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4100000007

第7章 孔子心得:德行并存(2)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许多有德之人不轻易说话,更不会做谄媚之人故意去讨好别人,但他们所说的话却可以流芳百世。有益于国家和民众的非凡人物往往是那些圣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地位,而是因为他们的道德修养。“有德者,必有言。”圣人之言,经过千万年的过滤和沉淀之后,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言论和做人做事的原则,其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可以让我们从中感悟、体会、学习到许多古代哲人的智慧和道理,并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领导者需本身端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即使不下任何命令,你的下属也会遵从;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行为都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他的部下也都是不会遵从的。南怀瑾先生非常赞同孔子的这句话,因为在他看来,只要领导人本身行为品行端正,就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开端,用不着制定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归于端正。如果领导者不能做到品行端正,那么,即使他以下达命令的方式要求别人,最后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作为领导者,确实有必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因为领导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备受下属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以得当的态度或举止出现在部下面前,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部下的士气,如此一来,组织就会变得更加牢固和稳定。

唐太宗算得上是个不错的榜样。他曾说:“作为一国之君,必须时时刻刻以人民的生活安定为念。如果为了自己奢淫的生活去压榨民众,无异于割自己大腿上的肉吃一样,虽然可以得到饱的感觉,但是身体也就此糟蹋了。如果想国泰民安,则首先必须让自己的品行端正。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过直立的身体会映出弯曲的影子,也没听说过贤明的君主治理下的政治,百姓会胡作非为。”唐太宗还说:“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做出的言行,往往会导致自己的灭亡。统治者如果沉溺在夜夜笙歌的生活中,则欲望会越发膨胀,如此一来,就无暇顾及民众的苦难。结果国君只要说出一点不合理的话,民心因此而动摇,谋反的人就会趁机作乱。有鉴于此,我极力压抑自己的欲望。”

魏征是唐太宗身边最敢言的大臣,听到唐太宗的一番话,他说:“自古以来,被尊崇为圣人的君主都在努力做到这件事,所以才能开创理想的政治局面。从前楚庄王向詹何请教政治的要义,詹何回答他,作为一国之君,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楚庄王又向他请教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但他给出的答案仍然是,作为国君要端正自己的德行。陛下所说的,其实和古代贤者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唐太宗以这样的姿态来处理政事,端正自己的言行,为国家做了表率,即使如此,他却仍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一次,他向魏征表达了自己这种不安:“我一直在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但是不管怎么努力,古代圣人的德行是我望尘莫及的,因此我担心自己会受到世人嘲笑。”

魏征听后觉得唐太宗的确是贤明的君主,连忙安慰他:“从前鲁哀公曾告诉孔子:有一个健忘的男子,搬家时居然把自己的老婆都给忘了。孔子听后回答说:‘不,更有甚者。像桀和纣等暴君别说自己的老婆了,把自己都给忘了。’陛下不要害怕,只要别忘了自己,时时警醒自己,至少后世子孙不会嘲笑你。”

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领导者能够做出表率,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么他的部下必定会纷纷效法,端正自己的品行。

《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时刻存在,要每时每刻审视自己的言行,看看有没有不当的地方,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因此,有道德的人不管是在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时,都能遵循道德原则去做事。

有容乃大不平则鸣

南怀瑾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误解和怨言。但对于他人的言行,我们应该“以德报怨”,更应该把这句话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去实行。

南怀瑾认为:上帝耶稣要我们热爱仇敌,但摩西五经中多次强调上帝是一位“忌邪的神”。意思就是说他不能宽容其他神,甚至连自己的信徒,如果改信其他神都会被杀,更何况是敌人!可见要求人们向“仇敌”报之以德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做到。

既然做不到以德报怨,那我们又该如何化解世间的种种怨恨呢?几千年前,同样有人向孔子提过这一问题。南怀瑾现在就用孔子当时的话来教化自己的学生:

当时人们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回答:“如果以德报怨,那你拿什么来报德呢?”

所以,最后孔子提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之说。这是在《论语?宪问第十四》中有明确记载。

孔子的回答可谓高深,何谓“直”?“直”代表要有一颗平常心,既不以德报怨,更不能用仇恨去复仇,而是公平对待它们。

孔子认为父母故去,应该守孝三年才会觉得“心安”,这个“心安”就是“直”。当一个人能对得起自己,并心安理得地做事,对怨不会去爱,也不会与对方打起来的人,无论身处何地、做何职业,他都是有着高尚品德的人。

圣人可以以德报怨而不心生怨恨和委屈,但圣人毕竟是少数,孔子早就洞察人心,怕以德报怨会导致人们中途废“德”,反而对“德”有害,所以才有“以直报怨”之说。可以说,以直报怨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它并没有以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普通人,是适合在普通人群中推广的道德规范。

南非著名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在度过了长达27年的监禁生活后,于1990年被南非政府宣布无罪释放。

过了不久,曼德拉便在南非首度不分种族的大选中一举获胜,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当时他的就职典礼十分隆重,据说有五万人参加。就职典礼后,曼德拉便设宴招待各国来宾,他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致欢迎辞。他说,这么多尊贵的客人能来参加他的就职典礼,他深感万分荣幸,但让他最为高兴的是,当初自己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待他以礼的三名监狱工作人员的到来。接着他以隆重的方式邀请他们站起身来并逐个介绍给大家。这一场景让当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当有人问曼德拉为什么要这样做时,曼德拉微笑着回答:“当我走出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若不能抛弃悲伤和怨恨,那么我无异于仍生活在监狱中。”

曼德拉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对别人的误解泰然处之,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过失不太追究,把生活中种种怨恨或抱怨等统统以“直”化解掉,你会觉得事事舒心。因为“怨”就像双刃剑,在伤害别人时,也伤害了自己。唯有忘记痛苦、忘记过去、忘记仇恨,你才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挽救自己、解脱自己、释放自己。

忘掉过去,并不是说要忘记那些令你刻骨铭心的教训;忘掉曾经的仇恨,是为了保持更好的心态;忘掉过去的痛苦,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是是非非太多,我们应该秉持“以直报怨”的精神,以直道而行。对你好的人,你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家;对你不好的人,你不理他便是。

“以直报怨”要求我们要用平常心和真心来对怨,对别人的缺点过失、错误不要太过追究,更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要去强求别人理解自己,力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要因为别人对自己的误解怀恨在心,闷闷不乐。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做到既不像无德之人那样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也不会委屈自己,更可以让有错的人有所收敛,从而改邪归正。

其实,现代人要特别提倡做到两个字,一个是“容”,一个是“鸣”,所谓“有容乃大,不平则鸣”。这大概就是以直报怨的最佳解释吧。以直报怨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它包含了道义对怨的谴责,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降低自己的尊严,又能遵守诚信待人的基本信条。

正直诚实的人才值得信赖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应该正直地活在世上,不正直的人,活在世上也许能侥幸免于灾祸。在《论语别裁》一书中,南怀瑾先生对孔子的这句话也进行了一番剖析,他告诫他的学生,虚伪的人不会有好结果的,纵然有时幸运地逃过了灾祸,也并非必然。作为普通人,应当认真领悟其中的深意,时刻要求自己做正直诚实的人。

很久以前,一个买主问一个年轻的黑奴:“如果我把你买下,你会诚实地为我劳动吗?”这个奴隶爽朗地回答:“不管你会不会买我,我都是诚实的。”

相信大家经常会听到讲诚实的好处。有人说,他们曾因不诚实得到了教训,也曾因诚实受到奖励,所以人归根结底还是应该诚实的好。

“真理、正直、公平和高贵是永远不能分开的”,美国某著名政治家在给他儿子信中这样写道,“谎言来自卑鄙、虚荣、懦弱和道德败坏。谎言最终都是会被揭穿的,说谎者会遭到别人的鄙视。没有正直、公平和高尚,就没有人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说谎的人总有被发现的一天,这一天的到来甚至比他自己想象的还要快。你真正的品格一定会为人所知晓,一定会受到公正的评价。”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则有趣的故事:

一个人在火车上坐下之后顺手把自己的包裹和行李都放在了旁边的空座上。后来,由于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车厢也变得越来越拥挤。这时,一位男士问他旁边这个座位是否有人。他想都没想直接答道:“有人。那个人去吸烟了。你看,座位上的行李就是那人的。”但这位男士对他的话深表怀疑,就说:“好吧,那我先坐一下,等他回来我让给他便是。”

说完,这位男士便把这些行李放在了行李架上。身旁这个人看着觉得很不舒服,但终究还是什么话也没说。因为他的话是编出来的。不久,这个人到站了,他就开始收拾他的行李。但那位先生却阻止说:“对不起,你刚才说过这些行李是一个在吸烟车厢的人的。这行李不是你的,我有义务保护。”这个人没有想到自己的谎言已经开始发酵了,他开始发怒,嘴里也在骂人,但始终不敢去碰那些行李。

此刻,乘务员被叫了过来,他听了这两个人的话后,说:“好吧。现在由我来掌管这些行李,我会把它放到这一站。这些行李如果没人认领的话,那就算是你的。”乘务员对那个要下车的人说。在乘客们的鼓掌声和哄笑声中,这个人最终没能带走自己的行李,只好灰溜溜地下了车。他刚下车,火车就驶离了站台。第二天,他拿到了自己的行李。可此刻他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为了霸占一个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座位,他撒谎了,最后他也因为自己的谎言受到了惩罚。

正如那句谚语所说:一个人讲了一个谎言,就不得不接着讲更多谎言去圆他之前说过的谎。在他还没有悔悟时的情况必定会很糟糕。然而,这并不是所有报应。就如同一块钻石上出现了瑕疵,这块钻石因为这点瑕疵而贬值了一样。一个人如果说了谎,就如同在他生命轨迹中留下了污点。一旦你开始说谎,那么你的谎话就会延续下去,一发不可收拾。

假如一个人在一开始就意志坚定,保证他每一次承诺,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兑现;假如他视信誉如无价之宝,他就不会说一句谎话;假如他在人生伊始就有这样的原则,那么他终会获得一切信任,最终走向成功。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罗伯特?李将军在和一个军官讨论接下来的进军方向时,一个农民的儿子不经意间听到了他们之间的这场对话。原来,向葛底斯堡进军才是他们的行军计划,并不是向哈里斯堡方向前进。这个孩子把这个消息以电报的形式告诉了总督柯廷。总督说:“如果我能够知道这个男孩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我愿意以我的右手来交换。”这时,一个下士走了过来,他说:“总督,这个男孩不可能撒谎,我认识他。因为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总督听了这个下士的话,相信了小男孩提供的情报。15分钟后,联邦军队行进到了葛底斯堡,获得了大捷。

品格就是力量。对人而言,高贵的品格和认真的态度才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应该渴望得到真理。

诚实地赚钱是现代世界的时髦话题。交换的原则是对等。在所有诚实的交易中都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双方的利益都要得到满足,各取所需。

通过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创业者对交易的对方总是很在意。

某成功商人这样说:“我要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个顾客满意,这是我的准则。”他觉得一个不满意的顾客将永远不会再次踏进他的商店。他说,如果他知道哪个顾客对他失去了信任,这无疑是对他自尊心的巨大伤害。因为诚实是他的立业之本。

一个贫穷的意大利人在走路时,无意中发现一枚金币。他该怎么办呢?把它据为己有吗?没有。他用一片纸把金币包起来,放在了失主可能来找的地方。后来失主来了,找到了金币。这件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从此以后,大家都愿意与这个人做生意了,因为这个事情说明了这个人诚实和高贵的品质。

如果你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一个人是诚实和坚定的,你会觉得他值得信任。你相信这样的品质,你觉得这样的人最可靠。这件事虽小,但是一个人的品质就是从这些小事中磨炼出来的。

诚实是人生成功的基石,它左右着人们的成败。布尔沃?利顿说:“如果人们都知道一个人绝对值得信任,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成功。”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认为,在路上听到了消息就开始四处去传播,是道德所唾弃的。这句话充分反映出孔子为人、做学问的务实观点,那就是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深入求证,不能胡乱相信传闻。

孔子不仅告诉世人不要道听途说,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他在教导学生的行为时,也是身体力行。

做任何事情都应当做深入研究,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在处理各项工作和问题时,对于人和事千万不要道听途说,更不要随随便便地下定论。

南怀瑾认为道听途说是背离道德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只是道听途说,还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秘,然后四处传扬,并视此为人生之乐,这真是卑鄙小人之行为。他告诫自己的学生,人无论是读书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要深入求证,不要胡乱相信传闻,更不要做小道消息的传播人,既然是听说,那就最好不要把这个所谓的听说再去传给下一个人。

一匹狼出去找食物,可它找了半天也没什么收获。它途经一户人家时听到屋里老太婆这么一句话:“再哭,我就把你丢给狼,让它把你吃掉。”狼听老太婆这么一说,心中暗喜,于是在一个角落里躲了起来。

快到傍晚了,这匹狼仍然没有等到扔出来的小孩。晚上,饥不可耐的狼准备绕到房前饱餐一顿,可就在要行动时,却听老太婆说:“睡吧,宝贝,狼来了,咱也不害怕,它要是敢来,咱们就把它杀了煮着吃掉。”

同类推荐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以往的人们解释《老子》总是从《老子》一书的词语出发。而本书的作者则完全从《老子》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因此,本书就其方法论上的革新来看,是对老子解释的一次革命,其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崭新、与众不同和引人注目的。通过这本书,现代的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将会重新发现,他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著作中,特别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汲取丰富而又极为珍贵的思想与精神的养料,从而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加充实和完美。
  •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

    本书开篇详述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九条意义,介绍学孔子思想必须要有的态度与方法。继以专文阐述“儒学基本概念”,提炼儒学精华,方便读者学习理解。本书主体部分是《论语》全书二十章的讲解与注释,依据朱子集注,发扬孔子思想,维护了儒学的纯正。
  • 读懂庄子

    读懂庄子

    《读懂庄子》一书,主要是以寓言为艺术形式反映庄子思想的。全书收录他的寓言故事一百多个。通过这些寓意极深而又易懂的寓言为根据,阐述了他的世界观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与探索。本书通过庄子的寓言故事及其散文的注释,体现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让孩子自由成长

    让孩子自由成长

    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天然的存在,这是人的本能,是自然的意志,而不属于家长意识的一部分。本书用“自由成长篇、身心健康篇、独立自主篇适应社会篇”四部分内容阐述教育的目的、蓝图、对人的期待,应当符合人的天性,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 我是爬行者小江

    我是爬行者小江

    这是文艺小清新兼才女江一燕的第一本散文随笔,也是她的一场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爱好摄影的她从自己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精选为本书做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江一燕(昵称爬爬)的很多面:文艺爬爬,快乐和悲伤一样美好;公益爬爬,爱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艺术爬爬,幸福着艺术着;旅行爬爬,把快乐留在心底,把悲伤遗忘在路上;卷毛爬爬,倔强地成长。
  • 聪明女人这样说话办事

    聪明女人这样说话办事

    语言,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语言工具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进而会影响到个人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生的幸福。尤其对于女人,卓越的口才、有技巧的说话方式,不仅是家庭幸福的法宝,更是事业披荆斩棘的利剑,增加自身个性魅力的砝码。而且,成功也总是垂青会说话和巧于办事的女人!说话办事,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两项最基本的活动,也是体现一个人社会化能力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特别是在当今这种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对女人而言,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习惯我行我素,结果肯定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 这个男人有点冷

    这个男人有点冷

    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冷漠孤僻的冰山男却选择了职业的追女之路?会有怎样苦逼的事情发生?请关注---这个男人有点冷!
  • 这样沟通最有效

    这样沟通最有效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群体之间要想达到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要想达到思想的一致和感情的通畅,都离不开沟通。而作为管理者,你的目标、你的计划能不能如期地执行,主要取决于你是否能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平庸的管理者常常是沟而不通。本书以中国人“情、理、法”的独特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向管理者展示适合于中国人的沟通技巧。是管理者提升自己沟通力的必备工具书。
  • 繁花纪之云倾柔

    繁花纪之云倾柔

    儿女的人生不过是家族兴衰的一瞥,沈云珠的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沈倾城的随心而所欲,头破血流。跌跌撞撞的人生中,运命,不过是善与善的冲突!
  • 非奇非偶假命题

    非奇非偶假命题

    纷乱的七八十年代,带着神秘背景回到家乡的少女,在各种歧视下为了一个目标前进。迷茫、坚定、痛苦、阴郁、背叛、迫害、心伤、爱情、伤害、心殇......遇到的这个犹如戈壁狼的男人,真的是她的良人吗
  • 七斗乾坤

    七斗乾坤

    生自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主人翁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苦苦找寻人类生存的意义,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异世生存,为了能找到同类而饱受苦难。主人翁机缘巧合来到人类世界,经文历武,南征北战,为了人类的福祉不惜毁天灭地。人类未来又将会面临怎样的抉择,而早已迷失的人类会再次自我毁灭还是会摆脱头上的桎梏走向属于自己的时代呢?
  • 都市之时空行者

    都市之时空行者

    超级兵王林渊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受到迫害。阴差阳错,成就了一双先知眼。别人能透视,他却能看到过去和未来,前世和今生。全新的诡异、多彩的人生就此开启。
  • 心理常识速读

    心理常识速读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