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1300000002

第2章 江汉之光

如果摊开一幅世界地图,凝神细看,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足迹总是与大江大河如影相随,如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恒河与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在古代相应地形成了西亚文明、南亚文明、东亚文明。其他如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等,都在各自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沉浮与各大文明的兴衰。

有学者将这种文明模式称之为“大河文明”。大河文明的根基是大江大河,沃野千里,灌溉便利,有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居民逐水而居,生息繁衍。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机,有河流的地方就具备了文明发生的客观条件。所以,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便是顺理成章了。

我们不妨继续将目光投向世界地图,还会有一个更加惊人的发现:在地球的北纬30度线的附近区域,地质地貌纷繁多样,自然生态奇特多姿,物种矿藏丰富多彩,神秘现象集中多现,是地球远古自然奇观和人类史前文明遗迹最为集中,也最为神秘的地区。如地球上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纬30度地带;世界上著名的大江大河如美国密西西比河、埃及尼罗河、伊拉克幼发拉底河、中国长江等都在北纬30度区域入海。此外,像古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玛雅文化遗址、撒哈拉大沙漠壁画、“复活岛”巨石人像、百慕大三角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都在北纬30度线上;世界著名奇观绝景如黄山、庐山、天柱山、武陵源、神农架以及佛教四大名山中的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也都处在北纬30度区域;北纬30度线上,还散布着许多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几大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印度教等,发祥地都在北纬30度线附近。人类的起源地,如“巫山人”、“长阳人”、“郧阳人”都位于北纬30度线上。中国许多著名的考古发现如三星堆遗址、河姆渡遗址等也在这里揭开面纱。甚至有人说,在北纬30度上生长的姑娘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姑娘。

这真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度线,它给世界留下太多的奇观,也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谜团。对于神秘的北纬30度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一种解释是:北纬30度恰好处在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降水丰沛,植物茂盛,适宜人类生存,早期文明和社会就很容易在此勃兴并发展。

现在,我们收回目光,将视野投向中国:荆楚大地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从鄂西横切大巴山进入湖北境内,天然形成举世无双的奇观――长江三峡,然后缓缓地穿越江汉平原,一路东去,奔向大海。长江流经湖北境内26个县市,流程1000多公里。令人称奇的是,湖北不仅有著名大河长江横贯其中,而且又处于北纬29度与33度之间,即北纬30度区域。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追寻荆楚先民穿越鸿蒙的文明之光吧:

现有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早在200多万年前,远古先民就在湖北这块沃土上劳作、生息和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远古人类文化。远古湖北地区是人类演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据统计,截至目前,湖北省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址达200处以上,几乎遍布全省各地。在这些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珍贵的人类化石,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湖北现已发现的有关人类起源文明的重要发现主要有建始人、郧县人和长阳人等。饶有趣味的是,这些惊天大发现,都是在不经意中来到我们眼前的――

196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考察队,在湖北巴东药材收购站收购的“龙骨”中意外地采集到280多枚巨猿牙齿化石。“龙骨”是中医用作治疗创伤的一味中药材。实际上,它是与古人类共生的动物化石,往往混杂有远古人类的骨骼化石。

考察队得知这些巨猿牙齿可能来自与巴东相邻的建始县某个地方,于是按图索骥,一路追寻到了其产地――湖北建始高坪镇麻扎坪村巨猿洞,当地人称“龙骨洞”。考古学家随即对龙骨洞进行科学发掘。通过研究,确认在建始县发现的牙齿化石为人属的早期成员牙齿化石,距今有215万年至195万年,早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因此,龙骨洞发现的古人类被命名为“建始直立人”。直立人是人属的一个种,是现代人的祖先,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

建始人的发现,为我国寻找人类起源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它填补了中国人类发展史从猿到人进化史中“直立人”这一关键环节的空白,足以证明中国人的发展具有本土连续性,对于当今中国乃至东亚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对于探讨人类的起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郧县人的发现也颇具戏剧性:郧县位于湖北西北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非常适宜人类生息、繁衍。1989年,湖北省组织了全省文物大普查。郧县博物馆馆长王正华和郧西文化馆的屈胜民编为一个普查小组,展开工作。5月18日,王正华、屈胜民二人来到距县城三十里外的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的曲远河口。为了寻找新的线索,王正华还把随身携带的动物牙齿化石拿出来让村民观看。

“啊,土龙骨!”村民们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原来,他们把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称为“土龙骨”。

就这样,在村民的指引下,被称为“土龙骨”的两件头盖骨化石出土了。它们就是举世闻名的郧县人化石。这是湖北首次发现的最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经研究,这两具人类头骨化石与此前亚洲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如北京人、蓝田人、爪哇人等的形态基本一致,应该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人”。经测算,郧县人的脑量值为1065毫升,接近北京人的平均值1075毫升,这为郧县人处于比较原始的直立人阶段的推测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

郧县人距今大约100万年,是我国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发现的又一处材料最丰富的重要发现。郧县人遗址出土的两具头骨化石标本,是在中国大陆至今所发现,显示人类祖先直立人进化为较进步人种的最完整标本,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郧县人的发现,还修正了关于人类仅仅起源于非洲和非洲迁徙的传统观点,为进一步探讨人类起源与发展,以及直立人与早期智人提供了重要线索。美国《发现》将郧县人化石的发现列入当年世界50项重大科学发现成果之一。

长阳人的发现同样与所谓“龙骨”分不开。1956年,湖北省长阳县农民在山洞中挖“龙骨”,挖出了一块完整的人形头骨化石。山洞挖出人形头骨化石的消息传到了长阳县一中,生物教师陈明智带着学生到供销社察看,他们从龙骨堆中找到了一块古人类上腭骨,上面还附有两枚牙齿。这批化石标本被送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后,鉴定为古人类化石,而且其中的上颌骨化石是在长江以南地区从来没有发现过的。鉴于这批化石材料的重要性,195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派曾参与北京人考古发掘的著名人类学教授贾兰坡先生前往长阳,对该地点进行科学调查和试掘。当时长阳山区路况条件非常差,于是,贾兰坡先生骑着马来到了化石出土地。就这样,长阳人也在不经意中被发现了。

长阳人是我国长江以南最早发现的远古人类之一,距今20万年左右,说明长江流域以南的广阔地带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我国远古人类文化发祥地,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

因为湖北境内建始人、郧县人和长阳人等一批重要考古发现,我们可以这么说,正是两百多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湖北大地上的远古人类用简陋的火把和粗糙的石器,为我们拉开了湖北历史文化史诗剧的第一道大幕。

大约从距今七八千年前开始,湖北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湖北境内,已调查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2000多处,几乎遍布省内全境。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科学发掘和潜心研究,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谱系,其发展轨迹是:湖北境内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城背溪文化,距今8500―7000年;继城背溪文化之后,大溪文化兴起,距今6500―5100年;大溪文化之后,屈家岭文化兴起。它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也是长江中游地区第一个被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5100―4500年;石家河文化是湖北地区继屈家岭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史前文化,距今4500―4200年。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它的发现为探索文明的起源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前,学术界关于文明起源要素的讨论热烈,说法多多,但基本认定,至少需要具备城市、文字、冶金、农业和礼仪等要素。结合考古材料,我们可以认定,湖北新石器文化中,文明曙光初现。

城市方面,湖北境内已经发现近10座新石器时期的城池,分别位处长江以北、汉水两岸的荆州、石首、公安、沙洋、天门、京山、应城、孝感等地,时代跨度在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时期。

农业方面,考古发现证明,新石器时期,湖北地区稻作农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已经成为史前原始农业的主体,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稻作农耕时代。同时,荆楚先民还以捕鱼、打猎等作为重要的补充。湖北新石器时代已经初具“鱼米之乡”的风采。

礼仪方面,1998年在秭归东门头城背溪文化遗址发现出土1件“太阳人”石刻,精巧美观。在远古先民心目中,太阳是神圣而伟大的,崇拜太阳并用图形记录下来,是远古人对太阳崇拜之情的体现。“太阳人”石刻是目前在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太阳图腾崇拜文物,为研究原始宗教、艺术、文化和社会性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因此,我们可以说,勃兴于江汉大地的湖北新石器时代文化,为荆楚文明乃至华夏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湖北地区史前文明的发展轨迹,从建始人、郧县人到长阳人,从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混沌蒙昧到开化文明,江汉地区自古就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一块热土。远古“湖北人”(姑且这样称呼)一直在这块土地上开辟草莱,生生不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原始文明,为璀璨夺目的荆楚文化开启了先声。

(刘玉堂张硕)

同类推荐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中外五千年文化常识全书(世界卷)

    中外五千年文化常识全书(世界卷)

    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不是史料片段,而是透射人类思想的智慧之光。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覆盖面大,涉猎面广,内容包括哲学、宗教、神话、语言、文学、书籍、美术、音乐舞蹈、教育、体育、服饰、风俗礼仪、节日、历史、政治、军事、天文历法、地理、影视等诸多方面,既是一部知识大百科,又是一部生活休闲书。
  • 春节

    春节

    春节,俗称新年,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为悠久、内涵最为丰富、庆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赤县神州的亿万子孙,从呀呀学语,就巴望过年,到耄耋高龄,仍难忘贺岁。一年复一年,谁曾不过年?说起新年的掌故和风俗,人人都能津津有味地来上一段。剥一句旧时的名言:中华儿女,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他都可以凭春节的风俗和记忆,给自己找到同胞。
  • 中国凤文化

    中国凤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 茶文化酒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茶文化酒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中国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热门推荐
  • 谁砸了他的饭碗

    谁砸了他的饭碗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恨铁成钢

    恨铁成钢

    于恨铁的起伏人生。迷茫还是失落、绝望或者颓丧,浴火重生,我,不仅仅是一只凤凰!
  • 说好的人生呢

    说好的人生呢

    人生的真谛,生活的本质,命运的安排。。。
  • 传说的背后

    传说的背后

    一个作家闯入各种奇怪的事件,却在最后发现这一切,都是一些人为了各种目的而编织的谎言
  • 薇凉一夏

    薇凉一夏

    “两岸文学PK大赛”一段错综复杂的都市爱情,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犯罪动机。究竟爱他的她是谁?究竟他是天使还是魔鬼?如果是一段错爱那又究竟谁是谁非呢?故事跌宕起伏,谁都不知道这迷茫的感情线另一端牵的究竟是谁。那么,就让您亲自揭开它们的面纱吧,尽请关注绿豆芽之作-《薇凉一夏》。
  • 天刀穿越记:这波很天香

    天刀穿越记:这波很天香

    20岁的大学生,每天游手好闲的在寝室里蹲着打游戏。虽然说靠着游戏赚了不少的人民币,但是20年了,连个女朋友都没有,更别说牵女孩子的手了。不过也正是这个游戏....他竟然....不要想多,他这么丑,怎么可能找到女朋友。但是!看着电视机里走出来的女子,他一脸懵逼。他:“卧槽!你怎么爬出来了!”女子:“本小姐这是走好么?你个SB!”
  • 血之镇歌

    血之镇歌

    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少年,在一次意外中被彻底改变了人生。那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里面满是各种脱离常识的事情。而事实是残酷的,他不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命运从他出生就已经确定下来,没有人可以改变,连他父母的死都是不可更改的定数。命运,一直是他心里想要改变的东西,他曾希望过,他也曾绝望过,但是现在一切都不能去考虑。
  • 虚空黑洞

    虚空黑洞

    父母双亡,唤醒自身力量!爱人惨死,演起血腥复仇!“我萧天琅发誓!必灭你全族!!”风雨中,少年怒吼着。一个异能者的故事......
  • 都天武神

    都天武神

    绝世武神莫问天,由于意外陨落,却机缘巧合转世重生为盛武大陆青云城副城主的嫡长孙,可悲的是这位嫡长孙却天生经脉闭塞无法修炼,当绝世武神的灵魂觉醒,如何再战盛武,且看风云变换,谁可主宰沉浮~
  • 尧王贡宴

    尧王贡宴

    本书是介绍山西临汾市开发尧王贡宴的饮食专业菜谱书,由临汾市领导、临汾市饭店组成编委会,由烹饪大师为技术指导,反映尧王贡宴最具代表性的饮食风尚及当地传统佳肴的时代风貌。全书分为凉菜、热菜、面点等部分,约40道经典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