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1200000002

第2章

有一段时间,连环杀手也被称为“屠杀者”,不过现在这个称呼只限定于那些突然发狂而随意地杀害众多受害者的凶手,他们的行凶时间一般很短。“屠杀者”完全失去了控制,极度疯狂,在作案后会很快被捕或被警方击毙,或者是在弹尽粮绝之时选择自杀。连环杀手则不同,他们在未进行谋杀的时候会维持正常生活,他们能控制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些连环杀手还会学习警方的侦查技巧、熟悉警方的办案流程。连环杀手通常选择陌生人下手,也让他们很难被确认和抓捕。大约1/3的连环杀手具有高度机动性,常在一年内转移数千英里,穿越不同的警署辖区犯案,这又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专家们争论究竟要有多少受害者才能确定一个凶手是连环杀手。有些机构,比如联邦调查局(FBI),坚持认为至少三个受害者才可以。多数专家同意,在不同时间杀害受害者,谋杀之间有一段“冷却期”的,可定义为连环谋杀。而我认同的看法是,有两个或以上的受害者在不同时间被杀害,其间有“冷却期”的即可确定凶手是连环杀手。

连环杀手如何、为何一再杀戮?有些专家说,连环谋杀容易上瘾。简单点说,一旦他们开始杀人(有时候第一次杀人是意外),连环杀手就会发现自己会周期性地对谋杀上瘾。由于强烈的性幻想,连环杀手不顾一切地寻找下一个受害人,残忍杀人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冷却期,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在此期间,他们会产生难以承受的压力,会失落、痛苦,这又导致他们再次幻想杀人。杀戮周期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谋杀幻想往往是连环杀手唯一能感到舒服和快乐的消遣方式。一旦他跨过界限,实施了自己的幻想,就会发现真实的谋杀并没有想象中的完美,所以他会陷入更深的沮丧和绝望,这种情绪再次驱使他去幻想更完美的谋杀,进而再度实施谋杀,以便更接近“完美谋杀”。假以时日,连环杀手对这种谋杀周期越发上瘾,他的疯狂、频率、暴力程度会呈指数级上升,直到被捕或不再热衷——当他们觉得谋杀无法实现自我满足,可能自行停止谋杀“事业”(这就是许多连环谋杀案依然未破,而凶手依然未找到的原因)。还有一些连环杀手会选择自杀,或转移到其他犯罪领域,或者向警察自首。

“绿河杀手”加里·里奇韦

2003年11月,54岁的加里·里奇韦被判有罪。20世纪80年代,他在华盛顿州杀害了48名妓女。他被宣判死刑后,媒体很快就没兴趣了。不过,当时他还保持着“美国杀人最多的连环杀手”头衔,或许也是逍遥法外最长时间的连环杀手。里奇韦是很典型的连环杀手,他的受害者都是站街妓女,都是社会地位极低的边缘人,甚至都不会被统计进死亡数据。或许正因为此,里奇韦没有引起华盛顿之外媒体的关注。

确实,里奇韦具有已知连环杀手的一切特征。他出生于1949年,是三个兄弟中的老二,成长于西雅图南部的一个工人阶层社区。据报道称,他的母亲对儿子和丈夫非常粗暴。根据里奇韦的一位前妻说,他母亲曾经朝他父亲头上砸过一个盘子。

童年时代的里奇韦学习不好,曾经两次不及格,并有纵火、杀猫的劣迹,还曾付钱给一个小姑娘并要调戏她。十几岁的时候,他曾毫无原因地差点刺死一个6岁男孩。

他曾结过三次婚。第一位妻子声称,他们的婚姻之所以破裂,是因为他妈妈的控制欲太强。但她说他在社交和性行为方面都很正常。

被捕之时,里奇韦的工作是卡车漆工,时薪21美元,自从高中毕业后他已经在此工作了32年。他的同事都说他是一个合群、和善的同事,下班之后也经常和他来往。他指导的一些女性员工回忆说,他是一个耐心的指导者,从不朝她们大吼大叫。

他有一栋价值20万美元的房子,育有一子,经常遛狗,对邻居很友善,定期去教堂,在自家院子里卖过旧东西,推销过安利的产品,有一些朋友,热衷读《圣经》。有一段时间他曾挨门挨户地拜访邻居,让他们皈依上帝。在这些表象之外,他曾勒死至少48名妓女,将受害者遗体丢弃在树林里——他称那地方叫“树丛”,还定期回去,奸污那些腐烂的尸体。

他的第二个妻子回忆说,他是个孤独的人,特别喜欢肛交和口交。他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妻子都声称他喜欢在露天性交。直到他被捕之后,她们才意识到那些地方都靠近他弃尸的场所。

他的大部分受害者都死于1982~1984这两年内。他细心地在弃尸现场故意留下烟头和口香糖,以便误导警方(他本人既不抽烟,也不嚼口香糖)。他还会修剪受害者的指甲,以免留下证据。他在一个受害者的尸体周围故意丢下许多广告传单,希望能够误导警察。有一次和儿子跨州野营的时候,他在汽车后备箱里放了两个受害者的骸骨,以便丢弃到外地。里奇韦还招认,他曾在一位受害者的遗体上摆上了香肠、鲑鱼和酒瓶,制造了类似“最后的晚餐”的情景,以便迷惑警方。在警方的术语里,里奇韦这种赋予犯罪现场虚假寓意的行为被叫做“布景”。

1984年,里奇韦是在一次招妓时被警方盯上的。他的同事经常背地里叫他的外号——“绿河加里”,因为他的名字首字母和绿河一样。[?里奇韦名字英文是Gary Ridgway,绿河的英文是Green River,是美国一条从怀俄明州流入犹他州的河流。

]被警方盯上后,里奇韦马上停止了作案。后来他在1986年、1988年、1998年先后承认了三次谋杀。尽管警方怀疑他和另外20桩谋杀有关,但是直到2001年,利用DNA技术才将他定罪,此时距离他犯案已经将近20年了。

里奇韦向警察解释了他选择妓女下手的原因:“妓女最容易被人遗忘,最容易下手。我假装嫖娼,就是为了杀死她们……越年轻的妓女,死前的反抗越激烈。”

他在认罪书中说:“我挑选妓女下手是因为我痛恨她们,我不愿意付钱做爱。我挑选妓女下手也是因为她们容易下手,比较不容易被人注意到。我知道她们一般不会被登记为失踪人员。我挑选妓女下手,是因为我觉得这样不容易被逮住,可以杀更多的人。”

根据以上所述的内容,里奇韦和其他妓女连环杀手几乎没有区别。就像理查德·科廷厄姆一样,里奇韦有正当工作,有妻子,有房子,有孩子。他们尽管在人际关系上有些不顺利,但这种不顺也就限于离婚而已。比如科廷厄姆就离婚了,但之后他和一位女朋友同居,他的女朋友说他是个很“正常”的人,尽管他曾数次带她去新泽西的同一家旅馆开房,而那家旅馆就是他折磨、杀害两名受害者并最终被捕的地方。有两名连环杀手,威廉姆·莱斯特·萨夫(杀害了13名妓女)和阿瑟·肖克罗斯(杀害了11人),在谋杀的期间都有稳定的恋情。

里奇韦表现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连环杀手特质——我们似乎很了解他们,又似乎一无所知,因为我们仍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杀人。

连环杀手的传染:谋杀统计数据

究竟发生了多少连环谋杀?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除了南极洲),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连环谋杀。从美国到新西兰,从南非到日本,谋杀案的数量都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世界国家增长较慢,发达工业国家则增长迅速。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连环杀手的受害者:男人,女人,孩子,老人,穷人,富人,小人物,大名人,没有人可以免疫——詹尼·范思哲的谋杀案可以证明。[?詹尼·范思哲是范思哲品牌的创始人,1997年被枪杀。

]如果这还不能让你重视,那我告诉你,还有一个连环杀手曾被另一个连环杀手杀死(1970年8月,至少杀死27名男青年的迪恩·科尔被他的同伙埃尔默·韦恩·亨利杀死)!

前文曾写道,并不是所有的连环谋杀都是陌生人谋杀。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由于连环谋杀一般没有明显动机,就被归入了无动机谋杀这个类别中。而由于很多案件被归为无动机谋杀和陌生人谋杀,导致连环谋杀案件的统计数据低于真实数量。联邦调查局在1976年的报告中称无动机谋杀在所有谋杀案中占8.5%,1981年达到17.8%,1986年达到22.5%。

1995年,美国的谋杀案数量达到顶峰,共有11800人被害,其中有55%的受害者是被陌生人和未知人士杀害的。在进一步阐述前,有必要明确这两个词的含义。“陌生人”是指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受害者并不认识凶手,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凶手随机挑选受害者造成的,也包括其他的情形,比如银行柜员被劫匪杀死。“未知人士”则特指调查人员不知道受害者是否认识凶手,并不意味着凶手一定不认识受害者,简言之,这是一种无法确认二者关系、凶手并没有被划入嫌犯范围的情况。很多人,包括媒体都没有弄清楚这两个词的区别,这就导致在此前的新闻报道中陌生人谋杀几乎占到了谋杀案总数的50%。当然,造成这种后果,也是因为FBI出于政策的原因并不想让公众了解谋杀案的细节。无论如何,陌生人谋杀和未知人士谋杀在所有谋杀案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谋杀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全球趋势相反)。1991年,每10万公民中有9.8人遭遇谋杀,而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了每10万人中有4.1人遭遇谋杀。不过从2001年开始,这个数字又开始上升了(这一年的统计数字并未包含“9·11”恐怖袭击的遇难者)。而且,谋杀案中的陌生人谋杀和未知人士谋杀案件一直在稳步上升,到2001年已经占到了所有谋杀案的57.7%,其中陌生人谋杀占到13.1%,未知人士谋杀占到44.6%。这些统计中,并没有连环谋杀案的精确统计数据。另外,谋杀破案率也显得让人失望:1961年,美国共有8599件谋杀案,其中94%的案件已被侦破;而到了2001年,只有62.4%的谋杀案宣告侦破。也就是说,如今犯下“完美谋杀”案件的凶手们,有相当大的机会逍遥法外。

目前,究竟还有多少连环杀手逍遥法外?连环杀手停止杀戮只能是由于被捕、“转行”做其他犯罪活动、死亡、被杀、自杀,或者是年纪太大无力杀戮、厌倦、幻想枯竭等原因。有许多未解的连环谋杀案都非常神秘,比如“十二宫杀手”,他于1968~1969年在旧金山杀害了6~36人;“南区杀手”也于两年内在旧金山杀死了14名同性恋男子。上文提到的“绿河杀手”在1984年也是悬案,直到2001年才告破。

连环杀手有时的确会厌倦谋杀,但大部分连环杀手既不甘愿被捕、自杀,也不愿停止杀戮、悄然隐退。有些连环杀手是因为其他罪行被捕的,最后会突然坦白,比如阿尔伯特·德萨尔沃(“波士顿行凶客”)和丹尼·洛林(“盖恩斯维尔开膛手”)。显然,在连环杀手停止“杀人事业”之前无法统计被害人数,比如艾德蒙·其普向警察投降之前还杀掉了他的母亲,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杀害了10名妇女。与他相反,亨利·李·卢卡斯第一个遇害者就是他的母亲,此后数十年一直在行凶,直到杀害了自己30岁的同居女友——他说她是自己唯一真正爱过的人——才停止,而据他自己说,他一共杀了360人(他的说法很不可信)。

无论如何,除非被捕,否则连环杀手很难在谋杀周期之中停止杀人。阿瑟·肖克罗斯最初在纽约州北部杀害了两个孩子,随即被捕,在监狱服刑14年,于1987年被释放。出狱之后,他立刻重拾旧业,21个月里在纽约罗切斯特市杀害了11名妇女,直到再度被捕。1958年,在新泽西州,理查德·贝根沃德由于一宗谋杀案入狱17年,从他1975年出狱到1983年再度入狱,至少又杀害了7人。

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17岁的彼得·伍德科克在1956年9月~1957年1月之间杀害了两名男孩和一名女孩。由于有精神病,他被判无罪,只需进入精神疗养院治疗。经过35年的治疗,医院认为他的病情已经缓和,便准备开始逐步让他重返社会。1991年7月13日,已经54岁的伍德科克获得了第一张通行卡,可以离开精神疗养院三个小时,在小城中漫步一会儿,还准许他买张披萨带回医院吃。还没有走出疗养院的范围,伍德科克就连砸带砍地杀死了一人,并将其拖到一处隐蔽的灌木丛里对尸体进行了猥亵。然后,他用通行证出了疗养院,走到两英里外的警察局自首去了。

连环谋杀是种无药可医的疾病,无论是时间,还是药物,都无法缓解连环杀手对谋杀的渴望——只有杀人才可以缓解。

我们不可能精确地估算到底有多少连环杀手和受害者。1987年,美国司法部估算连环杀手在那一年内大约杀害了1000~2500人,但有的消息则称每年的数字可高达6000人。像“绿河杀手”加里·里奇韦这样的连环杀手,曾经在两年内杀了48人!

更夸张的是,没有人知道美国究竟有多少命案,因为各种报告的数字差别太大了。可信的数字是,在近期的谋杀案数量下降前,美国每年大约有20000~22000件命案,不过也有消息称每年的实际数字高达40000件。

以上统计数据尚未包含神秘失踪人口。一份1984年美国卫生署的数据经常被人提及,其中提到美国每年约有180万儿童失踪,其中95%的案件被标作“离家出走”,90%的孩子会在四天内回家,因而,每年仍有17.1万儿童下落不明!根据统计数据,另外5%的失踪儿童成为绑架案的受害者,其中有7.2万儿童是被丧失抚养权的家长绑架的,其余的1.8万儿童和青少年则就此失踪,杳无音讯。

失踪的成年人的命运更加难以确定——当然,首先得有人发现他们失踪。1971年胡安·克罗纳杀害的26名临时工中,直到案发也没有一人被报失踪,甚至其中有五人至今仍不知道姓甚名谁。亨利·李·卢卡斯的一些受害者也没有确定身份,在庭审期间,这些佚名受害者都用尸体上的衣服来指代。卢卡斯在俄克拉荷马市杀害了一名搭便车的女子,她的尸体被丢弃在阴沟里,身上只穿了一双袜子。因而,在警局和法庭中,她都被称为“橙色袜子”。理查德·科廷厄姆在时报广场旅馆杀害并肢解的那名十几岁姑娘身份不明,盖西的房子下面挖出来的尸体中有些也未确认身份……

同类推荐
  •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给予心灵营养的成长箴言录,提升心理素质的智慧枕边书。200个心理健康故事,滋养学生的心田。品味百年哈佛的智慧甘泉,锻造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
  • 酸口味心理学

    酸口味心理学

    《酸口味心理学》以爱情心理学原理为依据,用心理学知识指导你的婚恋生活,用最平凡朴实的生活故事进行最深层的情感解码,用最细腻温暖的语言给予最有效的心理指导和情感呵护,帮助每一对进入婚恋中的情侣或夫妻纠正爱的迷途,学会善待爱、理解爱和懂得爱,从而在爱的经营之路上共成长。通过切实有效的相处策略以及沟通技巧,帮助你摆脱情感困扰,化解两性间的冲突,提升情感魅力和幸福指数,在美妙多姿的情感世界中收获天长地久。
  • 隐形的力量

    隐形的力量

    安全感的秘密:基于外在的安全感不是真的,安全感是内在的,是一种无论外在如何,内心都毫无恐惧、自在安详的状态。超越得失的秘密:也许我们从未得到过什么,因为没有什么不曾是我们的;也许我们从未失去过什么,因为没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富有的秘密:富有不是因你拥有的多,而是欲望少;贫穷不是因你拥有的少,而是欲望多。无论你拥有多少,只要不知足,内心就永远不会感受到富有。内心满足的秘密:你对于人、事、物的规限越小、越少,也就是接纳的开放性越大,就越容易得到满足。
  • 每天懂一点潜意识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潜意识心理学

    世界上没有穷人,只有懒人,如果你想成为富人,就要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和行动。本书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为你揭开富人的秘密,让你了解富人的财富是怎样创造的。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何在?希望本书能成为一把钥匙,帮广大读者打开财富之门。
  • 即学即用的88条心理法则

    即学即用的88条心理法则

    本书从众多的人生法则中提炼出88个最经典的心理法则,分为处世识人不可不知的心理法则、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的心理法则、让财富增值的心理法则、合作共事中的心理法则等几部分。
热门推荐
  • 末世重生:奇葩cp滚远点

    末世重生:奇葩cp滚远点

    一朝重生,她全系魔法师现代不照样混得风生水起。末世来临?打打丧尸,查查资料,日子倒也惬意。但麻烦谁先来把她身后的跟屁虫弄死?以身相许什么的,要不得啊要不得。夙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摆脱自己身后那成天喊自己媳妇的男人,以及在这个奇葩横行的世界找到回家的路.....
  • 九霄冥域

    九霄冥域

    一声雷吟,苍穹破;一滴赤泪,鬼神泣;九霄雷霆,冥主出;断肠血泪,元凝思。剑指九幽,九幽殇;脚踏八荒,八荒荡;曲腕覆天,亦无阻;阴阳之极,我主宰!弱?或许只是吾等之表面现象!强?何尝不是吾等之隐藏背后!纵然天妒吾等,吾亦逆乱九霄!(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犀利皇妃

    犀利皇妃

    前朝风云莫测,后宫你死我活。人之初,性本?初入宫廷,帝王之心难揣测,既有挚爱,又惹群花,奈何只卿一人守孤单。豆蔻年华,已入宫门,半生皆为一人活。时局险恶,人心难测,待到秋风漫天过,谁是独笑者?
  • 比肩并行

    比肩并行

    手术士内,女子静静的看着眼前已死的病人。正打算出去跟病人家属说“我已经尽力了”时。一股引力将她带走了,带她去了另一个与世界平行的大陆,而她靠着自己顶好的运气与智慧闯出了一番天下……并找到了她爱的,爱她的人…她说:“待我与你比肩并行…”他说:“定不负卿…”
  • 鬼怪出没的地方

    鬼怪出没的地方

    刚大学毕业的何方,因一次机缘挽救了一名神秘美女肖灵。两人相恋之后何方逐渐发现了肖灵的秘密:她的诡异法术和身世。何方的人生注定变得不再平凡,在经历诸多可怕磨难之后,两人发现了一个足以毁灭天地的阴谋......
  • 狂君惹娇妻

    狂君惹娇妻

    她,原是抱着终生不嫁的念头,结果,还是被人强掠拜了天地。意与“冲喜”无二致,她的丈夫会娶了她,原因是帮他改运。她的胡说八道,倒是真的助上他三分,只不过,过程虽然很重要,更重要的却是结果。事实证明,娶她不能达到他的目的。于是,她的夫婿就变着法儿“折磨”她,kao,霸道的男人,姑娘我不伺候啦!
  • 星纪战士

    星纪战士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圣经创世纪第一章》某一天,上帝和我们开了个玩笑,就像关电视一样,毫无征兆地,我们就被重新洗牌了。
  • 对不起错过了你的青春年华

    对不起错过了你的青春年华

    这次是哭花第一次写小说,请多多见谅,还有,行星饭们不要喷哭花,纯属娱乐,在这里哭花像行星饭们鞠躬啦!==哭花也是行星饭哦。
  • 菩萨蛮

    菩萨蛮

    我,夜宴,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放手,什么叫放弃。这世上任何事物只有你不想要,绝没有你要不到。谦让,牺牲,奉献,那都是弱者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而狡辩的行为,夜氏的血液里从没有这几个词,没有……阴谋,暗杀,权力,就是生存的方式。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