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91700000017

第17章 清代:天朝日暮(1)

?摇当17世纪中叶西方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兴起于东北的女真后裔叩开了山海关的大门,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政权。

传说中顺治帝因为爱妃的香消玉殒而出家为僧;继他之后,康熙登基,作为一个有道明君,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百年基业;雍正是个褒贬皆有的皇帝;乾隆号称“十全老人”,但他的闭关锁国,妄自尊大为中国种下了祸根;嘉庆一生就做了一件事,铲除和珅;道光除了节俭,爱穿补丁裤子外毫无可取之处,鸦片战争彻底暴露他的无能;咸丰胆怯无略,死后政权落在慈禧手中;慈禧治下,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爆发,洋务运动破产,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纷纷侵华,是这个女人,迅速抽走了大清的国本;同治帝在母亲的压制下短命而亡,死因沸沸扬扬;光绪有意振作,百日维新的失败终结了他的希望;末代皇帝溥仪,即位三年后,便在内忧外患中宣告退位,住进了颐和园。

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也正像卢沟晓月一般,虽寒冷,却不乏等待黎明的勇气。终有清一世,有大败明军、消灭闯王、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征服噶尔丹、大战雅克萨、横扫大小和卓的慷慨悲歌、叱咤风云,也有《 广州和约 》《 南京条约 》《 望厦条约 》《 黄埔条约 》《 北京条约 》《 瑷珲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等一千一百个条约的奴颜婢膝、低三下四。有《 四库全书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等辉煌灿烂的文化业绩,也有“明史案”、“《 南山集 》案”、“吕留良案”等昏天黑地的文字大狱。有圆明烈焰的耻辱,也有虎门销烟的壮烈,有言之丑也的宫闱秘事,也有大义凛然的一代英杰……林林总总,百怪千奇,交错纷呈,不一而足。

清朝的民族压迫

大清帝国疆土的辽阔可与汉唐盛世相比拟。关外各地先后统一,入主中国后又向西北发展,乾隆时代清朝的领土达到最广的限度。

满人虽在关外时就受了中国文化很深的影响,但初入关后对汉族极力压迫,强迫汉人剃发改装,表示他们被征服的地位。清军初进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即下令,凡投诚官吏军民,一律剃发,圣人之后也不能例外。剃发易服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民族感情,直隶三河县首先发难,起而反抗,各州县随即响应。多尔衮迫于形势,只得取消剃发令。第二年,南明福王被俘,李自成也已败亡,多尔衮以为大局已定,再次降旨剃发。江南士民大愤,苏州、嘉兴、松江等已降州县纷纷击杀清朝官吏,起兵抗清。著名的江阴抗战亦起于剃发令的颁布。清军围攻江阴,遭到顽强抵抗,历时三月。城破后,清军屠城三日,“满城杀尽,然后封刀”。

同时当然也有人特别殷勤地赶先改从满俗。弘文院大学士冯铨、礼部侍郎李若琳没等剃发令下,就抢先剃发,以示效忠。有同僚攻击冯铨曾是阉宦魏忠贤党羽,冯铨便攻击对方曾归顺“反贼”李自成,一时丑态百出。

随着八旗军民进入北京,清朝下达了圈地令。圈占的土地统称为“旗地”。旗地在理论上是明朝的官田与无主的田地,但实际民房以及茔地也往往被圈。民田被占的也不少,并且圈占的目的不见得都为耕种,很多人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处境困苦不堪。历代被外族征服时所必有的汉奸又助纣为虐,有主的民田被占的因而更多。

清朝虽在关内关外都曾得明朝降臣的助力不少,但降臣有罪必受重刑。陈名夏降清后,任吏部侍郎。顺治八年(1651年),张煊弹劾他“结党营私”,陈之遴奏劾他“谄事睿亲王(多尔衮)”。顺治十一年(1654年)因倡言“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又被宁完我弹劾,顺治帝亲自讯问,侍臣当众宣读宁完我的劾奏,不等侍臣读毕,名夏极力辩白。帝大怒:“即使要辩解,为何不等宣读完毕?”命陈名夏跪着与宁完我对质。刑科右给事中刘余谟、御史陈秉彝替名夏缓颊,双方争执不下。刘余谟喋喋不休,帝为之大怒,下令将其革职,审讯继续进行。陈名夏被转押吏部,吏部主张论斩。后又改绞死。陈名夏之子陈掖臣被押到北京,杖四十,流放东北。

后来乾隆皇帝又在国史中特立《 贰臣传 》一项,专门去侮辱已死的降臣与降臣的子孙。《 贰臣传 》分甲乙两编,共收入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如祖大寿等,是当时清朝花了很多工夫争取过来的,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百年之后,会被列入《 贰臣传 》中。

因文人对先朝不能完全忘情,所以清初也对他们压迫得最烈。一切结社都被禁止,科场中也屡次借题威吓。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大学士范文程等言:“会试中式第一名举人程可则,文理荒谬,首篇尤悖戾经注。”命革中式,并治考官罪。( 蒋良骐《 东华录 》)

世宗时,猜忌更深,文字狱愈烈。雍正六年(1728年)的曾静、吕留良之狱,致使早已作古的吕留良、吕葆中父子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吕毅中斩立决;吕留良诸孙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家产悉数没收。吕留良的学生也受到株连,或斩或流放。而曾静供词及忏悔录,集成《 大义觉迷录 》一书,刊后颁发全国所有学校,命教官督促士子认真观览晓悉,玩忽者治罪。又命人带领曾静、张熙到各地宣讲。乾隆帝继位后,将曾静、张熙解到京师,凌迟处死,并列《 大义觉迷录 》为禁书。

雍正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又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后来高宗编纂《 四库全书 》在消极方面可说是一个彻底澄清的大文字狱。乾隆借纂修《 四库全书 》之机向全国征集图书,贯彻“寓禁于征”的政策,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

相关连接

血腥屠杀与奴化统治

清兵转战烧杀37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短短三十余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的5165万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0万,净减三分之二。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明朝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鲁迅先生说:“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

明清蠹吏

“衙蠹”,是明清时期官绅们对那些利用职权为非作歹的胥吏公人的一种蔑称,即将其视为政府机构中的蛀虫。这很形象地揭示了胥吏为弊的方式和特点,表明了人们对这批人的憎恶。

胥吏大概包括两类人:一是大小官员的私人仆从,如家丁、长随之类;一是各级衙门的公差、衙役,如门丁、皂隶、听差、捕快、禁卒、仵作、粮差等等。这些人在封建等级制度中,身份低下,大都属于贱民等级,有些虽然可以召良民充当,但一入此行,也就“由良入贱”,不仅本人及其子孙“概不准冒入仕籍”,通过考试或捐纳做官,连家谱都得削名,死后也不得入祠。社会上常常是“倡优隶卒”并称,被目之为“不足齿数之列”。

胥吏虽地位卑微,但“为官之爪牙,一日不可无,一事不能少”。因此,他们手上都掌握着某种或大或小的权力。于是,他们就利用这种权力,敲诈勒索,滥肆搜刮。而且正由于他们身份低贱,连封建道德都失去了对他们的约束力,为非作歹时就更加无所顾忌,胆大妄为。

有研究者认为,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其实是这些处于基层的胥吏所操纵,其严重程度远超出人们想象。南宋叶适就曾说过,胥吏之害,“从古患之,非直一日也”。

在古代,老百姓一旦涉及诉讼,不论是作为原告、被告甚至证人,也不管涉及的是盗案、命案还是普通的民事案件,便时时、处处会受到胥吏的盘剥勒索。告状要写状纸,需出代书费;将状纸送官,要交传呈费;此外还有路费、盘费、送牌费、盘子费、检卷费、值党费、散班费、听刑费、具结费等,即使撤诉或和解了,还要交一笔“和息费”才能了事。这还算是有名目的费用,至于名目之外,种种勒索钱财的黑幕,简直匪夷所思。发生了窃案,随便找一殷实之家,指为“窝户”,就可以“拘押索钱”,只有把胥吏喂饱了,他才会放人,美其名曰“洗贼名”。涉案者如果钱没有给足,胥吏们就把案件无限期地拖下去,弄得原、被告双方都家破人亡也是常事。

?摇再拿赈济灾荒来说,“荒政”本来也是封建统治的一项重要政务。为了防止弊端,清王朝原规定勘灾、查赈“不得假手胥役”,但实际上官员们贪图安逸,大都交给胥役去办,任其随意放给,府县并不过问,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胥吏肆无忌惮,每每私将灾票售卖,名曰“卖灾”;小民用钱买票,名曰“买灾”;或推情转给亲友,名曰“送灾”;或恃强坐分陋规,名曰“吃灾”。朝廷的赈济根本发不到真正灾民的手里。

胥吏虽然身份低贱,却实在是个肥差。很多人拼命钻营请托,甚至花大价钱去买这样一个职位。清王朝对各衙门的胥吏数额,本有严格限制,但实际上总是大大突破。到晚清,大的州县胥吏不下数千人,小的州县也有几百。如此多的胥吏欲壑难填,老百姓哪里还有什么安稳日子好过。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胥吏败政呢?

首先,从社会阶级的角度来看。那些下层百姓来说,他们渴望获得权力和财富,但没有充分的途径进入上层社会。虽说有科举,但下层百姓受教育的机会相对少,他们处于不利的位置,社会并不公正。怎么办呢?做小吏是一条途径。充吏不仅可以得利,还可以有权,而且吏职可以世袭继承,故充吏者越来越多,以致吏员队伍日益扩大。尽管人们受过吏的敲榨和压迫,吏在他们的眼中仍然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这正仿佛自耕农深受地主之害,却仍希望自己能发家成为地主一样。由于他们充吏的目的很明确,所以在任职之后,享受陋规,额外需索,把持文书档案等,也就成为正常的职业行为。这里,我们看到了普通劳动者被扭曲了的心灵:他们渴望幸福,但制度又几乎把他们的正常致富之路堵死,于是他们通过充吏去揽权牟利。所以归根到底,吏员们贪污作弊的过程,乃是他们被扭曲了的追求幸福之路。

胥吏的社会地位酷似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商人,后者的社会地位同样很低,在传统观念中,商人除了有钱以外,往往是粗俗的,不能入大雅之堂的,他们赚钱的手段也往往被视为不正当的,但与胥吏一样,唐宋以降从商者也是越来越多。明人何良俊认为,明中叶以后,“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正由于此,“昔日官府之人有限,今去农而蚕食于官府者,五倍于前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也”。这清楚地说明了下层百姓是在什么情况下从事胥吏和工商职业的。

其次,自唐宋以来,人们对吏弊的指摘批评日益多起来,到明清时期达到高潮。这当然不仅是胥吏集团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日益衰落的表现。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讲究尊卑等级的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官大一级压死人,官长被视作父母;当上了官,就可以鱼肉百姓,官民的分野极强。这是以压迫、剥削、不平等为本质特征的社会制度,到了明清时候,更是积重难返。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胥吏怎么可能不滥用职权呢?

王亚南先生说得好:“试考察一下历代对付贪污的严厉情形,就可了然今日想从贪污本身去根治贪污的人的设想是何等的天真!”因此,吏弊的产生,不仅是该集团自身的角色行为问题,而且同时也是官的问题、制度的问题、社会的问题。

相关连接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王亚南(1901—1969)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从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入手,结合秦汉至民国的历史,找出官僚政治的产生、形态和特征及其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关联;并从与西方官僚制度的对比中,揭示出官僚政治发展和转化的一般规律,颇多卓越创见,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清代的八旗子弟

清朝统治者能够取得中原,主要凭借的是八旗铁骑。所以有清一代,旗人被统治者视为“国家根本所系”而恩养有加。旗人又称“旗下人”、“在旗的”,他们在行政隶属、权利义务、经济来源、政治地位、文化习俗等方面均有别于民人,甚至所居住的地域,最初也与民人泾渭分明,并由此构成为清代社会中人员最复杂、特点最鲜明、影响最强大的社会群体——八旗子弟。

清朝入关后,为了能够以人数较少的八旗兵丁有效地控制全国,采取了“居重驭轻”重点配置的政策。将八旗精锐集中于北京,平时镇戍中央,有事调集出征。同时为加强对广大地方的控制,又将部分旗兵陆续派往各地驻防。

先说京城的禁旅八旗。清廷在北京城周围的方圆五百里内,用暴力手段强制圈地,原来在内城居住的汉人无论官民一律迁到了外城,内城成为清朝皇室和八旗王公贵族、官兵居住的地区。八旗以皇城(紫禁城)为中线分左右翼,东部四旗即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为左翼,西部四旗即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为右翼。使北京城成了一个大兵营。

再说驻防八旗。驻防八旗屯驻在全国七十余处重要城镇和水陆要冲,根据兵力各设将军、都统、副都统,或只设城守尉、防守尉为其统领,由此构成控制全国的骨干力量。这些处于汉人社会包围之中的旗营,犹如大海中的一座座孤岛。为避免驻防旗人“沾染汉俗”而保持八旗传统从而“巩固根本”,清廷在各八旗驻防地兴建“满城”,满城不仅是重要的军事要塞,而且是当地社会中一个独立的社区,城内包括军事设施、官衙、居住区、学堂、庙宇,布局则一如京城。清代重要的满城,设立于杭州、西安、成都、荆州、绥远(今呼和浩特)等地。清朝统治者就用这种方式,将驻防旗人和他们的子弟禁锢在满城狭小的天地里,从而形成了驻防旗人特有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其实有点像种族隔离政策。

八旗贵胄子弟享有很多特权。首先是可以承袭父兄的爵位。宗室成员隶属宗人府,按例不用披甲挑缺,但男孩一出生,就有优厚待遇,月享银一两五钱,每季发米一袋,成年后增至三两,米四袋。宗室子女的婚丧,也都有“红事银子”与“白事银子”的补助。而一旦获得封爵,伴随而来的除政治上的权势之外,更有经济上的优厚待遇。

清廷还给予八旗子弟特别广阔和便捷的仕进途径。八旗子弟不必像汉人子弟那样以科举考试为进身的唯一途径。除荫叙之外,世家子弟往往由侍卫出身。侍卫为皇帝扈从值宿。清制内外满洲大臣子弟,五年一次挑选侍卫,侍卫无疑是八旗子弟中的一群骄子,一经入选,往往不数年即擢至要职。此外,笔帖式(汉译作文书)也是满洲子弟进身的一个捷径,中央各部、院、寺、监都设笔帖式一职,人数最多,几乎清一色是满人。笔帖式品级虽低,但升迁快,只要善于奔走攀援,虽目不识丁,十年之内,也可至富贵,甚至外升督抚,内转尚书、侍郎。这便使八旗官员中出现了一大批庸碌之辈。

同类推荐
  • 东周的东周

    东周的东周

    我们中国历史最丰富的是哪一段?不管大家怎么回答,我依旧坚持:春秋和战国。这个时候,人性绽放。绽放的一定都是鲜花,但不一定都结出善果,比如罂粟。罂粟也有好处,可以止疼。这是个让人爱让人恨有利有弊有好有坏是魔鬼是菩萨的东西。
  • 宋史论稿

    宋史论稿

    本文集所收作者作品共三十篇,其中有关宋史者居多,另有几篇探讨了前后朝代的一些问题,还有两篇为书评性文章,故取名《宋史论稿》。
  • 蜀汉天下

    蜀汉天下

    北京军区某特种部队的大队长龙治,不幸牺牲,却重生三国,成为平民,被授予天生神力的武力值,虎牢关与吕布大战120回合,击败吕布,从此名扬天下。
  • 雨梦传奇

    雨梦传奇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发兵围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进师松山。皇太极闻知,亲率大军陈师于松山、杏山之间,意图切断明军粮道。阿布泰贝勒和博格贝勒各率正白旗和镶蓝旗进行此次伏击,这二人一起作战多次,颇有默契,总是能大获全胜,是皇太极非常倚重的大将。
  • 战山河

    战山河

    一世孤儿,为国而终,神奇的玉佩带着灵魂穿越到一个未知的世界,一出生便是死罪之身,终有一日登上王位,深爱的妻子被毒死,心已死,放弃王位,征战沙场,被兄弟背叛,身受重伤,被青楼女子所救,女子心生情愫,但我是将军你是红尘女子,你怎能把她替,终有一日女子已死,女子坟前,将明了。
热门推荐
  • 墨忠一世

    墨忠一世

    墨灵的梦中总是出现一个和自己相貌一模一样,生活在架空古代的男子,墨灵知道男子所有的经历,那些经历让墨灵觉得心寒不已!在梦中男子因为不小心采药而坠崖,墨灵猛然一惊,却发现眼皮如灌铅般沉重,疼痛袭其全身……当墨灵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居然身处梦中男子所在的世界,而自己居然变成了梦中的男子!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的他爱上救了自己男子!这该如何是好?
  • 深井里的蛇

    深井里的蛇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破天之圣

    破天之圣

    曾为九天之上的圣主,却因一段爱恨情仇陨落人间;十世轮回,是神魂俱灭还是回复圣位?万载蹉跎,该默默承受还是杀上九天?一代情圣最后的转世,一对孪生兄弟,是懦弱胆小的白石,还是无欲则刚的白玉?是兄弟,还是对手?…………九天之上,情之一字,最断人肠!本书已A签,拜求点击,收藏,推荐!本书企鹅书友群121334966,期待各位大大加入!
  • 爱的慈善

    爱的慈善

    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小说,讲的是一个少年~许武~成长的故事。原本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却因家境的贫穷,妈妈因丢失了一块钱,而心痛的不停的唠叨。从这一刻起,少年立誓长大了一定要赚大钱。果不其然,誓如人愿,少年从小学毕业到高中毕业,利用学习上的优势,给人做课外补果,可谓是顺风顺水。赚的锅满盆满,人生可是相当的满意。然后,杨家的一次意外变故,改变了许武改变了对人生,只是为了多赚钱的看法,从而走上了慈善之路!
  • 新五行组之风华正茂

    新五行组之风华正茂

    在闻名遐迩的冰泉高校,有一个与学生会并立的组织,叫社团联合会,负责冰泉高校学生课余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校内外的文体活动,这个联合会的首脑,是四男一女,他们出身豪门,他们逗比搞怪,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像世人证明:富二代,不是拼爹的,而是坑爹的!但是,他们也在努力成长,和他们的友谊,和他们的青春和理想,一起成长着。年轻,就是任性!莫问前路凶吉,但求落幕无悔!
  •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一)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一)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 小蛋蛋养成记

    小蛋蛋养成记

    狗狗的告白是最长情的,它用一生来陪伴我们人生的一程……
  • 神奇三国之卡牌

    神奇三国之卡牌

    在家玩三国卡牌游戏,不知窗外打雷暴雨;窗户忘关,雷电击入;抽搐;魂回三国,暴怒;天啊,这真的是三国吗?
  • 新编肝胆病配餐宜忌

    新编肝胆病配餐宜忌

    本书针对日常生活,贴近生活,俗话说,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在日常生活保健中,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通过本书让肝胆病患者在生活中调养身体,控制病情,做自己的医生。
  • 冷剑酒魂

    冷剑酒魂

    我杀人的武器是剑,那是一把宝剑。就是因为这把宝剑,我从未失手。我杀过坏人,也杀过好人,不是我喜欢杀人,而那是我的职业,是一种谋生手段。我喜欢喝酒,简直嗜酒如命。我每日都在喝酒。酒,能麻醉人的神经,能使人忘掉一切。我杀人前要喝酒,杀人后要喝酒。杀人的时候,就是我醉酒的时候;醉酒的时候,就是我杀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