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4100000013

第13章 孟子心得:仁义当道(3)

在汉朝刚刚建立时,由于连年战争,国内一片萧条景象。高祖刘邦为了应对这种局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即从刑罚方面放松对百姓的压迫。早在西汉建立之前,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他采纳了樊哙、张良的建议,封闭秦朝的珍宝府库,宣布废除秦的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为了维持当地的社会秩序,他让秦的一些地方官留任原职。这些措施,尤其是废除秦的苛法,得到关中百姓的一致拥护,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结果,秦人大喜,争先恐后地慰劳刘邦的军队,就怕刘邦不留在陕西。西汉建立之后,刘邦下令释放奴婢,对于罪犯,除死罪外一律赦免。获得人身自由的人均投身到生产中去,对当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后来,刘邦又参照《秦律》命萧何制定出《汉律》,将秦律中的夷三族和连坐法废除了。刘邦这些减免刑罚的措施,给百姓一定的自由,使百姓乐于遵守当时的法律,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社会发展。

汉武帝刘彻继位之后,接受儒生董仲舒所提出的“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限民名田”“塞并兼之路”的建议,防止贫富过分悬殊,避免出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然而,被班固誉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由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经常连年发动战争,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汉武帝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于征和三年六月发出了一份悔过的诏书,为自己过去政策的失误向百姓表示忏悔,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轮台之诏”。大体内容是:前此曾有人请求按人口加赋三十钱作为边用,这实际上是加重老弱孤独者的困苦;现在又请增兵屯田于轮台,更是“扰劳天下”的行为;今后的政策应当“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轮台悔过”是汉武帝一生政策的转折,他从此开始痛改前非,“思养富民”。在此之后,武帝在自己多次讲话和诏令中又逐渐检讨了自己的过错。次年三月,武帝在今山东广饶县看到农民在辛勤劳作,不禁想起自己对不住百姓的地方,于是一边亲自拿着农具到田里参加劳动,一边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百姓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能够做到知错便改确实难能可贵。正是由于汉武帝后期的爱民政策,西汉社会才又趋向安定。

东汉初期,由于全国经历了长期战乱和随之而来的饥荒疫疾,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凋敝。针对这种状况,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爱民措施以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光武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就前后颁布了六次解放奴隶、三次禁止虐杀奴隶的诏令。当他在河北站稳脚跟后,就利用战争间隙组织军队屯垦,以保证战争的供给,减轻百姓的负担。屯田成功后,他又下令减轻田赋,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这样,改善了农民处境,减少了农民因破产而沦为奴婢的数量。光武帝还根据实际情况,大规模精兵简政,遣散地方军队,以节省开支。这对减轻人民的兵役、徭役和赋税负担是十分有利的。光武帝又恢复了西汉赈济灾贫和抚慰鳏寡孤独疾高年的规定,发放救济粮,以便减少“不能自存者”卖身为奴。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对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使百姓稳定地生活,确实起了很大作用。

金世宗完颜雍,在历史上素有“小尧舜”的美誉。他在位期间,施行“仁政”,爱护百姓,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即位不久,他就下令解放奴隶。金初寺院的领户称为二税户,多沦为寺院的奴隶。大定二年,金世宗下令赦免全国的二税户,使他们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同时,又多次下令将宫廷奴婢和官员家庭私奴赦免为平民。这些措施增加了劳动力数量,有利于农业生产。金世宗还采取各种措施劝民力田。大定二年正月,下令裁军归农,使河北、山东、陕西等路征南的步军复员。同年又派人安抚山东离乡的百姓,不问罪名轻重,均可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及时耕种。三月诏令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政府,把错当成起义者的俘虏加以改正,让他们还乡生产。进一步开放禁地,将一些猎地、苑囿与民耕种。辽灭亡时,一些贵族的土地也为百姓耕种。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下诏令,将山东路所括民田依原数还民,免租税。他还诏令天下,把“劝民力田”的好坏作为衡量官吏的尺度。金世宗还限制豪强贵族兼并土地。大定二十一年规定,占官地十顷以上的,都括籍入宫,将这些土地平均分赐贫民。还规定女真贵族只许在一处占地。这些措施抑制了豪强兼并土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百姓,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金世宗还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在赋税方面,他废除了海陵王后期为攻宋增加的杂税,对各地受水旱灾害地区多次减免赋税。在徭役方面,他极力主张减轻百姓负担,要求各地把差科负担的详情向他如实上奏。大定三年,他了解到河南、陕西、山东、北京以东及北边州郡,“调发甚多”,就规定免去百姓的一部分负担。他还提出:凡有徭役,应当让富户负担,不要让贫民负担。总之,金世宗时期的赋税徭役负担要比以前轻得多,人民生活压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减缓,从而能够使百姓安心生产。

自称为“文治武功第一人”的清高宗弘历,秉承康熙、雍正两朝施政,重视农业生产,关心百姓疾苦。他相信“民为邦本,食为民本”,因而非常关心农事收成,关心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各地雨水、粮价。他遵守前两代皇帝的成例,命各地大员必须定期向他报告天气情况、庄稼长势等,隐瞒灾情要受严重处分。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各种自然灾害经常连年不断。每遇水旱灾害,弘历都要求官员亲临灾区,“视百姓之饥寒为己身之疾苦,多方计议”。灾情勘实后,他便下令减免灾区赋税,并进行赈济。此外,还借给灾民口粮、种子、耕牛价银,一般不计利息,约期归还,也有以后蠲免不还的。在可以安排苦力的地区,采取以工代赈等措施。弘历的一系列措施充分体现了一代名君的爱民之情。

从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有作为的帝王都是爱民、保民、宽民的。他们重视农业生产,与民休息;体恤百姓疾苦,轻徭薄赋。这些做法正是对孟子所提出的“与众同乐才能有长久之乐”的演绎,真正把百姓装在心中的帝王,才会真正使他们的路走得更长远。

百善孝为先

中华民族有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一个是忠,一个是孝。一直以来,中国人就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将其作为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忠孝虽然是圣人提出来的,但不是圣人想出来的。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这是孟子的原话。这讲的就是孝道。孝,指的是事亲与守身。事亲方面,孟子举了舜与曾子的例子。

曾子是个有名的孝子,他的孝顺不但体现在从物质上关心父亲,而且他对父亲还有一种恭敬心,并以此来侍奉父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养志”。舜的家庭也很特别,舜的父母和弟弟多次加害于他,但舜却始终不记仇,舜五十而慕父母,对弟弟更是照顾有加。可见曾子和舜都是善良之人,这其实是由他们的本性决定的,这可以作为“性善”论的重要佐证。但是,“义在外”的现实同时存在着,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更多的是需要在相信“人性本善”的同时加以日常生活的培养,这就是所谓的“守身”,换种说法就是“修身”。修身就是让人领悟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坦荡胸怀。

南怀瑾曾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看了这样的一幅漫画,画的内容是一家人正围坐在餐桌前为年近六旬的姥姥举办生日宴会。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大家也都吃得很热闹,唯独不见姥姥的身影。只见在厨房忙得满头大汗的姥姥被小外孙指着,并且小外孙叫:“姥姥,该您吹蜡烛了。”

很简单的一幅画,然而却意味无穷。虽说是为姥姥举办的生日宴会,实则是让老人无偿地为小辈们付出!看到这里,您也许不禁会问:“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里去了?”

众所周知,中国人十分讲究孝道。不论是长者还是小孩,都遵循着“孝”。古时候的“孝”又被称作“顺”,“孝”和“顺”永远是连在一块的,最后终于合二为一成了一个专有词。在古人看来,父亲是一家之主,儿女必须听从父亲的教诲,不论对错都要服从,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南怀瑾认为现代社会“孝”的含义应该有进一步的丰富和改变,从一味顺从,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异,而且不但要从物质上尽孝,更要从精神上尽孝,多关注长者的心灵需要。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周末时,儿女们都聚到了老人家里,对老人嘘寒问暖,给老人带去一些保健品,陪老人聊聊天,孙子们也向老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或是用跳舞唱歌等表演逗老人开心,这其实是新时代孝道的体现。

社会在不断进步,孝的含义也变得丰富起来,从古时候的一味顺从发展为今天的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尽孝,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孝”的重视。

其实,孝道是中华文化里特有的一部分,国外与我们有很大不同,国外的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只有金钱层面的,家长的职责就是把儿女抚养成人,其余则全都不管。而家长到了晚年时,即使有很多儿女也难以出现儿孙满堂欢聚的情景。

南怀瑾还讲到一个故事:

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幢小房子里住着一位孤身老人。有一天,邮差给这位老人来送养老金的清单时,才发现这位老人已经离世了。原来,老人是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的。据了解,她有九个儿女,而且都生活得不错,有一个儿子还是大资本家。可悲的是,老人的九个儿女成人之后,顶多在圣诞节时给她寄去几份小礼物。而在她去世之后,她的儿女也未曾有过什么表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存在的巨大差异,至少是在“孝道”这方面是有一定差异的。

可见,讲“孝道”是中国人最突出的美德之一,同时,“孝”更是一种美好的人格修养,试想,如果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去孝敬,那还能指望他做出什么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情呢?

曾经看过一则感人的故事:

儿子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之后,要求母亲跟他一起住到城里去,可母亲却不肯离开清静的农村老家,说是过不惯城市生活。于是儿子也没再勉强母亲,并且说好以后每月都给母亲寄300元生活费。因为村子太过偏僻的原因,镇上的邮递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近年来,随着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邮递员每次出现在村子里的日子便成了留守老人们共同的节日。邮递员每次一进村就会被一群中老年妇女团团围住,这些妇女们无非是想问问邮递员有没有自家的邮件或是书信,然后又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喜悦。这天,这位老母亲收到了一张汇款单,她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逢人便说是自己儿子寄来的。就这样,这张3600元的汇款单在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每个人都觉得这孩子很孝顺,大家很羡慕这位老母亲。

几个月过去了,儿子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上只写了短短的几句,说他不应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性寄回来,明年寄钱一定得按月寄,一个月寄一次。很快一年就过去了,儿子由于工作太忙,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想法难以实现,本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个月寄给她寄一次生活费,可又怕自己太忙而忘了误事,于是他到邮局后还是一次性给母亲寄去了3600元。几天过后,儿子收到了一张母亲寄来的3300元的汇款单。

儿子无法理解母亲为什么要把寄给她的钱寄回来,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再次在信中叮嘱说,要寄就一个月一个月的寄,不然的话她一分也不要,反正自己的钱也够花。儿子难以理解母亲的做法,但他还是按母亲的叮嘱做了。后来,他偶遇一位进城务工的老乡,他便向这位老乡打听起了母亲的近况。老乡告诉他,你母亲虽然是独自一人生活,但她的生活很快乐,尤其是每次邮递员来时,就像是过节一样。她每回收到你的汇款都要高兴好几天呢。

儿子听着听着,不觉已满脸泪水,他这时候才明白,母亲固执地要他每个月给她寄一次钱,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12次快乐。母亲的心其实根本不在钱上,而是全部在儿子身上。

其实,尽孝绝不仅仅在于形式,也不是说一定要给父母多少钱,空巢老人缺的绝不仅仅是钱,他们真正希望的是儿女们对他们多一点关心。

天下英才何其多!在南怀瑾看来,不能以孟子那个时候的天下为天下。这个天下,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与孟子所说的“尚友古人”的意思是相吻合的。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天下英才可以说是“性善”的追求者。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重要根据。在孟子看来,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有为善的倾向,即所谓的“善端”。这些“善端”是与生俱来的,是每个人心中所固有的。因此又被称为“良知”。

孟子认为人虽然天生具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还是离不开后天的教育,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地去扩充和发展这些“善端”,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孟子认为,人们只要坚持寻找心中的“善端”,就会因为对人性的了解而达到对天命的认识。

经典启蒙读物《弟子规》里这样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这些都是说子女的行为准则,也可以说是做子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唐代时期,法典里就规定人子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华夏文明的重中之重就是“孝道”,其核心就是以亲子情为主的人际情感关系。

南怀瑾在讲《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时,让人们想起的绝不仅仅是父母为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汗水和关爱,如今我们已经长大成人,父母也慢慢变老了,我们讲“孝道”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南怀瑾先生很擅长讲故事,一些原本看上去枯燥无味的故事从他的嘴里讲出来,不再是故事,而是一个个令人深思的人生问题,这便是教化人的一种境界。很多人喜欢听他讲话,其实喜欢的是他对人生的态度。

鲁国与邹国交战。邹穆公对孟子说:“我的部下已经死了33个,而百姓却没有一人为他们牺牲。杀掉这些人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他们吧,又对他们眼睁睁看着长官被杀而不营救感到气愤至极。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在遭灾荒时,您的老百姓中年老的弃尸于山沟,年轻的也四处逃荒,背井离乡,这样的人差不多有上千个吧;而您掌握了无数财宝和充足的粮食,老百姓生活的疾苦那些官员从不向你报告,毫不夸张地说,他们这样的表现就是残害老百姓的行为。曾子曾经说过:‘小心啊,小心啊!你如何待人,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你。’现在,老百姓这样做就是为了报复他们,其实百姓无错,你只需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拥戴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出生入死。”

同类推荐
  • 素书全鉴(第2版)

    素书全鉴(第2版)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本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思想与伦理(和谐教育丛书)

    思想与伦理(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伦理学概论

    伦理学概论

    本书作者以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思路为逻辑依据,从人性问题开始探讨伦理学何以必要和何以可能的问题,在经过对道德起源、道德本质和道德修养等诸问题的探讨之后,以理想人格的塑造作为理论的逻辑归宿,其理论显示了相当的完整性与独创性。
热门推荐
  • 武者天下行

    武者天下行

    武者的道路是漫长的。如何站在武者最顶峰,成为强者,是林杰追求的目标。不过成为强者的道路是艰辛的、漫长的,林杰在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后,还认为自已的追求是正确的吗?面对爱恨情仇他又要怎么处理?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言:慎于言语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言:慎于言语

    《言·慎于言语》中的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 是风把你带到我身边

    是风把你带到我身边

    女主角郑雅静是这个世界上笑起来最美丽的女人,他的笑就像一股清泉,可以流进人的内心深处,把每个人内心的惆怅烦恼冲刷掉,也像一副良药把人的自私,勾心斗角统统治愈,看过她的笑,就像看到了全世界开满了鲜花,让人赏心悦目,男主角潘风因为家庭变故造成性格孤僻,是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笑的男人,他也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富二代,他不喜欢交流,沉默寡言,不喜欢自己的世界有别人出现,所以他有句出名的口头禅,我看你们可伶兮兮的,包场,包饭店,包电影院,包飞机,包火车,总之不喜欢眼里的世界有第二个人出现,可是他就只愿听雅静的话,因为她是他读书年代的女神,他一直暗恋她可是从来都不敢表白,他家里曾经很穷,穷的让他的自卑深深嵌到到骨子里去,后来家里发财了,他回到四川找她,可惜她已经结婚了。他就一直守着她,就像自己从不曾离开,,,,,,,经典语录,我们就像地图上的两个点,看起来那么短,实际却又是那么远,,,,,,爱情就像是一道选择题,不能因为别人选择了a,我就要去选择b或者c我还是要选a,并不是我固执,而是我相信我选择的才是我最终想要的答案。
  • 闯世者

    闯世者

    《闯世者》以独特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写实的手法,记叙了“亚洲涂附磨具之王”湖北玉立砂带集团的奋斗史、闯世史;客观地反映了优秀思想型企业家黎珊玉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表现了主人翁在困境中拼搏,与命运的抗衡的坚强毅力和顽强斗志。
  • 图灵师

    图灵师

    一个玄幻世界的学院学生,无端做了一个普通地球大学生真实的梦,受同样的伤,享同一条命。看一个图灵师如何在地球的末日挣扎,在玄幻世界叱咤封云。
  • 极品红颜

    极品红颜

    说她是极品红颜,一点不为过!当然,后面加个祸水就更准确了!男人见她捧手心,女人见她恨入骨!都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也不能都怪她呀,她只不过是想收个美男当夫君,用不着全民戒备吧!
  •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利率的变化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生活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随着管制利率在经济金融领域中所具有的优势逐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消失,利率自由化的呼声逐渐高过了利率管制政策的辩驳。利率应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已逐渐成为当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共识!深入研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风险管理问题,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更是商业银行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现实诉求。
  • 不朽炎皇

    不朽炎皇

    茫茫大陆,妖兽肆起,更有万千族群封疆相斗。自幼经脉受阻的少年姜辰,逆天伐脉,终获修灵资格,更得血脉传承「噬月决」,从此开启一条绝世强者之路。斗天骄,闯异族,历绝境,传下赫赫凶名。上古封阵,兽潮险地,皆无可阻我脚步者。踏破轮回,征战天下,让所有与我为敌者,肝胆俱寒!
  • 侠岚后传

    侠岚后传

    一样的世界,演绎着不一样的故事。破阵在与众人消灭三魂后,身受重伤,留在密室里疗伤静养,决定由柏寒暂时担任玖宫岭统领一职,而辗迟在消灭了三魂之幽后,离奇失踪。一年后再次与辰月、千钧等人相遇。而假叶,虽然得到了穹奇的信任,但还是心存芥蒂,阴谋仍在继续实施……时局再次陷入混乱,邪恶仍然继续滋长;面对邪恶的入侵,侠岚们该如何斗争呢?【注:本小说剧情纯属虚构,与侠岚动漫剧情无关,请勿将此小说与侠岚动画后续剧情相联系!欢迎加群:481252095喜欢侠岚画江湖的朋友戳进来!】
  • 浮生琐

    浮生琐

    自娱自乐,笔风飘忽不定,感谢各位看官(如果有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