寂不动,如镜鉴像,如灯显物。其像之妍丑,物之纤洪,而镜与灯不知也。虽曰不知,未尝毫发少隐也。其照体本空而能显物,曾何念虑于其间哉?所谓繁兴大用,举必全真。我常于见闻知觉之顷欲觅念相,如毫发许,了不可得,而曰无念。非不念也,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其仿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2]“无忆”,过去种种,并将为空,即是无往,即是不取也。“无著”,当境现前不生分别,不执著于事物之念也,即是无来,亦即是不舍也。

[3]以智慧照见事理也。《法藏心经疏》:“观照,能观妙慧。”《六祖金刚经口诀》:“但以自己性智慧,照破诸妄,则晓然自见。”

[4]《智度论》二:“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已摄一切法。”《楞伽经》:“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谓善、不善、无记、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受、不受。”

[5]《楞伽经》:“譬如恒沙,一切鱼鳖输收,魔罗、狮子、象、马、人兽践踏,沙不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自性清净,无诸垢污。如来应供等正觉,自觉圣智恒沙,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诸人兽等一切恼乱,如来不念而生妄想。如来寂然,无有念想。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生故,无有恼乱。犹如恒沙,等无有异。又断贪恚故。”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1],及般若三昧者[2],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3],即得见性[4]。

[1]法之幽妙者名深,深之极者名甚。《探玄记》十一:“超情曰深,深极曰甚。”《光明文句》:“彻到三谛,故言甚深。”《清凉观经疏》:“一真法界,谓寂寥虚旷冲深包博,该括万有,即是一心。”

[2]《大乘义章》二:“以心合法,离邪乱,故曰三昧。”《玄应音义》三:“三昧,正言三摩地,译云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持谓持诸功德也,或云正定,谓住缘一境,离诸邪乱也。”《大智度论》四十三:“般若不异三昧,三昧不异般若;般若不异菩萨三昧,菩萨三昧不异般若;般若三昧即是菩萨,菩萨即是般若三昧。”又一百卷:“散乱心中,但有智慧,不名三昧。今从师闻已,一心思维,名为三昧。摄心不散,智慧变成三昧。”《翻译名义集》:“三昧此云调直定,又云正定,又云正受。”远法师云:“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湛照,神朗则无幽不彻。”

[3]持诵者,受持或读诵经典或真言也。《金刚般若经》为《大般若经》第二处第九会五百七十七卷,具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三译本:一秦之罗什译,一元魏之菩提流支译,一陈之真谛译,各一卷。又有三译:隋之达磨崛多,唐之义净及唐之玄奘。合为六译。

[4]《六祖金刚经注自序》:“金在山中,山不知是宝,宝亦不知是山。何以故?为无性故。人则有性,取其宝用,得遇金师,錾凿山破,取矿烹炼,遂成精金。随意使用,得免贫苦。四大身中,佛性亦尔。身喻世界,人我喻山,烦恼喻矿,佛性喻金,智慧喻工匠,精进猛勇喻錾凿。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烦恼矿;烦恼矿中,有佛性宝;佛性宝中,有智慧工匠;用智慧工匠,凿破人我山,见烦恼矿,以觉悟火烹炼,见自金刚佛性了然明净。”

当知此经功德[1],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2]。

[1]《胜鬘经宝窟》上本:“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前福德,指以七宝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也)。”又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宝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又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又云:“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又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按:此即经中赞叹之明文也。具说一一详述也。

此法门是最上乘[1],为大智人说[2],为上根人说[3]。小根小智人闻[4],心生不信[5]。

[1]最上乘,至极之教法也。诸宗各名其宗义。《法华经·授记品》:“诸菩萨智慧坚固,了达三界,求最上乘。”《金刚经》:“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圭峰注曰:“最上乘者,一佛乘也。”最上乘者,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六祖金刚经注》:“不见垢秽可厌,不见清净可求。无遣可遣,亦不言无遣;无住不住,亦不言无住。心量广大,廓若太虚,无有边际。即是最上乘诸佛地位也。”

[2]大智人,为有广大之智慧,通达一切事理之人也。《维摩经·佛国品》慧远疏:“言大智者,是佛智也。佛慧深广,故名大智。”

[3]上根人者,眼等诸根上利之人也。《止观》一之一:“为上根性说圆满修多罗,二乘如哑如聋。”

[4]小根人者,其根性只可受小乘教之人也。《唯识述记》一本:“令小根等渐登圣位。”闻,闻之也。

[5]信者,心念不澄净,于三宝之实德不乐欲也。

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1],城邑聚落[2],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3]。

[1]天龙者,诸天与龙神,为八部众之二众。《法华经·普门品》科注云:“龙者是鳞虫之长。有四种:一、守天宫殿;二、兴云致雨;三、地龙,开决江河者也;四、伏藏龙,守护轮王宝藏者也。”阎浮提,新称赡部洲。为须弥山南方大洲之名,即吾人之住处也。

[2]城,城郭也。内曰城,外曰郭。邑,都邑也。大曰都,小曰邑。聚落,即村落也。为人所集居之处。《周礼》:“四县为都,四并为邑。”《左传》:“凡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都,曰城。”聚落,《通鉴纲目》十云:“人所聚居,故云村落、屯落、陀落。”聚落,《善见律》云:“有市名聚落。”

[3]此喻上根人、大智人之容量。

若大乘人[1],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2],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3]故,不假文字[4]。

[1]《宝积经》二十八:“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

[2]《六祖金刚经口诀》:“《大般若经》六百卷,皆如来为菩萨果人说佛性。然而其间犹有为顿渐者说。惟《金刚经》为发大乘者说,是故其经先说四生四相,次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盖显一切法,至无所住,是为真谛。故如来于此经,凡说涉有,即破之以非,直取宝相,以示众生。盖恐众生不解佛所说,其心反有所住故也,如所谓佛法即非佛法之类是也。”

[3]以智慧照见事理曰观照。《肇论》:“观照般若,照事照理故。”《法藏心经疏》:“观照,能观妙慧。”

[4]《楞伽经》:“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堕文字。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

譬如雨水,不从无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1],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2]。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如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3]。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4],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5]。

[1]无情,指草木国土而言。《大论》四十一:“梵云仆呼善那,此云众生,谓众缘所生。”《释迦谱》一:“众共生世,故云众生。”有情,指众生;无情,指草木。

[2]《法华经·药草喻品》:“如彼大云雨,于一切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各得生长。”《智度论》五十九:“譬如阎浮提阿那婆达多地四大河流,一大河有五百小川归之,俱入大海,则失其本,名为一味,无有别异。”《涅槃无名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法界观》:“情与非情共一体。”

[3]《大智度论》十九:“求佛道者,随其诸根利钝,各得其道。譬如龙王降雨,普雨天下,雨无差别,大树大草根大,故多受;小树小草根小,故小受。”按:今变通言之,故云悉皆自倒。盖示小根人不堪大受也。

[4]《大乘义章》五本:“能碍圣道,说以为障。”

[5]《十地经》曰:“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1],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2],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3],通达无碍[4],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5]。

[1]对渐教而言。顿者,顿极顿速之义。而说迅速成佛之教法,谓之顿教。唐释慧海曰:“此顿悟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何以知之?譬如狮子儿,初生之时,即真狮子。修顿悟者,亦复如是,即修之时,即入佛位。如竹春生笋,不离于春,即与母齐,等无有异。何以故?为心空故。修顿悟者,亦复如是。为顿除妄念,永绝我人,毕竟空寂,即与佛齐,等无有异。故云,即凡即圣也。修顿悟者,不离此身,即超三界。经云:不坏世间而超世间,不舍烦恼而入涅槃。不修顿悟者,犹如野干随逐狮子,经千百劫,终不得成狮子。”

[2]正见,为八正道之一,离诸邪倒之正观也。《胜鬘经》:“非颠倒见,是名正见。”《四教仪集注》中:“正以不邪为义。”

同类推荐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本书包括:绪论、现代思潮与东亚佛教的“人间化”、当代中国佛教思潮、人间佛教的诞生与太虚思想、人间佛教的崛起与印顺思想等11章内容。
  •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藏传佛教宁玛新伏藏传承者,敦珠法王新宝藏持有者,国际西藏学会发起人,《西藏仁波切》著者。——杨瑞智巴活佛。由西藏活佛亲自作序,第一本真正的佛商养成手册。东方人管理企业,要运用适合东方人的管理方法;现代人感悟佛法,要应用适宜现代人的佛门法则。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无往不利;一个有智慧的团队,将战无不胜。这是一个属于佛商们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热门推荐
  • 神王创世

    神王创世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去拿回属于你的一切么?““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如此懦弱,我会让那些人都感受到我的愤怒!””那好!我就给你这个机会,不过在你实现愿望之后你的命就是我的了,你想好了么?““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可以想的!”玉皇脚下金龙现,困锁雄城不见天。遥望西北绝龙谷,浴血重生荡九州。当往昔的兄弟变成你的敌人,你最爱的人离你而去,最爱你的人发现那只是骗局,发现了这一切的龙胤不甘心默默的承受这一切,可是他的反抗只得到了父亲的责骂,朋友的背弃和世人的嘲笑。
  • 桃花店铺

    桃花店铺

    出现在繁华大都市的奇怪店铺,店铺内贩卖桃花运的神秘俊雅男子,一件件一桩桩围绕着他出现的古怪事件,以及在他眼中看似普通却又并不普通的招财少女……到底他们是普通人还是非人类?前后出现的同样出色的两个男人,他们究竟是双胞胎还是本体与分身的关系?能够比明星还要受欢迎,到底普通女大学生有着什么吸引人的绝妙秘诀?而只接受神秘人士登陆的古怪论坛,飘忽不定的金发美少年,各种离奇事件,似乎都与桃花店铺有关……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 太攀

    太攀

    天启大陆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得太攀者焉得天下,而我们的故事将从这里开始。
  • 梦醒江湖

    梦醒江湖

    少年杀手,在江湖中摸爬滚打,懂得了生存的残酷,咬着牙磨砺锻炼自己,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奋发图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个人上人!武功心法杀人技能,学!两面三刀阴险狡诈,学!!溜须拍马阴谋诡计,学!!!只有变得强大了,别人才会看自己的脸色,只有成为不可或缺,才能左右局势被别人重视!!从一个懵懂猎手,到黑白两道通吃,他靠什么这样强大?靠忍辱负重地拼命学习!靠察言观色地投机取巧!靠不择手段地让敌人在自己面前躺下!*******************************************************《梦醒江湖》1群:24860910老书《风云修仙路》(书号1635153)已完本,敬请订阅支持!新书《武魂塔》(书号2467211)已上传,欢迎支持!
  • 龙神再现

    龙神再现

    一个弱小的孩童,遭受世人和情人的轻蔑和丢弃,被苍天怜悯,赐予力量和生命,让他获得重生,在天元大陆上展现了他的不平凡和挑战的毅力,最终走向世界顶端的一个凄美而又让人向往的龙神事迹。
  • 水玉苍穹

    水玉苍穹

    异世大陆,有着七块神奇的水玉...网瘾少年偶然之下穿越到异世大陆,却发现自己是废材之身......
  • 冷淡公主:百变少女,占据我心

    冷淡公主:百变少女,占据我心

    她,不奢求荣华富贵,她受不了寂寞,无奈中,身份尊贵的她,在平凡的世界里度过了短短的一段时间,不料,再次回归的她,变得不一样了······群号:72828365
  • 每天读一点催眠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催眠心理学

    本书主要研究基础设施领域公企业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
  • 只爱你,怎么办

    只爱你,怎么办

    在k学院,天生冷酷的校草东方墨,自从来了青梅竹马的小公主慕果果,心就被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