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4100000011

第11章 孟子心得:仁义当道(1)

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同时他也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经典的思想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如“舍生取义”“推己及人”“以德治国”。孟子认为,立国的根本就是“王道”和“仁政”。一个国家,排在首位的就是仁政。其次才是功利,国民有道德,国家才能昌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告诉我们,处理君臣、夫妻、长幼、朋友关系的原则是有义、有别、有序、有信。那又如何来处理与“五伦”之外其他人的关系呢?依儒家思想而言,把“孝悌”这种爱人精神向外“推”——推己及人才是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

什么叫“推”呢?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能近取譬”,意思就是将心比心,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精神、这种态度被孔子视为“恕”,属于“仁”的形态范畴,和“孝”“忠”一样。

而到了孟子这里,阐述得更加透彻。孟子对齐宣王说:“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小孩。只要这样,治理天下就变得很简单了。《诗经》说,先给妻子做表率,然后推及于兄弟,从而推广到封邑国家。说的无非是把这种好心思推广到别的方面罢了。所以,四海之内因推广恩惠而得到安抚,不推广恩惠就连亲人也安抚不了。圣贤超过别人的原因,就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善行罢了。”对于孟子的见解,南怀瑾先生认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推己及人的恕道。

推己及人的恕道,用现代人的观点理解,就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多做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和宽恕。这可视为待人处世的基本修养,如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互为邻国,两个国家都在边界线上设立了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下了西瓜。

梁国的亭卒很勤劳,西瓜种下之后,他们经常锄草、浇水、施肥,瓜秧也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长得很好,而楚国的亭卒则相反,他们个个都很懒,瓜秧种下去后基本上就没怎么管过。所以他们地里的瓜秧长得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没得比。楚亭的人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偷偷地过到梁亭的地里将瓜秧全给扯断了。

第二天,梁亭的人发现后,十分气愤,于是马上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县令宋就,并说要过去扯断楚亭的瓜秧作为报复!宋就说:“他们的行为确实很不道德,可是,我们想想,咱们不愿意自己的瓜秧被别人扯断,那为什么还要学习他们这种无耻行径呢?如果我们这样做,就显得我们太狭隘了。现在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起,每晚悄悄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更好一点,千万不能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就遵照宋就的吩咐去做了。

过了些日子,楚亭的人发现他们的瓜秧长势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有被人浇过水的痕迹,这为瓜秧浇水的事情分明是梁亭的人干的。亭卒们把这事告诉了楚国的边县县令,县令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楚王。楚王闻知此事后,也被梁国人大度所感动,于是送给梁王重礼,其意不仅仅是酬谢梁王还有自责之意,后来,梁楚两国成了友邦。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方式正是“恕”的核心,用这样的方式处理问题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一来,就表现出不计前嫌的大度,同时也使双方的胸怀变得更为宽广而又深具仁爱。再来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处理,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清康熙时期,张英身兼文华殿大学士和礼部尚书两个职位。某日,张英接到安徽老家的来信。原来这封信是其母所写,母亲在信中说家中准备扩建院宅,但因为地皮问题和邻居叶家产生了矛盾。原因是叶家也想扩建宅院,所以两家各不相让,张英隐隐感觉到母亲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希望他用官威来压服叶家。

张英思索一番后,写了一首诗来劝他母亲。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母亲和家人见到张英的来信后,深为儿子的大度所折服,立即将扩建的墙拆了让后三尺。叶家人听闻这件事情后,感到十分愧疚,所以也把修建的院墙退后三尺。因此,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窄巷。这件事情也被后人广为传颂,“六尺巷”的故事至今在安徽桐城还被人所津津乐道。

对于涉世尚浅的青年人来说,由于经历得少,一切都是茫然无知,总是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找一个人事上的参照物来规范和约束自己,这种反应其实是很正常的,但殊不知有时这样处世,反而会导致初衷与自己想要的结果差异巨大。因为在每个人的眼里,自己的位置都是有一定差异的,并没有所谓的统一标准可以供你参考。所以,不妨试试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反求诸己,推己及人,这样一来,往往会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遇事总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易入情,由情入理,自然会生羞恶之心而最终懂得道义、生辞让之心而知礼节、生是非之心而知廉耻。推己及人的道理是那些自私自利之人所不能懂的,他们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他人的利益,更是不会顾及别人会不会痛苦。如果是以这种方式处世的话,那这个人必定是走到哪里都会遭人唾骂。

人生在世就是活个人情味儿,懂得顺人情、驾人意的人才是生活中的真正强者。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及时修正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心直口快不一定就是好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这并不代表不让你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你在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方式去谈、去表达。喜欢做个透明度高的人固然是好的,进一步讲,能够做到身边的人都欣赏你不是更好吗?

人们常常把那些比较成熟的人比作光滑的鹅卵石,生活的潮水长年累月的冲刷将它种种的棱角都磨去了,因为光滑,所以它总是容易顺势找到比较稳妥的位置。其实,成熟之人似乎更像一块有着各式花纹与色彩的雨花石。若是将雨花石干置在那里,那它们将会变得暗淡,到时你会认为它们和普通石子没什么区别。只有把雨花石放入一个盛满清水的白瓷盘里,它才会陡然变得晶莹,漾出斑斓的色彩、奇妙的图案和精美的花纹。这里所说的清水和瓷盘其实就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人生的基础——人生修养。

以仁德治天下

南怀瑾先生在教导学生时非常注重“德”,他常常将孔子和孟子极为推崇的品德、仁德、德行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给那些听他演讲的学生们。在南怀瑾看来,即使那些学生不能个个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但他们的品德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这个人有良好的品德,那他就必然会被他人尊重。

南怀瑾告诉学生们:仁德能够胜过不仁德,就像水能够胜过火一样。但现在那些行仁的人,就好像是用一小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燃烧起来的大火一样。不能扑灭火焰,他就断定水是不能胜过火的,如此一来,行仁之人就又和那种很不仁德的人差不多了,以后他自己所具有的那种仁也必然会丧失掉。

南怀瑾还谈到:孟子一生都在竭力劝告君主们施行仁政,承接性善论。在孟子看来“人有不忍之心”,才会有“不忍人之政”,一个君主广泛地推行仁德,才会长久地治理好国家。什么叫“推广仁德”呢?就是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自己的国民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人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仁政。

孟子在他的著述里也明确地提出要推行仁政,具体说来就是实行“王道”,即让百姓安居乐业,也就是他所说的“保民而王”。如果君主能让百姓过上富足安乐的日子,民众自然就会拥护他,国家自然就会安定富强。

孟子认为“王道”和“仁政”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一个国家唯有将仁政放在第一位,把功利放在第二位,民众才会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国家的种种治国方略才能合乎道德的规范。这是典型的“以德治国”论。

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有仁爱之心。有了仁心才能从思想上爱护自己的民众,才能施行仁政,才能爱护老百姓,最终使国家得以安定。

有一天,孟子前去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问:“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敝国,肯定是有对我国有利的想法吧?”

孟子答道:“大王,为什么总是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梁惠王却坚持己见:“如何有利于我的国家?如何有利于我的家庭?”

孟子说:“人们通常会问‘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上下都为了利益而互相争斗,如此一来,就把国家推到了危险的境地!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一万辆兵车,那么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那个手中握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这些大夫就拥有一千辆兵车,他们所拥有的还是挺多的。可是,如果置利于义的前面,他们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直到有一天他们自己变成国君才肯罢休。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将自己父母抛弃的,也从没见过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利害关系,这一点孟子肯定是知道的,只不过孟子所提倡的“仁义”是大义,是长远维护国家以及民众的利。孟子所说的“何必曰利”,意思就是不要贪图那些蝇头小利和一己私利。在孟子看来,如果一国之君只谈利国而不讲仁义,那么他手下的人也必定只会跟着谈利家,如果天底下的人都只看重功利而不讲信义的话,国家就会混乱。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各个地方搞建设都以功利原则为标准,造成了物欲横流、贪官污吏泛滥的现象,很多人都已经不再懂得礼义廉耻。他们总是以功利为首要原则,疯狂地开发有限的资源,造成了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的现状,这些行为对于子孙后代来说是极不负责任的,说严重点甚至是犯罪。

国家的根本是人民,因此,国家的治理者有责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如果想让人民安居乐业,那么就必须让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得到保护,这样才能使生态变得平衡。可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人忘了长远利益而只顾眼前。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所提倡的是:统治者不能只顾个人享受,而应该把大众的疾苦放在首位。如果统治者自己拥有许多肥壮的马匹,可老百姓却在忍饥挨饿,这就和率领一群禽兽吃人无异。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喜欢杀人,并且爱护民众的人,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这样才会无敌于天下。这是孟子所提倡的“王道”,施行王道就会天下无敌。

孟子还主张施行仁政,即“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意思是说,减少刑罚,少征一些税,不耽误农作的时间,让民众安居乐业,并用仁义的方式教育民众,这样社会管理才能有条不紊,民众才能奉公守法,不做有损道义的事情。

孟子要求人们应该有一颗仁爱之心,即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他人的父母如同尊敬自己的父母,将别人的小孩当做自己的小孩一样爱护有加,这是仁的具体表现。

在孟子看来,要施行仁政,就得有爱民的慈善之心,孟子称之为不忍人之心。即“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王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矣。”这句话是孟子说梁惠王看到有人祭祀的时候将牛杀掉,就让那个人用羊换牛的事引发的议论。梁惠王是有不忍人之心的,这是孟子的见解,他认为梁惠王可以见生灵生但不忍见其死。孟子认为梁惠王如果能用这样的心来对待百姓的话,算得上是施行仁政了。

孟子认为只发展经济是行不通的。当民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就该让民众接受良好的教育,使他们懂得道德和法律,使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孟子还提到要制民之产,使老百姓有恒心,这样大家才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不然的话,老百姓什么事都有可能干得出来。

表面看来,孟子是在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着想,实际上也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孟子认为不让百姓安居乐业,迫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实际上是在陷害民众,就不是仁政。孟子一再告诫统治者,应该重视民众的力量,因为老百姓若是不安定,国家就必然会有灭亡的危险。

孟子继承了孔子所提倡的仁之爱亲、爱人原则,同时将自己主张的人性本善的理论用于国家治理方面,把根置于血缘亲属关系中的仁爱原则推向整个社会,即所谓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如果说孔子的仁德思想还只是一些单调的语录式的治国原则的话,那孟子的仁政理论则丰富得多,而且也已经具备了相当系统的完整内容表述。

时刻反省才能随时改善

孟子对齐宣王说:“想要知道一件东西的轻重,过秤之后才会知道;如果想知道一件东西的长短,用尺量过才会知道。世间万物就是这样,经过衡量后,才会清楚它是怎样的。而人的心理更要如此,经常反省自己,才能看清自己并改掉自身的不足。”

南怀瑾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孟子的这句话。他说:“人的心理行为应该经常自我检讨,这与《论语》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是一个意思。”同时,他还进一步谈到,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及时反省,就有可能酿成大错。检讨了自己的行为,多加反省,就会知道自身有哪些不足和优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继续发扬光大。

南怀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自我反省的重要性,懂得自我反省、自我悔悟的人才是易于接受新事物,也容易被别人接受的人。

妙高禅师是浙江奉化雪窦寺的开山祖师,他经常在妙高台上靠山的一边用功修行,昼夜不息。但妙高禅师毕竟是人,也有打瞌睡犯困的时候。他为了让自己别再打瞌睡,移到临崖的一边结跏趺坐,他面对的是几十丈的悬崖山洞,如果他再打瞌睡,就会一头栽下去毙命。

有一次,妙高禅师还是没忍住打瞌睡,然后真的就这样摔了下去。在身体迅速下落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肯定死定了,没想到落在半山腰时,忽然感觉有人托着他回到了崖上。他惊讶极了,问:“是谁救我?”

只听见空中传来一个声音:“护法韦驮!”

妙高禅师琢磨:我运气真不错,在这儿修行居然还有人护法!于是趾高气扬地问:“世间还有几人像我这般苦心修行?”

空中再次响起那庄严的回声:“像你如此修行之人,有恒河沙数之多。因为你有这一念傲慢之心,我20世不再护你的法!”

听完这话,妙高禅师即生悔心,他痛哭流涕,感到惭愧万分。思来想去,他最后也想开了:“唉!不管我有没有护法,我只要尽力修行就好。大不了修不成,一头栽下去死了算了。”

同类推荐
  •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辜鸿铭的人、文章、神、事等方面来告诉我们乱世狂儒的知识。
  •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此书为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著,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袁堂欣,谢志强主编的《冰鉴》是中华国学经典藏书系列之一,《冰鉴》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本书详细讲解歇斯底里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热门推荐
  •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沃伦·巴菲特是当今股票市场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他在股市中创造了永不破灭的神话,成为全世界投资人仰慕的财富之神。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至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 异世的另一个我

    异世的另一个我

    公元2016年,全身瘫痪的吴天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他变成了历史上夜国的亡国公主,正一路逃亡。与此同时,夜国的亡国公主慕思语也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她,变成了一个全身瘫痪的青年男子。他能否扭转她的命运,她又能否改变他的生活……梦醒之后,一切又将如何……
  • 恐怖小说家周德东亲身经历的恐怖故事

    恐怖小说家周德东亲身经历的恐怖故事

    本书收录《踩生人》、《厢房》、《恐怖的草甸子》、《凶杀案》等恐怖小说。
  • 三生圣道

    三生圣道

    名为光幻的大陆上,演绎着无数的传奇,其中最厉害的莫过于一代邪王邪轩,纵横大陆,凭借一身魔功杀人无数,最后诸圣共愤,诸天圣者与之展开惊天大战,大战过后,邪王陨落,经几番轮回后重生,重生后的他将走向何处?至圣之路该是如何?正邪的道义又是什么?看重生后的邪王如何追寻道之义
  • 神级读心术

    神级读心术

    别人修炼靠灵药,唐飞修炼靠美女。只要和美女谈【精神恋爱】,就能够修炼出精神力。美女越是极品,修炼出的精神力越强。有了精神力,唐飞就能够读取别人内心的想法。精神力越强,读心术越霸道。“再找一名校花谈精神恋爱,精神力就可以升到橙级!”“再找两名女明星谈精神恋爱,精神力就可以进阶黄级!”“再找三名白富美谈精神恋爱,精神力就可以突破绿级!”为了修炼精神力,唐飞走上一条寻找极品美女谈恋爱的不归路。“美女们,快到碗里来!”唐飞纯洁的说。PS:本书目前存稿60万字,上架后保底日更一万,放心阅读收藏。(→_→)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冰山公主鸾凤和鸣

    冰山公主鸾凤和鸣

    为了躲避杀手,叶枫为我挡住一枚子弹,导致死亡,而我和欧阳夏丹对战中,因此被子弹射死,却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地上,以为是天堂,结果发现穿白衣服的男子坐在悬崖边,好像在等待什么……满天萤火虫,虽然美好,端木千凝非常聪明,三番五次救易辰,北国和齐国为了争夺皇位,打开杀戒,却被端木千凝所化解,人人都想得到明珠和青镜,一统天下,端木千凝面对爱情不该如何选择,一个是殿下,一个是宇文昊,为了两国的和平,最终选择离开宇文昊,并把明珠交换与他,然而跟随殿下去齐国,一场血淋淋的战争即将展开,面对这场战争,端木千凝却选择离开,换天下和平…………
  • 大眼睛探秘百科:无奇不有的动物王国

    大眼睛探秘百科:无奇不有的动物王国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 EXO之生如夏花之绚烂

    EXO之生如夏花之绚烂

    一场重生,她以为她是来弥补他。一场重生,他以为她不会骗他。一场重生,他以为她可以回到他身边。
  • 霸道尊王:丑颜魔妃

    霸道尊王:丑颜魔妃

    神秘少女莫名穿越,废物丑颜又何妨。一张银月面具倾倒天下少男少女,赤红眼瞳魔界象征。呆萌耍宝她在行,绝情嗜血也是她。妖王是她哥哥,尊王是她男人。他说:“阻挡你前进的人,由本尊为你清除”。他说:“女人做本尊的娘子可好,本尊愿放弃一切陪你走遍这天涯海角”。她抬头犹豫道:“看在你这么诚心的份上,我考虑考虑,没办法身边美男太多,一时间不好决择啊!”他一头黑线眼里却是宠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