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9500000017

第17章 讨平北汉(1)

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太宗在长春殿宴请北伐将帅,亲自向潘美等人授以战争方略,告知潘美等先行出发,御驾将随后亲征。宴后,潘美率久经演练的宋师,在初春的寒气中,浩浩荡荡开出东京汴梁,北上,兵马雄壮。大宋伐北汉的统一战争开始了。

杨村军演

漳泉、吴越之后,大宋开始盘算攻取北汉。

太宗赵炅即位之初,就对四弟齐王赵廷美说:

“太原,我必取之!”

赵炅将很大精力集中在军事方向上。经常在早朝之后,就到便殿或后苑去检阅禁兵,从中挑选健壮的充任亲军,疲软老迈体弱的,都罢去充任外州地方部队。他的这一做法,延续了赵匡胤以来的禁军制度,也即正规野战部队集中于京师,禁军即相当于野战军。采用这个办法之后,史称“自是藩卫之士益以精强”,从此京师禁军的士兵更加精壮强大。

赵炅还在东京城西的杨村筑起一个讲武台,有时,就带着文武大臣到这个台上去观看大宋野战部队的军事演习。

最初,演习部队由殿前都指挥使、野战军司令杨信,调度、指挥。

杨信将大宋野战军在训练场上训练为一支服从号令听指挥的部队。演习的规则大部由他制定。

杨信在太祖时是一员低级军官,有功,不断晋升。太祖亲郊,也即到城外举办祭祀仪式时,杨信出任仪仗都部署,仪仗队总领队。开宝年间曾奉旨捉拿谋反武将,部署缜密,一举擒获,有功,做到了殿前都指挥使,领建武军(今广西南宁)节度使。领,是遥领,虚衔,不赴任。太祖曾经在宫禁外的后池训练水军,大兵乘军舰往来,不免击鼓呐喊,声震半个东京城。当时杨信在玄武门外居住,此地乃是汴梁内城的北门,距离后池不远。杨信不知道是在演练,听到声音疑心有外敌入侵,来不及换衣服,穿了一身家居皂绨袍,匆匆闯入后池来“护驾”。太祖对他说:“我正在教习禁军水战,不是有非常之事。”

杨信退出。太祖目送他离去,对左右说:“这人真是一个忠臣!”

太宗践祚,强化军事演习,继续由杨信部署。

杨信患有哑疾,发音困难。但就是这样,仍然可以指挥士卒。他调教出的将士,纪律严明,如臂使指。他帐下常有一个童仆名叫田玉,这个少年特别能揣度他的意思。所以杨信在皇上面前奏事、与宾客谈论,乃至于指挥部下,常常将田玉带在身边,想说话时,就回顾田玉,偶尔在手掌上写几个字,田玉马上就能领会他的意思,代替他说出来,几乎不会失去他的本意。

杨村军事演习,田玉也是他必不可少的小跟班。

有一天,杨信生病,忽然能说话了!太宗闻言大吃一惊,知道“回光返照”的故事,马上到杨府来看望这位将军。杨信自言受到两朝恩宠,很是感慨,一时涕泗横流。太宗安慰他一番后,赏赐丰厚。第二天,杨信病逝。

杨信病重时,杨村演习照常举行,太宗命令天武左厢都指挥使崔翰代替杨信指挥。崔瀚部署演习,加进了一些表演的内容。历史记录中的说法是:“分布士伍,南北绵亘二十里,建五色旗以号令,将卒望其所举为进退之节,每按旗指踪,则千乘万骑,周旋如一,甲兵之盛,近代无比。”崔翰分布演习将士,南北绵连近二十里。指挥官手持五色旗作为号令,将士们都要看着不同颜色的旗帜,根据旗帜的偃仰前后方向,作为进退的节制。常常是按照旗帜的指向,千乘万骑,进退周旋犹如一个整体。甲兵的强盛,近代以来无人可比。

太宗看着这样号令严整的战斗部队,非常高兴。他派出近臣秘密地送给崔翰一条金带,转他的话说:“这条带子,是朕在藩邸时用过的。”藩邸,就是赵炅践祚之前的晋王府邸。将一条旧物赠送将士,有体己、亲切的意味。太宗对崔翰的才干非常赏识,对左右说:“像崔翰这样的武将,一定是不会在晋朝出仕的!”意思是:崔翰这么有才干,但后晋时军政如此昏乱,用人不得法,有出息的人是不会为它卖力的。

赵炅也知道当初周世宗、宋太祖多次对北汉用兵,契丹往往来援。于是开始制定中国军事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围城打援”战役:包围太原城,阻击契丹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先在太原周遭布局,并尽力在太原附近州郡解决攻城器械和战备粮草问题——这些笨重物资全部由东京汴梁或其他州郡转运,成本过高。于是下令,晋(今山西临汾)、潞(今山西长治)、邢(今河北邢台)、洺(今河北永年)、镇(今河北正定)、冀(今河北冀县)等距离太原较近的州郡,都要按规定备好制造兵器和攻城战具,没有,就要制造,需要的时候,随时听候调遣。此外,这些州郡,必须储备未来大军北上的足够粮草。攻城、打援,几十万人,大部分物资要从这些州郡调运。当然,不足部分也开始从外部漕运辇送,一时间,河北、山西两道,车船不断。

这类战略准备工作从太宗践祚之初就开始了。

冬狩之礼

北汉也不是颟顸之辈,很快就知悉了来自南国的动作。按照北汉君臣的理解,在如此近距离地区准备大战物资,只能是针对北汉的。史称“北汉主甚恐”,于是在转年开春,北汉主刘继元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押在契丹,又送去“重币”,也即厚重的礼物,向草原帝国求援。但是契丹首领景宗耶律贤认为,从宋太祖以来,两国一直在友好睦邻,不应该有战事,因此没有特别上心。

到了太平兴国三年(978)的冬天,大宋已经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个时候,契丹国的一位使者耶律呼图从大宋返回,见到耶律贤说:“宋必取河东,当先为之备。”耶律贤此时只有三十岁,身体状况不佳,一直由皇后萧绰执掌朝纲。耶律贤和萧绰闻言,来问大臣韩匡嗣。韩匡嗣问耶律呼图:“你怎么知道宋国要北上?”呼图说:“这事不难知道啊。你想想,大宋四方僭越之国,一个个都被吞并了,现在只有河东还没有被他们收复。宋朝皇上又总是讲武习战,这是干吗?必定是针对河东嘛!”韩匡嗣听后根本不信,认为呼图所言无非瞎猜,没有任何根据,对他说:“宁有是邪!”会有这事吗?嘁!萧绰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成为大宋帝国最难对付的女人,但此时还是相信了韩匡嗣,“卒不设备”,最后没有对大宋可能的北上做任何准备。

韩匡嗣,乃是一个精通医术的汉人,他父亲被契丹掳往草原,最后居然成为契丹第一代君主耶律阿保机的佐命功臣,所以他也得到契丹的信任。据说阿保机的太太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耶律贤没有践祚之前,与他也是好友;践祚后,即提拔他做了大官,此时的韩匡嗣,乃是契丹国的南京(今北京)留守,封燕王,也是萧绰和耶律贤非常信任的人物。

后来韩匡嗣做了枢密使,南京留守就由他的儿子韩德让代领。父子二人都做契丹南部大都的留守,很为时人羡慕。

北汉多山,太宗开始组建自带机弩重兵器的山地部队,史称“飞山军”。他在讲武台就多次观看“飞山军”发机石射连弩。史称“上将伐北汉,先习武事也”,皇上要伐北汉,先训练军伍之事。

赵炅甚至还在太平兴国三年(978)腊月做过一次“冬狩之礼”,冬天打猎的君王之礼。过去,按礼法,古代帝王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的礼制,四季出城到郊外打猎,是“示武于天下”。但随着文明的推演,这类田猎活动毕竟劳民伤财,渐渐被有些君王废弃。这一次,有关部门向太宗汇报,认为应该有“冬狩”活动,太宗没有拒绝。他对左右说:“《老子》有言,田猎让人心发狂;《尚书》有言,田猎让国政荒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为人君者不得不戒。历观前代往事,很多君王迷惑于田猎的快乐,往往导致国家败亡。这是事实。但朕今天所以狩猎,是因为要‘顺时搜狩,为民除害’,不是要自己杀生取乐啊!”显然,“顺时搜狩,为民除害”八字所指,就是要顺天应人,剪灭北汉,以此造福大宋士庶的意思。太宗一直在准备打仗。

就在这年冬天,按例诸州贡举人应该集会于京师,但太宗正在准备亲征河东,下诏暂停贡举。从此以后,这个贡举活动改为间隔一年或两年才正式举办。

也在这年冬天,契丹派遣使者提前来到京师,准备等到来年正月初一,庆贺正旦。契丹没有料到大宋会北伐。

决意北伐

兵机贵密,不可先传。故兵书有言:兵以静胜。宋太宗隐忍三年,除了跟自家兄弟赵廷美说过要征讨河东的话头之外,几乎不提北伐之事。他注意到军事信息要保密、要安全,就不可过于声张,以至于瞒过了契丹主管军事的枢密使韩匡嗣。除此之外,宋师三年静默,除了演习之外,几乎不对外用兵,赵炅也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一鼓作气,收复河东。

现在,藩镇惯性基本得到遏制;南部两个大藩,漳泉与吴越,也纳入大宋版图;剪除贪腐官员,国家秩序有了改善;大宋二十年的积蓄已经足以支撑一场大战;赵炅“三年不鸣”,似乎可以“一鸣惊人”了。

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开春,赵炅召来大宋第一名将曹彬,问他:

“周世宗及我太祖,皆亲征太原而不能克,岂城壁坚完,不可近乎?”周世宗柴荣、我大宋太祖,都多次亲征太原,没有攻克。难道是他们的城墙太坚固太完善,拿不下来吗?

曹彬似乎胸有成算,他回答道:

“周世宗攻取太原时,主要因为大将史彦超在石岭关一役兵败被杀,周师人情震恐,不得已,还师。太祖时,因为阴雨连绵,大兵困在甘草地,军人染上腹疾,因此只好退师。现在看,都不是因为太原城垒坚固啊!”

史彦超乃是攻取太原时的先锋都指挥使,柴荣麾下一员猛将,当时带着二十骑为前锋,探路时,遇到契丹大军,激战中,大将李筠又带兵来援,杀契丹两千人。史彦超有了轻敌之意,史称“恃勇轻进”,独自带着几个骑士追击败寇,渐渐离开大军更远,最后在契丹的回身反战中,众寡不敌,为契丹所杀。

石岭关,则是晋北一处要隘,位于阳曲县北,东、西有山,谷底开阔,地势险峻,是太原往北,通往代县、大同等地的交通要冲。北汉与契丹联系,必走此地。周世宗、宋太祖,要收复河东,一定要在此地隔断太原与契丹的联系。史彦超在此战败,导致战局一变。

太祖时曾派出大将何继筠为石岭关都部署,成功地阻击了契丹援军。

太宗心里有数,又问曹彬:“我今举兵,卿以为何如?”

曹彬回答:“我大宋邦国兵甲精锐,人心都拥戴皇朝,如果此时施行吊民伐罪之举,如摧枯拉朽耳!”

曹彬的意见很重要,对赵炅有一种“定心丸”的功能。君臣一番对话后,史称“帝意遂决”,皇上赵炅北伐的决心最终定了下来。

但宰相薛居正反对。他对皇上说:

“过去周世宗举兵北伐,太原倚靠契丹的军援,坚壁不战,结果导致周师疲惫,退兵。到太祖时,在雁门关南之地,击破契丹,将河东人民迁徙到黄河、洛水之间。现在,河东巢穴虽然还在,但危困已甚。我们大宋得到它,开辟这点贫穷之地,都算不上开疆辟土。舍之不足以为患。请陛下深思熟虑。”

薛居正乃是一代名相,但这番话说得实在欠水平,逻辑都不通。北汉,作为多年敌国,“危困已甚”,正是大宋用兵良机。且燕云十六州乃是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治理华夏,必在完我金瓯。北汉与契丹沆瀣一气,直接影响到中原失地之收复,如何说“舍之不足以为患”?

但薛相意见可取之处在于:此时,平北汉,时机、程序或有问题。

在周世宗、王朴时代,在“先南后北”的战略规划中,北汉,都是应该最后平定的割据势力。按照后周战略,必先取幽燕,而后北汉失去外援,那就是囊中之物,几乎可以传檄而定,仗都不必打。北汉必当取,但必当乘兵锋之锐,直取幽燕,而后取北汉。太宗等人先取北汉,后取幽燕,违背当年柴荣、王朴的成熟画策,所以最后有“高梁河之战”的失利。太宗此际决计平北汉失误在此。这是一番大议论,其中自有直达兵机隐微之道的远猷宏谟,容后慢表。

且说太宗赵炅听了薛相“歪论”,也不爽,反驳他说:

“今者事同而势异,且先帝破契丹,徙其人而空其地者,正为今日事也,朕计决矣!”现在北伐,虽然与世宗、太祖的北伐事情一样,但形势已经大有不同。况且,先帝当初破契丹后,迁徙北汉人民到内地,虚空那一片土地,正是为了今天的北伐。朕北伐之意已经定了,不可变更。

随后,赵炅派出了大臣出使高丽,告诉东北边部这个邦国大宋北伐。按太宗的意思,是期待高丽能够牵制一下契丹。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高丽没有动。五代以来,高丽始终依违于中原帝国和草原帝国之间,就像后来的西夏,始终依违于契丹和大宋之间一样。小国要生存,在两大国夹缝中闪展腾挪,可以理解。春秋时郑国就在晋、楚两大国的压力下,不断变换身姿,两头下注。正常。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赵炅又派出朝廷官员到各个州郡去督运军储物资,限期赶赴太原城下。

一切安排妥当,开始组建北伐指挥机关。

藩镇旧习

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北伐总司令。宣徽院,掌管并总领宫禁之内诸司及殿直工作,举凡官员核定、祭祀大典、日常朝会、宴享仪式、内外供奉等,都在其管辖范围内,略似组织部副部长、办公厅副主任、礼宾司司长职务之和,但职责范围似乎还要更广。古代职官分工不如今日之细,往往一个官员“岗位”相当于今日多个官员。潘美,乃是北宋仅次于曹彬的名将,曾经在江南、南汉用兵时,功勋卓著。

太原,城广高大,易守难攻,需四面战取。于是分派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四员大将分头攻取太原城四门。

但在分派这个任务时,遇到了一点麻烦。

太原城内,西面,是北汉主的宫苑,按照军事常识,这是最难攻取的地方,因为城内必定要在此地布设最强城防力量。刘遇,当时的官职是节度使;曹翰,是观察使,较刘遇级别略低。按照职官轻重排列,刘遇应攻取太原城西,曹翰攻取城东。但刘遇知道城西凶险,不易立功,有忧虑,就提出与曹翰换地方。曹翰说:“我是观察使,班次在您之下,应当在东北。”刘遇坚决要与他调换,俩人争执几天,也没有决定下来。

太宗赵炅担心将帅不和,就对曹翰说道:“卿智勇无双,城西面非卿不能当也。”曹翰这才决定奉诏。

关于刘遇与曹翰交换阵地之事,《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不同说法,前者记录说“(刘)遇欲与(曹)翰易地”,后者记录说“(曹)翰欲与(刘)遇易地”。按行文逻辑,《续资治通鉴》为当。但无论哪一种记录,都记录了二将不想攻击太原城的西面。

总之,这是个事件。这个事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于此可以看到北宋将帅沿袭五代以来藩镇习气有多么严重。怕吃苦、怕流血,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战争以“士气”为重,丢了“士气”,军人质量是有问题的。一代雄主赵炅对此也只能优容,足见汉唐“尚武”精神,经由五代乱世,斫丧之深。这是后来的大宋君臣,除了少数例外,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内部问题。军令之严,五代以来,仅见于周世宗柴荣一人而已。史上“弱宋”之论,主要是指军人之“弱”,而军人之“弱”,又往往与领袖对将帅的这类优容有关。

北伐,攻取太原,四面城要有联络部署,要有人巡视四面城壕,随时通达信息,也要有人观察攻城器械损失状况,以便随时补充。赵炅也做了安排。

同类推荐
  • 广武史话

    广武史话

    广武位于山阴县西南部张家乡庄,屯兵雄风、民族融合、沧桑古韵的边塞雄关,古老的汉墓群,封土堆,共同承载了光武史,蕴含着灿烂的历史文明。
  • 群雄逐鹿之大明王朝

    群雄逐鹿之大明王朝

    历史教授李行意外身死,投胎和朱重八成了发小,从此追谁朱元璋转战南北,纵横沙场......王朝初建,天下已定,还让历史重蹈覆辙吗?一丝怀疑,一场矛盾,几许恩怨,一场强权之争已在所难免.......
  • 无限穿越之代管神仙

    无限穿越之代管神仙

    人家是穿越到一个时空,欧阳却很忙,被选为神的接班人,要穿越到各个时空为不同的人改变命运。替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不干!替花木兰代父从军!这…………替郑和去做太监,接受结扎,哦,不,是阉割手术,靠,能不能有个正常点的任务!!
  • 三国大谋士

    三国大谋士

    运筹帷幄帐中,决胜千里之外,诸侯帝王有何逍遥???谋士!!!主导天下!!!
  • 九瑶之乾瑶定鼎

    九瑶之乾瑶定鼎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一段架空的异世历史,一段波澜壮阔的民族战争。凝聚了我国古代游牧民族习性的北陆蛮族和集结了华夏千年优秀品质的南陆汉族,因为互相的不理解和某些势力的搅入而互相攻伐了近千年。东皇钟,九瑶之首的乾瑶,为了阻止混沌九界毁灭现世的阴谋而穿越到了这里,抵御混沌九界的第一个世界,镜室。为了找寻失落在各地的本命金身东皇钟的碎片,成为了大玄三皇子的何畏真踏上了北行之路。然而混沌九界的力量早已渗透到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一张拉开的巨网正等着他的到来。位置的命运在少年们的手中展开。铁血斗将和秘术师斗法是本文的特点,感情戏略微减少,因此女主角难免有花瓶之嫌,还请读者朋友见谅。本文情节上属于厚积薄发的类型,前期为了铺垫剧情可能会显得有些拖沓,也请耐着性子看一下,前戏是很重要的啊。
热门推荐
  • 怒红妆

    怒红妆

    海风略过山谷,冬雨打醒含苞待放的花朵,岁月划过脸颊,没有带走你深刻的皱纹,当万籁俱寂的时刻就会迎来破晓。在一切都不符合常理的情况下,时间依然是胜利的佼佼者。我会在最杂乱无章的空间等你,在完成一切使命后,会用尖锐的,磨炼了上千年的匕首刺穿你的心脏,让你陪我一起死去。这就是我,我爱你……
  • 大湖遗子

    大湖遗子

    你相信你不是凡人。你是有来历的,不管境遇给了你什么,你都会坦然面对。你相信,你是聪灵的,相信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上天眷顾如你这样的人,会赐予你神力,赐予你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你施展拳脚。有朝一日,你会振臂一呼,响应者云集,把你拥举到王的宝座。别人,宵小的,和你争霸?开玩笑!我有悯人之心,不让你死的太惨。来吧,上天,来吧,大地,来吧,神灵,赐予我力量!我会感谢你们的。
  • 异世初见

    异世初见

    她,是古武世家的少主,却因错信她人而魂归异世。他,是来历神秘的谪仙男子,却因她而异世追随。且看她如何玩转异世,他如何宠她入骨。简介无力,请戳内容,不喜勿喷。
  • 仙踪觅

    仙踪觅

    仙,缥缈无定,不见踪影,真的有吗?祂在哪里?真的没有吗?恍恍乎,浊世里,惩恶扬善;昭昭乎,盛景中,报应不爽!敢问仙踪何处觅?仙踪觅处寻仙迹!
  • 古境离殇之剑中仙

    古境离殇之剑中仙

    一阕幻化如梦的古境,将时光染上一层雪沙,是浩瀚之中固有的意境,还是永恒间不变的神话。而如今,他翩然离去,只留下她,还有一把古剑,独自黯然,留在古境等他归来。
  • 缠上自闭女孩

    缠上自闭女孩

    一个失去家庭的自闭少女+一个阳光开朗的医生=一对……(请自行想象)片段:“乖啦!曈曈,我们回家吧!”某琛厚脸皮地撒娇。某曈一个生气,华丽丽的巴掌朝某琛的俊脸甩去。“啪!!”响亮的一声,世界..安静了..“敢不敢再打一次?”某琛眯了眯眼睛。正想道歉的某曈一听,生气了,“有什么不敢的?”于是,又一个华丽丽的巴掌朝另一边甩去。“啪!”一朵花出现在某琛脸上。正以为某琛要发火,没想到......“曈曈这么听话呀!那乖,我们回家洗洗睡!”某琛嬉皮笑脸。“......”某雯:如果不收藏,我就哭给你看!~~~~(>_<)~~~~
  • 媚宫杀

    媚宫杀

    契族贵女尔朱晚樱死在三年前的一个雪夜,死于自己的执念,梅开时节,绿营从中,曾受万人枕!春寒料峭,噩梦初始,三年轻回转。她竟成了三年后南国众人唾弃的公主!国破家亡,夫婿战死,为保天下安平,她舍身议和。她徘徊在世间最英武的男人之间,步步为营,如履薄冰!从卑微的和亲公主到执掌天下的女政客,她不再是任何人的附属物。艳满天下,与虎谋皮;玉体横陈,笙歌白骨;执迷不悔,潦草浮生烬!深宫的晚风,吹不散我眉间的哀愁,梅林的烈火,烧不尽我故国的衷情!嘘……听我来与你唱一唱这一段与风骨风月有关的乱世歌谣!
  • 校园神级术士

    校园神级术士

    【因为都市严打的原因,本书或许暂时搁浅,新书《阴尸养成记》已发布】金鲮离水称帝王,小人莫要来猖狂!方云,一个被收养的孤儿,只想努力挣钱替可爱又可怜的妹妹治好病,却不想艰难的来到大都市上大学之后,生活突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走向了一条……终极进化之路!有了实力,美女自然也接踵而来……“公主小姐校花妖女仙女魔女什么的,你们请自重,我要给我妹妹找神医……啥?你就是神医?握草你不早说……”
  • 暮晚胡不归

    暮晚胡不归

    我名唤姜若,是个为女子作画画师。确切来说,是个爱打听故事的画师。凡尘的寻寻觅觅中,每一抹丹青余韵,浸染的,都是谁与谁的风华?有幸提笔,绘下一段段的纷扰,一段段的缱绻。彼年韶华,暮色微迟。
  • TFBOYS的纯情

    TFBOYS的纯情

    十年时光易逝!不愿与你们和家人们分离!希望我们会一直跟随他们洗直在一起!十年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