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01400000015

第15章 绝对增值的紫砂器(4)

近代作品,高107毫米,口径67毫米,底印“蒋蓉”篆体圆印,盖“蒋蓉”小方印。荷花包含着鲜嫩的莲蓬,莲蓬上栖息着活脱脱的青蛙,洋溢着浓郁的荷塘情趣,壶嘴取荷叶做成,把为荷叶梗,表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美德。

蛤蟆捕虫水盂

近代作品,高86毫米,口径49毫米×41毫米,边印“蒋蓉”

小方印。取老树段制成水盂,胥出水流,旁塑一只甲虫,另一段捏塑一只青蛤蟆于水盂口,睁着眼睛,看着甲虫跃跃欲试的样子,整器生气盎然,极富动感。

汪寅仙:1943年生,曾用名朝阳,1956年师从吴云根、朱可心等老艺人,1975年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82年任紫砂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作品不少是在传统风格上进行突破创新,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制作工艺精湛,一丝不苟,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

名作鉴赏

曲壶

近代,张宋智设计,高170毫米,口径101毫米,印款“汪”、“寅仙”、“汪寅仙”。此壶的创作突破了紫砂壶的传统规律,是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紫砂陶艺中的体现。作品的形象来源于蜗牛的有机生态,整壶体只有一条过渡线贯穿,壶身与壶嘴、壶把结合,整体既有线条的变化,又有面的变化,线面结合柔和、协调,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并且整个壶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更显示壶体的轮廓美和韵律美。

苑菱提梁壶

近代作品,高123毫米,口径68毫米,底印“寅仙”,盖印“寅仙”。材料为优质紫泥,内含金砂,壶身为筋镶上下合成,壶嘴胥出自然,短颈内敛柔美,大环提梁弧度优美、挺括,提梁中抽线,难度极高。

一粒珠壶

近代作品,高80毫米,口径42毫米,印款“汪寅仙制”、“汪”、“寅仙”。此壶滋润、丰,刻“一池天为注鼎河,两手揽云任摩挲石羽铭”,两位大师合作,不可多得。

何道洪:1943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从王寅春,1975年于原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作品风格严谨,制作工艺精湛,并在壶流上有独创风格,给人以力度的冲击,世称“何氏流”。

名作鉴赏

古带方提梁壶

现代作品,高110毫米,口径54毫米×38毫米。整器为长方形,拱门底,线条挺拔、大气,特别是双腰线内敛,尤显美感。提梁大气、挺括,嵌入式盖紧密,上立桥钮,构思巧妙。

十六竹管壶

现代作品,高123毫米,口径73毫米,底印“何”、“道洪”。十六竹壶与其他竹题材的壶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十六竹片的竹节参差错落,壶盖各竹节面面吻合,卷曲的竹枝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竹节的嘴、把蕴含着坚强的生命,与壶身构成和谐的整体。

础柱壶

1984年制作,高80毫米,口径66毫米,底印“道洪”,盖印“道洪”。整壶造型简洁,但气度不凡,身由谭泉海刻仿毛泽东长征七律诗一首,为两位大师合作共创佳作。

吕尧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0年生,1958年师从吴云根学艺,1972年于紫砂研究所从事创作设计,他在紫砂泥料和工艺上不断创新,他的纹泥和嵌泥作品别具一格。作品用泥讲究,配比特别,制作精湛,风格古朴、柔美、典雅。1979年,作品碧波茶具、八方凌云茶具、银葵茶具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名作鉴赏

冰提壶

现代作品,高105毫米,口径39毫米。作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质朴情感和嵌色泥的装饰手法在壶身填嵌冰裂纹图案。从壶身到壶嘴、盖、提梁,纹纹相接、纹纹贯通,即使长方形的壶盖前后调面,冰纹仍脉脉相连,堪称奇观。

华经壶

现代作品,高72毫米,口径70毫米。此壶造型为水池,用绞泥的手法绞出各种天然纹理的雨花石铺在平肩上,壶钮也为雨花石,壶身还有水池古冰的裂纹,自然天成,妙不可言。

华经壶吕尧臣制

周桂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艺大师。1943年生,1958年进紫砂厂,师从王寅春、顾景舟学艺。作品风格严谨,一丝不苟,工艺精湛,用料讲究。

名作鉴赏

高竹提梁壶

现代作品,高155毫米,口径75毫米,底印“周桂珍”。造型为竹笋,壶嘴胥出极自然,竹节为提梁,线条优美挺括,竹节为环钮,竹环把与身接洽处生出小竹枝与叶,构思奇巧。

大彬如意三足壶

现代作品,高130毫米,口径70毫米,底印“周桂珍制“方印”,盖“桂珍”,把“桂珍”。造型仿时大彬如意壶,制作工艺精湛,整壶大气、古朴、典雅,有大彬风范。

曼生提梁壶

现代作品,高210毫米,口径135毫米,周桂珍制,冯其庸书,徐秀棠刻,壶身铭诗一首。整壶造型简洁却大气典雅,大师合作果然不同凡响。

近代名家名作按泥料优良与工艺精湛程度,收藏价格可在20万~50万元之间,特别是已故名家的获奖作品,价格可更高,在80万元左右。

顾绍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5年出生,1958年进宜兴陶瓷中学学习,1960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承陈福渊老人,也曾得顾景舟大师教泽指导。作品款式高雅,东方式的端庄和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是他个人紫砂艺术风格的特征。代表作有仰宇提梁壶、百寿瓶、高风亮节壶等。

二、历代知名文人参与合作的文人壶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就是指历史上一些着名书画家亲自在紫砂器上留下墨宝。这些作品在当时数量就极少,一般也就制作二三把而已,作为制作者和书画家自己的收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世珍品的价格也就越来越高。壶史上曾记载过许多名人与紫砂壶结缘的佳话,但至今还没有发现清代以前的与记载相符的文人紫砂壶真品,例如史料上记载有吴仕、柳愈、彭年、项元汴、赵宦光、董其昌、陈继儒等大家都与紫砂壶结缘,但是至今未见真迹。到了清初,如汪文柏、马思赞、杨忠讷、曹廉让与制壶大师陈鸣远交情深厚,合作的紫砂壶较多,但流传至今的真品可谓凤毛麟角,极难一见。至清乾隆年以后,陈鸿寿等幕僚参与紫砂壶合作,影响颇深,风行一时,开拓了文人壶且有传世珍品,故笔者在书中重点向大家介绍此时起到近代的文人壶。

汪文柏:清顺治至康熙年间(1662~1722年),浙江桐乡人。

字季青、柯亭、柯庭。宫东城兵马司正指挥。性好习静,学问渊博,工诗、画,墨兰雅秀绝俗,点缀坡石,落落大方,山水萧简。筑有“拥玉楼”、“摘藻堂”、“屐砚斋”、“古香楼”等,精鉴赏,收藏书法名画,藏书印有“屐砚斋藏书印”、“休宁汪季青家藏书籍”。暇时好焚香啜茗,与陈鸣远为好友,陈为其制砂壶,柯庭则作画其间,又鸣远制砚屏,柯庭为画双钩兰。另着有《陶器行赠陈鸣远》诗:“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另着《柯庭余唱》、《古香楼吟稿》。

名作鉴赏

刻字泥绘瓜形壶

陈鸣远、汪文柏于清初合作,高100毫米,口径54毫米,底刻“拥玉楼”。此壶材质采用拼紫泥,色呈黯肝色,造型似一瓜,在壶身刻“田家屋上,山窗依样,柯亭”;另一面用本泥绘山水写意画,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在壶流与把上贴塑蝴蝶,壶底捏塑三只含笑的蝙蝠为足,构思奇巧,出人意料,形象生动。

整壶可见陈鸣远的精湛技艺和汪文柏的潇洒书画,为难得一见的传世珍品。

陈鸿寿:1768~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又号曼寿、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浙江杭州人,1812~1815年任溧阳县知事。擅长书画,为着名的“西泠八家”之一。他的篆刻出入秦汉,绘画精于山水、花卉,书法以隶书最为着名,是清代艺坛一代大师。四体书都很精绝,篆刻学丁敬、黄易而刀法的运用更为大胆。任溧阳县知事时,曾设计紫砂壶十八式,由当时着名的制壶名家杨彭年兄弟、万泉等制作,壶底印“阿曼陀室”的阳文篆刻方印,仿古出新,并亲自在壶上篆刻铭词,极力推崇书艺篆刻与砂壶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壶艺新风格,这种名为“曼生壶”的文人壶一直被收藏家视为珍品。着有《种榆仙馆集》、《桑连理馆集》等。

收藏提示:西泠八家是指丁敬、蒋仁、黄易、悉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和钱松八位在历史上很着名的篆刻流派。

名作鉴赏

瓠瓜壶

清嘉庆年制,高90毫米,口径63毫米,底印“阿曼陀室”,把下印“彭年”,唐云藏。壶身一侧刻行书“饮之吉,瓠瓜无匹,曼生铭”。

仿古井阑壶

清嘉庆年制,高86毫米,口径79毫米,底印“阿曼陀室”,盖印“彭年”,南京博物院藏。壶身刻铭文,整壶古意十足,典雅大气。

合欢壶

清嘉庆年制,高84毫米,口径70毫米,底印“阿曼陀室”,把梢印“彭年”,唐云藏。壶肩铭“试阳羡茶,煮合三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曼生铭。”

石瓢提梁壶

清嘉庆年制,高110毫米,口径57毫米,底印“阿曼陀室”,盖印“彭年”,唐云藏。壶身刻铭文。

全包锡合盘壶

清嘉庆年制,高67毫米,口径70毫米,底印“阿曼陀室”,底内方印“杨彭年制”。此壶内紫砂胎,呈深色,外用锡全包整壶,制作工艺难度极高,壶身印出“竹里半炉火活,曼生”,南京博物院藏有不包锡的。

半瓜壶

清嘉庆年制,高72毫米,口径61毫米,底印“陈曼生制”,盖印“彭年”,南京博物院藏。壶身铭“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曼生”。

乳瓯壶

清嘉庆年制,高78毫米,口径56毫米,底印“阿曼陀室”,把梢印“彭年”,南京博物院藏。壶身刻铭文。

石瓢壶

清嘉庆年制,高72毫米,口径66毫米,底印“阿曼陀室”,把梢印“彭年”。壶身一面刻铭文,一面刻竹子图,此为陈曼生后期佳作。

棋奁壶

清嘉庆年制,高86毫米,口径48毫米,底印“阿曼陀室”,把梢印“彭年”。壶肩刻铭文。

到底如何定义“曼生十八式”,诸多宜兴陶瓷研究者和季野先生都这样认为:当年陈曼生确实手绘了一批紫砂壶样,请杨彭年等人制作,但数量不一定就是十八式,可能不足,也可能超过十八式,世人用“十八式”这个说法仅仅是习惯而已。中国受佛教影响较大,人们常用“十八”来象征完善、成熟或极致,如菩萨端坐在莲花形座上,莲花座为十八瓣;佛祖释迦牟尼两旁有十八罗汉;恶人要入十八层地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等,可谓不胜枚举,因此世人说“曼生十八式”也是这个意思。但曼生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壶式与壶铭十分融洽,往往还与喝茶、说茶有关,这一点是肯定的。

上海学者郭若愚先生根据历年收集的资料,曾撰文为曼生壶造型设计的十八式及其题识做了介绍,资料翔实,可供广大紫砂器爱好者借鉴参考。

石铫: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钟。

汲直: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去阴:月满则高,置之座右,以为我规。

横云:此云之腴,餐之不,列仙之儒。

百纳: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合欢:蠲忿去渴,眉寿无割。

春胜:宜春日,强饮吉。

古春: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饮虹:光熊熊,气若虹;朝闾阖,乘清风。

瓜形:饮之吉,瓠瓜无匹。

葫芦: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天鸡:天鸡鸣,宝露盈。

合斗: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圆珠: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乳鼎: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镜瓦: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棋奁:廉深月,敲棋斗茗,器无差等。

方壶:内清明,外直方,吾与个偕藏。

但除了以上十八式外,传世中又见不少其他壶形,如《阳羡砂壶图考》就为人们提供了26件不同的曼生壶壶形。不管怎样,真品“曼生壶”传世数量不多,故价位较高,比近代大师作品价格应高出较多。

除了因为历史较久远,且又是杨彭年的作品外,更是文人壶的样板,是研究文人壶必不可少的文物资料,有着不可取代的历史价值。

瞿应绍:字子冶,初号月壶,后改为瞿甫,又号老冶、陆春,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原籍上海。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鉴古,擅长竹兰,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常制紫砂壶,或请精者制壶后自作铭文,或绘竹梅锓于壶上,时人称为“三绝壶”。瞿自号“壶公”,宜壶之盛,陈曼生后瞿实为第一人。

名作鉴赏

三绝石瓢壶

清道光年制,高70毫米,口径70毫米,底印“文山石房”。此壶材质为老团泥,泥料精细、光滑,砂星点点,流与把采用暗接法,修饰精到。身刻“竹子图”,层次错落,动静有变,壶身铭文,盖铭“子冶画壶”,书卷气极浓。“文山石房”为私家定制斋名款,故更为名贵。

上海博物馆也藏此款壶一具,但尺寸、材料和落款不同而已。

子冶刻中石瓢壶

清道光年制,高88毫米,口径68毫米,底印“乐陶陶室”,把下印“彭年”,唐云藏。材质为段紫泥,身铭文和竹子图。

截盖圆珠壶

清道光年制,高105毫米,口径68毫米,底印“杨彭年造”,苏州文物商店藏。壶盖铭“石壶繁自号子冶画并题”,壶身铭“石古而,补天之余,壶中大小,石不厌巧,甲辰九月子冶。”

同类推荐
  • 中国艺术经典2

    中国艺术经典2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手风琴教学法

    手风琴教学法

    本书内容有手风琴音乐发展简史;中国手风琴专业教学现状;高等学校手风琴专业教学组织、管理;手风琴专业教学的特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手风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来手风琴专业发展趋势,等等。对本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 女娲的遗珍——琉璃

    女娲的遗珍——琉璃

    本书介绍了琉璃的起源、发展、制造、鉴赏、辨伪等知识及相关的琉璃文化。同时配以270幅精美的图片。
  • 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

    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

    紫砂壶的收藏和鉴赏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其市场情况也较为复杂。为了便于初学者对紫砂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编者编写了这本《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紫砂壶的起源、发展、工艺、造型、装饰、鉴别、购买、收藏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近来颇受关注的现代紫砂陶艺和紫砂雅玩、实用器皿等,予以全面详细的介绍。本书体例清晰,分类明确,非常便于阅读和查找。同时,书中配用了数百幅精美的相关图片,使读者既能快速地感性认识紫砂壶,又能够由此深入了解其深层次的知识。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切实受益。
热门推荐
  • 仙侠奇缘血玲珑

    仙侠奇缘血玲珑

    一百年前,诛仙台上,眉间银色的羽花,是徒留人间,转世无悔的执念....一百年后,长生殿上,是谁白玉雕栏,俯视苍生,此生只收一人为徒.....“如我为人,你必收我为徒,苍天在上,是你立下的誓言,谁都不可以反悔....”“东皇钟启,方圆百里,业火燎原,是你逼我走上这一步....”爱也罢,恨也罢,天生冰冷彻骨,他可以为自己所爱的人抛弃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可此时的她不懂,待懂时,却又是另一番风景。本书分为天庭卷,山海卷和琉璃卷,师父转世在山海卷,文文有时很甜,希望亲们喜欢哦!
  • 我轻轻的走过暖暖

    我轻轻的走过暖暖

    突然被相恋多年的男友抛弃的女主,决定来一场遇见爱的冒险旅程,启程前往神秘国度尼泊尔,机场偶遇偷拍自己的陌生男,尼泊尔还有陌生男的铁哥们和自己同游,女主的前男友的妹妹貌似还喜欢我们的男二,这个世界怎么了?你知道吗?我不晓得,好像书中有介绍哦······
  • 我的伏魔之路

    我的伏魔之路

    我的一生注定不平凡,曾经励志成为国家的栋梁,光宗耀祖。但就是因为一次探险而改变了我,而我经历过的一些事彻底打败了科学!
  • 火影之弃

    火影之弃

    前世因所爱的人而死而心悲,天地奇缘让他忘记了所爱的人,却来到火影的世界里,为了寻找所需的答案,寻求自己的秘密。他追求的力量。最终,苦情树下。。。。。。
  • 这才是战争

    这才是战争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22个经典战例,以全新角度深入解读长平之战、巨鹿之战、长津湖之战、费卢杰之战,揭示马其顿方阵、德军渗透战术、美军“脱离战术”等战争战术的奥秘。
  • 我的异世之旅果然有问题

    我的异世之旅果然有问题

    千年前,天界神族的奈何天,挟持魔教的圣女,用邪炎虚火打破位面屏障,坠落到地界。千年后,某位现充社畜,迷失在习以为常的雾霾中,穿越到异世的地界。这是一个卖萌与被卖萌,吐槽与被吐槽,恶搞与被恶搞的故事!吐槽即正义!厌倦传统套路的朋友,可以进来吐槽吐槽,如果你能轻易猜到结局,就算我输了。Putiisnotatree,andMirrorisnotatable;Itisemptyatallhere,WhyPM2.5issohigh?
  • 武道侠仙

    武道侠仙

    以武入仙,以侠修真。游侠江湖,寻访仙路。斗智,斗武,斗法。爱恨情仇心未泯,动情动义激热血。只为无愧于心,无悔一生。
  • 网游之凯歌高鸣

    网游之凯歌高鸣

    网游《第二生命》发行,主角林宇晨的命运开始于游戏相连,在微风中,聆听凯歌奏响吧。
  • 逆梦之

    逆梦之

    什么是梦国?开天之初的一场大战留下几万世的恩怨,这个时候又是什么闯入了进来?是神?人?异族?外星人?海洋争霸,天空争霸,陆地争霸到底谁才是君临万物之上的“霸主”?
  • 我的男友是水鬼

    我的男友是水鬼

    我从小身体不好,爹妈为了给我保命,给我认了个鬼干爹。说什么,认神做干爹干妈的太多了,神仙忙不过来。认鬼的只有我一个人,肯定疼我。平平安安长到大,干爹突然就找上门来了,要我嫁给他。什么,我认得不是干爹,是老公?!我的咧个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