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9800000024

第24章 为人君,止于仁,宋仁宗谢幕(2)

天地玄黄,鸿蒙初开,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原始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渐渐地认识到了自然界的声光雷电,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譬如日出日落,生老病死。这个时候哲学处于萌芽状态,主要表现在,人们有了东、西、南、北、中的方位概念,也有了现在、过去、未来的时空概念。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出现了意识形态。通俗地讲是你为啥活着?假如你说为了混吃等死被人埋,没人拦着你,那是你的权利,那是你的世界观。人是群居动物,所以形成群体、部落、民族,他们的世界观形成了部落意志、民族意志、国家意志。简言之,即这群人想要干什么?有地种地,没地开荒,不会种地去打仗,等等,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

众所周知,我们续承的是儒家文化,但儒家在浩瀚漫长的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并非唯我独尊,它也经过了几度浮沉,最后被奠定为中国人的思想核心,那个历史时期就在宋朝。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经过了几个时期,简言之,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家创立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向统治阶级兜售,百家角逐中法家思想获得胜利,秦帝国统一中国,但很快灭亡了。汉代吸取秦代的亡国教训采取了黄老之术为治国方针,即是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其实是托古改制,综合道家和法家思想,兼顾采用阴阳家、儒家、墨家等诸思想学派的观点而成。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对西汉初年的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出现了“文景之治”。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正式走向政治舞台。于是乎学者们纷纷对儒家经典著作进行注疏,学术上称之为两汉经学,代表人物董仲舒、贾逵、许慎、卢植、郑玄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地主阶级走向政治舞台,改朝换代必须有新的思想理论作为官方哲学。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儒家思想有短板,为了弥补其不足,又与外来的佛家理论结合,形成了玄学。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随着历史的发展,这套政治思想逐渐沦为精神养生术。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期,先后两个大一统朝代。唐朝强盛时疆域(应该说是势力范围)达1251万平方公里。地盘大、人口少、民族多,思想复杂,所以隋唐时期采用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并用的政策。三家相互诘难,又相互吸收,各有所长。仿佛手机系统一样,塞班、安卓、苹果等,都叫智能手机系统,各有功能缺陷,彼此相互指责,却又在技术上相互吸收。最后到了宋代,儒家衰微,道家尊崇,佛家被扶植。儒学将在这个华丽的年代里重新绽放光辉,形成全新的哲学思想——宋理学。

·宋理学,中国人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宋理学,又称道学、性理学、新儒学,在两宋三百一十九年的漫长历史里,逐渐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

它是继先秦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的又一座思想丰碑。中国人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定格,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宋理学的发展成熟过程极为漫长,不是苹果砸到脑袋上想出定律那么偶然,而是经过了几代人不懈努力,最终在南宋末年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思想体系。

哲学思想的产生犹如多棱镜,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宋理学无疑是最反光的一面。

宋王朝建立在中国动荡两百余年的基础上,无论官方还是人民都迫切地希望天下一统,停止战争。这种意识统治阶级更为强烈,所以宋王朝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重文抑武的政治策略,彻底解决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可谓是釜底抽薪。

在这万难的时刻,统一人民的思想是朝廷亟待解决的问题。宋初儒、释、道三家并行,特别提倡儒学。儒学的入世建功立业的思路非常符合衙门的胃口。官方为此推出了多种举措,诸如宋真宗册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孔子他老人家终于封了王爵,这是官方对儒家的最大认可。同时实行科举改革,打破士族门阀的界限,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能进入帝国管理层。赵匡胤曾说的“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如同春风席卷大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读书人的血液里。

佛老思想在唐朝达于鼎盛,经过社会不断地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韩愈、李翱等人曾猛烈攻击佛老思想,他们认为佛老讲求的出家、无为是背君弃父,灭绝人伦,儒家的尊王攘夷,建功立业思想,才是读书人最需要的东西。

经过宋初几十年的文化教育,新儒学的思潮呼之欲出,落寞的儒学经过改造后重新焕发极强的生命力。儒家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将儒、释、道三家思想完美融合,两宋三百一十九年先后产生了周敦颐濂学、邵雍象数学、王安石新学、张载关学、二程洛学、司马光朔学、苏轼蜀学等,具体哲学思想发展脉络如草图所示。

从该草图中可见,宋理学不是一个人的哲学,是由那个时代的精英们共同创造完成的。宋理学经过了倡导、流派、继承和再发展四个阶段。

范仲淹不是理学创始人,但他为了宋代儒学的复兴做了诸多努力。儒学在汉代被正式确定为正统思想,汉代学者翻译儒家经典形成了诸多注疏,称之为两汉经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学跑偏了,向着训诂学方向大踏步前进,导致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成为一种死抠文字的学问,特别注重文字分析。经学注疏极为繁琐,每位学者通过自己的理解都在原句后面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儒家经典变得愈发复杂,所以“皓首穷经”,一个人用毕生精力也甭想通读所有注疏版的儒家经典作品。宋代科举中有明经科,说的即是经学取士,等同于背诵填空,完全失去了儒家思想的意义。就在宋代儒学日薄西山,就差有人踹一脚把它踢下悬崖的时候,范仲淹出现了。

范仲淹的成就在于,知识分子肩头那份责任感,在宋王朝积弊形成之际自觉的觉醒,隐藏在那个时代读书人心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代精神,被他呼喊了出来。高举“尊王攘夷”和“明体达用”的两面大旗,成为范仲淹学术的核心思想。

当然,范仲淹只是一个提倡者,儒学想要彻底改造,还有漫长的道路,因为在技术上儒家有着先天缺陷。

在范仲淹之后有“宋初三先生”,即胡瑗、石介、孙复,他们三人是宋理学的奠基人,开儒家讲学之风气,主要活动在官方各大书院。其时比较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等。三位老先生思想惊人的一致:重振纲纪,复兴儒学,确立社会思想主流。

儒学单单从哲学体系中来讲是无法与佛老相抗衡的,它有着很明显的短板,缺少哲学思维方式,纵然你说得很对,但因缺少了哲学思维方式,会令很多读书人陷入教条主义。道家有“阴阳学说”,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阴阳来解读。这也是古代中国人思维观念占据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中医中体现得极为明显。佛家有“因果、轮回学说”,同样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因果来解释。佛老之所以流布于世几百年,独有的哲学思维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儒家恰恰缺少这一块。很多知识分子都看到了这一点,自然有人挺身而出改造儒学,于是有了周敦颐的濂学。

周敦颐援道入儒,将道家的理论引进过来,俗称山寨。周敦颐著《太极图》,在道家修炼方术《无极图》的基础上改造而成。阐述了宇宙的根本即是无极的动与静产生了阴阳二气,阴阳的变与合产生了五行,继而万物即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由虚无到实质,由抽象到客观,它是一种理论上的进步,虽然是山寨道家理论,但山寨还有个冠冕堂皇的叫法——技术性再创新。儒家思想缺少创新性,但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如果需要,任何理论都可以成为“拿来主义”。

周敦颐也就成为了宋理学的开山鼻祖。同一时期邵雍的象数学也很活跃,在他们之后理学学派枝繁叶茂。诸如直接续承濂学的程颢、程颐的洛学,王安石新学,张载关学,司马光朔学,苏轼、苏辙的蜀学,胡宏的五峰学,朱熹的闽学,吕祖谦的婺学,陆九渊的心学,陈亮、叶适的事功学等等。

·王安石新学的思想内容·

王安石的新学主要著作有《淮南杂说》《洪范传》《三经新义》,三部著作分别产生于入仕、居丧、改革三个不同的时期。熙宁变法时老王深感思想的重要性,与儿子王雱等人编撰《三经新义》全国发行,所以他的学术流派被称为荆公新学。

儒家经学有个很重要的思想——天人感应,源自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导致天象通常能够左右政治。

王安石的新学驳斥了“天命论”和“天人感应”,他指出“天不因人而成”。

他认为各种天象及自然灾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说皇帝做了缺德事儿就天打五雷轰,反过来风调雨顺也不代表你做得多么完美。王安石是个现实主义者,对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持有批判态度,他在客观基础上提出了“万物一气说”。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的万物是由气构成,以元气为其根本,万物一气也,在元气的基础上产生了各种生物。姑且不论“万物一气”的科学与否,他的客观精神值得称道。

另外,王安石率先提出了宋理学的终极命题——性命论。

性命论曾是先秦诸子的热门话题,哪家哲学思想要是不说人性论这个东西,那么大家都会瞧不起你的。在众多关于性命论的解读里,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针锋相对,两种观点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劝人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另一位大师则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人性到底是恶还是善,的确难以说清楚。到了王安石这里,重提性命论,而在早期著作《淮南杂说》中已然有所阐述。

在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之后,后世学者在这个基础上做文章,譬如董仲舒时期产生的“性善情恶说”,把性和情分开来说。性是仁、义、礼、智、信(跟生殖保健无关);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老王尖锐批评性善情恶说,他指出性情一也,两者不可能截然分开。最后他选择了一个折中的观点:性情一元,性不可以善恶言。他认为人间并没有唯善不恶或唯恶不善的人存在。不是说好人往死里伟大,坏人往死里坑爹。好人和坏人以及善恶都是相对而言的,好人身上也有阴暗的一面,同样坏人身上也有光辉的一面。

由此可见,老王关于人性论的观点还是挺靠谱的。

同类推荐
  • 白登之困

    白登之困

    流氓出身的无赖刘邦靠着一群打手和阴死人不偿命的军师夺得了天下,逼得楚霸王自刎乌江。谁知霸王一股怨念冲天,上天怜他生前骁勇,封他做了鬼雄。霸王心有不甘,非要与刘邦再争天下。刘家四百二十年江山已属天定,不可更改。只得令霸王鬼魂附身冒顿单于身上,在白登山围困刘邦君臣,报乌江之仇!
  • 三国求生之路

    三国求生之路

    一次大爆炸,韩鹏穿越了,他回到了东汉末年,成为了长沙太守韩玄之子。激动欣喜之后,却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很尴尬。内有继母领着二弟时不时会陷害自己,外有舅舅带着诸将处处和自己做对,而那个懦弱的父亲,根本就不管事,自己一个不小心,便会有性命之忧。。。此时正值赤壁之战前夕,距离刘备收取荆南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而有心提早做准备的他,却无权无将,又该如何收拾这混乱如麻的局面呢?文韬武略样样不行,唯一能依仗的,便是那些甚至都记不太清的三国知识,他能否突破重重险困,带领着长沙诸将逃脱历史的宿命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且看当代小屌丝在三国时代的求生之路。什么???还有美丽的洋妞!!!来,来,让我看看,洋妞到底有多猛?
  • 汉末天龙

    汉末天龙

    一个现实社会的普通人,逃难逃到了汉末三国时代,立志改变历史,争霸中原的故事。
  • 明朝末年一皇帝
  • 反清兴汉

    反清兴汉

    重生之后,王元兴竟然成了公爵的嫡子,来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这时,遥远的东方,跪着一个民族!且看他如何巧施妙手,复汉家衣冠,建大汉民国!
热门推荐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重生之豪门第一独宠

    重生之豪门第一独宠

    她怎么也想不到,她的好妹妹竟然一直在她的吃食上下毒,只因为好妹妹也喜欢上了她的未婚夫,便对亲姐狠下毒手。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父母亲在知道真相后,竟然选择了漠视,让她自生自灭。她冒着危险将此事告诉未婚夫,一向宠爱她的未婚夫竟然淡然冷笑道:“我早就知道了!”她带着怨恨死去,却重生归来,天才异能在手,查真相,灭仇人,她本以为这一生她再也不会爱了,却遇到了他。他是华国的帝少,权势财富样样都有,本是薄情寡性,却仅仅对她至爱独宠……
  • 祭祀游戏

    祭祀游戏

    自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这场游戏便已经开始了,宿友的离奇死亡,暗恋的姑娘身首异处,这一切的幕后指使是谁?凶手到底是谁!
  • 不婚族遇上了不婚族

    不婚族遇上了不婚族

    同样的出生豪门世家,同样的蛮横不讲理,却因为家族的联姻必须在一起,可他们的观点却是一样的要当高端、霸气、上档次的“不婚族”因为应付父母他们不得不装得很和睦,但背地里两人却......
  • 青衣飘飘

    青衣飘飘

    枕边出现的纸飞机,竟是穿越契机。前世今生,似梦似幻。天意注定,苏青衣,你该如何抉择?冷酷王爷可是真爱?一切疑惑无从而知,草木之神兽会一一解答。
  • 大国邦之寻龙旅

    大国邦之寻龙旅

    神奇的华亚大陆,消失近1000年的龙突然诞生,水火巨龙巡视星云,异种白鬼蜷缩在黑色中前行,大陆东西人性的美好与丑恶在水与火的交响乐中绽放,孤独而伟大的灵魂永垂不朽!
  • 浩劫来临时

    浩劫来临时

    一场浩劫突然来临,全球温度骤然上升,冰川融化,海水淹没大片陆地。空气中出现了一种未知病毒,感染者形如丧尸,而活下来的人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陈凡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是他却做出了一个很伟大的决定,在末世,他组建了一个只有他一个人的救援队伍。他在漆黑的地下室里救出了一个缺水三天的老人,他在一个被丧尸围困的教学楼里,救出了一个濒临绝望的学生,他在一栋楼房的楼顶,救出了一个年轻貌美的企业白领……随着他救出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救援队伍正在逐步壮大中。末世无情,人亦有情!本文有两种剧情走向,读者可以自行选择。
  • 算前言,莫轻负

    算前言,莫轻负

    一开始,我们都很单纯,只是一心一意的对一个人好,欢喜也罢,痛苦也好,都在一起。后来,我们都不只是单纯的喜欢一个人,就像戏本子里写的,很轻易的就散了。也罢,也罢,聚散都是缘。惟愿末路时,与你相牵。
  • 殿下,我来驯养你啦2

    殿下,我来驯养你啦2

    受无良长辈和现实生活的双重压迫,冒充男生来到这所贵族学校,明里是学生,暗中是保镖。对于这么一份工作晓安没有任何憧憬,但面对这个表面天使内心恶魔的变态雇主兼室友,生活开始向无法预料的状况发展……“我好像有点喜欢你……”“对不起我是男生。”“我知道,”他轻轻碰了碰晓安的发梢,“我喜欢的就是男生。”
  • 妃来奇缘

    妃来奇缘

    她貌美倾国倾城,她冰冷蛇蝎美人,虽为姐妹,却各有心结。命运弄人,姐妹二人再无亲密,终是走上敌对之路。她心中只有病公子,而她心中只想过平凡生活。她为了男人仇恨冷血的她,她为了自由痛恨自私的她,姐妹二人渐行渐远······三年之约,她亲手杀了她,双手沾满温热鲜血,望着她隐藏多年的纯净笑容,她失心疯了,原来最心狠手辣不是妹妹,而是她这个自诩干净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