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6200000047

第47章 秋山良照(5)

站立在堑壕里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的楚大明,突然感到有人在他的屁股上踢了一脚。这个时候谁开这种玩笑?他扭过头去发现后边空无一人。接着,一股热流顺腿而下,通过裤腿淤积在绑腿里,变得凉飕飕的。根据经验他感到自己受伤了。用手摸了一下,手上是殷红的血,臀部的伤口由麻木而变得钻心的疼痛。他又摸了摸伤口,发现有半个拳头大的一块炮弹皮嵌在肌肉里紧紧包住。暴露在外面的弹皮像锯齿般的锋利,把他的中指划了一道口子,在汩汩流血。

“嘿,狗操的,跑到我屁股上还咬人哩!”

他用嘴巴吮吸了手指上的血,又吐到地上。

炮弹仍在轰隆地爆炸。

他坚持跑了几步,一头栽倒到交通壕里。

营部通信员和卫生员把营长扶起来,要背他进村里营包扎所。

“放下,我是营长,这点伤怎么能下阵地!”

楚大明从通信员背上滚下来。

日寇大炮突然停止射击。

怎么回事?

原来,在敌人实施最后一次炮击,敌我轻重机枪对射的时候,八连连长苟正银指挥骑兵连,从梨树林出发迂回到敌人后方,冲进敌防御薄弱的炮兵阵地乱砍乱杀一阵。就在敌官兵四处躲藏之际,骑兵向每一个炮筒里塞了一颗拉了导火索的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炮膛。大炮变成了哑巴。

骑兵绕了一个大圈返回隐蔽地域。

此刻,只有营长心中有数。

通信员又去背他。

“再拉,老子枪毙你!”

说着,营长抽出了他的二十响驳壳枪。

通信员哭着跑去找教导员。

卫生员蹲下去看营长的伤口,楚大明以为又来背他下战场,他举起手枪向卫生员的头顶打了一梭子弹,卫生员赶快跑掉。

丁新茭匆匆赶来。

“老楚,你下去治伤吧!”

“不,我是营长,我要坚持指挥作战!”

“你站都站不起来,怎么指挥?”

“我躺在担架上指挥!”

(在红四方面军时,徐向前总指挥在万源保卫战中,曾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取得大量歼敌的伟大胜利,在红军中传为美谈。)这时,几个连长、指导员赶来。

“你去住院治病!”丁新茭态度严肃,提高声调,“这是营党委的决定,你是共产党员,必须服从!”

“这里由谁指挥?”

“由我和四位连长共同指挥!”

沉默。

教导员把手一挥。

通信员和卫生员把营长背走。

对付楚大明这种桀骜不驯的人,光说好话不起作用,只有两种办法管用:一是职位比他高、能力比他强、令他佩服的人,如卜盛光等;二是用党组织来约束他,屡试屡成。

在这方面,与他共事多年的丁新茭有经验有办法。

楚大明到了营包扎所,卫生班长刘国臣帮他检查伤口。

在臀部右侧,半个拳头大的一块炮弹皮楔入肌肉里。卫生班长用镊子夹住暴露在外面的菱形弹片,轻轻拔了一下,它纹丝不动,血仍在汩汩地流,急得卫生班长头上冒汗,对伤口上的炮弹皮毫无办法。他撕开一个日式急救包,准备把营长的伤口先包扎起来再说。

楚大明在卫生班长检查伤口时,一直侧着身子在看。

“刘国臣,先别包嘛!咱们想办法把炮弹皮取出来。”

营长笑着,态度好得不能再好。

“营长,需要开刀。”

“好,马上开!”

“这得马上送医院开刀。”

“不,就在这儿开!”

“没有外科医生,谁来开?”

“你!”

“营长,你不要开玩笑!”

“这是战场,谁在开玩笑!”

“我不会开,也没有权利开刀。”

“放屁,你要什么权利?治好伤病是你卫生班长的唯一权利。懂吗?”

楚大明态度严肃,说话铁板钉钉,他下命令:“我要你马上给我开刀!”

刘国臣哭了起来,呆呆站着,也不敢走。旁边的人,都认为营长蛮不讲理。

“没出息,平时不学习,关键时刻只会哭鼻子抹泪。”

“你当营长都不听话,叫我这个当卫生员的咋办?”

“在这里,一切行动听我指挥,刘国臣,准备开刀工具!”

“没有。”

“刘国臣,别生营长的气了。”楚大明像哄孩子似的糊弄卫生班长,笑着说,“你不是不会开刀吗?你当助手,我教你开。”

“那得有刀片呀!”刘国臣发愁。

“通信员,去喊个理发员来!”

少顷,营部和五连的理发员跑步到来。

“营长,找我吗?”

“把剃头刀拿出来。”

两个理发员照办。

“找一把最锋利的,”楚大明说,“用酒精给剃头刀消毒。”

在卫生班长消毒时,通信员已帮他脱掉裤子。营长有点冷,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人们找了件大衣盖在他身上。

“对准我的伤口,画个大十字,快!”

刘国臣拿着消过毒的剃头刀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跪在床上,向右侧过头,牙一咬,“嚓嚓”两下,画开了一个十字,用手指一抠,一块炮弹皮取了出来。营长高兴而又骄傲地说:“狗东西,真可恶,竟敢钻进我楚大明的屁股蛋里不出来,叫我们卫生班长为难。”说完,啪的一声把带血的炮弹皮扔到地下。周围的人都为营长给自己开刀捏了一把汗,营长轻松的话使凝聚紧张的空气缓和,但还是没人敢笑。

营长像是又打了一次胜仗,精神振奋,非常活跃。

通信员拿出毛巾,为营长揩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

“刘国臣,清理伤口,用消毒水洗干净!”

卫生班长小心翼翼地清洗,唯恐弄痛了营长。

这时,营防御阵地上枪声大作,传来人喊马嘶的声音,还有迫击炮弹沉闷的出口声和清脆的爆炸声。这声音像根无形绳索,牵动着年轻营长的心;也像无言的命令一样在召唤着他。

阵地上还有七、八连指战员在等待着他,这使他焦急起来。

“动作快点!”他命令道,“通信员,到阵地上看看怎么回事,其他人都到阵地上参战,站在这里看什么热闹!”刘国臣对营长的心情并不理解,他只是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你怎么像个大姑娘,柔声柔气的。”营长从刘国臣手中夺走镊子和消毒棉,在自己的伤口上猛擦两遍,又用红药水(红汞)洗了一遍。

“营长,没有麻药呀,疼……”卫生班长尖叫道,好像给自己清创一样。

“别婆婆妈妈的,用消毒液把伤口外围清理一下,防止细菌感染。”

刘国臣紧张地执行楚大明指令,忙得满头大汗。

“苏尔弗明(消炎粉)。”

“没有。”

“刘国臣啊刘国臣,你怎么搞的,干什么吃的!”营长再次发火,“我给你们讲过多少遍,不要求你们去拼刺刀,但要找到鬼子的药箱搬回来。现在我要用时,你……”

“鬼子药箱,我搬回来啦。”

“快拿来!”

卫生班长赶紧搬来一个精致的药箱。

楚大明翻了一下,熟练地取出一个硬纸袋来,上面印着英文和日文,虽然他看不懂,却认得这种纸袋。他按线剪开袋口,倒到手心一看,是白色细颗粒状药粉。

“就是它,往伤口里倒半袋。”

“油纱布,塞进三条。”

营长逐项交代,卫生班长惊心操作。

“包扎”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人们都轻松地舒了一口气。

楚大明提起裤子,下床走了几步,瘸了一下,便行动自如了。通信员回来说,我们独立团和七七一团、骑兵团正在消灭伊藤大队。团长、政委说,要你安心养伤。

“你们听说过关云长刮骨疗毒吗?关云长能做到的,我们八路军战士有什么不能做到,难道我们还不如他!”

人们对营长肃然起敬。

楚大明硬是依靠自己的钢铁意志和多多少少懂的一点医道,多次奇迹般地战胜了自己的战伤。

这时,营教导员跑来,给营长报告战场上的胜利消息:石友三的特务旅被全歼,我们共毙伤日本鬼子……

“好了,别说了,我的老丁同志,你只说我们完成了防御任务就行了。”楚大明听到兄弟部队把敌人歼灭了,心里就有点不大高兴。

上级通报,邢台市警备司令官荒冢又出动五千人马欲与我军主力决战,我军奉命转移。

血红的太阳西沉太行山谷,楚大明骑上战马,同二营指战员一起,消失在迅速弥漫的沉沉夜色之中。

五十开花结果

日军士兵秋山良照被俘后,在两个月内要死要活,情绪极不稳定。

敌军干事谭立夫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耐心地做思想教育工作。他们一起回忆日本的生活,唱日本民歌,逐步建立感情。

谭干事对他谈及日寇侵华非正义战争,日军烧杀掳掠、奸淫妇女的暴行;日本财阀军阀在战争中捞到最大利益,口本人民群众为侵略战争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坚持抗战,直到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行军中,专门给秋山配备一匹坐骑,与谭立夫并辔而行,进行广泛的交谈。宿营后,把他放在团司令部警卫班。班长纪志明对他悉心照料。年轻军人在一起生活,很容易沟通交流,纪志明教秋山学中国话,唱抗战歌曲和民间小调,秋山教警卫班战士学口语,唱日本歌曲。他最爱听的是思乡曲:《那湖水像镜面》《家乡的月夜》,感情真挚地掉下了热泪。

理论是抽象的,只有理论被现实斗争生活所验证时,才会被人们接受并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谭立夫给秋山讲了很多很多,可是只有他亲眼看到根据地人民饱受侵略战争摧残,难以继续生活下去时,看到群众对日寇的铭心刻骨的仇恨并全力支援抗战时,看到八路军官兵一致,军民如鱼水关系时,他才真正理解并接受谭干事的话。从此以后,他经常同谭立夫在一起,参加楚营对口作战,开展瓦解敌军工作,且卓有成效。

他的根本转变,是在日军士兵小原建次向楚大明主动投诚之后。

秋山良照后来成为冀南军区日军士兵反战同盟支部书记,到革命圣地延安时,经日共中央主席冈野进(回国后改名为野坂参三)批准,加入日本共产党,当选为日共中央委员,是日本左翼政治活动家,着有《八路军中的日本反战士兵》,记述了他的被俘经过,思想转变过程,以及对冀南任命抗日斗争的出色贡献。秋山曾担任楚营的刺杀和射击教员。1981年曾来华访问,会见了原冀南军区的首长和战友。

小原建次是慕名来找“楚司令”的。

7月8日这天中午,烈日炎炎,热浪扑人。

威县七级堡村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老百姓在八路军的保护下,或躺在家里,或坐在树下,或蹲在风口上,打着蒲扇乘凉。有的喝茶,有的抽烟,或摆三国水浒,或传播楚司令打鬼子的故事,悠闲自在。

五连政治指导员付一宗身穿便衣,腰掖手枪,被团政治处派到村里帮助组训民兵模范班的工作。时至中午,付一宗到街上找个饭馆吃饭,突然看到街上群众乱跑起来,立即引起他的警觉。人们乱喊着:“快点跑呀,鬼子进村了!”可是,付一宗有点怀疑,没有情报,没有枪声,没有马蹄声,是鬼子的突然袭击?可是,村里没有驻扎八路军,他袭击谁?

付一宗拦住一个老乡打听。

“你看到鬼子兵了吗?”

“看到了。”老乡肯定地说,并不慌张,有点异常。

“来了多少?”

“一个。”

“后边还有吗?”

“不知道。”

“乡亲们别慌,回到家里把门关上。”付一宗高喊,“这个小鬼子由我来收拾!”

村民看到八路军站出来,都信任地放慢了脚步。

付一宗从腰里取出驳壳枪,打开保险机,迎面来了七级堡村村长。村长告诉他,只有一个没有带枪的鬼子兵,嘴里哇哩哇哩啦乱叫,好像是个疯子,村外没有鬼子兵,没有大队人马跟来。

这事奇怪而又蹊跷。

他俩来到一个拐弯处,侧着身子向村里一条大街观察。街上已空无一人,只有一个鬼子兵喊叫着向前走,距离愈来愈近,看得更加清楚。

这个日本兵真的没有带枪,衣冠不整,邋里邋遢,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如同喝醉酒了一般,看来是个老兵,边走边用蹩脚的中国话喊:“八路的,快快的出来!”“楚司令的,大大的八路,快快的出来!小原要见你!”他吃力地含混不清地不断重复这两句话,高举双手嘶叫着,好像真的是神经病患者,好像又不是,他不明明喊着楚司令吗,他要找楚司令干什么?

付一宗是1938年初入伍的老战士,经过战斗考验,当过班排长、党支部书记,今年才被提升为指导员。凭他的军事技术,对付个把日本兵易如反掌。

村长站在付一宗背后说,依我看赏他一粒“花生米”算了!如果你下不了手,我找几个青年拿锄头也能敲死他!

付一宗制止道:“情况不明,不能瞎干!我要逮个活的。”

“要个疯子干什么?”

“他不一定是疯子!”

付一宗要村长跑到村西头看看,这个兵后边有没有带尾巴?

这个家伙是不是来“钓鱼”的?如有后续部队,就敲锣报警。

日军士兵来到跟前。

政治指导员从墙角闪出,举枪对准日军士兵的胸膛。

“举起手来!”

“哈依。”日军士兵把双手高高举起。

“你不待在据点里,跑到这里干什么?”

鬼子兵摇头,表示不懂。

“那恩,那尼奥斯鲁卵脑达?”(干什么的)付一宗把学的日语用上。

日本士兵把手中的军帽、军衔甩在地上,踩上几脚。他伸出手伸向头顶比划着,他要找的是一个高大魁梧的八路军。“八路的,楚司令,顶好。”他伸出自己的大拇指。

“你认识楚司令,见过他吗?”

“我的,向楚司令,投降……”

付一宗收起了枪,关上保险,把枪插入腰间的枪套里。他帮助这个日军士兵拾起帽子、军衔,交到他的手上,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楚司令是我的首长,这次算你运气好!找对庙门了。”付一宗断定,这是个自动来降者,是偷跑出来的,后面肯定没有敌人。他对这个日军士兵进行搜查,发现没有武器利刃,便叫他跟着走。

他们走街串巷,出村过桥来到团部驻地,付一宗亲手把他交给政治处敌军干事谭立夫。

秋山良照也出来迎接。

“我们相识。”来降的日本兵对谭立夫和秋山说。

“我们相识,在哪里?”

他们用日语对话。

“我听过你们两个的日语喊话。”

“噢一一是的,我们相识。”

谭立夫、秋山与来降者进行长时间交谈。

这个日本士兵叫小原建次,是个上等兵。

他们因为听了谭立夫、秋山的喊话后,他的一个同乡(也是一个日军上等兵)讲了一些思乡厌战的话,唱过《家乡的月夜》,小队长森崎认为他背叛天皇,便开枪把他杀死,以儆效尤。小原对日军军官残杀士兵,对日军内部的法西斯统治,由不满发展到仇视。他相信八路军的优待战俘政策,于是决定弃暗投明。日伪军中盛传楚司令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决心投奔楚司令。

当晚,团机关直属分队召开欢迎会,谭立夫、秋山和小原合唱了日军反战歌曲。

次日,谭立夫、秋山陪小原去拜访二营营长楚大明。

见面后,小原在楚大明身上除了看到他那双嘲讽的蔑视一切的眼光以外,确实没有看到在他身上反映出的骁勇善战的英雄本色的地方。他失望地摇了摇头,小原要求楚司令描绘一番,谭立夫翻译后,引起哄堂大笑。小原要求看看楚司令的腿肚,以便证实眼前这个楚司令的真伪。楚大明满足了他的要求。

谭立夫说,衡量楚大明绝不能仅从外貌上来看,要从他作为八路军中级指挥员的卓越素质上看,才能真正识别。以后,你跟随他打上两仗就清楚了。

楚大明正式聘请秋山、小原为二营军事教官,传授日式刺杀和射击技术,他们二人欣然接受。

楚大明组成以张志武为组长的研究小组,博采日军、国民党军、八路军拼刺和射击之长,形成楚营独特的刺杀、射击技能,胜过日寇一筹,使秋山、小原都为之震惊。

1940年秋,再次形成训练热潮。

年底反顽战役结束。

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传来了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在茂林地区出动八万余人包围我新四军军部,使新四军蒙受重大损失的消息,这是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与蒋介石反共高潮相呼应的,是冀南日寇利用我从事反顽战役,根据地空虚之机,大肆进攻我抗日根据地,几乎把所有城镇都建立了日伪军据点。

我独立团指战员义愤填膺,纷纷将国民党帽徽取下,用砖头砸碎,以解心头之恨。

1941年春,冀南军区部队整编,野战军编为4个旅12个步兵团,组建五个军分区。

东纵编为新七旅,东纵独立团编为该旅第二十团。

陈再道任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

楚大明升任二十团副团长。

丁新茭升任新一分区基干团政治委员,原赵营糜晋束老一军分区划归冀中军区。

同类推荐
  • 那段最美的时光,暖到落泪

    那段最美的时光,暖到落泪

    每一段感情,从激情到平淡、从烟花到烟火,若说非要是什么让人得以改变——是相处,是时光,是年华流逝之间渐生的情感,是磨合后心生的感恩。不论是爱情、婚姻还是亲情,都需要我们有耐心并付出时间去探索、去守候、去珍惜。年少的爱情缺乏相互理解,往往被扼杀在平淡之中;年少的我们也曾叛逆得不懂父母的爱。直到长大成熟以后,方知那些是多么珍贵动人的情感,方知幸福一直都在身边。本书精选《读者》关于爱情、婚姻、亲情的情感小说。每一篇故事真情流露,动人催泪。这些平凡的故事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只是我们不曾在意。父母的牵挂、爱人的守候……朴实的文字、感人的故事,值得我们在心底细细回味,在时光中慢慢沉淀。
  • 中外文学名作导读

    中外文学名作导读

    本书是高等艺术类院校必(选)修课教材。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三部分编排。其中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歌赋、文章、小说、杂剧;现代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文章等;外国文学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所选内容皆为名家名作。
  •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本书收编古今中外机智应变趣事趣话小故事280篇,多为名人大家、领袖人物、帝王将相口才艺术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了智者的应变妙答技巧和语言艺术。
  • 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

    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

    十年磨一剑。这是一位血液里流着语文热情和激情的青年教师的智慧结晶。全书不仅记录了春来老师十年的追梦心路历程,而且全面展示了春来老师对语文的解读对语文问题的思考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诠释。
  • 情系俄罗斯

    情系俄罗斯

    本书作者从中、俄老百姓之间的日常交往入手,对他在俄罗斯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对中、俄不同文化理念的所思所想,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领域的描述和剖析。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易大师日记

    英雄联盟之易大师日记

    我叫易。人们皆称我为易大师。“最锋利的剑的刀锋也无法与一颗和平的心的平静相匹敌”-------------------------------------------------------------英雄联盟之易大师日记,企鹅群号271035676,欢迎各位书友入住。
  • 废柴丑女倾天下

    废柴丑女倾天下

    一朝穿越,两世为人。她堂堂25世纪杀手界第一人竟然穿越到一个废柴丑女身上!还有没有天理了!不过不要紧,凭借她前世过人的本领,在这个朝代也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夺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自由,那一份狂傲!如果不怕死的就通通放马过来吧!
  • 大爱TFBOYS

    大爱TFBOYS

    写了三位女孩和TFBOYS之间的美好故事
  • 不死丹神

    不死丹神

    主人公叶天,以前是清华大学大四的学生,后来为保护爱人蒋依依,不幸身亡。就在他认为自己快死的时候,突然之间,他穿越了,他穿越到了一个叫灵天大陆龙之帝国,紫云城中叶家家主儿子身上,他也叫叶天......这个叶天,在前不久被大长老的孙子叶峰给逼下了悬崖,后来家族的人找到他,带他回去疗伤。王者回归,傲世群雄,为爱人,不顾一切。(敬请期待不死丹神)
  • 我和郭靖

    我和郭靖

    我是冯涵笔名南瓜大叔0大家支持我哦
  • 嗜血复仇三公主的完美之恋

    嗜血复仇三公主的完美之恋

    她,千年大冰山;她,冷漠无比;她可爱腹黑。她们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黑道至尊,本来拥有着美好的童年,是什么让她们怀着深深的恨意呢?请看《嗜血复仇三公主的完美之恋》
  • 越世傲妃:再择倾心

    越世傲妃:再择倾心

    ……“上天再给了我一次机会,就是让我遇上你并且爱上你,这次我的选择不管是对是错我都不会后悔。”她紧紧抱着他,再次留下泪水。
  • 上古世纪之剑圣

    上古世纪之剑圣

    考古博士于浩找到独孤求败的剑冢。带着独孤求败的剑魂穿越。在这个世界上他发誓要保护好妹妹不被人欺负。他要成为剑圣。
  • 中华崛起之计算机

    中华崛起之计算机

    一个下岗的平凡人,一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一个大龄青年的爱情观,一次次痛苦的恋爱经历。一个不经意的想法,一次改变未来的变革。林斌,一个下了岗的老程序员,为了打发生活而自己开发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改变了世界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山炮的处女作,希望大家多多给点意见!当然鼓励也是一定要的哦!)
  • 甘泽谣

    甘泽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