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8300000003

第3章 营造一个宇宙(2)

大爆炸理论并不是关于爆炸本身,而是关于爆炸以后发生的事。注意,是爆炸以后不久。科学家们做了大量计算,仔细观察粒子加速器里的情况,然后认为,他们可以回顾爆炸发生10-43秒之后的情况,当时宇宙仍然很小,要用显微镜才看得见。对于每个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非同寻常的数字,我们无须把自己搞得头昏脑涨,但有时候也许不妨理解一个,只是为了不忘其难以掌握、令人惊奇的程度。于是,10-\43秒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或者是一千亿亿亿亿分之一秒。

我们知道的或认为知道的有关宇宙初期的大部分情况,都要归功于一位年轻的粒子物理学家于1979年首先提出的膨胀理论。他的名字叫艾伦·古思,他当时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现在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他当时32岁,自己承认以前从没有作出过很大的成绩。要是他没有恰好去听那个关于大爆炸的讲座的话,很可能永远也提不出那个伟大的理论。开那个讲座的不是别人,正是罗伯特·迪克。讲座使古思对宇宙学,尤其是对宇宙的形成产生了兴趣。

最后,他提出了膨胀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爆炸后的刹那间,宇宙突然经历了戏剧性的扩大。它不停地膨胀——实际上是带着自身逃跑,每10-34秒它的大小就翻一番。整个过程也许只持续了不到10-30秒——也就是一百万亿亿亿分之一秒——但是,宇宙从手都拿得住的东西变成了至少10亿亿亿倍大的东西。膨胀理论解释了使我们的宇宙成为可能的脉动和旋转。要是没有这种脉动和旋转的话,就不会有物质团块,因此也就没有星星,而只有飘浮的气体和永恒的黑暗。

根据古思的理论,在一千亿亿亿亿亿分之一秒之内产生了引力。又过了极其短暂的时刻,又产生了电磁以及强核力和弱核力——物理学的材料。之后,又很快出现了大批基本粒子——材料的材料。从无到有,突然有了大批光子、质子、电子、中子和许多别的东西——根据标准的大爆炸理论,每种达1079—1089个之多。

这么大的数量当然是难以理解的。我们只要知道,刹那问,我们有了一个巨大的宇宙,这就够了——根据该理论,这个宇宙是如此之大,直径至少有1000亿光年,但有可能是从任何大小直至无穷大——安排得非常完美,为恒星、星系和其他复杂体系的创建准备了条件。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结果对我们来说是那么完美。只要宇宙的形式稍稍不同——只要引力稍稍强一点或弱一点,只要膨胀稍稍慢一点或快一点——那么,也许就永远不会有稳定的元素来制造你和我,制造我们脚底下的地面。只要引力稍稍强一点,宇宙本身会像个没有支好的帐篷那样塌下来,也就没有恰到好处的值来赋予自己必要的大小、密度和组成部分。然而,要是弱了一点,什么东西也不会聚集在一起。宇宙会永远是单调、分散、虚空的。

有的专家之所以认为也许有好多别的大爆炸,也许有几万亿次大爆炸,分布在无穷无尽的永恒里,这就是原因之一;我们之所以存在于这个特定的宇宙,是因为这个宇宙适合于我们的存在。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华·P.特赖恩所说:“要回答它为什么产生了,我的敝见是,我们的宇宙只是那些不时产生的东西之一。”对此,古思补充说:“虽然创建一个宇宙不大可能,但特赖恩强调说,谁也没有统计过失败的次数。”

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认为,有许多个宇宙,很可能是无数个,每个都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组合,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其组合的方式恰好适于我们存在的宇宙里。他以一家大服装店作为例子来进行类比:“要是服装品种很多,你就不难挑到一件合身的衣服。要是有许多宇宙,而每个宇宙都由一套不同的数据控制,那么就会有一个宇宙,它的一套特定的数据适合于生命。我们恰好在这样的一个宇宙里。”

里斯认为,我们的宇宙受到6个数据的支配,要是哪个值发生哪怕是非常细微的变化,事物就不可能是现在的这个模样。比如,现在的宇宙若要存在,就要求氢以准确而较为稳定的方式——说得具体一点,要以将千分之七的质量转化为能量的方式——转化为氦。要是那个值稍稍低一点——比如从千分之七降至千分之六——那么就不可能发生转化:宇宙只会由氢组成。要是那个值稍稍高一点——高到千分之八——结合就会不间断地发生,氢早已消耗殆尽。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这个数据稍有变动,我们所知的而又需要的宇宙就不会存在。

我要说,到目前为止,一切都恰到好处。从长远来说,引力也许会变得稍强一点;有朝一日,它可能阻止宇宙膨胀,让自己将自己压瘪,最后坍缩成又一个奇点,整个过程很可能重新开始。另一方面,引力也许会变得过弱,那样的话,宇宙会永远地膨胀,直到一切都互相远离,不再可能发生实质性的相互作用,于是宇宙就成为一个非常空旷呆滞而又没有生命的地方。第三种可能是,引力恰如其分——就是宇宙学家们所谓的“临界密度”——它把宇宙控制在一个恰当的范围,使事物永远继续下去。宇宙学家有时轻浮地把这称之为“金发姑娘效应”——一切都处于恰如其分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可能出现的宇宙分别叫做封闭式宇宙、开放式宇宙和扁平式宇宙。)

大家迟早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假设你来到宇宙边缘,把头伸出帘幕,那会发生什么?你的头会在什么地方(要是它不再是在宇宙里的话)?你会看到对面是什么?回答是令人失望的:你永远也到不了宇宙的边缘。倒不是因为去那里要花很长时间——虽然没错儿,的确要花很长时间——而是因为,即使你沿着一条直线往外走,不停地坚持往外走,你也永远到不了宇宙的边缘。恰恰相反,你会回到起始的地方(到了这种地步,你很可能会灰心丧气,放弃这种努力)。其原因是,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届时将会讲到),宇宙是弯曲的。至于怎么弯曲,我们也不大能想像出来。眼下,你只要知道,我们并不是在一个不断膨胀的大气泡里飘浮,这就足够了。确切点说,空间是弯曲的,恰好使其无限而又有限。恰当地说,甚至不能说空间在不断膨胀,这是因为,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指出的:“太阳系和星系不在膨胀,空间本身也不在膨胀。”倒是星系在飞速彼此远离。这对直觉都是一种挑战。生物学家J.B.S.霍尔丹有一句名言:“宇宙不仅比我们想像的要古怪,而且比我们可能想像的还要古怪。”

为了解释空间是弯曲的,人们经常提出一个类比,他们试图想像,有个来自平面宇宙、从来没有见过球体的人来到了地球。不管他在这颗行星的表面上走得多远,他永远也走不到边。他很可能最终回到始发地点。他当然会稀里糊涂,说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哎呀,我们在空间的处境,跟那位先生的处境完全相同。我们只是糊涂得更厉害罢了。

如同你找不着宇宙的边缘一样,你也不可能站在宇宙的中心,说:“宇宙就是从这儿开始。这是一切的最中央。”我们大家都在一切的最中央。实际上,我们对此缺少把握。我们无法用数学来加以证实。科学家们只是推测,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在宇宙的中央——想一想,这会意味着什么——但是,这种现象对所有地方的所有观察者来说都是一样的。不过,我们真的没有把握。

据我们所知,自形成以来,宇宙只发展到光走了几十亿年那么远的距离。这个可见的宇宙——这个我们知道而且在谈论的宇宙——的直径是1.5亿亿亿(即15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公里。但是,根据大多数理论,整个宇宙——有时候称之为超宇宙——还要宽敞得多。根据里斯的说法,到这个更大的、看不见的宇宙边缘的光年数,不是“用10个0,也不是用100个0,而是用几百万个0”来表示。简而言之,现有的空间比你想像的还要大,你不必再去想像空间外面还有空间。

很长时间以来,大爆炸理论有个巨大的漏洞,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那就是,它根本无法解释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虽然存在的全部物质中有98%是大爆炸创造的,但那个物质完全由轻的气体组成:我们上面提到过的氦、氢和锂。对于我们的存在至关重要的重物质——碳、氮、氧以及其他一切,没有一个粒子是宇宙创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但是——难点就在这里——若要打造这些重元素,你却非要有大爆炸释放出来的那种热量和能量不可。可是,大爆炸只发生过一次,而那次大爆炸没有产生重元素。因此,它们是从哪儿来的?有意思的是,找到这个问题答案的人却是一位压根儿瞧不起大爆炸理论的宇宙学家,他还创造了大爆炸这个词来加以讽刺挖苦。

我们很快就会讲到他。不过,在讨论我们怎么来到这里之前,我们先花几分钟时间来考虑一下到底什么是“这里”,这也许是很值得的。

同类推荐
  • 中国未解之谜(上)

    中国未解之谜(上)

    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读者将会了解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尽情领会事物的丰富与变幻无穷,更加完整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同时引导读者掌握研究事物和探求真相的方法,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巨大乐趣。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以更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更促进思想的成熟。本书以解谜团、说故事的形式,把历史、考古、文学、艺术、军事、政治等范畴的知识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在知识含量大的基础上,吏具趣味性。读者开卷后,会轻松地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尤为适宜。
  • 国际法视野下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国际法视野下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国际条约、法律文件的解读,为构建与国际法律制度相协调之西部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因此,本书从环境问题全球化与生态环境的国际立法入手,阐述了《国际法视野下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权、生态安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侵权责任及救济相关的国际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理论和立法实践,最后详细分析了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危险废物的国际管理立法,试图从中寻找西部生态环境立法制度上的缺陷与不足,从国际法的视角为西部生态环境立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 发现之旅:太空百态

    发现之旅:太空百态

    本书记录太空中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并详细介绍各大行星的故事。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列出依然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探索的兴趣。
  •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病理科是医院疾病诊断的重要科室,病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病理诊断通常被认为是临床的最后诊断,它为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内科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科学依据。一份正确的病理诊断报告常常被老百姓视为一份医学的“判决书”,由此可见病理诊断质量的重要性。在西方国家,病理医生也常被称之“医生的医生”。
  • 求知文库——能源技术全接触

    求知文库——能源技术全接触

    《求知文库-能源技术全接触》本书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人类使用的各种能源。
热门推荐
  • 公子无双:凤凰曰

    公子无双:凤凰曰

    “相伴一人心,生生不分离。”凤和凰跪在千年的梧桐树前,交手起誓,从此凤凰和鸣。不离不弃在往昔的誓言中成了笑话,凤背叛师门,被废去仙骨推下诛仙台。临死前凤对凰说:“我会化成星光,在天上看着你,陪着你,如果有轮回,我一定会一眼就认出你。”凰绽放着天上人间最凄美的笑,她朱唇清启:“等你。”当年梧桐树下的誓言早已缠上了所以的枝枝叶叶,任谁也解不开。彼此的劫数,彼此爱恋,等到曼陀罗花开一季又一季,终于等到了轮回的终点。
  • 释天之旅

    释天之旅

    讲述了一个从小无父无母的孤儿——莫斯特,在修斯长老的教导下,与朋友丽莎琪、凯尔文、杰西卡以及希露亚在光明的照耀下,踏上了一条勇者的道路,与黑蔷薇、迪修斯及任何黑暗势力。最终,在他们越战越勇后,情芬岛变得安宁,和谐。但,当一切都那么平静时希露亚却神秘失踪了。。。。。。
  • 或许遗憾总和年轻绑在一起

    或许遗憾总和年轻绑在一起

    不要让年轻成为遗憾的借口!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们不懂把握。
  • 生化危机之威斯克的野心

    生化危机之威斯克的野心

    这是原发在生化空间站上的作品,因为网络审核的原因而未能完成。本作是个人对于《生化危机5》的同人YY小说,喜欢的读者就来看看吧。
  • 音乐情侣

    音乐情侣

    爱情悄悄来敲门,一个视音乐如命的男子,在自己最璀璨的年华里,遇见了一个能让他微微一笑的女人,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爱恋时光。但艺术与现实现实相悖,他也因为她的出现,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音乐如生命,爱情如空气,缺一不可,他该何去何从?
  • 落槿殇

    落槿殇

    槿宁一直以为他的昊桡哥哥对她一直是讨厌,就算她被流落塞外她都这莫认为。可后来她明白了这不是讨厌,这是恨啊。
  • 乱世之至强真仙

    乱世之至强真仙

    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姜扬一路高歌猛进,在这乱世之中,如何成就至强真仙?万年大夏王朝,怎的强敌环饲?姜扬扶大夏王朝之将倾,力挽狂澜,镇压四方来国,各地异邦!
  • 缔良缘

    缔良缘

    她前世受尽委屈,只是因为她相信自己有一个金玉良缘,会最终苦尽甘来。惨死重生后,她才发现自己的金玉良缘有多么的可笑。既然老天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发誓自己非得斩断这个所谓的“金玉良缘”不可,而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再缔结一段良缘了。
  • 毛泽东与水浒传

    毛泽东与水浒传

    毛泽东与水浒传,围绕毛泽东与水浒精神这个主调,全面收集详尽介绍了毛泽东阅读、欣赏、评论、运用《水浒传》的专题资料,仔细分析了毛泽东那视角独特、个性新奇的读书经验,具体揭示了毛泽东从梁山好汉身上挖掘到的古代革命造反者的精神内涵。毛泽东对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民主精神、平等精神、拼命精神、“打虎”精神……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精心的吸纳;对梁山好汉的政治和政策、胆略和策略、战略和战术……都给予了别开生面启人心扉的解读,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转化为革命实践中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物质力量。同时,毛泽东也毫不含糊地指出了梁山好汉在精神状态和斗争策略方面的不足和失误,作为革命的借鉴。
  • 怒气书生

    怒气书生

    一个拥有怒气技能的少年,为了控制住强大的怒气,不得不成为一名书生。怒气一发,天地震颤、血染江河;一些仇怨,几多阴谋,都该在这怒气之下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