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40400000017

第17章 生命的奇迹(3)

印尼医疗救援队拥有灾害救援实战经验,特别是骨科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为了印尼医疗队在文县的工作进展得顺利,当地有关部门专门安排了伙食。全部提供纯正的清真食品,队员的情绪都很好,在完成正常的医疗任务后,他们还主动去周边的山村义诊。医疗队员实地察看了文县中医院、文县城关一小、文县城关镇清水坪村的受灾情况。被夷为平地的清水坪村让亨利感触很深,他掏出随身携带的1300元现金捐给村民,其他队员也纷纷为村民捐款7700元,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祝福。

文县来的私家飞机

5月23日,一架满载方便面的直升机,经过70多分钟的飞行,降落在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的王家院社。

这是一架私人飞机。私家飞机第一次加入抗震救灾的工作。

这是“5·12”地震之后的第12天。

这架飞机是上海康桥正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私人座机。在知道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考虑到灾区特殊的地理形势,公司领导迅速作出决定,决定派飞机前往灾区抗震救灾。

通过短时间的动员,一支由12人组成的救灾志愿队迅速集结并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15日,后勤保障车赶到三门峡,在为车辆加油休息时,他们从电台得知甘肃文县地震灾情严重的消息,遂决定前往文县救助。负责人涂锦山在决定改道文县的同时,获知文县紧缺搭建临时帐篷的彩条布,遂指示一辆车前往洛阳购买彩条布。他们一面前行,一面和国家航空总局等部门联系,等待起飞命令。18日,他们终于抵达文县。到达文县后,他们一面查看起飞降落地点,一面等待指令。5月22日,飞机在飞越1000多公里的航程后,降落在“5·12”地震第二重灾区甘肃文县。

顺利到达灾区后,具体负责飞行工作的刘东经理立即和文县相关部门联系,申请任务。在没有得到明确指示的目标后,他们决定主动出击,为灾区人民空运救灾物资。5月23日,在即将起飞时,他们终于得到当地政府要求为碧口镇李子坝村运送物资、了解灾情的要求。机组临时修正、申请航线,于下午4时30分起飞,前往李子坝村。

已有5000多个飞行记录的机长清楚,这是一次特殊的飞行。飞机起飞后,他才感觉其艰难程度。起飞地点距离李子坝村直线距离30公里,但因为空中的高压线以及其他飞行条件极差,他们迂回飞行了70多分钟才到达目的地。由于没有地面接应,降落非常困难。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飞机降落到了李子坝村王家院社。在飞行途中,他们看到通往李子坝村的公路被两处塌方完全堵塞,还未恢复畅通。

李子坝村有9个自然村,和四川青川县隔河相望。他们降落的王家院社是其中的一个。看到飞机后,老百姓蜂拥而上。随行的经理刘东刚走下飞机,就被一位妇女抱住,痛哭失声的妇女说,总算见到了外面来的人。

帐篷学校里的笑声

地震发生后,文县的学校教室成了危房,不少学校不得已而停课。兰州军区红军师的官兵一到中庙乡,就在马路边搭起了帐篷学校。一开始学校里只有6名学生,几天后,来帐篷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便另选地址,搭起了一个更大的帐篷学校。

帐篷学校的学生,来自文县一中、文县二中等学校,一共有101个学生,其中高三一个班36个学生,初三一个班65个学生。刚刚从军事院校毕业的郭老师是硕士研究生,地震之后他就赶到文县,给帐篷学校里的学生辅导英语,每天的课安排得井然有序。由于老师少,大多数时间以学生自习为主。郭老师给学生讲语法、讲例句,解答高考英语模拟试卷。

学生们住宿、吃饭都是在帐篷学校里,学校安排了女生、男生帐篷宿舍,部队还专门派来了一个炊事班给孩子们做饭。中午,可口的炒豆角、香喷喷的米饭做好了,学生们排队打饭。他们的生活、学习简单而有序。随着文县一些学校的逐步复课,一些学生离开了帐篷学校,可他们忘不了在帐篷学校的日日夜夜,忘不了解放军在危难时刻的真情厚谊。

四姐妹

文县丹堡乡尹家坝村村民张红菊家院里,有了震后少有的快乐。姐妹四人正在院子里收拾香椿芽,不时发出的笑声清脆响亮。张家的院墙也有裂缝,西面廊檐台上支着煤气炉锅灶。几次余震后她们家的厨房烟囱震塌了,现在不能做饭了,四姐妹感叹,不然还可以给地震受伤的病人继续送饭。

5月12日发生地震的当天晚上,除了大姐张红菊在农村家里,在文县工作的妹妹张红梅、张红燕和张红霞家中的房屋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当天晚上,城里的姐妹在灯光露天球场呆了一晚上,她们看到不少学生无法回家,了解到县医院也断水断电,还有不少伤病员吃饭困难。与此同时,大姐张红菊和弟弟张波已经把自家的一辆货柜车开到乡卫生院,希望他们留下,能对运送伤员有所帮助。但院长鉴于伤员多数骨折无法动弹,婉言谢绝。5月13日三个妹妹回到农村的家中,和大姐张红菊商量给那些困在学校的学生和医院里的伤员做些饭菜送去,这个建议得到了父母和全家人的支持。

尹家坝村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公路疏通后,5月14日上午,姐妹几个买了4只鸡,炒了两锅土豆烧鸡和莲花菜炒腊肉,蒸了5笼50余公斤大米饭,准备了700个一次性卫生碗。当天下午5时30分,弟弟张波开着货柜车,拉着饭菜和全家大小10余人,先到县城中学免费送饭。那天的情景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揪心,当他们把车开到学校门口,告诉孩子们可以免费吃饭时,孩子们涌出大铁门。“阿姨,给我一碗!”有的孩子告诉张红菊:“回家的路断了,两天只吃了一顿饭。”

在学校里,他们给学生送了一大半做好的饭,又赶到县医院为地震中受伤的病人送,不少病人家属非常感激:“你们是好人啊!”

此后,他们每天下午1点开始做饭,姐妹四人做整整一个下午,才能把饭做完。5月15日、17日,姐妹四人和弟弟等两次给县医院伤员送晚饭。5月18日凌晨1时8分的余震,将家里灶房的烟囱震塌。因为他们烧柴做饭,怕引起火灾,就再没有给病人送饭。这使姐弟几个遗憾不已。

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活跃在文县的志愿者,是最令人感动的人。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没有人要求,没有人命令,基于一种责任,缘于一种爱,悄悄地在灾区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用自己倾力而为的援助,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

周安仁、何世平、赵吉平,分别来自康乐县苏集镇的塔关村、马寨村、高楼子村。1976年,3人一起参军,1979年,3人一起退伍回家。

感觉到了“5·12”的震感,很快又看到了总理前往灾区的镜头,周安仁再也无法在家安坐。周安仁说:“国难当头,我们都是子弟兵。”

共同的想法,使3个战友很快聚拢到一起,经过简单的商量形成一个简单的决定:到灾区去,帮助那里受灾的老百姓。

3人的首选地是四川汶川,但是他们的经济条件限制了自己的选择。率先倡议的周安仁变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磨面机,得到了1800元现金。何世平卖了800多斤小麦。3个战友一商量,先给四川灾区捐助2000元。算算路费还有盈余,又给省红十字协会捐了200元。走到康乐县街头,看到政府正为灾区募捐,3人又每人掏出50元钱来。

5月18日,3位已经50多岁的老兵,踏上了前往灾区的路,一路风尘,终于到达了武都市。为了省钱,3位老兵在街头露宿了一夜。19日,他们搭乘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来到了文县。看了看,文县的灾情和四川的差不多,心里很难受,3位老兵又每人捐了100元钱。

他们没有钱了,但有力气。52岁的老兵何世平提议为灾区人民好好出些力气。本着这个这个愿望,3位老兵住进了帐篷,每天开始装卸各种救灾物资:每一床棉被、每一箱方便面、每一顶帐篷……

在文县一处救灾物资转运点,3位老兵正在装车,200多箱方便面和250条棉被需要他们搬运。因为路远害怕下午有雨,司机不时催促他们,汗水很快从他们脸上淌下来,脊背也渗出汗渍……车开出后,3位老兵坐在门前的水泥台阶上开始抽烟喝水。记者问他们在灾区的感觉,他们的回答很平静:没什么感人的,只是得这样,每天都这样。问他们是否害怕余震,老兵周安仁哈哈大笑:“一天累得骨头都散了架,晚上倒在床上就睡,没觉着。”记者说从你们的情况来看,家境都不是很好,外出打工,每天还能挣个几十元,这样不亏吗?赵吉平说:“不瞒你说,我是个瓦工,每天60元的工资。可是账不能这么算。我们都是当过兵的,这样做是应该的。”

记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这里毕竟是灾区,如果你们有什么万一,怎么向家里交代?3位老兵不说话,从衣兜里拿出一张纸来:“我们都准备好了,随身装着。”

在这份“誓言”上写得清楚:“在抗震救灾中,如果发生任何不幸或者意外事件,我们心甘情愿,不用照顾我们的家人,绝无怨言!”

下面,是3个血红的指头印,3个大写的名字:周安仁、何世平、赵吉平!

灾区还有一对都是军人出身的父子俩。

父亲王军,今年43岁,1983年入伍,自称老兵或班长;儿子王皓,今年21岁,2004年入伍,自称新兵。老兵说干什么,新兵总是大声呼应:“是,班长!”两人来自陇西县,王军在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上班。

王军说他和儿子都是武警,而他服役的地方就是陇南,应该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地震后,他就召开了紧急家庭会议,决定带儿子前往陇南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得到家人的积极响应。

赶到陇南后,听说王皓退伍前所在的部队在武都区柏林乡大庄头村救灾,父子俩迅速打的赶了过去,可是部队在这个地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听说文县的灾情严重,他们决定去那里。父子俩搭乘运送抗震救灾物资的车辆赶到文县,下车后,就势把车上的110张活动板房的材料卸了。

王皓和父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灾区人民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长得眉清目秀的王皓觉得不这样做,心里憋得慌。他和父亲的举动得到妈妈的支持,爷爷奶奶每天都打电话来,鼓励他们好好干。

王皓清楚,父亲在休病假,他的心脏有问题。父亲的药他随时装在身上,以防不测。

陇南市武都区城关镇西关社区退伍军人罗丽,是陇南市武都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名志愿者。

5月12日下午两点多,罗丽正在单位上班,突然感到桌椅茶几摇晃,房屋摆动。这时,有人大喊:“地震了,快跑!”

罗丽的眼前出现一片恐怖的景象:武都城区南北两山尘土飞扬,像无数颗炮弹轰炸过一样,霎时天昏地暗,到处一片狼藉。单位办公楼严重裂缝,玻璃大多被震碎,而余震又在不断发生。

当得知震中在四川汶川时,罗丽脑子里马上蹦出一个念头:到重灾区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个念头让她寝食不安,根本没有心思收拾被震得七零八落的家。她到处打听抗震救灾渠道,可直到晚上,都没有联系到具体的组织者。这时,罗丽想到自己退伍军人的身份。

第二天一早,罗丽联系上两名战友到武装部报到,要求去一线,去最危险的地方。在她和战友的强烈要求下,被特批为民兵,编入武装部民兵应急分队。

14日,武都区桔柑乡大岸庙的公路因山体滑坡被严重堵塞,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在蜿蜒的山路上排成了长队,应急分队奉命抢修。应急分队的民兵劝罗丽:“别去了!一个女孩子能干啥?”

要强的罗丽大声抗议:“我一定要去,这里没有女孩,只有士兵,只有志愿者!”

从没干过这么重的体力活,不一会儿,罗丽的双手磨起了血泡,火辣辣地疼。情况紧急,所有的人都埋头苦干,6个小时后,阻断的公路终于被打通。这时候,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贴在她身上,一动就磨得皮肤生疼,腰腿、胳膊酸痛难忍,连整理一下头发都非常困难。

在帮一家村民清理埋在废墟中的粮食时,罗丽捡到了一个小女孩的照片。听人说,这个孩子在地震中受伤了。拂去照片上的尘土,看到小孩子纯真的笑脸,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5月20日早晨,民兵应急分队接到任务,为巴基斯坦国际医疗队搬运医疗器械,并帮助他们搭建帐篷。整整8车医疗器械,有易碎的药品,也有精密的仪器,要搬到指定位置,一点儿也不能马虎。车里的很多箱子都已破损了,为了不让一瓶药掉在地上,不让一包药受污染,民兵用手从底部托起箱子,小心翼翼,就像捧着婴儿。从早晨8点到中午12点,32个人,用了4个小时,总算完成了任务。

卸完药品、器械后,民兵应急分队顾不上休息,到滨江中学拉了几十顶帐篷直奔姜家山。地震让这个曾经秀美的小村庄面目全非,四处残垣断壁。看到这一切,大家心情非常沉重,立即分成5个组,对照说明书,边学边搭。帐篷搭了一顶又一顶,长时间高强度的劳作,让罗丽头晕目眩,差点晕倒,一个老乡上来一把扶住她说:“娃,你脸都黄了,快歇歇吧!”

看到民兵应急分队的队员们非常疲倦,老乡端来一碗水,要大家喝一点再干:“娃,你歇一歇,喝口水吧。”

但是民兵们都清楚,因为地震毁坏了姜家山的供水系统,老百姓吃的水都是他们从几里外背回来的水。一碗水从这个战友手中递到另一个战友手中,一圈转完了,一碗水还没有喝完。

到了下午3点多,天色越来越暗,眼看就要大雨来临,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反而加快了速度,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下雨前,能让村民们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晚上6点,最后一顶帐篷终于搭好了。在他们返回的途中,大雨倾盆而下。

应急小分队,说白了就是哪里有急事,哪里就需要他们出现。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像罗丽一样的志愿者,一批批、一群群,自发自愿,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默默传递着爱和力量,传递着这个社会来自民间的良心和责任。

同类推荐
  • 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

    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

    《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收录了纳兰容若的诗词作品。《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收录了梦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梦江南·江南好,怀古意谁传、梦江南·江南好,虎阜晚秋天、梦江南·江南好,真个到梁溪等作品。
  • 钗外集

    钗外集

    本书内各自诗词,长短皆宜,婉约朦胧,欲说还休,淡淡道来,却又回味无穷,格近少游。其诗作不多,近词味,典雅纤巧,情思细腻。纵观蓝烟诗词,辞虽清浅,意却深婉,不用崛僻字,不涉晦涩典。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人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
  • 太原诗钞

    太原诗钞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整理出版的歌咏太原人、事、物等相关诗歌的结集出版。本书上起上古歌谣,下至当代诗人的现代诗,精选300首,纵横二千多年,是一部展示太原历史和人文的优秀作品。诗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附有作者简介、题解以及简要的注释。
  •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本书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本书的感怀。
热门推荐
  • 溟猫

    溟猫

    “时间被轻轻踏碎,再也无法拼接完全。”一只黑猫站立山巅,俯瞰这片残忍无情的陆地。我,终究会回归!“我,溟帝,回来了!”黑猫跃向星辰,月亮瞬时变得猩红,犹如黑猫的眼眸…
  • 娇妻你别跑

    娇妻你别跑

    在最困难的时候,遇到设计师Keven,两情相悦的他们决定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这一切都被孩子的亲生父亲——凯胜集团的少董,刘凯打乱了。他决定对张曼母女负责,最重要的是,他已经深深爱上了张曼。一次又一次,张曼都选择从刘凯身边逃走,可是,刘凯始终没有放弃对她的追寻。最终,她能逃出这段恋情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灵魅影

    仙灵魅影

    常想把他和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可是几次抬笔终不知从何说起。他爱她,可是为了彼此为了仙途不得不先她而去。她爱他,所以决定不牵绊。然而,世事无常,他又回到了她的身边,虽然沧海桑田。一系列的诡异离奇的案件,一幢幢令人发指的惨案,一次次的险象环生。为何都无怨无悔,生死相依?也许只因为在千年之前,早已对彼此许下了承诺。
  • 暗网争锋

    暗网争锋

    一次监狱改革,换来一场震惊全国的越狱;一次金库大劫案,牵出蠢蠢欲动的黑客团伙;一个黑客,仗着身后犯罪集团提供的支持,肆无忌惮地挑衅我公安系统的权威。王天络,一个入职公安系统的菜鸟,也是网络安全前沿的战将,他将如何还击,上演一幕引人入胜的暗网对决……
  • 巫毒娃娃

    巫毒娃娃

    我是一个娃娃,一个邪恶的娃娃,可直到遇见了你,对不起,我爱你
  • 爱情手记之红尘夙愿

    爱情手记之红尘夙愿

    爱情故事的点点滴滴,曲曲折折,分分合合,都始之于你我生命深处的情之结,是恩是怨,都深在其中。于是,在岁月流逝,在时过境迁,在生活慢慢将爱情一点一点地改变了的时候,希望我们不要轻言分手。因为,改变的也许只是爱的形式,而非爱的初衷。让我们唯爱是尊唯情是本,让爱情陪你慢慢变老……
  • 圣尊的霸道爱人

    圣尊的霸道爱人

    她本是富家小姐,女中强人,冷傲霸女,却因一场意外而穿越!这古代什么都好,就是桃花朵儿朵不好。你看,神秘的弥源源主,霸道的应天王爷,冷清的神医圣子,害羞的南郁王子,个个都完美,个个都优秀,个个都温情!你说,她到底应该选谁做她的命中夫婿呢?
  • 卿醉倾城

    卿醉倾城

    想她堂堂的一个编剧,还未露出锋芒,就香消玉殒了。还悲催得与人灵魂互换!遇见了史上最腹黑男人!“夫人,为夫饿了,咱们吃饭吧!”“好!”于是便被抱起放到了床上…“夫人,为夫觉得许久没做运动了,今日咱们一起活动活动如何?”“好!”然后又被抱起放到了床上…“夫人,为夫觉得今日天色已晚,春宵一刻值千金,咱们就别浪费金子了。”某女再也不相信字面意思了,揉着酸痛的腰,一脚把男人踢下床,他奶奶的,再诱惑老娘,让你断子绝孙!某男恬不知耻的问,“夫人,你舍得吗?”
  • 梵烟

    梵烟

    他在凡人界的时候就是那样喜欢吸着讲着话。修仙之后还是那样。这样的一个人是不是连这种习性也控制不了?如果你这样想,你就错了,太错了。这本书就讲的是一个,烟民的生活,一个修仙人的烟情,这种烟情,伴随着他一生,伴随着他身边的所有人。以致于,后来梵天一界的人都知道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招牌动作。凡人时的激情与无奈,成仙神之后的狂暴和心伤……看看这本书中的主角怎样用那一支香烟去征服着这个世界……
  • 司马法

    司马法

    本书主要内容为: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用众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