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29000000050

第50章 魏徵,空前绝后的“挑刺大王”(1)

魏徵,字玄成。汉族,祖籍河北巨鹿。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魏徵所上《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他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1

贞观初年,李世民得了一只鹞鹰,爱得不得了。鹞鹰属中型猛禽,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不能像李靖一样驰骋疆场,只得借鹞鹰寄托神思,于是亲自饲养。日子久了,鹞鹰居然乖得像小猫,常在李世民臂膀上玩耍。一个皇帝玩鹰,传出去不好听,所以,李世民严令宫中,谁要泄露出去,脑袋立马搬家。

这天,李世民在寝宫用完膳,撮嘴吁了一声。鹞鹰飞到他肩膀上,傲然挺立。但就在此时,李世民通过半开的宫门见一个人低着脑袋走了进来,顿时一阵紧张,赶紧把鹞鹰抓下来藏入怀中。那人慢慢走近,行了大礼后,开始慢条斯理地汇报国家大事。李世民一边应答,一边防止挣扎的鹞鹰钻出怀中,弄得满头是汗。等这个慢性子的人汇报完退出寝宫,那鹞鹰早被捂死了。

这个人就是千古名臣魏徵。

2

魏徵,字玄成,邢州巨鹿人,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生于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魏徵的父亲魏长贤做过北齐屯留县令,但在魏徵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魏徵成了孤儿。为求生计,魏徵出家做了道士。但他毕竟有家学渊源的底子,做道士时也发奋读书,习得满腹谋略,但一直没有机会试手。直到三十八岁那年,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知道魏徵很有才学,就亲自到道观请他出山,担任自己的大秘掌管文书。元宝藏在隋末各路军阀中算是游击队,不太好混,所以要依附当时崛起的瓦岗军。李密当了瓦岗军老大后,认为元宝藏这支队伍没啥名堂,倒是每次元宝藏送来的密信写得好,就打听是谁写的。元宝藏实言告知李密是魏徵写的。李密劝元宝藏,你的队伍势单力薄,不如参加瓦岗军。于是元宝藏归降瓦岗军,魏徵被点名到了李密的帐下,正式的职位是元帅府文学参军。因性情耿介,魏徵与性情豪迈的瓦岗军将领李勣意气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当时李密掌控的瓦岗军有数十万之众,比李渊的太原军厉害得多。但李密咬准东都洛阳,认为洛阳才是中原腹地,得之可控制天下。魏徵则认为瓦岗军以洛阳为攻击目标容易造成与隋军主力的消耗,不如放手洛阳,趁早进攻较为空虚的关中地区,或是加强军队内部建设以待时变,于是写了十条计策呈给李密。李密的位子是瓦岗军前首领翟让让给他的,军心不稳当。李密虽然十分欣赏魏徵的策略,但没有采纳,因为他当时的心思全在如何清理革命队伍上,谁也不相信。结果,李密把翟让杀了,还误伤了李勣,瓦岗军内部出现裂痕。魏徵只得暗自叹息。结果,李渊攻下长安建立了唐朝。李密在部众离散、数度败给王世充的境况下,不得已带着残部进入关中投靠李渊。

李密投唐后,李勣占据了原属李密的地盘,没有归附任何人。魏徵随李密到长安。在李渊建立政权的初期,很多前朝大臣和社会上的牛人都来投奔,魏徵只是李密的秘书,根本连见李渊的资格都没有。但魏徵知道李渊想要啥。李密率残部来投,实际上没有什么干货,李渊更看重的是以李勣为首的瓦岗军主力以及所控制的地区,以便牵制河南的王世充与河北的窦建德,否则新唐东面的威胁很难解除。

有了这个底,魏徵直接求见李渊,说自己可以安抚山东(当时的山东是指函谷关以东)。李渊正愁东边的事没人照应,就召见了他。魏徵巧舌如簧,说自己对那片地区很了解,又与李勣有交情,可以为陛下分忧。李渊大喜,当即封魏徵为秘书丞(从五品),让他前去行事。

魏徵到了黎阳(今河南省浚县),写了封信给李勣。当时李勣手握重兵且据有黎阳粮仓,加之能征善战,天下的英雄都希望得到他的支持。魏徵的信着重分析了天下的局势,以自己在长安所见为切入点,认为李渊已占据关中,天下的能人志士争相投奔,贤弟你要睁眼看清楚,若是投错了人,大好前程就付之东流了。李勣曾与魏徵深谈过,相信他的为人和眼光,就投降了唐朝。李渊为拉拢李勣这员虎将,特赐姓李。劝完李勣,魏徵又亲自前去游说当时镇守魏州(今河北省大名东北)的元宝藏。元宝藏正在与宇文化及的隋军交战,听了魏徵的劝说,举州投降唐朝。

眼见魏徵的时运来了,不料河北军阀“夏王”窦建德率大军攻陷黎阳,俘虏了李渊的弟弟李神通、李勣的父亲李盖、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魏徵也在其中,李勣只得投降。窦建德命李勣仍然守黎阳,把李盖当作人质带在身边,任命魏徵为起居舍人(正六品)。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窦建德,魏徵才得以回长安。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听闻魏徵有才学,就请他入了东宫,封太子洗马(从五品上),负责掌管图书典籍。

其时李世民已经平定了大半个北方,直接对李建成形成威胁,斗争已渐渐明朗。窦建德失败后,其部下大将刘黑闼东山再起,迅速控制了河北,李世民正加紧聚集人马讨刘,经过几场恶战,眼看刘黑闼就要被李世民剪灭。

魏徵在东宫,手头那点活儿对他而言等于闲差。他一直在寻找机会亲近太子,为太子将来顺利当上皇帝铺平道路。于是,他找到李建成,直言不讳地说:太子殿下,中原及北方都快被秦王平定了,你难道没有一点感觉吗?李建成当然明白魏徵在说什么,就说,太子的职责是辅助国君治理好天下,打仗是将军们的事。魏徵认为太子这种观念在大多数朝代是正确的,但现在因秦王是通过走外围路线——平定天下来赢得人心,特别是通过打仗拉拢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如果太子不警惕,未来充满变数。李建成本身也能打仗,这才重视了,问:怎么办?魏徵说:现在刘黑闼基本控制了窦建德原先的地盘,如果太子引军前去平定,一来可以展示军事才能、赢得政治资本,二来可以趁机网罗山东人才、为将来继承大业打牢根基。若再不下手,就没有机会了。

李建成听从了魏徵的建议,上表请战。李渊任命李建成为山东道行军元帅,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冬率大军进伐刘黑闼。因魏徵熟悉山东地区,李建成命其随行。齐王李元吉也率兵跟随。李元吉性情暴躁,只要抓住敌人就往死里整。魏徵认为,战争虽然残酷,但目的是为了平定天下,应该优待降者和俘虏。魏徵在给李建成出谋时说:以前齐王与刘黑闼打仗,一旦抓到对方将士都要处死,妻儿也被俘虏为奴,因此齐王前来,虽然有诏书赦免刘黑闼党羽的罪过,但他们都不相信。如今应当全部放掉那些被囚禁和俘虏的人,加以安慰再放他们走,让他们宣传大唐的优待政策,这样就可以眼看着刘黑闼的势力分崩离析了。

李建成认为魏徵讲得好,就依从了。于是刘军内部出现混乱,不断有人把头领绑了来投唐军。李建成在魏徵的筹划下大破刘黑闼,赢得朝野称赞。

魏徵在进入东宫后就看出了李世民的野心,一直认为如果任随情势发展下去,对太子大大不利。但李建成极其自负,手段不如李世民狠,魏徵深为忧心。后来,太子、秦王的关系形同水火,魏徵就出谋让太子剪除秦王羽翼,同时拉拢李靖、李勣这样的统兵大将,加强太子卫率和十六卫的人事安排,防止秦王发难。当然,魏徵劝得最多的还是请太子尽早设法把秦王杀了。李建成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二弟不会怎么样,况且要是杀了二弟,父皇会责怪。魏徵顿足道:妇人之仁如何能治理天下?只要杀了秦王,陛下怪罪又如何?李建成不听。

到了后来,玄武门之变发生,李建成、李元吉当场被杀。李世民对魏徵非常恼火,把他抓起来说:你当年在窦建德那里,还是我引兵救你出来的,你却恩将仇报,屡屡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论罪当诛,你有什么话说?殿内的人都为他担心,认为他活不成了。魏徵却神色如常,答道:我是太子的僚属,当然要为太子谋划。可惜太子没有听从我的进言,否则今天坐在这里的就是太子而不是你!

魏徵学过纵横之术,深知李世民看不起求饶的人,不如实话实说,反而会激起他的傲气。李世民杀了大哥、四弟,但天下需要稳固,收买人心是第一位的。如果魏徵这种刺儿头都归顺他,其余的人就好办了。于是,李世民说:你虽然有过错,但念你忠于旧主,在劝降瓦岗军的过程中也有功劳,就担任我的詹事主簿吧。其时,李世民为皇太子,太子詹事主簿虽然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但已经说明魏徵被赦免了。

3

李世民清理了大哥、四弟的子嗣,但对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官员都不追究。他知道魏徵在山东一带有很好的人望,由他去安抚山东是最好的人选,于是又提升魏徵为谏议大夫,封爵巨鹿县男(从五品)。武德时的谏议大夫为从五品,贞观初年升为正五品上,贞观五年又升为四品。谏议大夫是言官,就是给皇帝提意见的。李世民重视舆论监督,因此初唐的谏议大夫是极其重要的官职。当然,魏徵个人的魅力,也使这一官职生辉夺目。

经过数度波折,魏徵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皇帝“挑刺儿”。

魏徵安抚山东的路上,遇到州县押送的原来的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等人前往京城受审。魏徵自作主张放了李志安等人。随从认为不妥。魏徵说:现今太子既然对京师前太子和齐王的属下都赦免了,为什么不能赦免州县的旧属呢?太子让我安抚山东,如果连这点事都做不了主,山东地区谁还会听我的?于是写信向李世民汇报,认为只有免除派系罪过才能安定地方。李世民大悦,说:魏徵是对的,天下之人不要因为原先的归属而担心前程。于是山东地区的官吏听说,都积极配合魏徵的工作,一路绿灯。

安抚山东归来后,李世民已经承继帝位,接受李靖的建议把大哥和四弟按礼制安葬。魏徵、王珪等原太子旧属都去送葬。有人劝魏徵不要去。魏徵认为事情一码归一码,并上书李世民请求下令让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属都去送葬。李世民觉得魏徵此举有深意,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这些旧属既全了仁义,又能在新朝立足。

魏徵直到这时才清楚地认识到,欲成千古一帝的李世民需要树立贤君的形象,以夺目的光芒掩盖弑兄诛弟的污点。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只有精通纵横之术的魏徵准确捕捉到了。于是,他潜心考察,所论皆有理有据,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私人场合,都能使皇帝和大臣信服。李世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特准魏徵可以直接进入寝宫议事——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举动,新皇连前太子的手下都如此信任,何况其他人呢?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想加强军队建设对抗强大的突厥汗国,但全国的人口经过隋末大乱骤减,成年男丁实在凑不够数。当时的尚书右仆射是封德彝,认为只要身体强壮,十六岁至二十岁的中男也可以征集入伍。李世民同意。敕令传出,魏徵固执己见加以反对,不肯签署,如是往返四次。李世民大怒,把他找来训斥说:中男中也有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地方官员和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况且就算没有虚报年龄,人的体格也大不相同,当年朕才十六岁就到雁门参战,你为什么如此固执呢?魏徵平静地说:治理国家要靠法度,征兵年龄规定在二十一岁以上是国家的法令,哪能说改就改。李靖大将军用兵,从来不讲人数多,而是治军有方,所以战无不胜。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便可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增加虚数呢?

李世民没再说话。魏徵得寸进尺,继续说:陛下总是说要以诚信治理天下,使臣下和百姓都没有欺诈的行为。现在陛下刚刚继位不久,已经多次失信了,征兵乱改年龄只是其一。李世民惊愕地问:朕怎么失信了?魏徵说:陛下继位时曾下诏说:“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一律免除。”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缴索取。陛下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陛下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两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令说:“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退还已纳税物后又重新征回,百姓心头会怎么想?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指派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呢!另外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日常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但在征点兵员上又怀疑他们虚报年龄,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

李世民听了,半天作声不得。最后,他只好说:以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朕的过失很深!于是不征点中男做兵员,并且赐给魏徵一只金瓮。

4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升任魏徵为尚书右丞(正四品下),仍兼谏议大夫。尚书右丞实际上是尚书右仆射的次官,分判尚书省内事务,比起谏议大夫来,这一职务有所管辖,履行的是实职。李世民封官与他老爹不同,李渊是老好人,前朝的官吏只要投诚的基本照单全收、仍履原职,而李世民登基后开始削减官吏,没有本事的人想在他手下混吃根本没门。

魏徵的工作兢兢业业,确实让李世民器重。岭南大豪冯盎已经很久没有入朝参拜了,附近州府的官员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李世民大怒,准备征发江南、岭南数十州的兵马大举讨伐。

前面讲过,这冯盎是岭南霸主,李靖在武德五年平定岭南时没有用兵,而是亲自前往说服冯盎归降。冯盎被李靖感动,举二十余州归唐。此后,唐朝因岭南偏远也没有派大臣去抚慰,李靖忙于抗御北方突厥也没顾得上继续与冯盎联络,冯盎自然就安于现状了。

魏徵知道这个事后,找到李世民说:当年李靖大将军兵不血刃安定岭南,如今陛下却要举数十州之兵去攻打,臣认为没有必要。再说,中原刚刚平定,突厥人虎视眈眈,岭南山深路远,瘴气瘟疫横行,不可以驻扎大部队。况且,冯盎反叛的事并不明朗,我朝进兵,师出无名。李世民说:岭南各州上告冯盎谋反的人络绎不绝,怎么能说反叛的情势还没有形成呢?魏徵答道:冯盎如果反叛,必然分兵几路占据险要之地,攻略邻近州县。现在告他谋反的人说了几年,而冯氏兵马还没出境,这明显没有反叛的迹象。各州府既然怀疑冯氏谋反,陛下又不派使臣前去安抚,冯氏怕死,所以不敢来朝廷。如果陛下派使臣向他示以诚意,冯氏欣喜能免于祸患,这样可以不必劳动军队而使他顺从。

同类推荐
  • 三国枭将

    三国枭将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作者群:①俞涉狂斩关羽:48776213(新群)②狂砍关羽十条街:112617978(新开高级群)
  • 北宋搅屎棍

    北宋搅屎棍

    时光的长河站着你我,李琦的到来让河流悄然分了茬。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北宋。亚里士多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李琦说:给我一文铜钱,我能搅动八方风雨。
  • 特种兵争霸在明清

    特种兵争霸在明清

    汉室名?不要!满清利?不屑!闯王官?不做!众美色?要得!必须多!头顶乾干,岁月朗朗。脚踏坤坎,浮沉漫漫。谁主苍茫,风云吓烈,抬望眼,妖娆江山间。
  • 卦神皇妃

    卦神皇妃

    她因为天命,女扮男装;他因为皇位,找上了她。她冷声道:“王爷想要在下怎么做呢?”夙烨拿起穆如清的一缕发丝,放在手里把玩,“扮作女子,做本王的王妃。”只要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她,害怕她会做出背叛他的事吗。穆如清似是已经猜到了夙烨会这样说,“可以,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内我必定帮你夺下皇位,到时候,你要放我走。”“好,本王答应。”他说:“只要是如清,不管男女,本王都喜爱。”穆如清回头看了他一眼,“好,我知道了。”她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她知道夙烨在看着她,她却真的不敢回头,夙烨眼里的感情太过浓重,她不能接受,她早说了他并非她的良人。
  • 零敲碎打大清国

    零敲碎打大清国

    检阅过去的历史,常常能够让我们不自觉地审视现在和未来。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大约就是这个道理!在对《清史稿》等有关史料的阅读中,我感到,清朝是一个叫人着迷的时代。有人可能会说,清朝是部族政权,清朝充满了血腥斗争,清朝钳制人的思想……是的,这都没有错,清朝留在历史上的负面因素确实昭然在案。但仍然不能否认,每一个朝代都有她的缺憾和优美,都有她的低徊与潮涌。世界上有哪样东西是完美的呢?——清朝自然也不能例外。
热门推荐
  • The Kingdom of Love and Other Poems

    The Kingdom of Love and Othe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武纪元

    神武纪元

    神武大陆,蛮荒四起地球武警纪昊辰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意外穿越,成为一个部落的少主,虽然身份显赫却被人囚禁,失去自由之身。一次意外中,姜离偶然获得先祖传承,从此开启天脉,一路高歌猛进。“凡是挡我者,杀!”
  • 亲爱的,再抱紧一点

    亲爱的,再抱紧一点

    《亲》要讲一个最烟火的爱情故事给你听,不再重口窥私。
  • 紫金战旗

    紫金战旗

    这是讲述一个男人穿越以后的故事...方天羽无意中醒来穿越成了将军的儿子,就知道什么都变了,不过既然来了,自有缘分在,且看这异世之境有何蹊跷……
  • 仙武逆修

    仙武逆修

    林萧离家十年归还,却从昔日的废物,一鸣惊人,转变为今日的天才!父亲地位岌岌可危,大哥被人打成残废,林萧以一己之力将整个家族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灭主族,绝魔王,成就盖世战神!
  • 天地问情劫

    天地问情劫

    星辰浩瀚,肃杀天地,乱世易主,相遇却难相守;是这异数蕴藏的命运隔绝了缘分,还是已布下天罗地网的棋局注定了结果,道是谁也无法逃脱得了这一劫数;林竹:“我只是凭靠着他曾经的仙力存活,如今,也该还给他了。”璎珞:“渡云哥哥是上天赐给璎珞最好的礼物,可是,璎珞知道,渡云哥哥的心里只有她……”李渡云:“我真的是一个煞星,为什么我身边的人会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而我却什么都做不了……”贪婪,妒忌,仇恨,究竟是何故造就了这一出动荡的天下……刘世安:“天下大乱又如何,我只要对得起自己便足够了!”踏过了冥途,却踏不过那段殊途;有等待,便会有归来吗?一场牵绊半生的梦,终究会醒……
  • 混黑

    混黑

    这里没有所谓的太平生活,有的只是血雨腥风!黑道不是儿戏,陷入就不能够再回头...
  • 商界小卒

    商界小卒

    我是商界的无名小卒,努力,拼搏,战斗,一路前行,再回头时,不知不觉已踏上群山之巅。因为商界在手,天下我有。--白小归
  • 莎士比亚的梦想

    莎士比亚的梦想

    未来,除了技术进步,我还将得到什么?想象中,出现了一个荒诞的世界:22世纪,人口逾600亿,人类却面临灭绝的危险;“精尽人亡”成为重要政治人物辞世后最具分量的评价;性行为对所有人而言变成了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差事······资源消耗一如既往,人类智者探索的脚步前所未有的急迫!因为,如不能突破,灭绝将成唯一宿命。与此同时,“后世界”的高级智慧——思想存在体——正试图提供帮助。或许,他们自认为找到了答案······
  • 剩女福田

    剩女福田

    重生而来,命运重演,被逼嫁人,这一世从“逃命”开始。偶然间发现左手能掌握植物枯荣定律,生活竟不知不知富足了起来。一旦富足,便有人眼红,极品亲戚纷纷出场。——————————————————————————————————植物杀手,执掌植物荣枯,一把凝聚植物精华,救人杀人神马的最有爱啦……ps:前期有些虐,应“剩女”之名。后面则以种田经商为主,不一样的异能,不一样的“福田”。已经很肥了,欢迎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