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6000000032

第32章 (3)

传送慈爱给我们所爱的人时,要先从最容易感受其良善的人开始。倘若我们想起自己的孩子或奶奶时,心里感到最温柔慈爱,那么就从他们开始。我们可以观想他们之所以成为最亲爱之人的原因,并献上关怀。当我们说着“愿你快乐”,并深深感受这祈愿的意义时,可以想象他们的脸上散发出快乐的光芒。于是我们的温馨感就愈加强烈,也更加感激他们的存在。

若想扩大圆周,以慈心容纳与我们对立的人,就必须具有心灵勇士的勇气。即使是那些令我们感到嗔恨或厌恶的人,我们也要尽力找出对方值得欣赏的小优点。当我觉得很不喜欢某人时,这个方法很管用:我会想象那人被爱他的人抱在怀中,感到温暖又快慰。有时则想象他们在虔诚地祈祷。这样的想象并非企图虚构什么,或推翻自己原先的感受,而是要打破成见,以看清他人本具的良善。“追求快乐是每个人共同的愿望,没有人想要受苦。”即使那些令自己退避三舍的人看来毫无良善可言,我们还是要记得,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想快乐,不想受苦。尽管,传送慈心给这些我们觉得难以相处的人是那么困难,但是我们却能因此扩大心的容量,无条件地付出自己的爱。

麦特非常爱他妈妈,但妈妈的缺乏安全感和需索无度,有时让他觉得“毛骨悚然”。麦特成年以后,妈妈就依赖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错、自己的决定没有错、她这个人还不赖。麦特后来搬到美国另一端,部分原因是为了躲避妈妈。他定期去看望她,总是在她需要帮忙时及时出现,但是他发现自己和妈妈相聚的时刻,常常将妈妈排拒在心门外,抗拒妈妈过度热情的拥抱,也绝口不提自己的私生活。有时候一想到她说的话或做的事,他就会觉得非常怨怒厌恶。麦特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和冷漠习性,在他母亲身上表现得最为显著。我认识麦特已经好几年了,他多次谈到对自己的反应感到很罪恶,然而他就是不知道怎么触发内心的爱。

一天,麦特打电话给我,我一听就知道大事不妙。他既生气又沮丧地告诉我,他听说妈妈生命垂危,千里迢迢赶去东岸,才刚回来。这已经是他3年来第6次放下手边事务搭飞机赶去守护她临终,而每一次她都奇迹似地痊愈,然后乞求他留下来,诉说她有多么害怕死亡,多么害怕自己上不了天堂。随后他就会尽力安慰她。他告诉我:“说实在的,塔拉,我觉得她好像把我拉进了黑洞,有时,我还真希望她已经死了!”

麦特已经禅修好几年了,虽然我们从未讨论过他的修持,但我知道他一定会接受这个建议,因此我说:“麦特,也许你能尽的最大努力就是修持慈心,对你妈妈和你自己的慈心。”他说他几个月前曾经做过这个练习,但是并没有努力,也不认真。“这真的很难,”他说,“但我会再试试看,对我所爱的人关闭心门的感觉真的很不好。”

即使很难欣赏某些人的良善,我们也还是可以送出慈爱。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很虚伪或烦躁,祈愿也很空洞粗浅,但是如能仁慈地看待这些感觉,持续练习,那么令人惊奇的事就会发生:通过纯然地献上关爱,我们的关爱之心将觉醒。

每天早上做完禅修早课,麦特会再多坐几分钟,修持慈心,忆起自己的优点的确让他的心自在些,把快乐传送给朋友和“中性”之人也很容易,感觉很好。轮到妈妈时,一开始他觉得生硬极了,但还是本着慈心说:“妈,愿您快乐,愿您感到祥和平静,愿您充满慈爱心。”有些日子,他一再重复说着:“愿您如实接纳您自己。”

日子一天天过去,麦特发现自己开始一点一滴地自然忆起妈妈的优点。她是个很有爱心的妈妈,小区里不管有谁生病或需要帮忙,她总会自告奋勇,帮忙买餐点或陪伴一旁;他也记得当他收到申请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妈妈那笑逐颜开的模样;还有他跟心爱的女人举行婚礼时,妈妈脸上也挂了两行喜悦的泪水。

几个星期之后,希望妈妈快乐的愿望愈来愈诚挚了,麦特祈愿她能感到祥和平静、认出自己的良善;而在完全敞开心胸的时刻,他也得以扩展祈愿,真诚地将所有众生容纳于慈心圆周之中。

一天半夜,那通电话终于来了,麦特得知母亲病危,真的再过几天就要与世长辞,此时他的内心已经有所转变。一开始他还怀疑消息真假,但在这个她需要他的时刻,他衷心愿意随侍在侧。他飞到东岸去看她,这大概真的是最后一次了。他决心放下被强迫或压抑时就会推诿抗拒的旧习,亲身体验慈心禅修时对妈妈生起的爱。

佛陀曾说,没有任何心灵修持比慈心修持更有价值。“慈心,即是心的自在解脱,引纳了一切;慈心发光发热,光华四射。”我们愈是修持祈愿自己与他人祥和快乐,就会愈加触及真实本性的美丽纯净。认出良善能唤醒慈心,而慈心修持使我们更觉知内外的良善,安享生命。

爱与温柔的心:真实本性的光华

人类的本性就是仁慈。当我们终于找回佛性,慈心即在爱之中变得宽广而无条件,麦特的故事正好说明了此点。

麦特抵达医院后,发现妈妈全身疼痛难当,癌症把她摧残得奄奄待毙,髋部骨折使她动弹不得。他一连五天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目睹她经历汹涌而来、几无停歇的剧痛,心中不停重复着慈心的祈愿。第五天晚上,这个时刻终于来临——妈妈大限已到,真的进入弥留状态,他们相聚的时间不多了。他凝视着她苍白憔悴的脸庞,听着人工呼吸器的声音;如今在他眼前的,不是那个索求无度、想从他身上求得什么的人,也不是那个恐惧害怕、一再要求保证的人,而是一个渴望被爱的生命。这些年来,有谁曾经真正拥抱过她?有谁曾经真正怀抱着她,让她展现脆弱,让她觉得被爱、受接纳?如今,在他定义的母亲角色和身份之外,麦特看到的真相是,她内心真正想要的就是爱人与被爱。

麦特将床架放下来,靠近她,轻柔地用双臂环抱着妈妈瘦骨如柴的身子,感受着她的脆弱,忽地忆起自己童年生病时,妈妈会安慰地摸着他的额头。远比她对爱的憧憬更加深刻的,却是她心中爱的本质;麦特觉得她即是爱的璀璨光华。“愿慈爱充满您的身心,”他悄声说,“愿您平静祥和,妈妈,愿您从痛苦中解脱。”

他靠近妈妈的脸庞,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她,他爱她,就在她身旁,爱已经到来了。他亲吻妈妈的额头,就这样抱着她好几个小时,时而轻声跟她说话,时而啜泣,感受着她脆弱丝线般珍贵的生命力,愈来愈微弱。当他离开医院的时候,她的气息似乎轻松多了,脸色看起来也异常祥和。

隔天早上七点钟,医院打电话给麦特,通知了他妈妈的死讯。麦特缓缓挂上电话,在床边坐定。他知道,妈妈终于能自在地离开,她已经随着单纯清净之爱的加持祝福进入死亡之境。几分钟后,麦特潸然泪下;他啜泣着,发现自己嘴里不断重复着:“每个人都想有人爱。”多年来一直占据内心的抗拒、批判和不信任,如今已被仁慈温柔的心取代了。

当天晚上麦特打电话给我,说他最深切的祈愿就是,永远不要忘记“每个人都只是想要有人爱而已”。著名的心理医生与作家瑞秋奈欧蜜雷门说:“一刹那无条件的爱,能瓦解并摧毁一辈子缺乏的自我价值感。”麦特已见证了爱的治愈力。他泪如雨下,说道:“现在终于知道我此生的使命是什么了,我要让每个人知道,他们多么值得被爱。”麦特找到了内在爱的良善,这爱即是祈愿他人喜悦快乐。

一行禅师写道:“当你说着比如我爱你这样的话时,要用整个生命来说,而不只是嘴上说说或心里想想而已,它能够超越整个世界。”由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当我们唤醒并展露内在之爱时,爱就会改变身边的世界。我们接触的人会敞开心房,之后他们也会触及他人的心。爱是所有众生的本性,无论是静默地献上我们的爱,或大声说出来,我们都是在帮助芸芸众生,使他们的爱灿烂绽放。

禅修练习培养宽恕的心

软化、敞开心胸是不能勉强的,以下禅修可以培养我们宽恕的心。这些修持基本上以传统佛法修持为基础。一开始先向他人请求宽恕,再宽恕自己,最后,宽恕那些伤害我们的人。

请求宽恕

用舒服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让自己安静地专注于当下。花几分钟时间觉照自己的呼吸,吸气时放松,呼气时放松。

现在请回想曾经伤害别人的场景。也许你曾故意用不堪入耳的话辱骂某人,在盛怒下挂断别人的电话,因无心之失造成爱人的痛苦而结束恋情,因为太忙碌而忽略孩子正需要悉心照顾。也许你感觉自己多年来一再让某人痛苦,由于脾气暴躁或无心照顾而不断侵犯、伤害某人花点时间想想这些情形,体会对方受伤害、失望或被背叛的感受。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净空法师是现代净宗大德,七年来,亦恒以《金刚经》为功课,持诵不辍,得大受用,并现身说法,愿意对同修“以七年持《金刚经》的经验保证!”。这里,特别摘录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中的部分精髓内容,供同修持诵《金刚经》参考。诵《金刚经》,既得智慧,又修功德,实是两全其美的方法!日诵《金刚经》三部,现世眷属平安,自己衣食无忧……好处多多!
  •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热门推荐
  • 青春物语:男神恋上我

    青春物语:男神恋上我

    一场持续了三年的偷看一场雨中的相遇一场毕业季上的广播式告白一场青春互相追逐的爱恋“偷看你三年,到了最后我才明白自己的心,真好,我明白的不晚”唐心“何时起,你不在是我兄弟口中誓要追到手的人,而是我心底的秘密”某人“还好我的青春有你,我的心底也有你”高一的我们再次相遇,是缘分,也是幸运谁的青春没有一场我暗恋你,恰好你也暗恋我的心事青春是一场不能辜负的旅程的青春是一场刺激又惊喜既伤感的往事谁的青春不疯狂,谁的青春不精彩,谁的青春不悲伤“遇到你,真好”{此文纯属虚构,切误模仿}
  • 礼仪全书(第一册)

    礼仪全书(第一册)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礼仪全书》归纳、介绍了大量最新的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生活、工作、交际中经常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内容涉及社交场合的礼仪礼节、招待宾客的要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商业营销中的礼仪、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知识等等。在社会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许多经久不变的社会习俗和礼仪,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本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这种变化。
  • 圣樱梦

    圣樱梦

    一个富家女和她妹妹换了个身份来到圣樱高中。开始了她的高中生活。她脾气不好,惹了两大帅哥。本该坚强的她为什么变得脆弱?在她彷徨失措时,她的前男友出现了,她到底该何去何从?
  • 坐观天下

    坐观天下

    香甜~香甜~抗拒不了本能猩红溅满泪水滑过脸颊但却贪婪的允吸这指尖上的血色那样的享受伏在地上一点一点舔着那香甜.........既然这样就一起走吧呵呵对不起我把一切还给你还给我怎么可能........哇哈哈帅哥美女好像啊·
  • 现代道修

    现代道修

    吴凯本是创世主神的大弟子青玄,因为某些原因竟被自己的师尊打入凡尘轮回。得到了重修之后自己的师妹就不愿意回去就和他在凡尘俗世体验生活,创立了地下势力,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
  • 杳如年

    杳如年

    初见,她的一嗔一笑便牵动了他全部的心神哪怕她是别人对他的细作,他也甘之如饴到最后,也不过是一把匕首、一方手帕结束了她与他的羁绊愿在这名为华夏的浮岛,他们能有个美好的结局
  • 21天恋情

    21天恋情

    女主角因为一段往事而不相信爱情,她相信任何人任何事只要二十一天将会形成习惯,所以她从来没有一段恋情超过二十一天,直到有一天总会有一个人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
  • 又见红楼

    又见红楼

    从小在学校饱受欺凌家庭蒙受阴影的16岁小姑娘竟然穿越到了明代,从来没有想过原本自己丑陋不堪的穷家女竟会变成大观园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的命运又将如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君可倾心

    君可倾心

    前世,她是君家的嫡亲大小姐,天赋异禀风华万千,却死于一场阴谋之中。不甘的她带着仇恨重新归来,誓要在这幻域大陆闯下一片天地!
  • 仙侠剑侣之无极仙尊

    仙侠剑侣之无极仙尊

    一个天生习武天才,年纪轻轻就练成一代宗师,但他年少时母亲就被六大门派的人所杀害,致使其从小就怀着着一颗复仇的心,当到他成年时最为疼爱他的爷爷又被六大派的魔派中人暗害,使得其丧失了全身功力。让他不得不去寻找传说中的‘血玉观音’替爷爷解毒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