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5500000006

第6章 一天两个红太阳(1)

黎明的品质

黎明的品质决定于声音。当几声鸟鸣透过窗子将我唤醒,困意顿失,浑身生出劲来,晨练时手脚伸展自如,而不会感到半点吃力。哪怕是个阴沉沉的天气,鸟声也会擦亮我家的玻璃,使屋子里光线具有一种清新的质感。

楼下是一条河,常常天还没有亮,就有妇女下河洗衣,棒槌“啪啪”捶打,使多少人的梦突然中断?我却喜欢在黎明前起床读书,让窗外的光线遮住室内的灯光,让鸟鸣成为一种伴随的音乐。我也不厌烦棒槌声,还将此起彼伏的棒槌声视作一种舞蹈合奏,而河流浪花是跃动的音符。我想,如果没有了棒槌声,必定是黎明的一种欠缺,因为要么是河水干涸了,要么是河水受污染了。

我在北京寄居的时候,经常在黎明时回忆黎明,想念家乡的晨光。我住在五楼的阳台上,楼下是街道,日日夜夜都是嘈杂的人声车声,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摆摊做早点的人们就已忙碌开了,传出很大的声响。这里,时间是一条坚硬的链,将很多人捆在一起。时间的概念只有时分秒,而无黎明和黄昏。如果有黎明,也是品质很差的,至少我从未能听到过一声清脆的鸟鸣。

曾经住过一段时间地下室,灯始终是亮的,人的生物钟错乱,身体内的节律与大自然的序律极其不对称。我钻出地面,恍惚来到了一个异常的世界,不知道这时是早上、上午或下午,不由得心生恐惧,又逃回地下室。朋友一出地下室就头晕呕吐,走路需要人搀扶。他不是身体体质差,而是“背叛”自然之后遭受的报复。谁让我们丢失了黎明,拒绝了黄昏?身体上、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和危险信号,迫使我们搬出了地下室。我现在最同情的就是城市住在地下室的人,而不是那些住棚屋的人。

到了冬天,我常以为自己与黎明非常的亲近。在老家,我比小鸟更知道黎明的品质在冬天如何呈现,是我窗口的光线让小鸟误以为黎明已至而啾啾鸣唱,我就笑它们用我的光线清嗓子。冬天,我依然五点左右就起床,这时候将落未落的树叶也可能等一会借着晨曦再做精彩的转身吧,因为这时候的睡梦很美很甜啊!我不是无福享受,而是我从雪地的反光中看见了冰凌坚固成一种凛然不屈的力量,在河水静静流淌的声音中听到了一种荡然无悔的情怀,还在嘶叫的风声中闻到了一种最刚猛的天籁之音,大自然的美,在黎明达到极致。我实在不愿错过这样的黎明。

树,倾斜的风姿

当洪水来临,人们惊慌不安之时,有多少目光停留在河两岸那为数不多的杨树上?我终于知道了树是如何倾斜的,它们抵挡着洪水,减弱了洪水的威力,而它们却只能以一种倾斜的姿势见人。

还记得小时候,我和伙伴们惊奇于一些树为何呈现出倾斜的姿势,难道是专为我们这些小孩长成这样,让我们到它身上玩耍吗?倾斜了的树,躯干上布满岁月的疤痕,枝丫扭扭曲曲,树根暴露的部分,像跷起的二郎腿。我们喜欢倾斜的树,坐在它上面讲故事,看小人书;或者将它当作跳台,往河里扎猛子;或者通过它去攀爬另一棵树。那时候,对于树为什么倾斜,我们有许多童趣的猜想:它喜欢倾斜地生长;旁边的树欺负它,使它只能斜着身子。稍大一些时候,我们就说大树遮挡了阳光,小树斜着身子去寻找阳光,结果再也直立不起来了。却从未关注树在洪水中的贡献。

洪水过后,我特意去看望河岸上的树。少数树依然挺立,更多树却不同程度地倾斜了,其中有一棵树就快横着贴近地面了,但它没有倒伏,其状态动人心弦,令人肃然起敬,钦佩它在与洪水较量时的顽强与坚韧。树的枝丫被折断了很多,剩下的被树呵护在朝地的那一面;残留的枝叶上满是泥巴,失去了绿意;树干伤痕累累,像是被洪水裹挟的石头撞击过。一些水草还有垃圾缠绕着倾斜的树,它们如重伤的战士,用非凡的毅力让自己绝不倒下。我不由得伸手去抚摩它,感到一股生命的活力还在,这时想起小时候相伴过的那些倾斜的树,便坚信眼前这些倾斜的树一定会活下去。

我伫立良久,然后离开,回头一看,蓦然觉得所有的倾斜了的树展示出一种美丽绰约的风姿。

或许不少人像我一样发现了树的这种风姿,一时间,人们常常谈论起它们,有人建议将其扶正,有人反对,说现在不是植树的节令,扶正它,它会死掉。于是,大家决定不动它,就让它在我们眼前倾斜着吧!这是付出者的鞠躬,奉献者的风度。最后,有一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响应,那就是等到植树时节,大家齐动手,在河岸上栽更多的树。

根盘水乡

狂风暴雨的天,想起故乡的树根。那树根真是丰富,真是特别,它盘绕着整个小镇,牢牢地将它编织在一个坚固的“防洪体系”中。

小镇位于大江湖泊之畔,河汊交织之中,汛期江水上涨,河水也上涨,若是下暴雨,小镇便被水包围,成为一座孤岛。我亲见过几次大水快速攀上河岸,涌进屋来,将所有的街道都淹没了。人们转移到镇外的高地暂时住下,也有人死活不愿转移,依然待在屋中视若等闲,直到水退下去。水一退,小镇又恢复了原貌。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小镇到处都是树根,尤其是沿水的岸,树根盘结,伸展到水里,扎在泥中。初学游泳,双手抓着树根,身子浮着,两脚“噼里啪啦”地打水,练习一段时间,尝试着让手松开树根,变成划水的动作,脚仍不停地拍水,不久游泳就学会了。即便手一松,人沉下去,也不危险,有树根托举,抓上树根,人又浮出水面。很多人都喜欢潜入水中,在树根的缝隙间摸鱼捉蟹,常有收获。

谁家若是在河边挖树根,会遭到人们的谴责,虽然首先威胁的是他自家,但洪水无情,它像斧头一样,一块块削切河岸,殃及左邻右舍。有一次大水中,邻居曹家屋后的河岸突然轰地坍塌了一块。我母亲紧张起来,同时责怪道,就他家,这些年不栽树!我父亲说,那年他家盖房子,挖河土填地基,斩断了不少老树根,使得泥土松软了,即使栽树,也难以达到以前的防洪效果。曹家在坍塌的惊吓中吸取了教训,赶紧于第二年春天,插了一些柳树。

邻居谢家比较富裕,为了扩张地盘,他们将屋后的树连根挖掉,然后砌石成墙,筑土填基,成为与房子同一水平线的“后院”,栽花种草,很是美观。他家屋后通向河床的缓缓倾斜的坡岸消失了,涨水季节,水抵达石墙,往上涨,将人们通行的街后的小路堵住了。我们摸鱼到此,发现没有了可使鱼藏身的树根,便将其省略掉,转移别处。有一年,石墙哗地倒塌了。谢家竟怨怪起泥瓦匠不负责任,将墙砌得不坚固。实际上,在洪水的冲击与浸泡下,石墙哪有树根缠绕的地基坚固呢?

每年春天,家家都在河边插柳栽树。先将那些老树、死树伐掉,虽然树根可以做柴火,但人们不会将它挖出来。常言道“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水乡小镇,人们年年复年年,有心插柳。柳树易活,在成年柳树上砍下树枝,栽到地上就成了新的柳树。多少年过去,小镇地下的树根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根网”。那是一个安全网,使得小镇历经一次次水患而没有被冲毁。

祖宗之地

曾问父亲,我们家是什么时候从那个叫何强屋的山村里搬到小镇上来的?父亲不清楚,他只知道他的曾祖父那一代就巳经生活在小镇上。这说明我们从那山村里迁出,至少有七代了。

那山村就是祖宗之地,每年都要去,清明时节,或者腊月。

一到祖宗之地,不知是心情的缘故,还是受山村特有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尽管地里有绿色蔬菜点缀,沟渠里溪水潺潺,但我还是感到了大地的厚重与苍茫,被祖宗之地特有的氛围浸染着,每一脚踩下去,都能明晰地感受到一种身子被托举的力量。

村子里不少人家盖起了楼房,建筑材料与山外的镇上、县城,还有市里差不多,如混凝土、铝合金、蓝玻璃等等,似乎与大地的本色不协调。但这些楼房却被乡亲们视为富裕的象征。进入腊月后,在外打工的人陆续回乡,村子里的人多了起来。这一年不同,日子好了,家家出资造一间“堂屋”。在年长者的带领下,祭祖活动持续进行了几天,村子被鞭炮声笼罩,上空飘荡着灰色的草纸烟。锣鼓时而响起,还有沙哑的说唱声,在山谷间回荡。

当村民们一个跟着一个绕着村子行走,再回到“堂屋”时,我走在了人群的后面,看看手表,只用了5分钟,村子太小了。第一回参加这样的活动,身上激荡的是一种对祖宗崇拜的热情,我可是从山外小镇上长大然后往来于城市之间,在山村没有住过一夜的人啊,回到祖宗之地,我竟然与乡亲们一样的虔诚。

祭祖活动,是有程序的,用老乡的话说,要讲规矩,那些有经验的人一直发挥主导作用,而其他人积极参与,都很投人,没有一点游戏的味道,或许在他人看来这是一种成年人的游戏,但乡亲们没有多少文化生活,尤其集中起来办一件事不容易,只有这腊月祭祖仪式无疑成了最重要的一项共同参与的文化生活。每个人都有心愿,来年多挣些钱,娶房媳妇,生个胖娃娃,平平安安……平时宁静的祖宗之地,这时被人们的寄托和期望沸腾了……

这个山村有多少年历史?怎么只有几十户人家?我问自己。

山村太小,容不下更多的住户,于是不断有人搬迁了出去,例如我的某一位先祖,他在这里憧憬着山外;他在这里忧虑而痛苦地默想生活,要改变自己;他在山上砍柴的时候望到了另一片蓝天;他在小河沟边濯脚的时候,目光追随一片树叶而去;他的孩子在摇篮里嗷嗷待哺,需要他去觅食;他的老娘无钱吃药,在床上呻吟;他的父亲骂他无出息;山外有个掌柜的手下缺一位帮手;他谈了一房亲事,需要一份彩礼;他一次到镇上办事瞄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他被拓荒的人裹挟着离开山村;他被卖了出去;他被抓了壮丁……有很多假设,很多理由让祖宗之地的人离开这里,去开辟一块新的土地,去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融入另一个群体。但祖宗之地不会因贫困而消失,它的存在,犹如大地,有人维护着族脉,连接着血缘,就像树对根的记忆,冬天依然站立着,是为了等待舂天开出新叶。

对生命的关注和记忆,被祖宗之地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多少人不远路途遥远赶来。这块土地或大或小,都是生命开始的地方,你,或者你的父亲,或者你的祖父,或者祖父的祖父,从这里出发……你也许记不住自己的祖宗之地在哪里,但只要记住了父亲、祖父的记忆,你心中的祖宗之地就依然存在着,你尽管一时返回不到那里,但记忆的证明出现在你的梦里,你的遐想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是台湾作家余光中的诗。记得我二伯1992年第一次从台湾回大陆就去了祖宗之地那个小小的山村,他还捐了一笔钱给乡亲们修筑了一条路。

几百年的沿袭、发展,人口在壮大,在流动,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山村,祖宗之地,却远不止到场的这些人在敬奉。多少人生命记忆里,有一块祖宗之地,在忙碌奔波中,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来源于何处,是灵魂的需要。

我去老家看自己

我一出门,大风立即扑过来。我与风撞了个满怀。风在我身上发威。

我打了一个寒战,继续往前走。风不断地拦截我,紧紧地追着我。这种连风都没有方向的日子,我去哪里?到老家去!父母不在了,老屋也卖了,去看谁?我看我自己——童年的我,少年的我。

小镇拆拆建建,格局已大不同往昔,但我没有迷失,因为所有的改变,也没能将我的记忆完全覆盖。河流还在,虽然河堤变成了一条热闹的街道,但我还记得脚下的土地曾发生过的有趣的往事,它也就很快变回了一条河坝。走在我前面的是一个扛着网罾的男孩,他走向河床,走向湖场,他的身边还有其他男孩和女孩,他们快乐的身影在阳光中跳动。我跑上前喊了一声什么,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走在孩子们当中,顶着烈日去捕鱼捞虾,间或游泳玩耍;冒着寒风去寻找柴禾,间或野炊游戏。

眼前的男孩女孩,是童年伙伴的音容在我回忆中的浮现。他们的笑声很快被嘈杂的市井之声淹没。我闪到路旁,躲让一辆汽车。车子愤怒的喇叭声,司机对我表示不满。他也许是本镇青年,他也许把东张西望的我当成了“异乡人”。河堤最先变成公路的时候,他还不在这个世上。那时是一条平坦的砂土路,我和伙伴们日日在上面追逐,脚丫子被石子硌肿了,磨破了。一辆汽车,我们发疯地追赶,呼喊。车子越来越多,不再稀奇。什么时候砂石路铺上了柏油,接着又铺上水泥。我们的活动半径很大,一条河坝的消失,不会有多大的影响。我们顺着小河走向皖河,沿着山冈去攀登大山。

你回來了?有人打招呼。我应道:回来了!我假设对方继续问:你看谁?我在心里回答:我来看我自己。

听说方子塘已经填了土石,正在盖商品房。我心里一震,那可是镇上最大的一方池塘,位于小学后面,很多人在那里学会了游泳,它不长水草,从没人因玩水而淹死。它是块家塘——与镇民日日相伴,犹如家中一位非常慈祥体贴的老人。到了冬天,我们喜欢在塘面上溜冰,也从未发生过事故。我常常绕塘而行,看鱼儿喁喁戏叶,观尖嘴鸟俯冲而下,极快地叼起小鱼。打水漂,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有人拋出瓦片,大家一起数数,一个两个三个……多年没看过方子塘了,在大城市与童年的伙伴相遇,一谈起方子塘,我们就想回老家后,一定要到塘边走走,最好是下水畅游一回。如果是隆冬的话,溜一溜冰,并折些千纸鹤、红五星撒在冰上,一如当年。倘若时间充裕,拿一根钓竿,在塘边坐几个时辰,不在于钓鱼之乐,而在于与自己约会,让童心回归。

去看看吗?我问自己。我摇了摇头。一个建筑工地有什么好看的?我倒是乐意到老街上去走走。一条几百米的老街,走了一半竟没有遇到一位熟人。我看到一群奔跑的少年,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小巷,又很快在街口消失。他们举着五颜六色的风车,他们推着哗啦啦的铁环,他们放着大大小小的风筝。他们燃放着鞭炮,噼里啪啦;他们拿着木头枪、链条枪,冲啊冲啊。他们的身影出现、消失,消失、出现。他们的个子越长越高。有个人推出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立即围上很多伙伴。一个人学会了骑车,另一个人也学会了骑车,大家都学会了骑车。初学者,总是摔倒,没有人因摔倒而不再骑车。学会骑车的他们,头发不再像扣在头上的黑锅,衣服鲜艳笔挺起来。青春期的他们渐渐装扮了自己,个性张扬。小伙子潇洒,姑娘们漂亮,流行歌曲中,老街释放出1980年代的活力——又一批青年走出老街,到各地去求学、工作、恋爱、成家。我看到了我18岁的背影,在街口一闪,整个天空和大地都充满了激情,他的身后是母亲泪水婆娑的目光。我带着理想和梦想,去了他乡,开始新的人生之旅。一次次回来,一次比一次间隔的时间长,每一次回来,发现老街更老了。

同类推荐
  • 大风歌:风之碎

    大风歌:风之碎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一本适合在午后的阳光下,伴一盏香茗细细感受的美文集。作为一本美文精选集,本书包含了作者对温暖亲情的记述,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对当下流行文化现象的探讨和思索,以及旅行在外行走中的种种见闻和感悟。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扑朔迷离、谜底意外的侦探故事;有德昭日月、流芳百世的名人传记;有美好柔情、感天动地的爱情颂歌;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涉猎了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的所有领域。一卷在手,纵览名篇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花季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花季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太上无赖

    太上无赖

    本是上古圣族中的弟子。受天下万族敬仰,每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一次过错而被困在刑罚之地。本以为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惩戒,谁知再醒来时,一切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教观撮要论

    教观撮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女王:桃花旺

    腹黑女王:桃花旺

    她是一个重生的女主,怀着仇恨的心,重生在东若家,刚出生的她,便开始努力修炼,还各处收集高手,创建了让人闻风丧胆的花魅宫,为的只有引出星刹帮。女主的仇到底能不能报呢?
  • 婚期已过:前夫莫追我

    婚期已过:前夫莫追我

    【自白版简介】你走了,我单了,梦断了;心碎了一地,反射出无数的自己,那是谁在哭泣?又是谁敲打着玻璃,附和着泪滴??你的美无声无息,却演绎着华丽的篇章,梦牵着我的回忆————季默思对不起,我没长成你喜欢的样子,没养成你喜欢的性格,没有让你心动的感觉————顾萧雅不管我怎么样,你都会认为我是发疯无理取闹,满不在乎,是吧?————季默思靠!她顾萧雅就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人!明明离婚了大半年了,却还缠着她不放!得!你追!我跑!你再追!我再跑!“顾萧雅!我替你算过了,你命里缺我!”“屁!”抱歉,我叫顾萧雅,可我命里不缺他!
  • TFBOYS如果这就是爱情

    TFBOYS如果这就是爱情

    爱情要经过风风雨雨的打磨,经过甜甜蜜蜜的滋润,经过阳光的温暖,最后会怎样呢?你去看了!
  • 沧歌魔殇

    沧歌魔殇

    沧桑凉歌一曲,诉不尽无穷魔殇。冥王的意志继承在扶辰宗里一个平凡、懦弱的妖孽身上,在热血冒险的仙路上,无数神妙的故事就此展开。
  • 世界级男神追捕逃妻:独家占有

    世界级男神追捕逃妻:独家占有

    国外放荡不羁生活多年的陆家三少爷在回国第一天在酒店错把艺术系女大学生莫宁心当成小姐闹成一场鸡飞狗跳的误会,某大学校庆,他受邀请前去,发小却领着她在她面前介绍:“这是我女朋友。”发小把他当兄弟,而陆炽盛欺负了他女朋友,打她注意,还想和她造人!
  • 偶买噶,我老公是鹿晗

    偶买噶,我老公是鹿晗

    一个关于和偶像鹿晗婚后的那一点事儿的小说。小逗比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大家以后可以我笙子】
  • 逆反末世

    逆反末世

    随着天空暗下去,街上的人都开始恐慌起来,直到天空再次明亮,病毒爆发了,到了八点整,这个世界上的活人已不到8%。幸存下来的这些人有人是变种,有人是生化者,也有人是普通人,看谁能笑到最后。
  • 额头的伤疤

    额头的伤疤

    和数学老师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论数学白痴的师生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