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2300000016

第16章 其实,路上并不拥挤(2)

大多数人都把自信解释为: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并充满积极主动意愿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但事实上,自信不仅仅是一种觉得自己能行的心理状态,它建立的基础不是感性的主观自我肯定,而是客观存在的真实自我。因此,自信强调的是建立在自身实力基础之上,在进行准确自我评估、恰当定位之后的理性心理状态。

表5-2真正自信和非自信的表现

不自信的表现真正自信的表现

我已无能为力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我就是这样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

没有因为……我就是对的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把我气疯了我应该坚持这个多年的目标

他们不会答应的我能选择恰当的回应

我只能这样做为什么……所以我应该相信

我不能……我当然有缺点……

我不得不……我做这事可以……那事我也许不会做

真正的自信是准确的自我加正确的信心,并且组合在一起还产生了信念。

自我和信心,是不可分割的部分。

自我是基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没有准确认识,很自然,这样的信心只是种脆弱、盲目的感觉,瞬间可能膨胀成气球,瞬间也可能因为针扎而泄气,甚至有走向心理疾病的倾向,把人带入“自大”“自狂”“自恋”“自闭”的境地,到了悬崖前还要充满“信心”地走下去。

信心则是自我的提升,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信心,就算多么了解自己,也会因为自卑而无法果断地行动,当然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当然,正确的信心来源于扬长避短和准确定位。

1984年,现任中国科技部部长,当时还是同济大学力学系研究生的万钢,登上了前往德国的飞机。在德国第一件事,就是跟同伴一起到克劳斯塔尔大学的外办,了解学习计划的安排。当时,外办的老师提出,作为外国留学生,首先必须参加PNDS考试(德语入学考试)。考试半年举行一次,他必须等到秋季参加考试通过后才能开始他的博士学业。万钢当场就很自信地表示:自己的德语这么好,为什么一定要考试?一定要等这么久才开始正式的学习?

外办的老师表示怀疑,来该校就读的留学生不知道有多少,还从来没人敢说自己德语好到不需要考试的地步。但经过万钢用德语毫不妥协的“攻关”之后,外办老师最后只能表态:“如果你真觉得不需要考试,那去跟几个教授谈谈,看看是否可以免试。”

后来,万钢就和外办指定的几个教授聊了整整一个小时,用德语回答各种问题,接受各种语言测试,最终让教授们心服口服——同意免试。万钢也因此成了克劳斯塔尔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参加PNDS考试而直接入学的外国留学生。在采访中,我发现万钢身上散发着自信的魅力。他自己总结说:在该自信的地方就一定要敢于自信,不过分谦虚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有才华就要大胆地展示。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一旦认定某件事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你就算尽力而为,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因为你戴上了心理的镣铐,拒绝了超常的努力,所以也拒绝了奇迹的发生。而你相信自己在擅长和具有优势的方向上的努力,并坚持行动,虽然不一定能够迎来转机,但奇迹发生的可能性肯定会大大增加。

所以,柏林顿北方铁路公司前董事长理查·贝斯勒有一句名言:“不管面对什么事,我都不会说‘绝对不行’。”

对自卑者来说,自卑正是人生最大的绊脚石

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或多或少总会在某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就算是伟人也毫不例外:拿破仑矮小、林肯丑陋、罗斯福小儿麻痹。这些都是先天性的缺陷,不比学历、技能、知识、文化、性格等,后天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这些无法改变的缺陷难道都不足以成为令人痛苦自卑的源头?但他们拥有的却是极其辉煌自信的一生!

练就自信的第一要素是:恰当定位,一定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信息:其一,正视自己的不足,不因差异而感到自卑,不为缺陷而感到烦恼,不让弱点影响你的成功;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把握和信任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形成优势,由此进行人生的策划和竞争。

瑞士银行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在1988年最初去美国迈阿密大学留学时,学的是体育管理专业,但他发现那是“属于富人玩的游戏”,不适合自己的未来,于是就在离毕业还有半年时,毅然报考沃顿商学院。

美国沃顿商学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学院,李一考得并不轻松,先后面试了三次,仍没结果。最后一次面试,他干脆在考场上直截了当地问主考官:“如果我没有被录取,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很可能是你没有工作经验。在美国,商学院录取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商务工作经验。”

李一作出的反应不是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者说“我会如何改变自己的缺点”,而是立刻反驳:“按你们的招生材料所说,沃顿作为世界最优秀的商学院,肩负着培养未来商务领袖的重任。但世界各国发展很不平衡,如果按你们现在的做法,商务成熟的国家会招生特别多,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一个也不招,这跟沃顿商学院的办学宗旨是自相矛盾的。”

出人意料的是,李一反驳的自信和勇气还得到了主考官的欣赏。面试出来后,招生办主席秘书给李一打了一个电话:“主席对你的印象特别好,说你很自信,与众不同。”后来,在当年52个申请该校的中国学生当中,李一成为唯一被沃顿商学院录取的中国学生。

我们不为缺点所纠缠的最基本办法,就是别拿自己的弱项去跟别人的强项竞争,没有必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更没有必要为此苦恼和自卑:譬如你喜欢打篮球,但你没有姚明那么高,甚至长到1.8都不可能,但你不一定非要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或者不一定非要成为一个中锋。我们需要的只是改变,然后告诉自己:忘记那些缺陷吧,这不是你的原因,这不是你的目标,这不是你的道路,或者这对你无足轻重。

认识和定位好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特长,就算你的长项不够顶尖,不够权威,但你总会有胜过竞争对手的地方,只要你善于利用,就能形成优势。譬如武器不够先进,指挥官不够专业,军队不够庞大,训练不够有素,但依赖正确的战略战术,“小米加步枪”一样可以打败“飞机加大炮”。

3.我热爱,故我在

做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梦想,这是成功的重要来源之一。

爱因斯坦曾对相对论有个经典的解释:一位先生和一位漂亮女孩在一起待上一个小时,他会感觉时间像一分钟那样短暂;而如果让他独自在灼热的火炉边待上一分钟,他就会感觉时间比一个小时还漫长。

这个比喻除了通俗地解释了相对论之外,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常识: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或者做喜欢的事,你会感到幸福和快乐;相反,跟不喜欢的人待在一起,做不喜欢的事,所有坏情绪都会到来。

著名主持人杨澜曾经这样解释过自己多次的人生选择:“一个人选择的时候,是完全不能控制结果的,你今天选择得对,并不保证你未来选择的还是对。因此,一个人选择的时候,只能服从你内心想的事情……也许有人会说,杨澜并不成功,那也没关系,我仍然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我选择的是我喜欢做的事。”

大家很熟悉的杨澜在其职业生涯中有过三次事业转身:第一次是在主持《正大综艺》如日中天时,突然急流勇退,赴美留学;第二次是在运作凤凰卫视《杨澜访谈录》正当红时,毅然辞职,创办阳光卫视;第三次是突然捐出阳光传媒集团51%股份成立阳光文化基金,回归主持人本业。

这三次转身,虽然事后看来明智,当时却引来无数争议。尤其是第一次杨澜放下中央电视台的“金话筒”去美国读书时,几乎所有人都说她傻,这么好的工作怎么能够放弃?但为什么杨澜决意要离开呢?用杨澜自己的话说,是因为缺乏长期的信心——“选择离开是因为恐惧,因为命运不在自己掌握中。”为什么缺乏信心?因为“有吃‘青春饭’特征”的这类节目不是她喜欢主持的类型:“我希望通过出国学习,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因为自己的喜欢,所以自信和坚持,杨澜的解释其实也是这次采访调查中无数成功人士的共识之一。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曾如此说:“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情的热爱。我有一种愿望,要尽可能地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

人不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因为有人性和情感的存在。所以有些东西再好,再有价值,再合适不过,可如果不喜欢,我们就会将其当成一种负担,甚至越接近成功,我们越无法摆脱那种窒闷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有些事情,明知道代价很高,可因为喜欢,所以我们能从中获得乐趣、满足、激情、成就感。因此,我们不会用商业化的价值来衡量,我们会将其视为人生挑战,如同购买商品,如果很喜欢,就不介意多花点钱做个冤大头。

唐越曾是e龙网的创始人,现在是蓝山中国资本创始合伙人。他的人生充满了成功,也充满了开放,他曾这样阐述自己的多次人生选择:“成功,不过是用公众的眼光来衡量。对于个人,就是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

“1991年,我在南京大学国际贸易系读到三年级的时候决定退学,20岁的时候,我只身来到美国寻找新的生活方式,随后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州私立的Concordia学院,主修金融,辅修政治学。毕业后进入美林证券,从最基础的办事员做起。”

“在e龙成立9个月的时候,我曾有机会以几亿美元的价格卖掉e龙,我也曾有过一丝的后悔。但我觉得,只有抱着平和的心态,才能享受事业与生活的乐趣。”

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业元老、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徐小平,曾在出国留学的咨询手记中劝告年轻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而出国留学:“人不要为别人活着,而要为自己活着。哪怕你的父母逼迫你立即出国,也不要理他们。因为出国之路是你的人生道路,走得好坏,决定你一辈子的生活质量。你的同学,也许会在听说你出国消息后祝贺你一分钟,但他们转眼就会为自己的事情而奔波。而为争气要出国,其实是一种失败者心态,是一种偏离人生目标的变异追求。发令枪响后,人人都在向正前方的终点冲刺,但你却向侧面狂奔。”

创业海归张帆也曾这样归纳人生的成功哲学:“其实不管干什么,对一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找到自己喜欢干的事,最好那个事还是你自己比较擅长干的事,这是最好的。”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常常见到:譬如现在的家长从小逼迫孩子,今天去少年宫学钢琴和舞蹈,明天参加绘画、写作、电脑培训班,后天再请个外语家教;将来还要“指导”孩子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再后来还要给他安排工作,介绍对象……家长几乎考虑到了这一切,却忽略了还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于是,孩子们是有了特长和前途,却一点也不快乐和自信,因为前途不是想要的前途,所以他们感受更多的是无奈、压力以及责任。

当然,人生难免擅长的事并不是喜欢的事,喜欢的事却不是你最擅长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最好的老师不一定能教出最好的学生。

没有奋斗在自己最擅长、最易成功的领域,这无疑有人生的浪费。如果做自己擅长、自己却不很喜欢的事,你则会感到遗憾。要避免自己的嗜好与特长不成为两条平行线,我有如下建议:

——喜欢你所做的事,喜欢你所擅长的事,喜欢你手头上的工作,把擅长的事变成喜欢的事;

——为喜欢的事坚持“充电”和积累能量,将喜欢的事变成擅长的事;

——就算不能把“喜欢”变成“擅长”,也可以利用你的“擅长”,去实现你的“喜欢”,这能间接带来满足和成就感,也算是一个平衡的交换。

4.如何拥有“山可靠,树可栖”的一生?

最考验一个人是否独立的时刻,当属面对富贵和诱惑的时候;最考验一个人是否具有自立能力的时刻,当属遭遇磨难和困难的阶段。

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前会长韩启德的人生就是从充满困难的环境中开始。但是艰难和挫折,反而使他更加独立和自立。

据《百年潮》报道,韩启德少年时代屡经磨难,他父亲因为事事认真,得罪过不少人,因此“文革”时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打成“内定坏分子”含冤去世。韩启德上高中时,考上了上海著名的重点中学——育才中学,结果被人顶替。他考上大学后,成绩名列前茅,当上班长,结果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被撤职。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陕西省临潼县的公社卫生院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他工作很努力,但因为家庭出身,连“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都评不上。

韩启德后来的回忆,却反而感谢困境培养了他独立和自立的能力——“艰苦陌生的环境对人的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很有意义”。

因为不服气,韩启德在读高中时,“总是把育才中学和我所上的六十二中学的两套习题同时做完”,结果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读大学时,他“靠拢组织,总得不到组织的信任”,反而促使他“精读《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无意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最终,也因为独立和自立,使他更加自信地去把握自己的人生:“我很庆幸我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如果当初一帆风顺,就不是今天的我了。”

“独立”和“自立”,其实是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按照法律规定,成年人就是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责任的人,这包含两个要素:从生理角度上来说满18周岁,可以自立谋生;从公民的角度来说,成年人必须独立,能够自己判断、选择、负责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能承担完全民事责任。

但是,法定不代表现实,而且仅仅只是生活的独立和自立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独立的思想和自立的个性,进而把独立变成独到、独特、独秀,把自立升华成自强。

《为您读诗》栏目主持人潘杰客做过国家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当过凤凰卫视的主持人,还创业当过老板,也做过职业经理人。但是,据说他初到美国时,却被身边的同学看不起。

那是潘杰客刚去美国的事,他住在美国的父母家里,吃、穿、用都依赖父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再习以为常不过了,因为潘杰客刚来美国,什么都不熟悉,也没有工作,还语言不通。但是,潘杰客晚上去英文夜校补习外语时,只读了一个月,却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歧视他。这些人也不是什么正宗的美国人,都是刚刚去美国的第一代移民,但就是看不起他,并且孤立他。

“我特别骄傲地跟人说我和父母住在一块,因为我父亲是康奈尔大学毕业的,英文特别好,我还说我父亲教我英文。结果这些同学就对我不屑一顾,说我们也英语不行,可我们一天到晚一样能打工然后到夜校读书,我们和你在一起学习,你竟然还有优越感?你都是靠别人啊!”

同类推荐
  • 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赌博、对弈或类似情境下为求利益最大化所采取的策略、手段、方法、措施。博弈论源于生活,其理论只不过是人们日常行动的抽象和总结。本书用直观、形象、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生活中的博弈场景,从而让读者既能轻松读懂博弈,又能掌握博弈论智慧的精妙之处。
  • 得喜乐

    得喜乐

    当今,物质世界的丰富,越来越使得众生的精神世界更加苍白,内心更加空虚。快节奏的生活让众生总是处在匆忙的赶路中,没有闲暇欣赏四季的变化,没有闲暇倾听心灵的召唤,疲惫的灵魂跟不上匆忙的脚步。为什么我们每天有那么多的烦恼忧愁和痛苦?生活在最繁华的城市中,却不能安然享受,现代人如何才能不丧失了喜乐的本能,享受自在的人生呢?喜乐是一种乐观、快乐的心态,是知足、感恩、温暖,也是仁慈的核心,是在琐碎日子里依然守望着心灵上的那角纯净的天空。这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心态调整的心灵读物。照圣禅师透悉从现代人的心理入手,以其深睿的智慧,为大家排忧解惑,给大众以正确的人生指引……
  • 说话办事一本通

    说话办事一本通

    本书内容包括:说话办事规则的取舍艺术,说话办事技巧的进退方略,说话办事心态的增减算法,说话办事细节的把握标准,掌控职场中的“与”、“得”方法等。
  • 希望我30岁前就知道的30件事

    希望我30岁前就知道的30件事

    什么样的女人才有好归宿?什么样的女人才能摆平婆媳关系?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吃定自己的另外一半?什么样的女人才能玩转职场?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如鱼得水?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在多重身份之间变身自如?能做到以上这些的女人,必定是个内心强大、外表美丽的女人。人的禀赋气质是天生的,但气场却是可以后天修炼。美丽亦如是。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真希望我30岁之前就知道的30件事》告诉每一个女人,人生路上可以让你少走弯路的30件事,从内在到外在,从气场到气质,从职场到爱情,你,可以是璀璨夺目、独一无二的你!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 赢--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赢--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有钱人是社会的胜利者,也是强者。在有钱人与穷人的对决中,总是以有钱人的胜利而告终。
热门推荐
  • 马云的24个工作哲学

    马云的24个工作哲学

    本书除了直接涉及员工职业精神与职业素质的章节外,还有许多马云谈创业、马云谈企业经营、马云谈市场开拓以及马云谈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的内容,其切入点虽然不在员工职业精神上,但是在这些思想和言论中,以及阿里巴巴的经营实践中,有着大量对于员工职业精神精到的见解。一个人的思想精髓,一个人的工作哲学并不一定只有一种表现形式,而是会贯穿其多元化的言论表述中。《马云的24个工作哲学》从多方面来梳理马云的言论与实践,目的是使这些极具价值的思想有更丰富的血肉来支撑,同时开拓员工的思维,员工们在学习了这些优秀思想之后能多元化地应用,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这也是成就卓越的题中之意。
  • 试婚宠妃很狂傲

    试婚宠妃很狂傲

    她腹黑强大,张狂自信,重情重义,有仇必报,杀人不眨眼。从神魔传奇时期而来,身上有着毁灭这个世界的力量。如此强大的人,穿越成一小国公主,竟被送到别国试婚!虽然那个人是这个世界公认的第一美男,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待人温柔有礼,几乎无所不能,是完美化身,是她的夫君,也是她的爱情俘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年风月

    千年风月

    因为她偷了风月石,他携着别人的手走向婚姻圣殿,于是她吃下了万劫不复的情花,本要化成他心里永恒的爱恋,却得他以命相换。千年风月长情,转世却成孽海怨花...  
  • 绝世爱恋:丫头,赖上你!

    绝世爱恋:丫头,赖上你!

    多年初遇,她指着他的鼻尖,给了他一巴掌。“你说你,全国这么多职业你不当,你偏要当‘小三’,好,就算你当‘小三’拜托你认一下性别,他是男的!哦!对了,你是牛郎吧!小白脸,呵!这张脸真是白长的这么好看了!你们好自为之吧!”再次相遇,他‘壁咚’她,却被人打了一拳。看着她那精彩的演讲,他突然觉得自己要陷进去了,OMG,我有自虐症吗?
  • 无上妖庭

    无上妖庭

    旌旗招展,三界仙佛皆拱手;虎踞龙盘,十方妖魔悉皈依!今朝幸而重生,既为妖,就争一争那万妖之王位!立万妖之王庭!生而为虎,自当为王!
  • 冰鉴全鉴(第2版)

    冰鉴全鉴(第2版)

    《冰鉴》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识人鉴人的专著。曾国藩采用由外而内、动静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了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心得,极具实用价值。尽管时过境迁,但其中仍不乏精华,很多见解仍然值得现代人借鉴。
  • 人类清除游戏

    人类清除游戏

    "今日谁与我浴血奋战,谁就是我兄弟!!"一个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眼睁睁地看着无数的大佬躺在自己脚下!他没有客气,踩着他们登上了王座!于是,叶天的时代开始了,人类的时代也开始了!!(本书已大改,起点这边暂没有修改,请到创世中文网去看!!)
  • 端午小番外

    端午小番外

    女尊文《一笔多情》同人,没看过原著不影响,看过原著的也不要指望找到太多原文角色。
  • 荣耀之光

    荣耀之光

    这是一本基于《英雄联盟》的同人小说。确切的说是以我最喜欢的角色“锐雯”为主角的故事。我不知道自己能把它写成什么样的小说,但我只希望,我能把它写成一本能够让读者觉得这个人物好像真的经历了那么多的故事。希望大家不会讨厌吧。
  • 前世的情,今生还

    前世的情,今生还

    生生世世的等候,却换来一次又一次的伤痛,但痴情依旧不改。为此,他下了最后的赌注,只为今生的最后一次相遇。如此的深情,教她如何偿还?她要怎么做才能相守,哪怕只有这一辈子,也无怨无悔。为了救他,为了偿还他的深情,她踏上了前世之行,只为收取她为他留下的一滴真情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