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6000000008

第8章 (1)

适时歇息片刻

在上世纪50年代,一批受过严格训练的美国空军飞行员接到一项生死攸关的任务,他们必须在前所未及的高度中飞行。飞越地球大气层之后,他们惊恐地发现,一般的空气动力法则竟然不再管用,汤姆·伍夫在其所著的《太空先锋》中描述道:“飞机可能会滑行,进入平面螺旋的状态,就好像麦片碗在光滑的美耐板上打转一样,然后就开始翻滚——不是打转或俯冲,而是像翻筋斗一样不断地翻滚而下。”

第一批接受挑战的飞行员的回应是狂乱地调整,企图稳住机身,但他们愈急于控制操纵杆,飞机就翻滚得愈严重。他们无助地向地面塔台人员大喊:“现在怎么办?”然后俯冲坠地而亡。

这样的悲剧发生了好几次,直到其中一名飞行员查克·叶格意外地发现解决办法。当叶格驾驶的飞机开始翻滚时,他因为在机舱中被猛烈地抛来抛去而不省人事,飞机笔直下坠。下降3500米之后,飞机又重回浓浓的地球大气层,这时标准导航策略又管用了;叶格这时醒了过来,重新稳住飞机,最后安全着陆。他发现,在这种危急险恶的状态中,唯一可能的救命之道就是:什么也别做,只消把手从操纵杆上放下即可。就如同伍夫所说的,这个办法是“你唯一的选择”。虽然这违反了所有的训练甚或基本的求生法则,但却非常有效。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时常遭遇自己无法掌控的状态,面对这些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策略显然都失效。哭天不应,叫地不灵,我们感到孤立无助,手忙脚乱地企图控制当下发生的一切。也许孩子学业退步了,于是我们不断对孩子恫吓胁迫,希望他们收心上进;有人出言不逊时,我们就立刻反击,或者退缩躲避;工作出纰漏时,我们就仓皇地想掩盖,或额外花很多心力试图弥补。面对冲突,我们情绪高涨,紧张兮兮地演练、思索对策,愈是害怕失败,身心就愈发狂似地运转。我们用各种活动来填满每一天:内心不断计划或担忧、习惯性地谈话、修理东西、搔痒、调整、打电话、吃零食、丢弃、购物、照镜子。

想象一下,假设在忙碌的时刻,我们突然刻意放下所有的活动,会是什么光景?查·克叶格失去了意识才得以暂停想控制的冲动,如果我们也刻意暂停自己内心的算计、匆促忙碌,只消一两分钟,注意一下内心的经历,又会如何呢?

学习歇息,就是彻底接纳的第一步。所谓的歇息,就是暂停一切活动、不再朝目标前进的暂时空闲的时刻。跟仓皇狂乱的飞行员不同的是,我们不再问:“现在怎么办?”在任何活动过程中都可以停歇,可以只停歇一瞬间或几个小时,甚至经年累月地持续下去。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静坐禅修来停歇一下;也可以在禅修中停歇一下,放下种种念头并再度把觉照放在入出息上;抑或暂时走出日常生活,参加静坐闭关、亲近大自然或休个长假。我们也可以在谈话中停歇一下,忍住想说话的冲动,以便真正地倾听并陪伴对方;突然觉得很感动、很欢喜、很悲伤的时刻,我们也可以停歇一下,让这些感觉浸淫、穿过我们的心。在停歇的时刻,我们只要暂时中止正在做的事,比如思考、说话、走路、写东西、计划、担忧、饮食等,全然投入当下,全心地观照,这时身体通常会进入静止的状态。你现在就可以试试看:先暂停阅读,坐下来,然后“什么也别做”,只要简单地注意自己内心正在经历什么。

停歇时刻应有时间限制,之后再重新展开活动,但须以一种愈来愈专注于当下的态度进行,如此我们才会更有能力善加抉择。在咬下第一口巧克力之前,停歇一下,我们可能会察觉期待的激动,也许还暗自感到罪恶和自我批判。之后我们可能会选择吃下巧克力,彻底品尝味觉的感官刺激;或者,我们也可能决定放下巧克力,改为外出跑步。停歇的时刻,我们并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但是由于中断习惯性行为,我们得以开展崭新且具创造力的模式,对自己的需求和恐惧予以适当回应。

当然,有时显然不适合暂停下来。假使孩子正朝着车水马龙的街上跑去,我们当然不能暂停;有人要伤害我们的时候,别呆呆地杵在那儿“歇息”,反而要尽快寻求自我保护之道;快赶不上飞机的时候,当然要一个箭步奔向登机门。不过,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紧迫忙碌和习惯性控制,实际上对我们的生存并无帮助,当然也无法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这是因为,它们其实出自飘忽不定的焦虑感,即我们时时都在担忧有什么不对劲或不足。即使恐惧源自于现实中的挫败、损失,或如前述飞行员一样面临死亡,我们本能的紧张和努力也往往是徒劳无功且不明智的。

不再控制,停歇一下,我们就有机会认清在背后驱使自己的欲求和恐惧。在这停歇的瞬间,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欠缺感和差错感使我们偏离原本应走的道路,不断地冲向未来。这样的觉察带我们回到该如何回应的基本抉择:我们可以继续徒劳地掌控我们的经历,也可以选择用彻底接纳的智慧来面对自己的脆弱。

在沙漠圣殿中经历的停歇时刻,让我开始看清,自己深陷迷惘之虚幻情节与痛苦中。但是由于当时我决定停驻原处,停止参与其他活动,于是得以面对自己逃避多年的羞愧感与恐惧。事实上,停歇下来并接纳痛苦所导致的压力,是我得以解开迷惘之桎梏的唯一途径。

通常,最需要停歇下来的时刻刚好是我们最无法忍受的时候。在怒火中烧、哀不自胜、欲望高涨的时刻,要我们停歇下来是困难的。就像那些高空中的飞行员,放下操纵杆似乎与我们求生的本能完全背道而驰。停歇的时刻可能会让人觉得像是从空中无助地坠落一样,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害怕自己会被赤裸裸呈现的盛怒、悲痛或欲望吞没,然而,如果不去接纳当下的实际经历,就不可能做到彻底接纳。

禅学老师、作家夏绿蒂净香贝克教导我们,心灵之道的“秘诀”就在于“回到我们一生都在逃避的所在,安住在当下的亲身经历之中,哪怕是备受羞辱、感到落寞、遭到抛弃,或遭遇不平等待遇”。通过神圣的停歇艺术,我们得以掌握停止闪躲、停止逃避自身经历的能力。我们开始信赖自己禀性的智慧,信赖我们与生俱来的明慧之心,信赖我们对万事万物敞开心胸的能力。就像大梦初醒般,在停歇的时刻,我们渐渐不再迷惘,而能开始彻底接纳。

逃避只会加深迷惘

有个传统的民间故事说到,一名男子由于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于是企图逃开。他坚信,只要甩掉他的影子,生活就会快乐。当他发现,无论自己跑得多快,影子都“如影随形”时,他愈发沮丧了。但他仍然不愿放弃,愈跑愈快、愈跑愈快,到最后,他终于精疲力竭、倒地身亡。其实,他只消踏进影子里,坐下来安歇一会儿,影子就会消失了。

同理,我们的影子就是那些自己觉得无法接受的部分。我们的家庭和文化从小就教导我们,人性的哪些品德是有价值的,而哪些又令人鄙视不屑。我们希望被人爱、受人接纳,于是不断改变、打造自己,企图呈现一个能吸引他人的自我,以确保自己有所归属。但是,我们不免还是会表现自己原本的侵略性、贫乏或恐惧——这些是情绪的部分元素,通常被视为禁忌——而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就会对之有所回应。其回应无论是轻微的斥责、忽视还是剧烈排斥,都会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感到受伤、被拒绝。

由于我们惯于压制可能会引发他人排斥的情绪,因此,这阴影逐渐在心灵中酝酿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可能会埋藏或遗忘自己如孩子般的兴奋情绪;不理会自己的怒气,以至于愤怒凝聚成体内紧绷的结;或者,以永无止尽的自我批判和自责来掩饰自己的恐惧。我们阴影的根源就在于羞愧感,并受缚于自觉根本有所残缺的念头。

我们愈自觉有瑕疵、不讨人喜爱,就愈是拼命想逃离这阴影的魔掌。然而,我们愈想逃离所恐惧的一切,就愈助长了内在的黑暗阴影。每次排拒内在的一部分时,我们无疑是在确认,自己根本毫无价值。在“我实在不应该这么生气”底下,其实是“一定是我有问题才会有愤怒感”。就像陷入流沙之中,手忙脚乱地企图逃离自己的“坏”,只会让我们深陷其中;愈奋力想要逃避阴影,那个自认害怕、有缺陷的“自我感”就愈加坚实。

罗拉来找我做心理治疗时,她用以逃避阴影的模式几乎葬送了自己的婚姻。当时她已变成丈夫菲尔口中“一不小心就会随时爆炸的地雷”。当初刚开始约会时,她的敏感和戏剧化的感受力令他大为心动;罗拉是个护士,而菲尔,跟大部分的患者一样,都非常喜爱她贴心的关怀,也很感动于她处处为他设想;罗拉跟菲尔共处时很快乐,她很欣赏菲尔的聪明机智。但是结婚几个月后,他敏锐的心和尖刻的幽默,开始让她感觉像是在攻击她一样,每当菲尔批评她的开车技术或收拾碗盘的方式时,她就会觉得很受伤;这使得她的内在开始崩毁,到最后觉得自己根本就一无是处。被批判之后她的怒气会开始翻腾,然后,她毫无预警地就恼羞成怒,向菲尔咆哮如雷。大发雷霆是罗拉逃避羞耻感的主要策略。

他们的亲密感几乎已全面瓦解——双方连话都很少说了。当律师的菲尔有很好的辩论才能,因此什么事都可以解释成罗拉的错,每当这种情形发生时,罗拉到最后就会对他大吼大叫,然后气呼呼地跑掉。她来找我做心理治疗时,就已痛下结论:“沟通根本没用,他是理性先生,我只会被打败而已。”

就在我们第一次协谈的前一个晚上,他们又发生了激烈冲突。罗拉白天跟医院的上司发生了严重口角,她当场就辞职了。晚餐时,她告诉菲尔事情发生的经过,菲尔显得很不耐烦。这时电话铃响了,菲尔接了电话,转头冲向他的书房,罗拉跟在他身后,横在门口等他办完事。菲尔一挂上电话,马上打开电视看,罗拉于是以嘲讽的语气说道:“你对其他新闻都有兴趣,就是对我的新闻没兴趣!”菲尔恼怒地反击:“刚刚是纳森,他叫我一定要看福斯第五频道的节目,你为什么非得把我的一举一动都解读成轻视你呢?如果你都是用这种态度对待你的上司,我想她一定很高兴看到你走人!”她面红耳赤、双眼圆睁,回吼:“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干脆直说不就得了,菲尔,你巴不得我离开,对不对?一定是这样,不是吗?”她从书架上随手拿了一本法律书籍砸向电视,尖叫:“你就是想要摆脱我!我会让你如愿以偿!”下一本书几乎砸到他的头,那天晚上,他们又分房睡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罗拉学会了保护自己,免受情绪反复且吹毛求疵的母亲伤害。前一分钟母女俩还相处愉快,下一分钟母亲就开始斥责她,说她从来不打扫自己的房间,或嫌她的刘海盖在脸上丑死了。罗拉进入青春期之后,荷尔蒙和体内化学分泌的剧烈变化,使她再也无法压制自己的伤痛和怒气。当妈妈苛责她的打扮、委靡不振的姿态、老是跟窝囊废做朋友、笨得要死考不上像样的四年制大学时,她就会大声顶嘴,回骂她,然后跑到朋友家过夜。实际上,她也尽其可能地远离这个家,就为了避免听到妈妈不断指责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罗拉有时回家,两人又开始吵架时,她对自己的怒气腾腾也觉得惊讶。她觉得心里好像有个恶魔,一逮到机会就大开杀戒。等到罗拉长大离家时,大声咆哮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模式了。

头几次治疗期间,罗拉告诉我,她在与大多数人交往时都相当有防备心,也很容易受到伤害,无论对方是朋友、家人还是同事。无论在哪儿,同样的场面总是一再上演。如果觉得有人批评她,她就避开他们,或干脆大发雷霆攻击对方,使彼此的关系降到冰点,甚至断绝来往。当罗拉的上司请她进办公室,询问她和另一位护士之间的紧张关系等尖锐问题时,罗拉就以明显的敌意来防卫自己;当上司建议她平静下来,以便两人可以真正交谈时,罗拉就口头辞职并离开办公室。

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当那“自觉不够好”的赤裸裸感受被激起时,罗拉仿佛又被丢回童年,除了试图保护自己以外,完全无能为力。我们也是一样,当被触及了特定的不安全感或伤痛,就很容易退回全然的迷惘之中。在这些时刻,我们似乎别无选择,只能以最习惯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来掩盖赤裸裸的痛苦感受。

跟任何上瘾症状一样,我们用来躲避痛苦的行为只会使自己受苦更深。因为我们的逃兵策略更强化了自觉残缺的感受,并且还导致我们无法觉察、陪伴当下那一部分的自我,而彼时却是最需要全力观照以求疗愈的时候。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述:我们的心灵未曾面对、未曾体验的部分,正是一切精神官能症与苦痛的起源。罗拉的大声咆哮使她无法体验自己内心有多么受伤,而这样的“防御”模式又只会让她为自己的失控感到更加懊悔。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她愈是觉得羞愧难耐,就愈发想要攻击他人来保护自己,隐藏自己的羞愧感。

只有当学会面对,并体验原先习惯逃避的恐惧与羞愧感时,我们才得以从迷惘中觉醒,以带来真正寂静安乐的模式,解脱自在地应对一切处境。

停止逃脱,活在当下

即将成佛的乔达摩·悉达多本是太子,他富裕的父王统治着喜马拉雅山下的一个美丽国度。太子诞生的时候,国王的参师就预言说,这个孩子未来要不就看破红尘,成为圣人;要不就成为一个伟大的国王与统治者。悉达多的父亲决意要太子继承王位,他知道太子若看到世间苦难,就会转而追求心灵修持,于是,国王尽其所能地安排太子只见到美丽的可人儿,享受一切荣华富贵,日夜笙歌不断,而且只有和善美丽的人才有资格去服侍太子。

当然,国王意图保护太子免于见到生命之苦的计划失败了。根据史书描述,悉达多太子29岁时,有好几次坚持要和马夫到皇宫外游玩。

国王知道太子的意图之后,便下令臣民为太子的出游大肆准备,不但清洗、美化街道,还蓄意隐藏贫穷和病苦的景象。不过天神知道这是让悉达多觉醒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们化身为病患、老人和尸体,出现在太子面前。

悉达多目睹此景,明白了苦痛是生命必经之事,原先以为生命都是美好圆满的观点就此瓦解。他决心要找到解决之道,使人们在面对苦痛时,都能寻获真正的喜乐与自在解脱,于是在漆黑的夜里启程,毅然离开了豪华的皇宫、父母、妻儿,踏上了真理追寻之旅,以寻求心灵解脱之道。

大部分人苦苦追寻快乐和安全感,还期待能得到永远的快乐。然而,无论我们曾经有多么快乐,生命中免不了会遭遇痛苦——离婚、挚爱的人死去、重病等等。由于企图逃避这些痛苦,企图操控自己的生命,我们便与自身强烈的感受脱节,因而往往忽视或否认了真正的生理或心理需求。

同类推荐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禅道

    禅道

    禅道是一种自我内心升华的一个方式,是探究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之精髓。茶余饭后,临睡之闲,拥书而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最能让我们获得心灵享受的是禅的智慧,就像是一杯茗茶,清古幽香,沁入心脾,怡然自得。在阅读禅道故事之前,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禅的来龙去脉,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地去理解,去感悟个中真谛。《禅源诸诠》: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此云思惟修,亦云静虑.悟之名慧,修之定名,定慧通名为禅。禅道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禅悦、禅悟、禅境、禅机、禅趣、禅意、禅行等等。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天之树

    天之树

    帝应十六年,大殷五年一次的神祭到来,东荒鬼夜氏,南岭上氏,西漠大月氏,北原犬良氏应邀前往朝歌观礼,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中。山野少年葫芦阴差阳错地成为祭品被押往朝歌,一个雷雨之夜,天空翱翔着远古的身影,神俯视人类,一个被刻意隐藏的世界徐徐展开。
  • 大世界之血光降临

    大世界之血光降临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他是一个叫陈子昂的男孩,一个衰仔。他无论在哪都会被嘲笑,都在最底层。他只是想守护那些支持他生活的东西。他只想过平平淡淡的日子,不论富贵,不论清苦。但有人碰了他想守护的那些最卑微的东西......他就会捡起石头砸碎敌人的脑袋。当人们看见他怒发冲冠,屠神杀魔之后,他们会怕的......
  • 安然别意

    安然别意

    有人说刻骨的情魂牵梦萦,有人说遗憾的爱难以忘怀,那么,怎样的情才会让她在梦想即将成真之际却犹豫不前?那么,怎样的爱才会让她在青春年少时毅然选择未婚生子?她不知道,因为,她早已遗忘了这场爱情的男主角……
  • 淡心

    淡心

    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淡心!
  • 王俊凯我们不分离

    王俊凯我们不分离

    王俊凯,是我今生的男神,爱他一生不变。为了王俊凯,她受过伤,掉过泪,但她从不曾说过离开他。
  • 战国之燕赵风云

    战国之燕赵风云

    这是一个战事频繁的时代,生命如草芥,游侠与妖怪横行。在辽阔的古燕国大地上,一个原本懦弱的少年,在众人的帮助下,经历了怎样的生死,竟然改变了历史……
  • 肉牛疾病防治实用技术

    肉牛疾病防治实用技术

    该书共收录肉牛疾病119种,在内容上以肉牛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紧紧围绕牛病的病原(病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和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了重点介绍,并吸取了国内外有关牛病的新资料和新成果,以突出新颖性、科学性的特点。在文字表达上,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以兽医系统理论与临床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合于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和肉牛养殖户使用,也可供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 洞真三天秘讳

    洞真三天秘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归:医相倾国

    凤归:医相倾国

    因一场车祸,她一朝穿越,变成一个丑女。发挥自己的生意头脑,改变命运。他是被流放的世子,因她救了他而结下一段缘。奈何天下大乱,征兵起,一场血战,亲人离。悲欢离合后,她再次靠近他,成了钦点的首席医官,而他是否还能辨认出曾经的丑女?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执行力的80个黄金法则

    执行力的80个黄金法则

    什么是真正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和个人是否能尽快地实现自身价值。现代社会中,公司、企业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而他们的成功与较强的执行力是分不开的。工作中,团队执行比个人执行更加重要,更加有效。任何团队中都由各类人才构成,如果这些人中的每个人执行力很高,但是不善于和其他同事配合,那么团队的执行力将十分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中没有合作精神。在成功的团队中,领导将团队执行能力的高低看得比团队成员是否拥有专业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多工作不再是仅仅靠一两个能力超群的员工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团队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