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200000018

第18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6)

第四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6)

钱穆曾评价梁启超说:“历代都以刘知几的史识、史才、史德和章学诚的史学来衡量一个史家。说到史才,以近代梁任公梁启超来说,他写的《中国六大政治家》,特别写到其中的王静功;他又写《欧洲战役史论》,《清代学术概论》等,我觉得梁任公该可以说有史才,他能写历史。但在史学上,梁启超是做得不够的。还是因为他书读得少,也不能精读。比如他论王荆公变法、论清代学术,都没有真知灼见。他并没有在这些方面详细的学,他可能是有才而无学。至于说到‘史识’,这就更高一层。梁启超就更嫌见识不够了。”

康梁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慨然说:两千年中国历史只是没有正式的革命。这种观点与钱穆的史学观恰好相反。因为在钱穆看来,在中国的传统政治下,其实不需要革命。而在晚清当时,则是非革命不可。对于清朝的态度,钱穆和梁启超的差异最大。钱穆认为,不革命便无法推翻满清的部族政权。但是梁启超同意康有为的观点,把中国秦汉以来的传统政治看成为帝王专制,所以他们都寄希望于皇帝变法。

说到底,钱穆与梁启超的政见不合还在于他们对历史的态度上。梁启超曾经帮助康有为一起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其中贡献较多,而钱穆对历史的态度,则更加谨慎诚实。

从一个思想家的角度来看,梁启超的影响力绝对要高出钱穆;但是从一个史家的角度来看,两人的建树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穆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就算他对梁启超的保皇做法不同意,但他老老实实地承认,“任公是打破今经文的第一人,也是近代新史学的奠基人。”钱穆的《国学概论》,就多采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的大意,钱穆对梁启超还是肯定居多。只是从更高的要求来看梁启超,他没有达到使钱穆满意的标准罢了。对此,钱穆也不无体谅,他知道梁启超没有成为大史家,乃是因为他“社会活动太多,也就没有时间去研究那些学问,老老实实地做书了”。

历史注脚:

梁启超

梁启超是早于钱穆的学者,自称“饮冰室主人”,他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也是为“史学革命”造势的作品。他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包括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东西交流史等。在这期间写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等历史方面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合为《饮冰室合集》,共有一千余万字。

梁家缩影

1890年,在同学陈千秋引荐下,18岁的梁启超拜访了33岁的康有为。两人在维新运动中携手并肩,无奈变法未遂,梁启超关注政治的热情从未减退;1930年代,北平知识界有名的文化沙龙中,梁家第二代梁思成和林徽因是这个沙龙的核心;抗战爆发后,梁家兄弟姐妹开始了8年的各自漂泊;新中国成立,梁思懿、梁思礼从海外回到祖国,同船的一些人选择了台湾;“文革”时期,梁思成、梁思顺、梁思达和梁思庄都受到巨大冲击;梁家第三代梁从诫毕业于北大历史系,1994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关注环保的推广和发展。

胡适,西化危险分子

与钱穆同处一个时代的大学者,胡适推首。胡适原本非常赏识钱穆,并推荐学生向钱穆请教先秦诸子的学问,还将私藏“孤本”《求仁录》借给钱穆阅览研究。胡适的弟子傅斯年对钱穆也优礼有加,邀他到史语所,奉为上宾。

胡适的“适”与“适之”,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他提倡文学革命,自称“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7年,33岁的钱穆转入苏州省立中学任教。此时年长他四岁的胡适正意气风发,名满天下,应邀到苏州女子师范、苏州中学作演讲。他去苏州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见一见朋友推荐的钱穆。

当时的钱穆正遇到一个学术上的难题,此次能够拜见名满天下的胡适,钱穆便想顺带向胡适请教,但没有想到竟难住了胡适。以胡适当时的地位、身份,其尴尬可想而之。此后,胡适便说自己忘记带常用的刮胡刀,坚持要当天离开苏州。此后钱穆便很少和胡适在学术上进行交流了。钱穆对胡适的第一印象就成了“既不似中国往古之大师硕望,亦不似西方近代之学者专家。”胡适尺有所短的尴尬和钱穆寻觅知音的失望都促成了这段失败的会见。

钱穆与胡适两人的二次见面,已是在钱穆赴北平燕大任教时。钱穆与顾颉刚为讨论老子年代问题,赴胡适家。胡适沿袭清人的一种说法,认为老子年代早到春秋晚年,略早于孔子。钱穆则认为老子晚到战国,晚于孔子。钱穆似乎认为胡适的观点不值一驳。有一次,两人不期而遇。钱穆说:“胡先生,《老子》成书的年代晚,证据确凿,你不要再坚持你的错误了!”胡适说:“钱先生,你举出的证据还不能说服我;如果你能够说服我,我连自己的亲老子也可以不要!”

钱穆与胡适在学术问题上的争辩,尚属表面,钱穆不赞同胡适主张的“新文化”才是最本质的分歧。

钱穆对中国传统文化抱认同的态度,而胡适提倡“全盘西化”、“充分世界化”,代表了“五四”以来批判中国文化和提倡西化的主流派的观点。两人在这一点上,都互不让步,没有给彼此留下任何回旋的余地。

胡适说改良都不能体现进步的决心,如果真要进步,就必须毫不保留地接受西方文明。这个留洋归来的学者,没有给钱穆这样崇敬历史的人留一星半点的照顾。而“土生土长”的钱穆则认为,中国思想界“实病在一辈高级知识分子身上”,如“新文化运动,凡中国固有文化必遭排斥”,贻害深远,而胡适就是这种“高级知识分子”。

当年北大讲坛上最叫座者的两位就是胡适和钱穆,钱穆称“大凡余在当时北大上课,几如登辩论场”。这种针锋相对的辩论式授课,也让钱穆最终选择离开。

不仅是在对待历史上,钱穆宁可“抱残守缺”,与胡适的“全盘西化”不同,在治学方法上,钱穆对胡适的“科学法”也颇有微词。

钱穆曾论中国近时史学大体可以分为三派:传统派,革新派,也可称为宣传派,科学派。钱穆尤其讨嫌科学派,他说传统派下工夫记忆材料,即使于世无补但也于己有益。但是以胡适为代表的科学派,则“震于‘科学方法’之美名,往往割裂史实,为局部狭隘之追究,以活的人事换为死材料”。

历史注脚:

胡适简介

胡适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学哲学。1917年他毕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1949年胡适寄居美国,后去台湾。1954年,他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胡适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胡适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钱穆与胡适在台湾

两人到台湾后,钱穆虽然是政府特聘的学者,却一直没有入选院士,当时评院士与胡适有关。胡适是掌握学术的“掌门人”,也是德高望重的学者,自然没有人敢为钱穆呼吁。虽然最终钱穆得到了院士之称,但是那时胡适已经去世。李敖就曾说,没能在胡适在世时入选院士,这对钱穆是一种不公。这两位大师间的旧事,今天已经成为拂面之风了。

章学诚,支持的同时还要反对

在讲黄宗羲和全祖望这两位学案方面的专家之时,钱穆特意提到了章学诚,并认为这个人非讲不可,因为他在讲学术史方面,贡献最大。

钱穆早年便接触了章学诚的作品。那时候要考学,《文史通义》是必读书,钱穆因此独自在章学诚的著作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可以说章学诚对钱穆的影响最为显著,有后世人曾研究钱穆对章学诚学术思想的阐释。

首先,钱穆最佩服章学诚的一点便是他“不是站在史学的角度来看史学,而是站在整个学术史的角度来讲史学的”。这与钱穆所称赞的《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一样,都具有一种难得的全局意识。

章学诚提倡“六经皆史”,也就是把古代的诗、书、礼、乐、易、春秋都当作史书来看待。他认为六经只是古代在古代政治上的一切作为所遗留下来的东西,并不是几部只讲义理的书。钱穆也认为,六经在古代,是衙门里掌管的一些文件。

之所以要大力倡导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观点,这与当时的史学风气有关。当时,大家研究历史,就与现代政治、外交、国家、社会民生毫无关系,只在书本上来拼凑。章学诚反对这种不顾现实的学法,钱穆也持反对态度。

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章学诚认为作文要“主敬”。所谓“敬”,就是态度要严肃,“论古必恕”,就是从事批评应该设身处地,知人论世,通情达理。这又与钱穆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如出一辙。钱穆也提倡学生看待历史的时候,应该设身处地地从古人的角度来考虑,不能妄下断语。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释通》中特别提出一个“通”字,和所谓“专家之学”的“专”字。钱穆在治学上的扩散力,正是从专到通、由通返专,复由专再上下贯通的循环过程。章学诚说“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这也被钱穆大力称道。钱穆自己力求博闻,但坚持不立门户。可以说钱穆的很多学术上的行为,都是对章学诚观点的阐释。

当时钱穆所批评的人物,如刘知几、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因为他们虽然有所专长,但是没有做到博通,因而见解不免浅薄或者偏激。

但是钱穆又并不全完认同章学诚的主张。

在《文史通义》中,章学诚讲中国史学上盛行的是《左传》与《史记》,按照年代和人物来写史,将来应该会发展《尚书》体,把事情作为主要叙述对象。道光以后,西方的历史书渐渐传到中国,与章学诚所说的按照事件来写历史果然一样,于是人们就觉得章学诚有先见之明,所以特别推崇章学诚是中国史学一大师。

在钱穆看来,从《尚书》演进到《春秋》、《左传》,又到《史记》,这是中国史学上的大进步。并不能说中国的《春秋》、《左传》到《史记》都不如西方把事情作中心的历史体裁。时间也是需要人物来发生完成的,人还是历史的主体,章学诚的预见不一定准确。

另外,章学诚自称是“浙东学派”,传承了王阳明的史学观;称顾炎武是“浙西学派”,这一点钱穆也不同意。因为阳明学派下面没有讲史学的人了,章学诚的学问,应该是从《汉书 艺文志》和郑樵的《通志》中来。

钱穆有一个兄弟叫做钱文,人称“起八先生”,也是一个能做文章的才子。不过钱穆的聪明是用在规规矩矩的学术研究上,起八先生的聪明则用在“不正经”的地方——譬如跑书场,结交评弹艺人,替他们写弹词。一个属于“学者型”的才子,一个属于“风流型”的才子。之所以称他为“学者型”,便是因为钱穆读书用功、治学严谨。所以不管是名噪京师的大学者,还是已经作古的前辈,他从来都要从学术的角度去论一个究竟。

钱穆在著作的过程中评论了很多人,但是他都坚持在学术上着眼,可以说是君子之争。他曾批评闻一多,但是在闻一多遇难之后,钱穆是少数几个敢公开去吊念的学者之一。他不崇拜任何权威,但是他对历史的崇拜,却超过了任何人。在大家都批判历史的时候,只有他在大声辩护,在一派交响乐中拉着我们的二胡。

历史注脚:

《文史通义》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与唐刘知几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章学诚为什么撰写《文史通义》呢?由于他对刘知几、郑樵、曾巩等人的史学成就,不是全部肯定,而是吸收他们有益的东西。在章氏看来,刘知几、郑樵、曾巩在史学上各有优点,但却不全面,所以他才写《文史通义》,吸前人之长,加以补充发挥。应当说,章氏的史学观点,正是发展了刘知几等人史学思想而形成的封建社会末期比较完整的史学体系。

两本《国学概论》

章太炎和钱穆都有名为《国学概论》的专著,钱穆认为章书不合意,所以“窃所不取”。章太炎的《国学概论》包括: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可见,太炎的“国学”概念是把传统的“经、史、子、集”都笼入其内的。钱穆的《国学概论》则是按照年代和主流思想而来的,两本书各有长处。

同类推荐
  • 放开那大唐

    放开那大唐

    这是现代人回到不一样的唐朝,努力成为衣冠禽兽的故事。江南淡烟流水的风物,塞外长河落日的壮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个巅峰盛世的华彩乐章。大唐的日光虽好,你总要亲自去晒晒,旁人却是代替不了的……
  • 楮币史说

    楮币史说

    追溯中国纸币发展的历史,详实地记述了从西汉汉武帝白鹿皮币到新中国建立时的第一版人民币,向读者揭示了中国纸币发展漫长曲折的历程及其内在规律。以本馆收藏的纸币实物为基础,结合大量文献资料,按时代顺序编著。中国纸币历史悠长,浩瀚如海,要翔实描述实属不易,只能择出重点,加以纂述。本人以此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研究纸币,领略祖国多姿多彩的钱币文化。
  • 十国争雄

    十国争雄

    五代十国,乱世英雄,美女如云。推荐新书《射雕传》
  • 三国创业史

    三国创业史

    刘霸在第一百次相亲失败了之后,穿越到了三国,穿越当天死了老爹老娘,刘霸成了孤儿。在大汉政府的帮助下,刘霸终于不用饿死,成了一名光荣三国农民,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在三国干出一番事业,考虑到和魏蜀吴争夺天下难度太大,刘霸果断的决定做一个有钱人,于是开始了他在三国的创业之旅。
  • 中日恩怨两千年2

    中日恩怨两千年2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千多年来,在这片狭长的海域里,无数人怀揣着友好、仇恨、好奇、敬仰,乘风破浪,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险,频繁往来于两国之间。公元一世纪,中国的冶炼技术,让日本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铁器时代;一千六百年前,来自中国的渡来人将文字带到日本;一千三百年前,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使佛教在日本发扬光大;汉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到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则非常深远。我们今天频繁使用的大量词汇,大到“自由”“民主”“平等”,小到“卡拉OK”“人气”“达人”“萌”都是来自日本;日本人创造的产品和文化,更是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个阶层和角落。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天赋之极

    英雄联盟之天赋之极

    从不玩游戏的董硕在一次和同学打赌的时候输了被坑去网吧,展现过人天赋。被斗虎邀请直播?被邀请做职业?这都不算事!董硕:“地上捡到了钱?怪我运气好;被校花看上?;怪我桃花好;我有极品天赋?这怪谁哦?”
  • 异能农家女

    异能农家女

    脑电波可以随意控制植物的生长?哇哇,这个异能好给力!重生为十六岁的古代童养媳,异能种田,不亦说乎!虽说婆婆很刻薄,分了家,带着老公与小姑,生活也滋润。小小老公十一岁,早熟又精明,说什么夫为妇衣,要护我不受欺凌!控制藤蔓直接捆起,以示警告:小子,好好念书,再逃学,一棍打死!种田嘛,我带着小姑去就成了。————————————————————感谢《弃妃修仙》的作者我叫李脸脸做的精美封面~~~
  • 残镇

    残镇

    《残镇》以资本家常冀昌四代人的家族史折射了20世纪浦东的变迁史。常冀昌本是爱国抗日、德高望重的实力派商人。解放后,常家的田地分了,商铺公私合营了。因为大儿子常明德在台湾,连累了一家老小,当京官的二儿子常明诚追于政治斗争的压力而自杀,上海的家业日趋衰落。小儿子常明义本应是家族最理想的接班人,但却摊上了一个不允许他做主下决断的年代。第三代常尧仁时来运转,遇到改革开放,重现祖父的辉煌,却因遇见了初恋情人姚芊铃走了一段弯路,成为常家从落寞走向辉煌,又从辉煌走向沉溺的主宰人物。
  • 小南方

    小南方

    故乡,上海,深圳,这南方的土壤,养育了流浪的灵魂。若可以,他们也想找到内心的归宿与根。回不去的故乡,离不开的城市。家庭?爱情?人生?乡愁?他们在漫长的人生中寻找通往幸福快乐生活的答案。
  •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 爱情计中计

    爱情计中计

    她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儿,在进入跨国广告公司云扬后风波不断。他是跨国公司的总裁,专情痴情,多年来,女儿是他唯一的生命支柱。可当他面对她的真情告白时,心再次沦陷…他是新崛起的广告奇人,喜怒无常,目中无人、惟我独尊。他怀着满腔仇恨回来报仇,却不料遇到了她,从此陷入爱情海…
  • 三个奇葩哥哥

    三个奇葩哥哥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我遇到了几位大哥哥,恺爷的没心没肺,何树明的关心,爱护,韩冰的冷漠无情,二爷的神秘-计划在我的世界里面添上了许多……
  • 不良商女的养成计划

    不良商女的养成计划

    前世的兰潇是典型的乖乖学生,在意外重生后改头换面,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创业,慢慢登上黑道枭雄的宝座。冷酷如他。多重身份为他增添了一抹神秘,可却偏偏对兰潇情有独钟。———小剧场———“大叔,您老这算不算老牛吃嫩草啊?我可是......”“怎么可能,我的小侄女。”某男似笑非笑。
  • 追捕宝贝妻:独家占爱

    追捕宝贝妻:独家占爱

    表白失败,她错惹上自家英俊妖孽又多金的腹黑BOSS,从此小秘书开始啼笑皆非的还债之路。一场意外,小秘书壮胆偷逃……再相遇,他将她堵在墙角,邪肆的笑,“小东西,债没还完就跑,现在翻倍!”
  • 失身校花复仇记

    失身校花复仇记

    她有着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造物者恩赐她的美丽,却给她带来无妄之灾,一次H校精心设计的联谊,她喝下带料的咖啡,第二天醒来,她发现自己睡在宾馆的大床上,全身赤裸……然而那个夺走她第一次的混蛋,却不知处向,只留下一枚扳指,她暗自揣测,一定是风云七少!为了复仇,她混进了H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