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10500000002

第2章 偃武修文(2)

也有一类“忠诚”于朝廷的地方官,“竭府库以进奉”,竭尽地方府库向朝廷进奉贡物。但这种做法对地方百姓和场务工人的盘剥更为凶狠。但往往就是这类“竭府库以进奉”的地方官,得到皇上青睐,很快就会因功而提升。如唐德宗时的宣歙道(宣州、歙州为一道节镇),一位留守的判官就在干这个活儿,德宗大喜,召他为朝官,做了刑部员外郎。因此,在无道政权之下,盘剥百姓,进奉“羡余”是升官的终南捷径。

这不是孤例。唐宪宗时,一位以户部侍郎名义主持财政工作的度支官,知道皇上骄侈奢靡,于是多次进奉国家“羡余”,供其挥霍,从此“有宠”,不久升官,加工部侍郎并同平章事,继续主持财政工作。这是直接做了国务大臣的财政部长。当时国人知道这个组织决定后,朝野哗然,以至于市井的小贩们都知道此事,不禁对朝廷这个昏妄举动嗤之以鼻。

唐穆宗时,有一位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临时负责修建先帝陵寝,但他的部吏盗取陵寝的建设物资,又不给建筑工人应得的报酬,这样聚敛了十五万贯财富,进奉给朝廷。穆宗很高兴,但怨声载道。不得已,罢了官,但还是到地方做了省部级大员。

唐敬宗时,有个盐铁使(负责国营盐铁专营的部长),克扣榨取盐铁业的租赋特别狠戾,但他上报的专卖收入往往不足,却将各类办公经费“省下”了“绢百万匹”献给朝廷,而且还源源不断。

……这类故实证明了盘剥寻租的历史惯性,五代十国时期,各地皆然,而且愈演愈烈。但在南唐李璟时代、后周郭威时代,这个恶政也曾得到过短暂遏制。

公元940年,一个管理仓库的官员,岁末时向南唐朝廷献上了“羡余”的赋税租米万余石,想以此博得南唐中主李璟的赏识。但李璟说:

“国库的支出和收入都有一定的数额,你如果不是聚敛百姓、克扣军粮,哪里来的盈余呀!”

李璟是个明白人,并不想在无道之路上走下去。

公元951年,郭威刚刚建立了后周帝国,当天就下诏:凡仓场、库务的掌纳官吏,不许收受“斗余、称耗”(在规定的名目外另立名目巧取民脂民膏);以前规定的进贡“羡余”制度,全部作废。

李璟、郭威的德政应该影响了老赵。但老赵诏书中一句话,引用孔子名言:“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证明了老赵治理天下的自觉性。老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这个事件上升到文明建设工作中来认识。传统儒学,孔子学说,就是老赵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有没有这个思想资源,处理政事,那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天下意识”的自觉性。

“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有司”是有关部门的意思。在《论语》中,孔子将它看成邦国治理的“四恶”之一。

孔子的弟子子张问:“何谓四恶?”孔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意译这段话就是:平时不加教化(老百姓不知道犯法而犯法),就要逮捕杀掉,叫作酷虐。百姓还没有准备好,官方就要看成果,以至于(百姓没有完成工作而获罪)叫作暴戾。政令迟缓不下,却突然限期要百姓完成工作,叫作害人。还有,应该赏赐人的时候却出手吝啬,有关部门干的这个活儿就叫作算计。

“四恶”为孔子所痛恨。因此圣贤人物在推进文明建设时,往往要到孔子这里去寻求思想资源。“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在后来的种种诠释中,有一个基本共识:应该颁发给人的财物(报酬、薪水、奖励等),却吝啬而不肯出手,有司这么干,实在非人君之道。圣贤话语中,破毁规则,是一种败德。

“增羡入之数,收倍出之赋”,表面上是“吃盈余”,而且奉献给国家,为国家节约支出、增加收入,应该称之为“爱国”之举吧,但在实际上成为“害民”之举:加倍收租又克扣颁给。老赵的了不起之处在于,他不允许“爱国”而“害民”。他一旦知道邦国治理中存在恶政、秕政、暴政,就立即做出政策调整。他不做秦孝公、始皇帝那种轰轰烈烈的运动式改革,只求点点滴滴的改进。这是思想家王夫之最为欣赏老赵的地方,也是我最为欣赏老赵的地方。老赵对国家政策的星星点点的调整,深得现代政治哲学“社会零星改造工程”文明之相,又具有悠远历史且雄深厚重的保守主义之神。

故,在赵匡胤时代,自从大宋之后,百余年来,社会动荡较少、士庶幸福指数较高。北宋百年,其繁荣与文明,超过了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所谓的康乾盛世,这方面,与老赵的稳步改进、自我更化有直接关联。这是儒学“仍旧贯”(坚守旧有的习惯法)与“日日新”(每天都做一点努力更新)的巧妙平衡,是一般人难能企及的“中庸之道”奥秘所在。现代英美的“民生”治理,基本就在“仍旧贯”与“日日新”之间做策略组合式平衡。

老赵瞩目于“民生”的功夫,就这样在千年之前获得了现代性。说到赵匡胤的“民生”,不能忘记大帝柴荣。他在柴荣这里获益良多。柴荣征淮南之后,知道国家财用并不富有,而后马上又有了征契丹之战。但是这时候,有人来报淮南饥馑。柴荣正在征调粮草北征,但他还是要求地方将粮草借贷给当地士庶,以度荒年。

有人对他说:“百姓穷,恐怕不能偿还。”柴荣说:“百姓,是我的子女啊!哪有子女遭受倒悬之苦,而父亲不为他解脱的道理!我不要百姓必定偿还!”在战争准备期间,柴荣也没有忘记百姓苦难,这方面与那些动辄以战争来要挟百姓,四处搜刮军粮的无道之君有了鲜明差异。赵匡胤继承了大帝柴荣的“民生”理念、王道理想,终其一世,没有向百姓搜刮过一粒粮食,还在著名的遗言“誓碑”中,规定了“不许加赋”的制度。老赵是中国优良政制的继承者和创制人--地方有灾,“即蠲其租,勿俟报”,就是一项优良创举。这样的创制还有很多。他在进入汴梁之前,曾约法三章,其中之一就是不许剽掠京师士庶。老赵要做到“秋毫无犯”;但在实际上,老赵做得比“秋毫无所犯”还要仁义。

大军入城,东京汴梁“市不易肆”(店铺正常开业)。但总有刁民以为机会来临,趁着大军入城之际,借机打劫。此事在五代十国时期,屡见不鲜。

老赵的“天下目标”容不得这种刁顽败类,于是辣手惩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上之入也,闾巷奸民往往乘便攘夺,于是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

大军入城,首重治安,不仅保护私有财产,甚至当私有财产因为强盗败类“乘便攘夺”而遭遇损失时,竟由官方来赔偿补还,弥补其损失。这样的义师,我在三皇五帝以来到大宋,大宋以后到公元21世纪,多种史料中,尚未发现有第二例。尊重私有财产,实为政治文明之第一门槛。老赵因为有此义举,从此进入政治文明,开辟传统正道。

以我对政治哲学之理解,老赵“官偿其赀”之举,实在是预表了传统文明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之价值观,意义重大,论中国圣贤理念,此事乃一大案例,不可等闲放过。这事在历史记录中不过是寥寥几十字,却是老赵一生德政中的华彩乐章,是传统中国的亮色高光。

老赵登基,天下平静

建隆元年,大宋第一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遣放一批江南降将,这些人都是在后周时代被世宗捉获的战俘。命原后周的宗正少卿祭祀周氏庙宇和陵寝,并制定了法令,以时朝拜。开始铸币,史称“通元宝钱”。诏有司按前代旧式斟酌损益,制定新的权、衡标准化,颁行天下。册立了夫人王氏为皇后。做人口普查。据各州道报上来的版籍统计,共有九十六万七千四百四十三户人家。史称这就是“国初版籍之数也”。按户有五至六人匡算,老赵的天下初初不足六百万人口。这个数字没有包括契丹、北汉、燕云十六州、南唐、吴越、荆湖、南汉、吐蕃、大理,以及西域诸地。

当然,老赵没有忘记陈桥兵变以来的文武官员。于是论翊戴之功,提升并赏赐了一批人。老赵的第一参谋赵普,也被提升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皇弟赵匡义加睦州防御使,为殿前司都虞候,赐名光义。

赵光义原来官职为内殿祇侯、供奉官都知,大约相当于中直机关的后勤处长,官不大,但禁军殿前司都虞候,则相当于中央军的司法局长,官职升得较快。史上已有记录说陈桥兵变,赵光义其实是不在场的。直到老赵率六军进入东京汴梁,他才带着后勤处和家中的人出迎。此事自从北宋王禹偁《建隆遗事》、赵普《飞龙记》记录以来,被各类史书反复征引,更被人反复辩难。故赵光义究竟在不在陈桥现场,其实至今依然是一个聚讼中的问题。我已经说过,在这类问题上,除非有更有力的逻辑和证据,否则,只有选择。我选择赵光义在陈桥现场的说法,因为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兄弟在场,“阴谋拥戴”的逻辑才更清晰,整个程序似乎更为流畅。一个掌书记赵普,在那个时候,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石守信、高怀德等人,也都有了晋升。又封赏吴越国王钱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老赵,并没有像近代以来坊间想象的那样“大刀阔斧”做些什么“兴利除弊”的“大事”。相反,老赵登基,天下平静。后周的中央地方各级官员,基本悉数留用;国家政策法规,基本不做修订;各类文化设施也一仍其旧。前已说过,这正是儒学“仍旧贯”也即尊重传统经验的基本思路。

但在这一年,老赵并非万事“仍旧贯”,他还是做了若干“改进”(不是“改革”)。其中有四项改进有点意味。一个是军队改进,一个是朝会改进,一个是法治改进,一个是科举改进。这四个“改进”体现了“日日新”的帝国机制,但又安全地守望住了往日的经验世界。

四个“改进”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偃武修文。他在这一年下诏:要殿前、侍卫二司各自检阅所掌军士,从中简选骁勇者升为上军。又命各州长吏选所部兵送到首都,以此来补禁旅的缺额。

还特意选出强壮士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各州按样召募教习。等到诸道各州训练精壮后,即将这些经过训练的士卒送至京都阙下。从此犷悍之士皆隶属于禁军军籍。此举对地方的彪悍之气是一种收敛,却同时提高了禁军的战斗力。

国家的武装力量开始出现“可控”的格局,而在五代十国时期,“可控”几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宋人张舜民《画墁录》记载,老赵选出的“兵样”规定是:不看身高(当然高个子更好),要选“琵琶腿”,大腿、小腿有肌肉;“车轴身”,虎背熊腰;“取多力”,身腰腿脚有力。唐代以来招募精锐军人,有“翘关”,抬举城门之力;“负石”,负重行远之力。老赵选“兵样”,除此之外,还有射箭能将弓把拽断,能将弓弦拉折,使用劲弓要能射倒箭垛,等等规定。

此外,老赵还吸取唐以来藩镇之弊,改立“更戍法”,即将训练有素的士卒轮流分遣,大藩由禁军戍守。这样,就让戍卒往来道路,以此练习勤苦、均分劳逸。这个方法有了期望中的结果:领军的将军,其手下士兵常得轮换,史称“将不得专其兵”,而“士卒不至于骄惰”。一次性地结束了中唐以来两百年间的“藩镇之祸”。据说,这些都是赵普所上的谋略。纳入五代十国的历史来看,就会发现“更戍法”的创造性不简单。增强军力,又天下太平,这是两百年间多少帝王藩帅梦想不及的。

老赵的另一个改进,与范质有关。老赵之前,君臣议论重大政事,必命宰臣坐议,完事后,常从容赐茶,宰臣乃退。古称“坐而论道”,非“立而论道”。唐及五代,还在遵守这项制度。范质等人是后周旧臣,老赵留用为相。但范质等人自知原是周室人物,故内心常常不安,“又惮帝英睿,乃请每事具札子进呈取旨,帝从之。由是坐论之礼遂废”。在范质之前,君臣议论军政大事,以口头议论为主;有些重要的号令、官员升迁、刑赏废置之类,只需要将写好的文书当廷呈上,君王画个符号,即可颁发施行。到了范质这个时代,他开始将所有议论之事均草成“札子”进呈,退下来时,就研究札子所得圣旨批语,中书同列在文件上签署姓名作为标记。范质以为如此做事有凭有据,可以免去种种失误。他曾对太祖说:“这样做,可以尽禀承之方,免妄误之失。”由于呈札子,不需要即刻等待批复,故不必坐;而札子越积越多,有些札子要等到翌日或多日后批复,所以赐茶之礼也废。

野史中对此有些不同说法。《邵氏闻见录》说:太祖即位后一天,宰执范质等犹坐,太祖曰:“我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范质等人起来呈送札子,太祖看时,范质等欲复位,但太祖“已密令去其坐矣”,于是,坐礼废。这个意见是说老赵玩阴谋,我不信此说。老赵如果有意废除此礼,只需要知会宣徽使一声,宣布为一种规则即可,哪里用得到如此心计?这是矮看了老赵。

“坐而论道”之礼

废除“坐而论道”之礼,自建隆元年始,造成这个礼废的是范质。范质在相位,所下制敕,中规中矩,凡遇有官员除为刺史、县令之类,他尤其关心户口版籍。有使者要下去按查民田及狱讼,范质都要亲自召见,为之讲述天子忧勤之意,而后再派遣外放。

范质忧心天下,有汉萧何之风,故时号“贤相”。据说他生病之后,老赵多次想到范府看望他;又怕自己亲自造访,给老范添麻烦,就派了宫中女眷到范府问询。但范质家里迎奉贵宾的器皿都凑不齐,宫中女眷向老赵汇报,老赵就命翰林司赐给他果床、酒器之类。

后来再派人到范府,对范质说:“卿为宰相,何自苦如此?”范质回答道:“臣过去在中书省,从无私交请托,所与饮酌来往的,都是贫贱时的亲戚故旧,用不到那些器皿,所以因循下来,一直没有添置--不是我买不起啦!”范质病逝后,老赵曾对左右说:“朕闻范质居第之外,不植资产,真宰相也!”

后来的宋太宗亦看重范质,曾对近臣称累朝宰相,循规矩、重名器、持廉节,没有人能与范质比。但太宗也有一句批评意见:“范质所不足者,但欠周世宗一死耳!”

同类推荐
  • 全能帝师

    全能帝师

    风雨飘摇的帝国,危在旦夕;婀娜多姿的美人,各有千秋。因为一次意外的蹦极事故,苏晨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谎话连篇,胡吹神侃,如何成为权倾朝野的帝师?初来乍到,险象迭生,如何诛灭位高权重的乱臣?兵微将寡,内外交困,如何杀退来势汹涌的强敌?卑鄙下流,厚颜好色,如何赢得千娇百媚的芳心?【紧急提醒:未成年禁止阅读】【高能预警:卫道士禁止阅读】【主题遵旨:将无耻进行到底】
  • 大清之最强总兵

    大清之最强总兵

    国际著名雇佣兵张帅在执行任务时失败,被目标用乱枪打死。死后却附身到清朝一位长期被上司欺压,同僚排挤的小军官身上。张帅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一步步抗争到底,镇压太平天国,剿灭捻军,最终...........成为清朝一方霸主。
  • 历史不忍细看

    历史不忍细看

    历史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由诸多的史实碎片构筑而成,但是由于客观、人为等种种原因,它本来的面目也许已经模糊或者改变,笔者试图通过种种手段,深入追寻历史最初的模样,引人回味,引人深思。
  • 汉末仗剑行

    汉末仗剑行

    大梦忽醒来往事已千年一个爱好三国历史的现代普通青年,突然要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迟暮帝国。是该随波逐流,成为历史浪潮中的一名看客;还是逆流而上,当一名斩破大浪的历史投机者?
  •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每一位杰出人物都留下了不灭的印迹。他们不因生命的逝去而被人遗忘,也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印迹稍减。他们以睿智深远的思想、博大精深的智慧、追求真理的精神、无所畏惧的勇气后世仰瞻……他们用自己的伟大贡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名扬千古、永垂史册。本书按时空线索筛选出具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365位杰出人物,讲述了他们的成长、成才历程和卓越成就,在拓展读者知识面的同时,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本书从世界范围内按时间的线索筛选出具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365位杰出人物,讲述他们的成长、成才历程和卓越成就,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扩展知识层次。不
热门推荐
  • 巫族传说

    巫族传说

    看似普通的千羽大陆却是神秘巫族的发源地,一次回归之行却引发无限陷阱阴谋,情感的种子在九年前便已悄然种下,一次惊心动魄的巫族之旅,一场历经生死的旷世情缘,巫族传说为你开启这神秘旅途。
  • 创神界

    创神界

    地下城与勇士中的阿拉德大陆,危机重重,异变的魔兽,苏醒的深渊,还有蠢蠢欲动的魔界。少年被妹妹的魂魄带到了这个世界,七个鬼神加身,使得他踏进了这个奇异的世界。鬼神只能为我所用,深渊终会被我踏破,天界的战火由我来平息,还有那魔界将由我覆灭。这一次,我一定要守护好我爱的人。守护好那一丝温暖。(附加;本书中妹子众多,萝莉一筐,思想纯洁的妹控、萝莉控请进来吧。)
  • 闲话文人

    闲话文人

    本书介绍了胡风、巴金、沈从文、老舍、赵清阁、徐悲鸿、孙多慈、萧乾、柯灵、田家英、陈子庄等名人轶事。
  • 芷诺真恋

    芷诺真恋

    在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时代,我们曾经最纯真的爱情会不会比那些lv,爱马仕更吸引人?这个故事不高富帅也不是白富美的,也不是屌丝逆袭,就是属于最普通一群人最纯真的情。一个普通男孩在大学时光前后,发生的感情故事,有啼笑皆非的,有潸然泪下,可能让我们找回最初的感动。
  • 学习哪有那么好玩

    学习哪有那么好玩

    学校生活完全和小说中不一样啊喂所以就用这本书写出初中生的疾苦
  • 网游之黎明英雄

    网游之黎明英雄

    在失恋的重大打击下,柳成心灰意冷的进入了黎明英雄,在游戏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找到了自己的未来!与泰坦称兄道弟、与冰龙殊死搏斗,且看他如何在神的考验下重获新生!如何在这游戏当中创造自己的辉煌!《网游之黎明英雄》与你一起见证!
  •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本书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翻阅赫本的生平,就此解读一个女性优雅魅力的极致。我们研究赫本,是为了找到自己。我们也要像赫本那样充满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展现出自己对时尚的直觉。研究赫本的生平、勇气和她所经历并克服的一切,更有助于我们对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她的优雅、高贵、行为以及其他一切,会给予想要活出真我的女性最好的启示。
  • 蓝客一梦

    蓝客一梦

    青年漫画家蓝客,独自去深山老林中的,一个失踪过很多人的,神秘‘冰火玄冥洞’探险。却不料,他孤身进洞画画时,画笔竟诡异‘画女鬼’追击他,吓得他拼命逃跑,误撞进了怪异石室,被一个‘非人非鬼’的‘红衣古女’,赶入了一本巨大石‘天书’的诡异世界。而更蹊跷的是:他的前世今生,都与‘天书’中‘白骨洞’中修炼的‘白骨夫人’,有着未解的冤缘。进洞后,蓝客才发现自己一个凡人,去斗老妖精‘白骨夫人’,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可是,为了活命,他只能在险境横生的妖洞中,侥幸寻找一线未知生机,利用机缘巧合所得的法术与法器,与白骨夫人斗智斗勇……而他此次进洞,也绝非偶然,而是有某种未知的神秘使命,等着他去完成……
  • 风动苍穹

    风动苍穹

    一个天真的少年无意发现一个奇特的神殿,得到一位上古仙人修炼的秘籍,并且得到了这位上古仙人的武学传承。并且从这位上古仙人的口中了解到那充满了无限传奇的修真界,理所当然的踏入了这逆天的修真道路。然而,因为主人公得到了那不应该得到的武学传承,使得整个修真界结束了数万年来的平衡与安定。也正因为这上古传承使得修真界暗流涌动。但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主人公身上竟然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在他踏入修真领域之后,无数的奇遇和好运降在他的身上,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有无数的变数和危险。看主人公携带自己的红颜知己如何笑傲苍穹,敬请期待!
  • 呆萌皇后请接招:不要皇上要人参

    呆萌皇后请接招:不要皇上要人参

    带着皇上去查案?一个没查好竟然还查出了帅皇帝的`艳遇`?“天啦天啦!你们继续,我什么都没看见!”楚心璃捂着脸跑出去,终于,第二天,皇上有断袖的特殊嗜好成了众所周知的事情,听着不远处侍女们议论纷纷“你们听说没有,这皇上啊,竟然喜欢男人!”“是啊是啊,怪不得皇上这么久没有叫后宫的娘娘们侍寝了!”手中的毛笔被南宫寒攥碎了,咬着牙看向一旁嗑瓜子儿的楚心璃:“爱妃你好本事啊,拐走朕的人参去救人还大言不惭地说朕有龙阳嗜好,很好,朕这就让你看看朕是不是断袖!”楚心璃变了脸色“等等,皇上!臣妾知错了!”南宫寒邪笑“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