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9600000011

第11章 古典兵书的形与势(2)

十月初十,风雪交加,天气奇寒,旌旗都被冻裂,道旁常见人马冻死者。李愬决定利用这足不能出户的鬼天气,突袭蔡州。唐军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但畏惧李愬,只能硬着头皮进军。四更时,唐军抵达蔡州城下,暴雪障眼,守城者没有发觉。将帅们身先士卒,登上城头,杀死熟睡的士卒,打开城门应纳唐军。然后突袭内城,逼近吴元济外宅。此时吴元济还在安卧之中,不得不仓促应战。两天后,吴元济投降,淮西遂平。淮西割据三十年,一方面在于唐军畏战,另一方面也在于淮西军作战能力强。

李愬所督唐军,亦非精兵,故其示弱而谋强,逐步蚕食蔡州外围的据点;招降叛军,使得力量逐步发生变化,最终达到“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方可主动出击。但从战斗力而言,李愬部远远不及叛军,一是雪夜进军,兵士畏缩;二是唐军围攻吴元济牙城,二日才下。虽然数量众多,但仍是以弱击强,以寡战众。刘伯温在《百战奇略》中强调:“凡战,若以寡敌众,必以日暮,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战则必胜。”李愬利用暴雪之夜,奇袭蔡州,成为淮西之战取胜的关键。

众寡之间是一个变化的互动量,再弱少的兵马,集中使用得当就能变成强悍,而再多的兵马不能有效使用,则变为薄弱。以少击多,关键在于能分对手之众,使其“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最后将薄弱处暴露于己方精兵之前,在局部以强击弱,以多胜少,使战术优势成为战场形势转化的枢机。

众战法是大兵团的作战方式,其优势在于力量集中,易于攻坚。韩信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在于他善用大军作战。

《百战奇略》上说:“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众战对天时、地利的依赖不像寡战那样重要,但仍要注意使军队能够自如布开,万不能局促于一地,这就要避开险阻狭隘之地,以免阻滞大兵团的行动,或者成为对手伏击的凭借。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所组织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皆在平易开阔的地区展开,正据此理。

众战,没办法藏住实力,起初可能秘密调兵,一旦两军阵前展开,兵力多寡、武器优劣、阵地布置很难掩藏,几无什么秘密可言,取胜靠的是堂堂之阵,打的是赳赳士气。

大兵团作战,由于锋线过长,军队层级多,战场反馈时间长,往往采用分级指挥,要求作战计划详备,作战协调顺畅,对指挥系统要求较高。此处强调鼓、金等信号,意在说明作战行动必须一致,战场管理必须有效,方可展开。

众战,最忌讳号令不整。当年有可能统一全国的苻坚,就在淝水自毁前程。苻坚屯兵寿阳,在淝水北岸扎营列阵,与谢玄所率东晋军队临河相对。淝水北岸土地开阔,非常利于前秦大兵团作战;南岸丘山连绵,也利于东晋防守。苻坚要是守,倒是选对了战场;要是攻,却选错了方向。

不知道是他忘了,还是根本就不知道大军最忌讳进退失据。当谢玄派遣使者要求前秦军队后退一下,便于双方决战时,他居然同意了。

因为使者说:“您跋山涉水攻打晋朝,已经临水摆阵,是不是不想打啊?你要打,咱们战场上打。这样吧,你稍微后退一下,给我们留点地方,咱们厮杀一场如何?”

苻坚手下坚决不同意,都说:“我们不应该退,应该把他们消灭在淝水之南,我众敌寡,怎能退兵?”苻坚主张退兵,主要是想起了兵法上讲的“半渡而击之”。说的是趁敌人渡河登岸的转换时期,突然袭击,歼灭敌人。我们知道,渡河、登岛之类的作战,要求防得住、渡得过、登得上、站得稳,上船、下船的水路转换之际,陆军几乎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利用敌军航渡、登陆之际,率军掩杀,敌军后临江河,援军无法协助,正是一举歼灭的好时机。

由此可知,苻坚是读过兵书的,不幸的是,他读的只是半吊子,估计和项羽差不多,率一支部队绰绰有余,统三军则捉襟见肘。殊不知,大军扎营,需肃穆如山,安能随意进退?本来,苻坚的军队就是杂凑而来,缺少从上到下的配合,参战将领有些并不支持南征,正在忧虑狐疑、观望徘徊之际,苻坚命令军队后撤,后军不知道前军发生了什么事,以为打了大败仗,那还等什么,跑啊。

说实话,谢玄、谢琰、桓伊等人也就八千精锐,趁着苻坚后退之际,迅速渡过淝水,一阵掩杀。前秦军还没有来得及组织迎敌,后军已经撒开脚丫子跑了。“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军心一散,苻坚也糊涂了,怎么乱了?也跟着撤吧。

淝水之战苻坚的失利,一是选错了战场,不该处平坦而仰攻八公山;二是选错了时机,不该让晋军呈现有攻击态势的半渡;三是选错了方向,不该让附庸部队先退。这三者即便错,要是精兵强将,也不至于全军溃败,关键在于苻坚指挥大军,不懂得众战“用众进止”是基本的法则,即使退,也要后军变前军,前军做后军,鳞次栉比,从容不迫。结果大军扎堆,号令不畅,一旦作战,各部不能呼应,最终成全了谢玄以少胜多的美名。

寡战和众战,是相对而言。通过分化、分解、分割,可使得众变为寡,通过合围、合成、合同、联合,可使寡汇为众。寡战,长于灵活机动,弊在各自为战;众战,便于分进合击,弊在难以协调同步。

先后

虚实与众寡,谈的是实力和人数,侧重于根据条件作战。先后,即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谈的则是如何把握时机。

先发制人,即先下手为强。《百战奇略》说:

若敌人初来,阵势未定,行阵未整,先兵以急击之,则胜。法曰:“先人,有夺人之心。”

自古先处战地者胜,先下手能占据战场主动权,抓住最有利的时机,在敌人阵势还没有站稳,或者懈怠之时,先声夺人,摧枯拉朽,给对方突然一击。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就是采用了先发制人的策略。

唐高祖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可次子李世民率军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并因手下能征善战的将士最多,实力最强。太子总觉得李世民是个威胁,就和弟弟李元吉密谋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手下将领们早就觉得形势不妙,不断提醒他早做防备,以防不测。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命令李元吉率兵抵御突厥入侵。李元吉却召集军队,准备除掉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催促李世民早作决断,以免后患。于是,李世民带着心腹九人埋伏在玄武门,等李建成、李元吉上朝时,伏兵出击,当场诛杀兄弟二人,迅速铲除了其他残余势力,逼迫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大统,即为唐太宗。

作战讲究一鼓作气,先声夺人。《鬼谷子》说:“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说的是先发制人控制局面,后发制人,则容易被别人控制。“权先加人者,敌不力交;武先加人者,敌无威接”,先声夺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主动取得胜利,优势不言而喻。

从宫廷争斗到军事斗争,先发制人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先发制人也有条件,一是需要力量足够强大,能够一招制敌,使得对手没有还击之力,从而压倒性地取得控制权;二是要能够出其不意,利用对手未建防范或者立足未稳闪击,方可掌握主动;三是先发制人只能在短时间内实行。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说:“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就是军队效能最大化时所形成的突击力。

1939年9月开始,德军发动“闪电战”,靠的就是坦克、飞机和装甲部队所形成的快速推进力,其疾如风,侵掠如火,先发制人、速战速决,10个月闪击了半个欧洲。其中,27天征服波兰,1天征服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征服比利时,39天征服法国,主动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充分显示出了先发制人的威力。

而后发制人,则是等待形势转化。比如敌军阵列整齐,兵势强劲,不可以与之交锋,那就坚壁待之,固守城池。待到敌军兵势衰弱之时,奋起反击。后发制人的关键在于“后于人以待其衰”。

后发制人往往是军备、实力上远远无法与对手直接抗衡,因而若抵挡住对手的第一波冲锋,就能挫其锐气,收拢军队,守得住,站得稳,便可为后来居上积储实力。李世民玄武门政变用的是先发制人,之前平定窦建德,却用的是后发制人。

武德初年,李世民围击王世充,窦建德来救,双方在虎牢关遭遇。窦建德在汜水东列阵,军队弥亘数里,气势汹汹。唐军诸将面露惧色,因为王世充、窦建德合兵一处,实力远强过李世民。李世民率领数骑登高观察敌情后,对部将说:“这些乱贼从山东起家,没有系统军训,从未打过大仗、硬仗。如今渡过汜水,轻狂不知天高地厚,逼近己方布阵,说明其轻视己方。我们姑且按兵不动,等敌人进攻不得,便士气衰落,人困马乏,自会退军,到时我们发动袭击,定会取胜!”

窦建德军排开阵势,从早上喊到中午,唐军却一直按兵不动。窦建德军的将士们饥倦难耐,一休息,马上就争抢着饮水,行阵顿时散乱不堪。

看到这情形,李世民命令宇文士及率领三百骑,从窦建德军阵的西端,向南奔驰,以吸引敌军的注意力。李世民说:“敌军如果不动,你要迅速返回;敌军若发觉转而追击,你就率兵向东迂回而出。”三百骑兵出动,敌方不动,说明窦建德军仍能军令如一,专心致志备战主要防线,唐军就不可贸然攻打。如果对方注意力被吸引过去,说明军心躁动,战机便来了。

果不其然,一看到这三百骑兵,窦建德军随之骚动,将士们马上东张西望,猜想李世民是不是要派前锋突围。李世民果断下令出击,骑兵建旗列阵,从虎牢关乘高进入南山,沿山谷向东进发,掩杀过去。窦建德军此时已来不及整理行列,只能仓促应战。李世民率轻骑出击,所向披靡。程咬金等部将直击敌后,齐张旗帜,窦军大溃,窦建德被生擒。

从战术上看,“先”为不可测,因为主动出击容易暴露自己的作战目标、战术特点,让对手抓住己方的劣势,所以强调“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利用坚固的防守,避开对方兵锋,“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从而后发制人。所以说,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从战略上,后发制人常常能够赢得舆论的支持,有利于争取民心和盟友。苏秦曾对齐闵王说:“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战国策·齐策》)春秋时的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战国时齐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楚汉战争中成皋之战,三国时吴蜀夷陵之战,取胜的一方都是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不仅赢得了战术的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强弱

强弱,是指作战双方的实力对比。从形势转化来看,强弱只是相对的。强兵置于死地,力量也就变弱了;弱兵置于活地,力量反而可能增强。

如果己方实力较强,是不是就要以强击强,与敌人硬碰硬呢?答案是否定的。兵法的终极追求,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基于这一效能原则,要求为将者懂得“以强击弱、避实就虚”,能以石击卵,而不是以石击石,甚至还能够做到“以弱胜强,以弱克刚”。

如果敌我双方实力相差无几,打起来是半斤八两,即使大战了三百回合,也只是在逞匹夫之勇,对最终的战局于事无补。这种情况下不可“力胜”,要尽量避免与敌方正面直接作战,因为即使勉强取胜,也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只能依靠“智取”。

这就要善于权衡双方的强弱,当强则强,当弱则弱。《孙子兵法》所谓的“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就是从土地、物产、兵源推算出双方力量的强弱。知己知彼后,强有强的战术,弱有弱的战术。

《百战奇略》这样描述强战: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法曰:“能而示之不能。”

大凡与敌方作战,若己方兵力众多,且兵势强劲,可以伪装示弱,化实为虚,化强为弱,诱导敌军轻敌,与我军交战。我军就以精锐部队攻击敌方,敌军一定会失败。强战法不是以强击强,而是掩藏实力,本来可以做到,却要显示出做不到,绵里藏针。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李牧,常年驻守代地和雁门防备匈奴。他每天宰牛犒劳将士,练习骑射,厚爱士卒,与士卒休戚与共。但他却立下军令说:“如果匈奴入境抢掠,我们要赶快收拾财货,隐藏起来自保,如有擅自捕杀匈奴的士兵,格杀勿论。”这样谨慎防守,几年下来,匈奴人都认为,李牧是胆小怕死之辈,甚至连赵国的百姓和士兵也如此认为。

赵王忍不住了,询问李牧应对匈奴之策,李牧说要自守保财。赵王觉得李牧毫无建树,就将他召回邯郸,另派人接替。可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每有匈奴劫掠,赵军主将便率军出战,常打败仗,人力物力损失严重,以致边境地区都快找不到耕田的牲口了。

这也不是办法呀。赵王只得请李牧重回边境统率。李牧却称患病,闭门不出。赵王一再召见,李牧才说:“如果我统兵,还会按照之前的方式应对匈奴,如果您答应,我才敢奉命守边。”赵王一想,打不了胜战不要紧,先不打败仗吧。便允准了李牧的要求。

李牧按照老办法守边。匈奴前来劫掠,每次都空手而归,无计可施。其实,李牧不是消极防守,而是在暗自储备军力。经过长时间的备战,终于积累了足够的力量,李牧挑选战车一千三百乘,选骑兵一万三千匹,步兵五万人,弓箭手十万人。他看准时机,故意放出许多牲口和百姓,引诱匈奴前来劫掠。双方军队一接触,赵军佯装败退,让匈奴俘获了数千人。

匈奴更加坚信李牧胆怯,不足为虑。于是,匈奴单于亲率大军来袭。李牧便让赵军左右两翼迎击敌军主力,形成对匈奴军队的包围。一次出击,斩杀数万匈奴骑兵,匈奴单于也落荒而逃。此后十余年,匈奴都不敢再侵犯赵国边境。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是贯穿中国历史的大问题。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骑射本领高超,骑兵机动灵活,游击奔袭作战,具有农耕民族军队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游牧的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很不稳定,秋冬季节习惯南下,遭逢天灾习惯掠夺,成为历代中原政权的心头之患。李牧正是基于赵军长于固守,而匈奴便于游击的习性,若弃城而击,追不上匈奴,诱敌深入,缺乏战略纵深,又不能撤出防线,只能引诱匈奴倾巢而出,寻机一举解决边患。这是赵国的军事实力所决定的,也是最为稳妥的战略战术。

后来,汉武帝时期,一改守势,主动出击,派卫青、霍去病进行战略反攻。虽然也可以长久解决边患,但需要有充足的国力作为支撑。因为长途奔袭作战,需要长期训练骑兵,需要长距离供给粮草,尽管可以深入漠北,但大举进军,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匈奴暂时平定了,西汉也由盛转衰了。

弱战,那就完全依靠示形。当己方实力不如对方,只能用假象迷惑对方,“示敌以强”,使对方做出错误的分析和举措,寻找战机取胜。《百战奇略》说: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

同类推荐
  • 特种兵之狼嚎万里

    特种兵之狼嚎万里

    一名普通特种兵,在一场以假乱真的集训中,救友,杀敌后被称为英雄。因为他的聪明和才能,很快被重用进行任务,在多次任何中救队友,带领着队友完美完成了所有任务。后来侦查部门经查得知口木木国家疑有破坏世界和平的计谋,国家委他带一队用尽全力去阻止这一切……从而开启了他跟犯罪集团之间的颠峰对决!
  • 铁血1949

    铁血1949

    1949年2月,紫渊市解放,潜伏在紫渊大特工头子陈浩南,为了破坏紫渊的金融市场及市场秩序,建立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地下特工组织“特战营”。
  • 紫鲸之逆战世界

    紫鲸之逆战世界

    男儿重义轻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冲冠一怒为红颜!更何况你一不小心成了中国版超人!当你赢的这场战争,却会失去整个世界,当你众判亲离,世界与你为敌,你还会守谨守本心,逆战而起吗?破万世之秘!解生灵倒悬!哪怕只有十年生命,也要青春热血!上天入地,诛敌千里之外!也要快意恩仇!这是第一本轻科幻军事小说,所涉及的科技与设施都有实现的可能。让小鬼子们都战栗吧!这本书里会牵涉到军事,传统武术,观相,命运,生化,神秘学,还有美女,但绝不迷信!
  • 战锤40K之重返地球

    战锤40K之重返地球

    本书灵感来自战锤40k。以其历史的大剧情为背景,讲述一个平凡的人当拥有能够改变世界的能力时,战争与和平成为了他最难的抉择,他的爱恨情仇,他的使命与责任,他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命运。(首先要声明一点,我对这部小说的定位主要为游戏,穿越,科幻,战争,军事。故事中的所有情节都是为了作品剧情发展需要而虚构和想象出来的,并非现实。)
  • 龙痕之铁血兵王

    龙痕之铁血兵王

    他是龙族的少主,却因为变故流落世俗;他是平凡之人,却有着红颜无数。在几个老人的培养下,他成为了铁血兵王,并踏上了一条征战道路。
热门推荐
  • 星空界主

    星空界主

    一次意外的位面跌落,铸就永恒的界主传说。一场逆天的阴谋背后,勘破神之后的更高境界。万界互争造化,仙魔如草芥,神佛难全身。大道无限,什么才是永恒之道。万界浩瀚,如何才能屹立巅峰。
  • 心若如水

    心若如水

    一些故事;一些人;一些错过的故事;一些错过的人;一个短篇合集。心若如水,不喜不悲,可会为情困?可会负了你?
  • 疯狂的打工

    疯狂的打工

    业余学生,更新超慢,爱看不看!
  •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宋教仁遇刺,是袁世凯下令限期破案,令凶手两天内归案,此案至今未有定论,当时唯有政敌咬定袁世凯,可我们却众口一词他是唯一的嫌疑人。效率极低的内阁让列强环伺的民国险象环生,是袁世凯一人挑起重担,顶住内外压力,在争吵声中拖着中国跨入近代,开创了中国民族产业的第一个黄金期,最后社会各界的劝进“民意”终于让心力交瘁的袁世凯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以君主立宪的国体称帝,可我们误会了他称帝是重开历史倒车。读懂了袁世凯,您也就读懂了1894年到1916年这段诡异荒诞、迷雾层层的大变局时代。
  • 灵异阴阳眼

    灵异阴阳眼

    十八岁那年,我封印阴阳眼失败,从此我踏入了灵异圈。二十岁那年,我考入大学,接触的事件越来越多。二十一岁那年,我习得一身道术,慢慢的遇到了百鬼榜的厉鬼………………大家都叫我旭子。我慢慢的从一个懂的少年,变成了一个道术封顶的高手,从此,世人给我取了新的外号——刘天道,我更喜欢被人叫这个名字,因为那时候的我就是天道,我逆天而行,改变了天道!
  • 重生之混乱历史

    重生之混乱历史

    李宗刚重生了重生在一个混乱的历史中这个时空四大名著的人物在一起斗智斗勇康熙和李世民勾肩搭背当然,这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世界看李宗刚如何在这混乱的时空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花戏子枫无意

    花戏子枫无意

    爱的世界里没有卑微,我们同样有最爱的,恰巧我们爱上相同的性别了仅此而已。
  •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结构成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结构成

    本书主要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对金字塔结构的成因进行解释,并从投资决策、资本结构、现金股利和公司价值等方面,对金字塔结构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经验验证。
  • 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趁年轻,去远行——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去远方,流浪。人生,是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因为,短浅人生里,最好的时光始终在路上。因为,缱绻时光里,最美的自己始终在远方。因为,在最好的旅行中,最终会遇见那个你最想成为的自己。因为,出发并不难,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甚至无需花费太多,你就可以游历各地,路遇万千美景!那么,别再犹豫,拿出说走就走的魄力,享受当下的淡定,带着梦想,趁年轻,趁时光未老,出发——去那遥远的远方吧!
  • 异世宠妃

    异世宠妃

    她,“紫灵考古社”实习生,;她,苏家大小姐,苏妲己!人人都说她祸国殃民!一朝穿越,当她变成她,她呵!祸国殃民是吗?狐狸精是吗?哼!祸的就是你!媚的就是你!可,这天命狐女……她真心担待不起啊!且看异世苏妲己汝河演绎一朝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