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9300000004

第4章 在不抱怨中的世界里规划潜伏路径 (1)

第二章 在不抱怨中的世界里规划潜伏路径 (1)

做好从底层做起的心理准备,具备快速胜任的能力

经常有人这样建议,大学生要从底层做起,员工要从底层做起。这种话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

亚当·斯密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能力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所以,如果我们真的了解底层工作,就会发现,在分工高度细化的当今社会,所谓的底层工作,往往是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工作,根本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这就是下岗工人很难再就业的重要原因。如果让一个清华毕业生每天在流水线上工作10个小时,不出3年,他的专业知识肯定全部报销,你说他有什么能力可提高呢?

更可怕的是,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被放到了一个很低的层次上面,做别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很容易被最底层最没水平的单调重复性工作折磨成一个集悲观又狭隘的人。因为在低层次的地方,资源和机会是非常有限的。更要命的是,由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斗争与内耗往往十分激烈而且赤裸裸。许多人在到达上一层之前,也许早已元气大伤、锐气全无了,他们把太多的热血流在了污泥里。

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前进,看起来很务实,但是也可能前途灰暗,使自己丧失最初的希望和热情,迷失了方向。导致自己陷入僵化的生活,最终连从中逃脱出来的愿望都丧失了。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对此也有过很经典的论述,他说:“这种从基层干起,慢慢往上爬的观念,表面上看来也许十分正确,但问题是,很多从基层干起的人,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以便让机会之神看到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永远留在底层。我们必须记住,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会增加一个人的惰性。”

随着就业严峻形势的加剧,很多曾经的天之骄子在巨大的恐慌中被迫妥协,被迫从底层做起,被迫选择“先择业再就业”。可以说,这是一个很盲目的状态。因为,即使大环境再艰难,优秀的人依然还是能找到好工作的。虽然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但也不能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更不能被短暂的困窘蒙蔽了双眼。

曾听过民间有这么一种捕猴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然后往木板的后面放一些花生。当猴子看见花生的时候就会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他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捉去。

猴子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它太缺少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很多同学也是这样,因为太缺少岗位了,因为心里实在是太恐惧了,仗还没打就随便先找个地方先躲藏起来,我们中的很多人也是这样的,因为太缺少岗位所以被套牢。仗还没开始打就随便找个地方躲了起来,还没有经过抗争和努力就直接选择了将就,选择了从底层做起。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悲哀。

其实,应届生经历个二三十次就业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每次笔试和面试都是一个锻炼的过程,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不要将就,也不要啃老,更不要一蹶不振,因为你这样的话连神仙都救不了你的。无论形势有多么的艰难,都要打起精神积极地投简历,积极地找工作,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受打击。

如果到最后真的是没有办法了,你再选择从底层做起吧。但是从底层做起并不意味着沉沦,你要千方百计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千万不要习惯,不要轻易让自己的激情和意志沉沦在底层,更不要适应底层的生活。能往上爬就不停地网上爬,不能往上爬的话一般过了半年左右你就算是有了工作经验,可以借此选择更好的地方了。人是一种受习惯引导的动物,一旦习惯了就很难再改变,你必须非常的明确——底层托不起明天的太阳,一定要进行突围!这也是你人生的一种出路。

暂时没有思想伙伴不要着急,先找与他们的相似性

你不可能和办公室的每个同事都能成为朋友,但是如果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没有思想伙伴,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你可以不去不期待他能帮你出气或者干掉谁,但是一定能在某个需要宣泄的时候共同抒发一些感慨。

在美国,有人做了一个实验。他招募了一些互不相识的大学生做被试者,要求他们定期接受询问,并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实验前先测定他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态度,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以此为依据,在一半宿舍里安排态度相似的学生,另外一半宿舍里安排态度不相似的学生。在实验中,主试者很少去干扰他们,通过定期询问发现,开始时,邻近性吸引的作用比较明显,后来态度相似性吸引的作用越来越大,只要对方的态度和自己的相似,哪怕在别的方面有缺点,也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相互吸引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相似性。在欢迎新同事的聚会上,当你与一位同事交谈之后,发现你们在电视、文学、球赛甚至烟酒等方面的态度存在惊人的相似时,你们是否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你了解到对方的观点与你的观点越接近,你就越喜欢这个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相似性之外,还有很多方面的相似性同样影响到人际吸引。既有内部倾向性的方面,如态度、信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的相似;也有外部的身份特征,如年龄、性别、学历、经历、阶层、民族、宗教、行业、国籍等的相似。在现实生活中,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事态度、个人嗜好一致的人就比较容易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在许多相类似的条件中,态度特征、对象身份、社会背景和文化程度的相似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性导致吸引,这样的案例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例如: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读书。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要求一些年轻人回忆他们结交的一位最亲密的朋友,并请列举这位朋友与他们自己有哪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大多数人列举的尽是他的朋友与他的相似之处,如“我们性格内向、诚实,都喜欢欣赏古典音乐”,还有“我们都很开朗、好交际、还常常在一起搞体育活动”,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人生观、宗教信仰、对社会时事看法比较一致的人,更容易谈得来,感情融洽。相似性包括很多方面,如态度、信念、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同年龄、同性别、同学历和相同经历的人容易相处;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世态度、追求目标一致的人更容易相互扶持……

阿伦森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一是与我们观点相同的人使我们的观点得到了一种社会性的证实,就是他们使我们产生了“我们是正确的”这种感觉,这是一种酬赏,因此我们喜欢与我们意见一致的人。二是某人在某个问题上与我们不一致,我们很可能推论说,此人个性不好,而不是我们错了,因为我们认为这个人对那一问题的意见表明他是我们过去曾见过的那种令人不愉快的、不道德的蠢人。但是,如果某人放弃了原来的观点转而支持我们的立场,我们就会更加喜欢这个人。阿伦森认为,人们在诱使某人改变观点时,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克服了因为此人最初持有某种“可怕”的观点而不喜欢他的倾向。西格尔的实验也说明了这样的观点,如果一个问题对人们来说十分重要,那么要是他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也就是说,人们喜爱改变观点者甚于喜爱一向忠实于自己观点的人。

那么,人为什么会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呢?

首先,人们与和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交往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肯定,便会增加“自我正确”的安心感。他们之间发生争辩的机会较少,容易获得对方的支持,很少会受到伤害,比较容易有安全感。

其次,相似的人容易组成一个群体。人们试图通过建立相似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人在一个与自己相似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更容易进行。

正因为有这么多好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这会使人们相处越来越愉快,因为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同与我们有相似之处的人相处,被拒绝的可能性会较小。

和相似的人相处,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相关事实是,我们会因为喜欢某人而夸大和他之间的相似程度,从而喜欢他;如果不喜欢某人,则会夸大两人之间的区别性,从而不喜欢他。其结果是我们喜欢的人最终被认为是和我们极端相似的人,而我们不喜欢的人则被认为与我们极端不相似,这也是一般人寻找朋友的原则。

人们在交往中的态度被视为种种社会背景和个性特征熔炼的合金,人们在态度方面的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效力可能是研究最多的一个问题。

大学生的上班恐惧症

刘健是位心理医生,有一天下班早,便开车去到妻子单位接她下班,走进她办公室的时候,正听到她在训斥一个下属。

“这点事情你都干不好,你说你来到这里时间也不短了,怎么一点不长进呢,这样下去,你迟早得走人。”妻子声色俱厉,那个被她训斥的小姑娘吓的一句话不敢说。

后来我进去埋怨妻子:“你这么厉害干什么,可以慢慢教嘛。”

“我也不想发火,她太笨了,毕业到这工作有半年多了,却总是一点小事都干不好,这样的助理怎么行呢?”妻子向我抱怨。

这个女孩原来是才毕业的学生,难怪看起来那么年轻了。心理医生对妻子说,我有办法让这个女孩子变得精明起来。

妻子没理他,继续忙她的,刘健找到这个姑娘办公的桌子,发现她正埋头哭泣。刘健找了个借口和姑娘聊了起来,并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山上的古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派去山下打油,老和尚让他一滴油都不许洒出来,于是,小和尚紧张地端着油碗,但他越紧张,油洒出去的越多。回到寺庙里,另一个老和尚又让小和尚去打油,并告诉他多观察沿途风景,回来汇报。

小和尚只得再去一趟,但他没想到,他这次虽然左顾右盼的看风景,油却是一点也没有洒出来。

“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你就如小和尚买油,第一次买油,小和尚越是担心摔跤,结果油洒得越多。第二次买油,在老和尚的建议下,转移注意力,欣赏沿途的景致,观察过往的游人,结果一滴油都没有洒。”我将道理告诉这个姑娘后,便和妻子回家去了。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一两年之后,依然没有走出毕业的事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自己还是没有毕业的学生。不知道那个小姑娘能否明白。现在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有这个心理,他们从校园初入职场,很不适应新环境,从而对上班有着排斥心理,甚至在面对上司的责难时,显得手足无措,这种上班恐惧症,从心理学上排解,可以这样做,一个人的注意力不能同时集中在两件事物上,当你受困于某件事情时,你可以主动跳出来,开始着手进行另一件事,以此转移注意力。注意力的转移是指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就像转移注意力可以让和尚更好地打油。

同类推荐
  • 卓越人士的七种能力

    卓越人士的七种能力

    《最伟大的推销员》作者奥格·曼狄诺又一力作!我们生活在一个依靠能力说话的时代。这是一本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书;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军队军官人手一册的书;它直接影响着美人的素质。能力代表一切,当你拥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你便会拥有一切。这就是我在这本书里面所要阐述的。不仅如此,我还通过对一些大家所熟悉的商界精英们成功经验进行了剖析,发现了他们之所以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无一不拥有着一两种与他人不同的特殊能力。在此基础之上,还系统的分析了这些能力是怎样促使他走向成功的,和一些这些能力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修炼,并且得以提高。
  • 魔鬼藏于细节

    魔鬼藏于细节

    细节就像人体的细胞一样举足轻重,谁能把住细节,谁就能悄然成功。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细节中见真知。抓住瞬间即逝的机会是你区别于他人的惟一可能。冷静留意和分析你身边的小事情,或许,大道理、大智慧就藏于此。所以,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得牢记:“忽视小节让人失去大机会”、“太多的小毛病往往会使人平庸一辈子”的训诫。本书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向人们阐述了一个被人们忽视了很久的东西:细节!
  • 有一种策略叫忍让

    有一种策略叫忍让

    本书以中国传统哲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对忍让进行阐述,从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和典故中,总结为人处世中的隐忍之道,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中现实事例对忍让进行阐述趣解。
  • 每天感悟一点点

    每天感悟一点点

    不要让自己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之中,不要让自己心态的琴弦绷得太紧,也就是别活得那么累。必要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轻松地活着……
  • 决定一生的8种心态

    决定一生的8种心态

    青少年成长必备的人生锦囊,讲述了自信心、好学心、进取心、仁爱心、平常心、包容心等8种积极心态,进而在心态上更加平和,在行动上更加自主,方向上更加正确。
热门推荐
  • 汉末黄沙

    汉末黄沙

    太监了。请下架a366b73eb8fd432b97efbcf9d9b2e36f
  • 噬天记

    噬天记

    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宇宙一词囊括四野,修真之说横亘八荒。古往今来多少能人异士追求金丹大道白日飞升,以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道在何处?路在何方?谁人能说,谁人能解?
  • 风流三国美人系统

    风流三国美人系统

    金戈铁马,二十军爵。风流才子,十大美人。建安风骚,七步成诗。美人如虎,十五姬妾。没错,这就是我,我就是曹植曹子建。(草……自贱,这名字不好。)我是魏武帝老曹的儿子,魏文帝小曹的老弟。(这……不好,为嘛自己不当皇帝!)曹小直这个渣男,带个美人系统,穿越到了三国官渡前期,一上场就成为老曹的儿子曹植。现在这个时代,当不成你老婆,就当你大嫂!爷怕啥,一天三顿小烧烤,窃国之后窃大嫂。
  • 花落小满日

    花落小满日

    是短篇小说,在一间神秘的店铺,作家都如24个节气一般转换轮回,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 韩少的天价萌妻

    韩少的天价萌妻

    英国机场偶遇,她被当场截住。男:“做我女朋友,你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女:“你是不是有病,有病得治,有药得吃,滚,你挡到我了!”男:“等到哪一天你心甘情愿的嫁给我!”女:“做梦,你一定等不到那一天的!”男:“拭目以待!”
  • 焚罪

    焚罪

    地球末日之后一千年,人类进入星际殖民时代,他们利用太空战舰及机甲等强大武力,征服其他星际种族,掠夺各种宇宙资源。精于格斗却向往普通生活的聂槃,他将如何一步步地解开身世的谜底?又该如何面对残酷与荒诞的现实?当疯狂的阴谋与惩罚的雷霆紧紧缠绕,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时,他到底要独善其身,还是力挽狂澜?火爆的机甲格斗、疯狂的星河探险、奇异的外星生命……一切精彩,尽在《焚罪》!
  • 你曾经用心爱过我

    你曾经用心爱过我

    厕所里相遇,发生了什么呢,顾惜焓又遇到了什么呢
  • 大宋忽悠

    大宋忽悠

    副县长于艮(gen),开车穿越到了北宋末年的生女真,被各界群众当成了神。收兀术,收岳飞,三国都忽悠。收公主,收帝姬,玩转宋辽金。空口白牙打天下,从头到尾都是装。装是一种态度,忽悠靠的是智商和情商…………公元1113年,从西周共和元年起算,是共和1954年。……(作者是青岛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 牛头猎人

    牛头猎人

    一个好的游戏一个好的心情有了一个号的故事···
  • 爱上楼兰王:牵手梵花开

    爱上楼兰王:牵手梵花开

    故事纯属虚构]<br/>那一场顽皮的尝试,我带着戏弄和阴谋去诱他,却无可救药的爱上了那个木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