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6100000008

第8章 庸常之恶(1)

1.喊得最凶,跑得最快

中国人向来是语言大于行动的。他们嘴上很会说,经常讲得天花乱坠,但是一到行动的时候,就没声音了。通常,中国人总想用最小的利益,获得最大的收获。这是人类的正常反应,是人性的一种,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这个当做自己人生的追求,那就有些过分了。可是,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我们也都是这样的人。很多国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愿担责,碰到有利可图的时候,就会使劲往上冲,但是,等到要负责任的时候,就都往后撤了。这就是部分国人的劣根性之一。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范进中举之后,和张静斋一起去看汤知县。酒过三巡兴正酣,下属来找汤知县,跟他汇报了一个情况:当时因为保护农耕,所以朝廷下旨禁止宰杀耕牛,自然也就没人敢倒卖牛肉,有几个乡亲,弄到了一些牛肉,不太敢卖,就送来五十斤给汤知县,想让他对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汤知县听了之后,就让张、范二人给拿个主意。张心思一转,举了很多圣贤典故,对汤知县说这正是一个表现自己的大好时机,可以把来送礼的"打他几十个板子,取一面大枷枷了",再把那五十斤牛肉放在枷上,张榜示众,以示惩戒,以此显示汤知县清廉,不受贿赂。

汤知县一听,觉得这办法好,就同意了,然后按这法子办了。结果没想到,夏天天气热,东西容易坏,五十斤牛肉很快就烂了,烂肉的腐败气味再加上太阳暴晒,那人竟然死了。

这下,当地的老百姓不乐意了,大家觉得这事虽然此人有错但罪不至死,自然要找衙门讨个说法。有人打听出这事是张静斋的主意,于是就要找他评理。结果,张听到风声,跟范进翻墙走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了。出主意的时候大包大揽,好像什么都能摆平,可是一旦事情发展不对,需要担责的时候,跑得比谁都快。这就是国人,总是不敢担责。甚至有时候,不但不敢担责,连一个道歉都不肯说。看看我们的身边,是不是每天都会出现这样的人:在公交车上或者是地铁里一个人踩了另一个人的脚,结果踩人的不仅不道歉,反而像没事人似的,结果两个人大骂起来,甚至大打出手。

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在中国就能发展成大麻烦。还有更有趣的,我们身边总有不但不想担责而且还会大耍无赖的人。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一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又不想赔。可是对方不愿意啊,然后两个人开始争论不休。大家都觉得损坏东西要赔偿是肯定的,但是,绝对有人会觉得物主事多。如果损坏的物品不太值钱,那这物主绝对就是众人眼中的小气鬼了,即便嘴上不说,众人也会在心里腹诽他的抠门,一点小事也要不依不饶。

维护自己的权利反而要被指责,被腹诽,这就是我们的国人,甚至很多破坏别人东西的人还会觉得委屈:"我又不是故意弄坏他东西的,我歉也道了,他还想怎么样啊,至于不依不饶非让我赔吗?"他们已经无耻到如此地步了。但是呢,还有更奇怪的,有些人听了这话,非但不觉他无耻,反而觉得话说得在理,为那么点东西,何必弄得大家不高兴,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那这么做的原因呢?"何必弄得大家不高兴",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才有了如上的思维。

中国人是讲和气的,有时候甚至已经有些过分了。在他们的眼里,谁对谁错不重要,是否影响了和气才重要。不管你是对的一方还是错的一方,不管你是受害的一方还是加害的一方,只要你破坏了大家的和气,他们就会觉得你多事,是你错了。而至于破坏和气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要怎么解决,他们是不大追究的。他们只追究最后一点,就是谁没完没了让大家听着都烦,破坏大家和谐的局面。

我们就是有很多这样的想法,这种类似的思维很多时候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让人是非不分。若是有人在当中和稀泥,那情况只会更加恶劣。

2.虚空里的中国人

中国人是有很强的偶像崇拜情结的,内心的等级制度决定了中国人必须要依靠强者,才能够找到安全感。这种天生奴性,不仅让我们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也让我们丧失了追求理想的勇气。

而这种思维的具体体现就是拼命地崇拜别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就好像失去了信仰似的,不知如何是好。我们在自己的偶像面前甚至会做出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他,甚至有时候会丧失自我。

我们都知道,李逵是宋江的小弟,宋江对李逵很好,但其实李逵对宋江更好。

在李逵的心里,宋江绝对是他的偶像,他非常崇拜宋江,已经崇拜到把宋江当做自己的精神父亲了。在李逵的眼里,宋江就是神,没有任何缺点,完全符合自己对偶像的所有定义。正因为这样,当李逵看到宋江竟然很"猥琐"地跟李师师喝酒划拳的时候,才会心生不满,因为偶像的形象不够高大了,不符合自己之前的想象了。这对李逵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触及了他的底线。所以,他听说宋江掳走刘太公的女儿才会发那么大火,甚至把梁山的杏黄旗都砍倒了。

可是,当他知道自己冤枉了宋江之后,又开怀大笑了,因为自己的那个大哥又回来了,自己的偶像依旧高大。这时候,哪怕要李逵死,他也是甘愿的……这就是明显的粉丝情结了,我们在生活中也会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原因很简单,还是要从文化上找。

中国人喜欢把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人说孩子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自己没有做成的事情,要让自己的孩子来帮自己完成。在这些人的眼里,孩子就是自己的存在的继续,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所以,中国很少有父母真正尊重孩子的选择,在他们眼里,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产,可以任意处置。这,就是我们生长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是很难建立自我人格的,我们早就被纳入了伦理体系之中,年少时总是觉得父母管教自己太过严格,但是一旦自己有了孩子,伦理属性的印记在我们身上就显露了出来,我们也会像父母管教自己那样管教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中国人的特性,从小就被父母剥夺了表达自我的机会,在长大一点之后又被教育体制压制,终于有一天走入社会,"资格论"又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等我们熬到有资格说话的时候,拼了命维护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体系也就很自然了。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人有很多自己想干却又没有去干或者别人不让干的事。在中国人的生活里,遗憾到处都是,我们也想让自己的遗憾变得越来越少。虚无的寄托,就成了我们最好的选择。此时我们就开始为自己寻找偶像了,而偶像通常都是能够用量化的标准来考量的。所以,在中国,越是有钱有势的人越是能得到别人的关注也就不奇怪了。而那些平凡的自得其乐的人,是从来都不被人们尊重的,人们会下意识地觉得,没有钱怎么能快乐呢?这种思维就是量化理想后的自然表现,因为快乐是虚无的,别人看不见,财物才是具体的,可供人仰慕。

还有一部分人,精神极度空虚,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关注,于是,声望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这部分人是极度没有自我的,他们整天都在演戏,按照"观众"的喜好来"演"。可是生活是平淡的,平淡的生活注定没有戏剧里那么多的波澜。所以这些人总是把戏的高潮放在自己的脑海里,他们只能在自己的臆想中一次次走向辉煌,回到现实来的时候,还要继续懵懂的生活。此时,那些叱咤风云或者说万众瞩目的人就成了他们的关注焦点了。

这两种人差不多组成了中国人的全部,中国人不是想要钱和地位就是想要名气和声望。但是现实中他们是得不到的,于是,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偶像的身上。因此,你想了解一个人想要的是什么,看他的偶像就知道了。他要是以明星为偶像,那么他大抵喜欢出名;如果以商人为偶像,那么他大抵喜欢钱;如果以政客为偶像,那么他大抵喜欢权力。总之一句话,有什么样的偶像就有什么样的追求。偶像是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唯一方式。他们找到那些有着自己想要的资源的人当做偶像,然后把自己和偶像想成了共同体,一荣俱荣。与其说这种行为是一种精神寄托,不如说这是种虚妄的幻想。

而当这幻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整个人就会变得异常疯狂。就像那个刘德华的粉丝,疯狂地想要嫁给偶像。这种人就是已经有些着了魔了,她彻底活在了自己的幻想当中,她是可悲的,也曾是很多人嘲笑的对象。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或许都有一个这样的自我,不过没有她那么极端罢了。

这就是偶像崇拜的具体表现了,不过事情还没有就此结束,通常情况下,粉丝们还会觉得自己的偶像是完美的,没有一点瑕疵的。为什么呢?因为粉丝把自己把对人性对人生的全部理想都寄托在了偶像身上,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他们眼里的偶像都是完美型人才,他们的偶像不管在哪个领域发言都是对的,不管做什么都是好的,粉丝都会全盘接收。而自己的偶像光荣了,自己也与有荣焉,偶像的光环也可以用来包装自己。

可是,一旦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偶像也有身为人的缺点,他们就受不了了。你想啊,在他们的心里,偶像肩负着自己的理想,自己竟然把这样一个人当做偶像,自己该是有多愚蠢?更要命的是,这下子希望也要破灭了,他们不去想这样的一个人都能取得如此成绩,如果自己也勇敢地尝试一下,是不是也就能成功了呢?他们对让自己失望伤心痛苦的偶像由爱变成恨了……在这整个过程中,他们爱得毫无道理,又恨得毫无道理,倒是把自己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还美其名曰精神追求,我看是"神经追求"!

中国人就是这样,他们一旦认定一个人比自己强,就什么都向那强者看齐。对待偶像就更是这样了,他们完全把自己的偶像当成神来崇拜。从崇拜偶像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丧失了思考能力,也已经丧失了那仅有的一点点自我。

3.我们最纠结

中国人是注重传统的,我们始终都生活在祖先的阴影之下,好像永远也走不出祖先为我们划定的牢笼。对这牢笼我们非但没觉得是一种桎梏,反而当做了荣耀。我们总是抱着祖先的糟粕,小心翼翼地加以呵护,生怕其受到半点伤害,却不知,那才是让我们落后的真正原因。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但是,这悲剧却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每当有人让我们放弃这选择的时候,我们还会奋起反击,觉得他是在颠覆我们。其实呢,不过是脑子不清楚罢了,分不清孰是孰非。

在我们的传统当中,把道德看得很重,我国是所谓的礼仪之邦,我一直以为我们的民族是讲求道德的,但是如果细致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在我们的历史上有很多道德楷模,其中的开山祖师,绝对非舜莫属。

我们就先来看看舜的故事。舜从小生活困苦,很早就没了母亲,没多久,他的老父亲就给他找了个后母,又给他生了个小弟弟。不过,家庭成员的增多不仅没给舜带来幸福,反而给他带来了灾难。不知道为什么,舜的家人都很讨厌他,千方百计地想把他"解决掉"。他的老父亲、后母,还有弟弟整天想的事情就是杀死舜。

他们骗舜去修房子,等舜爬上房顶之后,撤下了梯子,开始在底下点火,想把舜烧死。可是老天不想这么早就让舜去报到,结果,舜拿着两个斗笠当做降落伞,从房顶跳下逃走了。经过这件事之后,舜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记恨自己的老父亲,而是等事情差不多被大家淡忘之后,又回到了家里。可是,家里的那几个人却不想这么快就忘记。他们又想了别的办法来对付舜。舜的老爹让舜去掘一口井,可就在舜干得正起劲的时候,他父亲和弟弟开始从上面往井里填土,企图将舜埋在地下。这次,舜又侥幸脱险了,他挖了一个地道,逃走了……就这样,舜经历了好多次危险,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结果不但没有死,反而被当成了当地的贤者,最终被当时的首领尧看中了,不但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还将首领的位置也传给了他。

以上就是舜的故事,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歌颂着舜的伟大,把他当做圣人看待。他也因此成为了我们民族的道德模范,一代又一代的人都立志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品德。一点点地,我们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体系,并把这道德体系当成是我们的骄傲。

可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道德体系是有问题的。从定义上来讲,道德是一种全民约束,是全社会的规范,是适用于每个人的,在道德体系内,大家是平等的。但舜的故事里没有公平。舜一直是处于守势的,他总是被害者,而且还甘为被害者,他的父亲则始终是施害者,且并没有受到他的指责。至于这点,舜的答案是因为那是他的父亲,而且,他的这个答案也一直被我们认可。这,就是我们的道德体系的问题所在。

从根本上说,我们所信奉的这一套体系是伦理的,而不是道德的。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伦理不具有自返性,是不可逆的,但道德有自返性。就像父亲永远都是父亲,他不可能成为自己儿子的儿子,所以,父亲在伦理体系中拥有比儿子更多的表达空间。但是道德的制定者是必须遵守道德的,他没有权力制定超越道德的规范。因此,我们古代文化中所谓的道德,一直是统治者压迫百姓的一种手段。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或许可以作为一个佐证。

这就出问题了。伦理体系的生物属性决定了它肯定是有范围的、是小群体的,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就像舜忍受了父亲的陷害,但对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就没那么宽容了,他杀鲧的时候可是没有手软的,因为鲧已经超出了舜的伦理体系范围。所以,社会是圈子式的,这些圈子都很稳固,每个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都是有道德的,但是出了他们的圈子,道德就没有了。

不过由于古代的时候受条件限制,人们流动较少,很少有人走出自己的圈子,所以,都会表现出比较高的所谓的道德水准。于是,就造成了一种假象,那就是我们的道德优势。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变化了,人们的看法也变了。特别是现在,中国人有一种很深刻的道德危机,整天在说"人心不古",讨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道德正在直线下降。

其实,这只是局限在自己的思维内的一种莫名惊诧而已,没什么道理。我认为,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并没有出现直线下降,现在觉得坏了不过是由于社会的变迁,人们的流动性增大了,所以,我们的"道德体系"的盲点被放大显现出来了。以前没有这种情况不是因为不存在,而是因为没有让它们出现的环境。中国人的"缺德"现象是古已有之的,不过是大家没有发现罢了。

同类推荐
  • 教师公文包-文坛趣话

    教师公文包-文坛趣话

    本书分立志、爱憎、爱国、勤奋、谦虚、谐趣、幽默、识才、趣闻九部分收录了适合给中小学生讲述的中外文坛趣事。
  •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锻炼,既可以帮助人们强健筋骨,又可以帮助人们健美心灵,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这项运动是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体育方式休闲化发展趋势、体育选择多样化发展趋势、体育区域扩大化发展趋势、体育性别鲜明化发展趋势、体育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健身科学化发展趋势。从这些方面研究体育对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的作用。
  • 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体育,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家长不要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而应该主动引导让孩子们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第二部分论述德育,洛克认为,在人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洛克指出,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第三部分论述智育,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他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等,也要学点儿工农业、园艺的知识和技艺。
  • 心路印迹

    心路印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试论中国YC团的几个问题;重庆公学简记;1922年四川教育经费独立运动;认真调查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中共党史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等。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热门推荐
  • 小姐们的巧克力之恋

    小姐们的巧克力之恋

    在这里,你能看到世间的爱恨情仇,也能看见吸血鬼家族和四位大小姐发生的爱,情。还能看见因妒忌而生出的恨。还有......
  • 何日复君忆

    何日复君忆

    本文在收尾男女主人公步入恋人殿堂的时候,将有大量成人取向官能描写,但是场面的描述比较女性的倾向,能够给人带来天马行试的美妙体验。风格如下:万缕秀发从头带的束缚中解放,透着霞光幻化成世间最美的丝线。露出的秀美高山,氤氲着白露迷雾,这是心中神圣不可进犯的圣地,如今我们在一起了,一段无忧痴梦幸福光阴。爬山很困难,尤其第一次,特别是险峻的山峰。一丝柔情引我跨越了峡谷,突破不曾眺望的雨帘,踏进安全的福地。
  • 左岸楚尘

    左岸楚尘

    漫天飘落的樱花瓣,洋洋洒洒,阳光为其镶上浅浅的金黄色花边,成群的樱花树下只有那一棵最高,但是却不显得突兀,树下站着一位帅气的男孩子,一头有些凌乱的银色碎发,棕色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嘴角微微上扬,有种坏坏的感觉.那个人的眼神被一股高傲的霸气所笼罩,浅笑的嘴角掺和着令人揣摩不透的邪气,她深情地望着他,每次当她伸手去感受那缠缠绵绵的樱花雨时,却发现一切都不见了,原来只是一场梦啊。而这次却不一样,当她快要上车时,看见宋姨带着一个男孩子从她身边走过,男孩回头望向她,对她微微一笑,她呆在原地,那,那,那个男孩不是在经常梦见的那个男孩子吗?
  • 狡猾的狐狸

    狡猾的狐狸

    一切从零开始。。。。。。。。。。。。。。。。。。
  • 魂穿之异世王妃很腹黑

    魂穿之异世王妃很腹黑

    她沐梓颜21世纪沐氏掌舵着,不料被家族的老一派所害。意外魂穿异世界,撑起这副和自己一样身体的容貌。你的全部我都接收了,大难不死,看她如何玩转异世界,,,,,,,,,,
  • 心理学课堂05——销售心理学

    心理学课堂05——销售心理学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世界入侵之英雄联盟

    世界入侵之英雄联盟

    符文之地入侵地球,战争在地球的每个区域打响,无数人被强制征召为士兵。福镇东在战场中挣扎觉醒了心想事成的逆天能力,他奋力前行,誓要守住心中珍视的一切!谁都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我们,都不肯后退!
  • 通职帝圣之都市传说

    通职帝圣之都市传说

    尹明渊一行人从异界回归现实后相认、重聚、更强,又继续沾花惹草
  • 问剑大陆

    问剑大陆

    王小二是铸剑山庄的一名铸剑师,在一次执行任务当中发生意外,得到了灵剑的认主。从此手持灵剑,踏入心中所向往的江湖,开始他的闯荡之旅
  • 责任人

    责任人

    黄徒手变富有之后对自己老婆失去了感觉,反而对一个叫董小萱的女心理医师产生了依赖感,他并非喜新厌旧,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与之前的生活划清界限,即试图通过陌生化的手段忘掉在致富路上受到的身心创伤。他坦陈“生活变化得太快,他的心没有跟上来”,他也不清楚自己还爱不爱老婆,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黄徒手拯救自己的办法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