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06000000004

第4章 怀念萧珊(2)

第二天早晨她动身去医院,一个朋友和我女儿女婿陪她去。她穿好衣服等候车来。她显得急躁又有些留恋,东张张,西望望,她也许在想是不是能再看到这里的一切。我送走她,心上反而加了一块大石头。

将近二十天里,我每天去医院陪她大半天,我照料她,我坐在病床前守着她,同她短短地谈几句话,她的病情变化,一天天衰弱下去,肚子却一天天大起来,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当时病房里没有人照料,生活方面除饮食外一切都必须自理。后来听同病房的人称赞她“坚强”,说她每天早晚都默默地挣扎着下了床走到厕所。医生对我们谈起,病人的身体受不住手术,最怕她的肠子堵塞,要是不堵塞,还可以拖延一个时期。她住院后的半个月,是一九六六年八月以来我既感痛苦又感到幸福的一段时间,是我和她在一起度过的最后的平静的时刻,我今天还不能将它忘记。但是半个月以后,她的病情又有了发展,一天吃中饭的时候,医生通知我儿子找我去谈话。他告诉我:“病人的肠子给堵住了,必须开刀。开刀不一定有把握,也许中途出毛病。但是不开刀,后果更不堪设想,他要我决定,并且要我劝她同意。”我做了决定,就去病房对她解释,我讲完话,她只说了一句:“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她望着我,眼睛里全是泪水。我说:“不会的……”我的声音哑了。接着护士长来安慰她,对她说:“我陪你,不要紧的。”她回答:“你陪我就好。”时间很紧迫。医生护士们很快作好了准备,她给送进手术室去了,是她的表侄把她推到手术室门口的。我们就在外面廊上等候了好几个小时,等到她平安地给送出来,由儿子把她推回到病房去。儿子还在她的身边守过一个夜晚。过两天他也病倒了,查出来他患肝炎,是从安徽农村带回来的。本来我们想瞒住他的母亲,可是无意间让他母亲知道了。她不断地问:“儿子怎么样?”我自己也不知道儿子怎么样,我怎么能使她放心呢?晚上回到家,走进空空的、静静的房间,我几乎要叫出声来:“一切都朝我的头打下来吧,让所有的灾祸都来吧。我受得住!”

我应当感谢那位热心而又善良的护士长,她同情我的处境,要我把儿子的事情完全交给她办。她作好安排,陪他看病、检查,让他很快住进别处的隔离病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他在隔离病房里苦苦地等候母亲病情的好转。母亲躺在病床上,只能有气无力地说几句短短的话,她经常问:“棠棠怎么样?”从她那双含泪的眼睛里我明白她多么想看见她最爱的儿子。但是她已经没有精力多想了。她每天给输血、打盐水针,她看见我去,就断断续续地问我:“输多少cc的血?该怎么办?”我安慰她:“你只管放心,没有问题,治病要紧。”她不止一次地说:“你辛苦了。”我有什么苦呢?我能够为我最亲爱的人做事情,哪怕做一件小事,我也高兴!后来她的身体更不行了。医生给她输氧气,鼻子里整天插着管子。她几次要求拿开,这说明她感到难受。但是听了我们的劝告她终于忍受下去了。开刀以后她只活了五天,谁也想不到她会去得这么快!五天中间我整天守在病床前,默默地望着她在受苦(我是设身处地感觉到这样的),可是她除了两三次要求搬开床前巨大的氧气筒,三四次表示担心输血较多、付不出医药费之外,并没有抱怨过什么,见到熟人她常有这样一种表情:请原谅我麻烦了你们。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不久前我重读梅林写的《马克思传》,书中引用了马克思给女儿的信里的一段话,讲到马克思夫人的死。信上说:“她很快就咽了气。……这个病具有一种逐渐虚脱的性质,就像由于衰老所致一样,甚至在最后几小时也没有临终的挣扎,而是慢慢地沉入梦乡,她的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大、更美、更亮!”这段话我记得很清楚,马克思夫人也死于癌症。我默默地望着萧珊那对很大、很美、很亮的眼睛,我想起这段话,稍微得到一点安慰。听说她的确也“没有临终的挣扎,”她也是“慢慢地沉入梦乡”。我这样说,因为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在她的身边,那天是星期天,卫生防疫站因为我们家发现了肝炎病人,派人上午来做消毒工作。她的表妹有空愿意到医院去照料她,讲好我们吃过中饭就去接替。没有想到我们刚刚端起饭碗,就得到传呼电话,通知我女儿去医院,说是她妈妈“不行”了。真是晴天霹雳!我和我女儿女婿赶到医院。她那张病床上连床垫也给拿走了。别人告诉我她在太平间。我们又下了楼赶到那里,在门口遇见表妹,还是她找人帮忙把“咽了气”的病人抬进来的。死者还不曾给放进铁匣子里送进冷库,她躺在担架上,但已经给白布床单包得紧紧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只看到她的名字。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着唤她的名字。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这算是什么告别呢?

据表妹说,她逝世的时刻,表妹也不知道。她曾经对表妹说:“找医生来。”医生来过,并没有什么。后来她就渐渐“沉入梦乡”。表妹还以为她在睡眠。一个护士来打针才发觉她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我没有能同她诀别,我有许多话没有能向她倾吐,她不能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就离开我!我后来常常想,她对表妹说:“找医生来。”很可能不是“找医生”,是“找李先生”(她平日这样称呼我)。为什么那天上午偏偏我不在病房呢?家里人都不在她身边,她死得这样凄凉!

我女婿马上打电话给我们仅有的几个亲戚,她的弟媳赶到医院,马上晕了过去。三天以后在龙华火葬场举行告别仪式。她的朋友一个也没有来,因为一则我们没有通知,二则我是一个审查了将近七年的对象。没有悼词,没有吊客,只有一片伤心的哭声。我衷心感谢前来参加仪式的少数亲友和特地来帮忙的我女儿的两三个同学。最后我跟她的遗体告别,女儿望着遗容哀哭,儿子在隔离病房,还不知道把他当作命根子的妈妈已经死亡。值得一说的,是她当作自己儿子照顾了好些年的一位亡友的男孩,从北京赶来,只为了看见她的最后一面。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和干部,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他得到电报以后,他爱人对他说:“你去吧,你不去一趟,你的心永远安定不了。”我在变了形的她的遗体旁边站了一会儿。别人给我和她照了像。我痛苦地想:这是最后一次了,即使给我们留下来很难看的形象,我也要珍视这个镜头。

一切都结束了。过了几天我和女儿女婿再去火葬场,领到了她的骨灰盒。在存放室里寄存了三年之后,我按期把骨灰盒接回家里,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梦魇一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六年仿佛一瞬间似的远远地落在后面了。其实哪里是一瞬间!这段时间里有多少流着血和泪的日子啊。不仅是六年,从我开始写这篇短文到现在又过去了半年,这半年中间我经常在火葬场的大厅里默哀,行礼,为了纪念给“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朋友。想到他们不能把个人的智慧和才华献给社会主义祖国,我万分惋惜。每次戴上黑纱、插上纸花的同时,我也想起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她是我的一个读者。一九三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同她见面,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四一年我们两次在桂林像朋友似地住在一起。一九四四年我们在贵阳结婚。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不到

二十,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她读了我的小说,后来见到了我,对我发生了感情。她在中学念书。看见我之前,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回到家乡住了一个短时期,又出来进另一所学校。倘使不是为了我,她三七、三八年可能去了延安。她同我谈了八年的恋爱,后来到贵阳旅行结婚,只印发了一个通知,没有摆过一桌酒席。从贵阳我们先后到重庆,住在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门市部楼梯下七八个平方米的小屋里。她托人买了四只玻璃杯开始组织我们的小家庭。她陪着我经历了各种艰苦生活。在抗日战争紧张的时期,我们一起在日军进城以前十多个小时逃离广州,我们从广东到广西,从昆明到桂林,从金华到温州,我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在我那两册《旅途通讯》中就有一部分这种生活的记录。四十年前有一位朋友批评我:“这算什么文章!”我的《文集》出版后,另一位朋友认为我不应当把它们也收进去。他们都有道理,两年来我对朋友、对读者讲过不止一次,我决定不让《文集》重版。但是为我自己,我要经常翻看那两小册《通讯》。在那些年代每当我落在困苦的境地里、朋友们各奔前程的时候,她总是亲切地在我的耳边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的确,只有在她最后一次进手术室之前她才说过这样一句:“我们要分别了。”

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帮助过她。她比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作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吃苦耐劳的勇气。她听从一个朋友的劝告,得到后来也是给“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叶以群同志的同意,到《上海文学》“义务劳动”,也做了一点点工作。然而在运动中却受到批判,说她专门向老作家、反动权威组稿,又说她是我派去的“坐探”。她为了改造思想,想走捷径,要求参加“四清”运动,找人推荐到某铜厂的工作组工作,工作相当繁重、紧张,她却精神愉快。但是我快要靠边的时候,她也被叫回作家协会参加运动。她第一次参加这种急风暴雨般的斗争,而且是以反动权威家属的身份参加,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张惶失措、坐立不安,替我担心,又为儿女的前途忧虑。她盼望什么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可是朋友们离开了她,“同事们”拿她当作箭靶,还有人想通过整她来整我。她不是作家协会或者刊物的正式工作人员,可是仍然被“勒令”靠边劳动站队挂牌,放回家以后又给揪到机关。过一个时期她写了认罪的检查,第二次给放回家的时候,我们机关的造反派头头却通知里弄委员会罚她扫街。她怕人看见,每天大清早起来,拿着扫帚出门,扫得精疲力尽,才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吐了一口气。但有时她还碰到上学去的小孩,叫骂:“巴金的臭婆娘。”我偶尔看见她拿着扫帚回来,不敢正眼看她,我感到负罪的心情。这是对她的一个致命的打击,不到两个月,她病倒了,以后就没有再出去扫街(我妹妹继续扫了一个时期),但是也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尽管她还继续拖了四年,但一直到死,她并不曾看到我恢复自由。这就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

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和她的骨灰搀和在一起。

一九七九年一月十五日写完

同类推荐
  • 马放南山

    马放南山

    小说家叶兆言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记录,有社会话题的观点态度,有家长里短的尴尬无奈,有闲情逸致的随笔偶得,有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内容包罗万象,主题五花八门,每篇文字虽然短小精悍,但语言幽默辛辣、字字珠玑,句句风趣,忙碌之余,闲来翻阅,大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情趣。
  •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本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数十篇优秀散文作品,文思动人,耐人寻味。作者在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中,用文字与心灵进行了一场深刻对话:关于生与死,关于起与落,关于贫与富,关于高贵与卑微,关于显赫与平凡,关于快乐与痛苦。没有情绪的浮夸,只有情感的沉淀。这些质朴的语言给予迷茫的心灵一剂良药,于生活的俯仰之间,道出了人生的景致和意义。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红楼梦新说

    红楼梦新说

    在中国,《红楼梦》无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谓百读不厌,百谈不倦。早在清末,便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戏谑之语。然而时移世易,在当下这个红尘滚滚、商海滔滔、整个社会文化氛围和人们的心理普遍浮躁、焦虑的时代,能够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体味、探究《红楼梦》的读书人,应当说是“多乎哉?不多也”了。所以我能够结识建忠同志这样一位红学同道,便大有“空谷足音”之感。
  •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此外,《红楼梦》还是一部“奇”书,奇就奇在它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谜”的产生而产生的。几乎是在《红楼梦》产生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许许多多的“谜”就成了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几百年来,关于《红楼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这场争论好像还没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今天,《红楼梦》的诞生已经将近三百年历史了,但是关于它的各种各样的争论丝毫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愈演愈烈。
热门推荐
  • 超神系统在都市

    超神系统在都市

    一个叫叶少云的少年,不知不觉的在一个地摊买了一个吊坠,可谁知那吊坠竟然是无所不能的超神系统,这个系统改变了他的生活······
  • 树下月桦

    树下月桦

    如果说生活是一本书,我们就是书里那有趣的文字。看似简单快乐,可却无法挣脱束缚。命运就像铁轨一样,畅通无阻,偶尔上帝会跟你开一个小玩笑,突然的变向行驶会让命运有些许颠簸,可是改变的方向并不会让你迷失自我,反而会更好的欣赏美景,也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或某个人。这个人会一直陪伴你走下去也说不定。
  • 中唐国师

    中唐国师

    中国史书卷帙浩繁,书页里,金甲将军征战千里,白衣少年金榜题名,妙龄女子闺阁待嫁,垂髫小儿怡然自乐;曾见英雄功成名就八千里路云和月,也有枭雄运筹千秋三千功名尘与土,项羽自刎一世霸王,曹操观海壮志不休。但历史绝不仅仅如此,于是很多人在正史之外挖掘野史,力图尽可能多地还原历史真相,在边边角角的野史中,有这么一段历史特别有意思,因其所语内容怪力乱神,被历朝历代的史官摒弃在正史之外,这段历史讲述的就是中唐国最伟大的祈神殿主事国师白青丘的诸多神奇事迹,以及他与当朝开国将军贺铮往来的记录。此二人像是搭档一般连番解决一系列怪事,护佑中唐国平安。
  • 火公子

    火公子

    [花雨授权]人长得太美果然是一种错误,好好睡在床上,竟醒在不知名的地方。连他这个睚眦必报、脾气暴躁的火公子都敢动,这个女人还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过她的眼神太茫然,背影太孤单,竟让他生平第一次生出迷惘——
  • 指尖的温柔

    指尖的温柔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分手十年后,曾经的恋人打来电话,他知道她的目的是什么,但还是去了。那一刻他恨着自己也恨着封雪。没能将她彻底遗忘,反而从那天之后开始惦念。十年之后,心中苦涩的感情让高寒明白了一点,原来自己一直没有忘记那个人,一直没有。
  •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老鼠画廊奇案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老鼠画廊奇案

    本书是中国的名侦探柯南系列。小主人公米多西、欧木棋和马威卡三人同第九探案组的表姐麦洁一起,对种种诡异的案件进行了细致调查。凶手是如何嫁祸《韩林的自画像》而逍遥法外的?高空表演的小丑为什么系有保险绳却不幸坠亡?进行全国巡演的天才琴童为何突然失踪?为什么档案室恰巧被雷电击中着火,而其他科室安然无恙?一切的悬疑和罪犯的诡计都没有逃过课外侦探组的缜密推理。这本书可以锻炼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使读者的知识面得到扩大。
  • 超级英雄杀系统

    超级英雄杀系统

    英雄杀都玩过吧,羡慕里面各个英雄的技能吧!刘伯温的占卜、项羽的霸王、韩信的兵仙等等。当英雄杀系统落到周宇身上的时候,他就可以用各个英雄的技能了,还有一个个功能特异的卡牌。当我受到致命伤的时候,一个【桃】伤势痊愈,原地满血复活。哪怕是核弹攻击,只要我手里的【闪】足够,核弹在我眼里也是灰灰,兄弟朋友受伤了,没关系,一个【休养生息】又生龙活虎的站起来了,想知道现实中五雷轰顶的壮观吗?【万箭齐发】让你心想事成---周宇且看都市小人物周宇在获得《英雄杀》系统之后在都市里的各种精彩缤纷的生活!
  • 最强扶她系统

    最强扶她系统

    优秀宅男辟民遇上了史上公认最坑爹的超自然灾害——穿越。“你说穿越就穿越呗,可到底是哪路神仙这么丧心病狂啊...”望着眼前那个“成为最强扶她”的系统任务,辟民心中的一万匹草泥马瞬间踏平了整个珠穆朗玛峰。
  • 溺杀名门嫡女

    溺杀名门嫡女

    她,侯府里的嫡出千金,萧老夫人最宠爱的孙女,安国公最喜欢的外孙女,后续萧夫人的心头肉,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异母所出的哥哥慈爱,姐姐妹妹天真善良,她一直以为自己泡在蜜罐里,却不知道,这是后续嫡母给自己灌的砒霜。过渡时溺爱就是毒药,一点点腐蚀她的身体,等到发现的时候,却已经把安国公害的家破人亡,奶奶撒手人寰,一对幼子无安葬之所。庶出的妹妹,抱着自己爱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的男人,对自己说,姐姐,你真可怜!
  • 乱花入梦:萧重九短篇集

    乱花入梦:萧重九短篇集

    【古风短篇集、不定时更新】陌上人如玉的世家公子,征战沙场的威武将军,仗剑天涯的落拓游侠,甚至走街串巷的小贩,化身成人的狐精花魅……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都有他们自己的一段或悲或喜的故事。随性而作,只为满足作者对古风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