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200000025

第25章 历史需要细看 (7)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7)

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大学士之手。原本唐宋时,政府的诏令都还由宰相来参与或者草拟,皇帝同意,但是在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全部责任都在皇帝。所以明代制度,可以说是皇帝独裁。

明代的两位开山皇帝还亲自在内阁,后来的皇帝就不常到内阁,甚至有几个皇帝长久不管事,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一切公事都要送进宫里去。

皇帝和内阁日常不见面,他们之间需要沟通的桥梁,这是就出现了太监涉政。皇帝有事交给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经过太监上呈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掌权。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皇帝嫌麻烦,叫太监批公事的情况。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太监就成了真皇帝。遇到太监懒批的,便拿着公文包鱼包肉,明代政治由此进入最黑暗的时期。

在洪武十七年,太祖曾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他料想到皇帝独裁,太监接近皇帝,易于弄权。但是明太祖规定不准立宰相,他后人遵守了,至于不准太监干预政事,后人却没有遵守。

历史注脚:

神秘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明神宗,从十岁即位以来,在位四十八年,其中有二十几年没有上过朝,政府里有的大臣都没见过他一面。自宪宗成化以后,到熹宗天启前后一百六十七年,皇帝也都没有召见过大臣,这样的情况在明代的后期非常严重。

魏忠贤乱政

近人岳鸿举写的一首诗云:“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明末天启年间臭名昭著的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百官中的一些宵小,拜倒在其名下,充当干儿,时已老态龙钟的礼部尚书顾秉谦,捋着长须对魏忠贤说:“本欲为儿,惜须已白。”所以就命他的儿子拜魏忠贤为爷爷,魏忠贤心花怒放,赏纹银二百两。透过明晚期这幕丑剧,不难看出魏忠贤之流的宦官掌权,政治何等的乌烟瘴气。

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

中国国家大,地方行政的好坏,关系到国体的稳固与否。明代亡国以后,以明朝遗老自居的顾炎武著有《日知录》一书,他曾说:“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之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这也是在说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反之天下就大乱。而钱穆也把明代的衰落归结到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上面。

明代地方行政,首先就要说现在的省区制度。行省制度,始于元代。在金元两代,开始有行中书省。忽必烈征服中国后,完全把权力集中在中央,对地方缺乏信任。某地方出了事,中央宰相府就派一两个人去处理,“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英国曾在香港、印度设有总督,殖民地总督是直属皇帝的。在名义上,殖民地总督,由英国皇帝派,不由代表民意的内阁派。因为殖民地不许有民意。英国本土可以有民主、自治,像香港、印度殖民地便不能有民主与自治,所以也不该有地方官,直由皇帝派一总督来管理。元代的行中书省,等于就是英国的香港总督一类。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但是又分派行省到地方上监督,意在控制好各地的局势,不让百姓有造反的机会。到了明代,废去了中书省,就把行省长官改成“承宣布政使”。全国划分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到清代,在承宣布政使之上,又常设有巡抚和总督。

明代地方长官与承宣布政使并列,还有一个“提刑按察使”。布政使管行政,按察使管司法。又有一个“都指挥使”,管军事,这三个合称为三司。这样一来,地方政府的事情就更不好办了。

明代地方行政最低一级是县,县上面是府和州,再上面才是省,就是承宣布政使司。三级之外再加上分司,就变成了四级。行中书省是把中央分置在地方,明、清两代是把地方高级政府再派到低级去,就是监司官。

明末大儒王船山,在其所著《黄书》里,曾有统计说:山东省有六个府,但有十六个分司;山西省有五个府,有十三个分司;陕西省八府,有二十四个分司;四川省九府,有十七个分司。

明代冗官,武职特别严重。有史书记载:“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一万八千员,宋极冗,到三万四千员。本朝(明)自成化五年,武职已八万,合文职盖十万。至正德世,文官两万零四百,武官十万……吏五十五万。”宋朝的三冗是出了名的,但从上面的史料看,明朝的“冗”更可怕,官职数目是宋的近三倍。而很多学者认为,明代实际人口,大约在一亿到两亿。也就是说,宋代与明代,人口数应该相差不大。这样,宋明的官民比例也就更大了。

县上有府,府上有司(分司),司上才是省(司),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也就不足为怪了。真正亲民的县官,头上有一排上司要伺候,官阶又小,所以钱穆说:“中国地方政治,宋代已经不理想,明代更不行。县官压得太低太可怜,他服侍奉承在他上面的长官还来不及,哪有功夫去亲民。”这是实话。

明代的布政使、按察使与都指挥使,并不是最大的,这几个长官上面还有官,那就是总督与巡抚。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有事才出差,并且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表示只是临时的办事。譬如倭寇来了,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组织抗倭。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就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为永久的,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明清两代总督巡抚,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中央对地方的戒心太重,在钱穆看来,这样的政治体系实在太不好了。

历史注脚:

行政区划

汉代县上面是郡,郡上面没有了。汉代的郡太守,是二千石官,阶位俸禄和九卿相似。一个县政府,往往也有属吏几百人。但汉郡多至一百以上。美国划为州和特区,州以下设县、市。法国分为大区,下设省、区、乡、市镇。日本是都、道、府、县为一级行政区划,下设市、町(相当于镇)、村。基本上现行的行政区划都是保持在两级或者三级,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划也是按照省、市、县乡而来的。

明代贪官

明代权贵们贪污聚敛金银的规模达到了天文数字,光说黄金不算其他珍玩,太监王振家有金银六十余库,刘瑾家有金银数百万两,权臣严嵩家藏黄金1万3千多两,张居正家藏黄金1万多两、白银10余万两。由于专制权力的腐败已经充分制度化,所以权贵公开标价售官以聚敛金银,严嵩当权时,某举人以2200两银子购得知州一职;某刑部主事行贿1万3千两银子转为吏部主事;各地属官贿赂严嵩的金额在上千万两白银以上,朝中大臣的贿赂数额则多至无法统计。

不讲阶级,但看流品

地方政府的层层叠加,又有了新的弊端——吏胥之制。

官与吏之分古已有之。“吏”最先是指的管理一般业务的,相当于后来称的事务官。两汉时,每一机关的总管理者独称“官”,下属副手都是称“吏”。这两者的出身并无大区别。宰相出身于吏,也是寻常事。唐代的吏和官,就渐渐分得远了,但两者间还没有判若鸿沟。但是到了明代,官与吏的区别就太大了。

明代有很多制度沿袭元代。元代政府长官,大都用蒙古人。蒙古人不懂政事,不识汉字,便需要书记、文案来辅政。那时读书人没有出路,混进各衙门当书记和文案,谋得一口饭吃。这就是官与吏流品泾渭的开端。

明太祖时,人才不够用,就推行荐举,任何长官都可荐举人才。不分进士、监生、吏员,朝廷一律任用。进士等于通过高等文官考试的人,监生等于是大学生,吏员则等于是公务员。但到明成祖时,便规定吏胥不能当御史,也就是说有公务员身份的不能做监察官;又规定吏胥不准考进士,也就是说公务员不能考大学。这样一来,吏胥的出身就被限制在一条路上。官和吏也就分成两途了。

因为没有文化也没有提拔的可能,吏胥在中国政治上的流品观念里,就被人看不起。这种观念到明成祖时成了定制。

在明代政府观念里,胥吏和道士、优伶一样,另成一流品,没有出身。不准做御史,又不准考进士,结果只有考生或秀才中没有出路的才来当胥吏。钱穆说胥吏流品虽低,但他们对政治影响却很大。

近代政治界中最有名的“绍兴师爷”,早在元明时代已有了。他们的势力,布满全国。明代有一位理学先生陈几亭,有一位朋友到绍兴去当知县,他写一篇文章送行,大意说:天下治乱在六部,而六部的胥吏完全是绍兴人,这些绍兴人虽在中央政府办文案,但他们的父兄都还在绍兴。希望你到绍兴后,能多注意教化他们的家庭。把胥吏的兄弟子侄教化好,将来他们就可以影响胥吏。胥吏变好了,天下也就有治了。所以绍兴是天下治乱的根本。

钱穆就很赞同陈几亭的这番话,可以说他是说了摆在历史这张桌子下面的问题。一般谈历史的,只注意桌子面上的事。如宰相怎样,六部怎样,而没有注意到桌子底下的力量,胥吏就是桌子底下的力量。直到晚清光绪年间,还有人说:一切事情到了胥吏手里,铨选则可疾可迟,处分则可轻可重,财赋则可侵可化,典礼则可举可废,人命则可出可入,讼狱则可大可小,工程则可增可减。中国政治界里胥吏所经管的,不外此七项,而政事中要说最主要的,也就只在这七项当中。吏胥是专门执行这七项的人。

胥吏是“职业政治家而擅有专门知识的”,但当时官场又看不起这些人,这些人也自认流品卑污,洁身自好也脱不了胥吏的流品,不如拿着政治当玩物。于是就舞弊作恶,胆大包天。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法制历来弹性很大。有时候皇帝高兴,天下大赦,有时候皇帝要严打,就小题大做,以儆效尤。这种弹性也使胥吏有机可趁,上下其手。

明清两代的地方行政官,大都是管官的,事都交给师爷、吏胥去办。各衙门都有师爷,他们四面八方都有朋友,也是江湖老手了。而管官的官却都是科举出身,像刚出世的小绵羊一样,哪里懂得官场上的规则。一个官到了衙门里,至少需三四个月或一年半载,才能掌握详细情况,而吏胥往往会起来反对他,暗中作梗。这种事情,从明代起,就有了,而直到清代,日甚一日。钱穆说正是因为官吏流品有清浊,才有这种对立。

当然,在上面流动的叫清流,在下面沉淀的是浊流。只要作了吏,混入浊流,就再难翻身洗清。只要你身在胥吏流品中,纵然有才有德,也仍走不出胥吏之本流,还是一个胥吏。这种默认的社会规则是可怕的,压得胥吏不自爱,不向上。这样的政治也是地方行政的失败。

历史注脚:

流品

教书人是一种行业,衙门里办公文作师爷的也是一种行业,但这两种行业之间,却显分清浊高下,这就是流品观念在作祟。又比如说文官武官,一样是个官,官阶品位也相等,但在流品观念下,文官武官又显然有分别。我们也说“三教九流”,“九流”里面又分出上、中、下来,这是“中国特色”,想要把“流品”二字翻成英文可能很困难,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张之洞与师爷

师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但并无官衔职称,不在政府体制之内。师爷和公务员实属雇佣关系。明代,师爷作开始萌芽。清代师爷非常活跃,上自督抚,下自州县,都聘请师爷辅佐政府事务。晚清事情,曾国藩幕府人才鼎盛,形成近代军阀幕府,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由于师爷并不是朝廷认可的官僚,所以在清朝晚期,著名的洋务派官员张之洞上奏呼吁改革师爷制度,他的建议被采纳,师爷的历史就此终结。所以可以说,张之洞是师爷制度的终结者。

划行省中的不祥“省”字

今天我们说“湖北省”、“四川省”,这种称呼我们习以为常,并不去多想“省”字的意思,但是钱穆却多次说,“省”这个字是不祥的,不应该用在行政区划上,对此,他有他的说法。

同类推荐
  • 回到东晋当军师

    回到东晋当军师

    股票跌了,女友吹了,一个现实失利的公司小职员穿越乱世,力挽狂澜,叱咤风云,的故事
  • 征服从1910开始

    征服从1910开始

    穿越到了1910年,清室还没有退位,孙大炮还没开始满地图的开炮,袁世凯还没当大总统,蒋光头士官学校刚毕业,分配的岗位并不是委员长,而是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的士官候补生,身在满目疮痍的祖国,面对着饥寒交迫的国民,杨哲大声喊道:“我有能力,我应该帮助更多的人!”
  • 读史札记

    读史札记

    作者喜欢做一点资料性的整理工作,从整理中提高认识,从整理中发现闪光。本书涉及中共领导人,红军将领,中国历史多项史料。
  •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学生张文远穿越到188年的三国,附身于三国名将张辽的身体,从而改变自己,乃至整个时代的走向。从不一样的视角,给大家描绘一个尽可能真实的三国。
  • 又见妃子笑

    又见妃子笑

    天才降生盛唐,却因兄弟枉死,学文习武誓要报仇,却不想奇遇连连,纵横江湖震天下,建功立业霸朝堂,又有绝色美姬温柔侍奉,天才少年艳福不浅,醉看秦淮河边月,笑谈沙场定江山。
热门推荐
  • 电影之留白年少

    电影之留白年少

    从对立,合作,不欢而散,散伙,拆分再到合并,并肩,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樱若,星映,千年雪吟@,都已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成长和历程或许很多年后,我们已是厮老垂暮之时突然指着荧幕上的他,书页里的他都会恍然一笑———原来是他原来是他,原来是他们这样,便也已足以.湘话系列一《电影之留白年少》又名《吻画》剧透式简介:在这场有关历史的史歌里,江城输得一败涂地。声明:此作品原在红袖添香网上传过,当时笔名填写错误又不能更改笔名,便将此作品发表至起点,如在红袖添香看到此文,不要惊讶也不要说本人抄袭,本人即红袖添香作者语酿花也是起点作者海棠酒满。
  • 城惑

    城惑

    城乡壁垒,一家三代人悲欢离合;父子难认,亲情却卷入豪门恩怨;草根逆袭,农民工赢取官二代芳心;中外混血,怎奈幼年流落农家;青梅竹马,却难抵城乡差别下几万聘礼;破烂为王,终成就有房有车梦想;乡情难忘,回归乡土建起度假村;再起冲突,同父异母兄弟操戈;真假兄妹,牵出深藏半世家族隐密;血浓于水,新城与乡村重建并驾齐驱;拆迁暴富,村民进城后的困惑与抉择;得道多助,非法集资骗局被揭穿;正道沧桑,爱与事业均修成正果。
  • 萌宝通缉令:天价俏逃妻

    萌宝通缉令:天价俏逃妻

    传闻钻石豪门的掌舵者不近女色,却偏偏有个五岁儿子吵着要妈咪,所有女人前仆后继屡遭嫌弃。/“腿太粗,胸太小,腰不够细!”/萌宝指指点点摇头晃脑。众女幽怨“这是要找妈咪还是老婆啊!”/某男满意点头,不愧是他儿子,挡了不少烂桃花。/直到某一天……萌宝拉着个美人来到他面前“这女人我看上了!你不娶的话我就娶了!”/纪叡冷漠一笑,这女人好大的胆子,想要欺骗他儿子攀附豪门?很好,那就……直接甩了一张支票跟一纸契约“做我女人!”/乐彤傻眼,而后怒了。/当她是货品,想契约就契约?!/收拾行李,直接落跑,顺带不忘递个辞职信“那晚的服务不错,这是小费!”/纪叡看着面前的一分钱,面色铁青“给我追!”
  • 将军有喜:小娘子驯夫记

    将军有喜:小娘子驯夫记

    在很久以后,李长歌依然清楚的记着这一天,那迎风招展的帅旗,和像是小灯笼一样串起来的人头被挂在竹竿上,本在攻城的蛮族都停了手,像是疯了一样朝着后面的部队冲去。那个男人眼神锐利,居高临下的看着她。“夫人,我来接你回家了。”
  • EXO,我的唯一

    EXO,我的唯一

    伯贤“我会守护你一生的”鹿晗“不管多久,我等你”艺兴“看着你这样我心痛”钟大“答应我,不要再想起他了”包子“你就是包子保护的肉馅”嘟嘟“你要是喜欢,我天天被你吃”俊勉“你还有我们”亦凡“其实我觉得你还是蛮可爱的”灿烈“从此,我的大白牙只给你一个人看”子韬“笨女人,从来都不会保护自己”世勋“第一次看见你,我就有点心动,这算一见钟情吗?”钟仁“让我守护你一生一世,好不好”
  • 最后一颗人脑

    最后一颗人脑

    突然之间,就被视作天下最恶之人既然最恶,那就发誓做个踹遍寡妇门,挖尽绝户坟,吃空月子奶,骂傻哑巴人的恶人吧!
  • 百战奇法

    百战奇法

    社会的本质是对抗和竞争,古兵法所揭示的正是如何在对抗和竞争中获胜的方法和手段,这是它之所以在众多的领域备受推崇的根本原因。《百战奇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颇具特色的兵书,自从产生以来一再刊行,广为流传,为后世兵家所重视和推崇,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百战奇法》共十卷,3万余字,每卷10战,合为百战。现存世有明弘治、嘉靖、万历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百战奇法》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即“百战”,其与《武经七书》特圳是与《孙子兵法》关系密切引用百条古兵法警句,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 花妃恋与物语

    花妃恋与物语

    从小就是个孤儿,直到有一天我和他相遇了,就这样我和你成为了要好的青梅竹马,可是随后我们发现了各自都有一个惊人的特点,他竟然能听得懂所有动物的所说的话,而我竟能听得懂物语(动物所说的话),或许这是天生,或许这是注定,但是之后发生了一件事使我于他分离了,但是我们还会相遇的对吧!......
  • 若是年华,无悔无怨

    若是年华,无悔无怨

    只是一个悲伤的小故事,读起来也没有高潮,也没有太波澜的情节。
  • 饥饿百年

    饥饿百年

    聪明文弱的父亲被疯狗咬死,美艳多情的母亲不堪凌辱吞毒自尽;不满五岁即沦为孤儿的何大,四方流浪,历经辛酸,梦想回归自己的根——何家坡。为争夺那块狭小而荒凉的生存之地,何家坡人的祖先曾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当何大最终在此定居,世仇的阴云立即笼罩了他,加之动荡频仍,灾荒接岁,贫穷和困顿像流沙一样将他掩埋;然而,为了这片能生长庄稼和让他生儿育女的土地,为了人之为人的尊严,他挣扎着,卑微而坚韧地生活着。当云开雾散,他才蓦然发现,自己拼争一生换来的东西,正经历着他无法逆料更无法左右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