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500000005

第5章 是谁导演了经济活动 (1)

流动性过剩——“水满则溢”

事实上,相对于货币的含义和功能,货币流通规律更让人难以捉摸。也正是这既有条理又变化莫测的货币流通才让经济呈现出有时欣欣向荣,有时又死气沉沉甚至接近崩溃的局面。那就从“流动性”开始,去了解货币在经济中运行的规律。

2008年中国经济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有一种声音认为,通胀是流动性过剩所致,而流动性过剩是资本流入太多。在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下,资本大量流入可能主要归咎于本国货币价格的扭曲。但在美元大幅贬值、华尔街次贷危机导致资本流出的非常规大环境下,实际上暴露出的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这里说的流动性是指什么?

通常所说的流动性一般是指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投放量的多少。流动性的表现是流动,就像水一样,哪里地势洼,水就往哪里流。而作为钱是哪里能获利就往哪里流:楼市火往楼市,股市火往股市,期货火往期货,汇市有利往汇市,金市火往金市。而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至有通货膨胀的危险。

流动性产生的原因通俗来说就是钱多。钱为什么会多,对国内来说是存款余额多,这通常是由于贸易顺差造成的。水池里的水多了,必然是要溢出来的。所以,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来自于中国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这就造成了池子里的水越来越多的现象。

而对世界来说,中国是新兴市场,水流到中国来有利可图。这也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一方面原因。

事实上,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流动性是世界性的,经济全球化也是促使流动性的一个原因,近几年美国利率不断下调,是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

当外国资本流入一个国家时,这个国家的本币汇率就会上升。如果中央银行不希望汇率上升,它只能通过增发本币,在原有汇率基础上兑换流入的外币,结果导致外汇储备的上升和货币量的被动增长,形成流动性过剩局面。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就是,货币量过度增加,银行体系资金泛滥,利率低企。

假如不采用调控手段回收过剩的流动性,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只能是,要么引发实体经济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要么推动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上涨,并形成泡沫损害整体经济。或二者同时发生。

在一般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流动性过剩被用来特指一种货币现象。欧洲中央银行把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预期货币存量的均衡水平对应着合意的物价水平。当货币超发时,预期均衡的货币存量没有变化,此时,物价没有出现普遍、持续地上涨。但是,由于实际货币存量已经超过合意水平,物价水平有可能普遍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这中间存在一定的时滞。如果中央银行此时能够控制货币发行并使实际货币存量回归到预期的均衡水平,那么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就有可能不会发生。反之,物价水平就可能出现普遍、持续上涨。

货币总量:需要多少才能“吃饱”

那我们怎么知道,流动性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才不会过剩呢?投放多少货币才是合理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前司长戴根有曾经针对货币供应量是否偏紧的问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有四十份饭,四十个学生,如果分配均匀,刚刚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这是一个不错的比喻——用吃饭来阐述社会资金供求关系。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正是戴根有所领导的部门职责所在。因此,如果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就意味着投放的货币总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货币总量在一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决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测度货币总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说到:在没有增发货币的情况下,一个由居民和厂商构成的经济体系不可能有储蓄的增加。即,国民储蓄增量=居民储蓄增量+厂商储蓄增量=货币增发量,若没有增发货币则国民储蓄增量就是0。也就是说,储蓄总量=货币总量。这个道理实际上并不难理解。就好比把两个水池里的水加起来,总量必然等于两个水池里的水的相加。如果你不补充新的水量,那么总量也不可能增加。因为货币流也是一种物质流,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差异只是水不在这个池子里必然在那个池子里,但是总量不会变化。货币从何而来?从货币当局来,所以顺理成章地,储蓄增量就等于同期的货币增量。

那么,货币总量是如何增加的?

货币增量实际上是经济总量的表现形式。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扩大货币发行量,否则会限制经济的增长速度。而现实的需求量是由自己的财富总量和生产能力及生产量决定的。比如一个人要买房子,必须有一定的存款和生产能力以及生产量,这个生产能力和生产量就体现在工作能力和工作量上。如一个人要贷款办厂,它必须具备一定可用财富总量,当可用财富总量越大时,其贷到的款项从理论上就应该越多。所以同样的道理放大到宏观经济环境中,也是如此。如果一国的生产力提升,生产量增加,那么伴随着其经济的增长,货币总量必然要上升。

货币增长与经济周期

1981—1982年间,美国经济中商品与服务的生产总量出现了下滑,失业率上升到10%以上。1982年之后,经济开始迅速扩张,到1989年,失业率已经下降到5%。1990年结束了这次长达8年的经济扩张,失业率又上升到7%以上。经济的谷底出现在1991年,但之后的经济复苏却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失业率基本都在4%左右波动。2001年3月以后,出现了较为温和的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到6%。

为什么美国经济会在1982—1900年间扩张,在1990——1991年收缩,又在1991——2001年迅速增长,2001年之后又开始一次收缩呢?这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周期。而在这个起伏的过程中,货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或下降的时候。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上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每次经济的衰退,都会伴随着货币增长率的下降。事实上,20世纪以来,每次衰退前的货币增长率下降都表明,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推动力之一。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在经济的起步阶段,货币的增长会刺激社会总需求。此时的社会失业率水平低于自然失业率,因此会导致工资水平的提高,推动总供给增加。而此时的经济又回到总产出的自然水平上,由此物价上升。如果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那么这个过程就不会停止,物价水平就会越来越高,通货膨胀就会发生,经济由上升转为下滑。货币主义学派的分析表明,严重的通货膨胀一定是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率导致的。

然而,并非货币增长率下降之后就会出现经济衰退。确切地说,是经济衰退发生之后,货币的增长率开始自然地下降。凯恩斯主义者与货币主义学派对于货币增长在经济周期中扮演的角色观点并无多大差别。

“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货币

据圣经《旧约·伯理以书》记载:巴比伦王伯沙撒在宫中设盛宴,忽然显出一只手,在宫墙上写下三个神秘的词:弥尼、提克勒、毗勒斯。众人不解其意。先知但以理说:“你冒渎天神,为次,神放出一只手,写下这些字。意思是:‘弥尼’——你的国位已告结束,‘提客勒’——你在天秤里的分量无足轻重,‘毗勒斯’——你的国度即将分裂。”

受此启发,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1787年,亚当·斯密到伦敦与他的忠实信徒、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皮特见面。斯密是最后一个到达会面地点,当他一进屋时,所有人都起立欢迎他。斯密说:“诸位请坐”。皮特回答说:“不,你坐下,我们再坐,我们都是您的学生。”众人对斯密如此恭敬,原因在于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为当时各界名流奉为经典。即使到现在,斯密的观点仍然是现代经济学的中心。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一经典的命题,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

更为直观地来说,“看不见的手”是指,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理性经济人原则,以及由理性经济人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当市场出现紊乱时,这只看不见的手将支配着经济活动的主体重新回到稳定的轨道上来,即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在货币市场和金融活动中,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

    民间金融不仅普遍存在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存在于欧美的高度市场化国家,并往往可以和正规金融机构共同存在于金融市场中。在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市场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金融系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对经济的发展有负面的影响,更具有正面的作用。我国曾经只看到其负面影响,采取管制、打击,甚至取缔的政策。但在民间,它却保持借贷高利率和高发生率的市场态势,这是一个市场配置之谜。因此,对农村民间金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讨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利率决定机制,资金配置效率以及如何解决其监管问题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这是一本讲述技术革新的书籍。那么,一名经济史学家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呢?技术是关于如何获得对人有用、令人愉悦的物品和服务,即,它是关于生产制造的。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分野,并非像海明威所说的那样在于“富国比穷国的钱更多”,而在于富国生产了更多的物品和服务。
  • 俄罗斯企业制度变迁

    俄罗斯企业制度变迁

    本书运用现代企业理论,通过分析前苏联时期企业制度的内容、特点和问题,揭示了俄罗斯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俄罗斯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俄罗斯公司的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和重组做了深入考察,并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为参照系,对俄罗斯公司的制度安排作了对比研究,得出“俄罗斯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转轨国家特有的、尚未成熟的兼具英美模式和德日式特征的综合性治理结构”的结论;同时,该书还从俄罗斯的宏观环境、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对俄罗斯早期企业制度的低效率做了多角度的解释,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 中印税收与经济增长

    中印税收与经济增长

    中国和印度是曾经的世界上两个最古老并且还在存活延续的国度。中国和印度也是当今的世界上两个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税收收入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两国间有何不同?
热门推荐
  • 九界剑尊

    九界剑尊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九界之中,谁能阻我?九天之下,唯有剑尊!
  • 穿越异界之平淡是福

    穿越异界之平淡是福

    被闪电劈到异界的小鱼,只想守着爸妈,种种菜,养养花,做点香皂,吃点好吃的美食,穿点舒服的衣裳,赚点小钱。顺便再找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相守一生,过平凡幸福的米虫生活。奈何,猪脚的命运都是不平凡的......
  • 奇幻高手

    奇幻高手

    一场命运的安排,平凡的少年踏上复仇的血路,披荆斩棘,踩着尸体,一步一步向前走去!而最后的阴谋也慢慢浮出水面.......少年最后能否逃出宿命!且看小人物的惊天逆袭!!新作求推荐!!!!
  • 爱系侠骨情

    爱系侠骨情

    描述在一个腥风血雨的江湖中的段峰和段薇的一段爱恨情仇,刻骨铭心的爱情。
  • 情迷北京城

    情迷北京城

    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成为万千瞩目的明星;一次必然的婚变,让他几乎失去所有;他的生命历程到底是如何的呢?请期待.............
  • 懒妈妈的另类育儿懒招

    懒妈妈的另类育儿懒招

    《懒妈妈的另类育儿“懒”招》包括:新生宝宝,确实需要你小心又谨慎;3-6个月,“依呀依呀”超可爱;6-12个月,会识别,能模仿,要说话;12-24个月,几个需要自己来的“第一次”;24-36个月,为入托做准备。
  • 七十二变闯都市

    七十二变闯都市

    透视眼厉害吗?定身术厉害吗?金刚不坏之身厉害吗?这都不是事儿,看庞凯强如何运用七十二变闯都市!PS:遇英换网站啦,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可以来看书网,链接如下:http://www.*****.com/?artinfo/99509.html
  • 千罗界

    千罗界

    第一道门的倒数第一,人们所熟知的废物,三年来考核榜单上一直没有他的名字。一直想杀的人竟然救了他,并且成为了他的师傅。恩怨情仇,爱恨交织。“放弃永远都是懦弱的表现,只有永不言败的人才会获得最终胜利的果实。”“挡在我前进道路上的人全都要下地狱,你也不例外!”“叶庄我们之间的恩怨还没有结束,这仅仅只是开始。”“代亥辛你已经杀戮成瘾了。”三道咒印、尸鬼咒印、血之咒印,乱古三咒印重现世间,再掀惊世大战!
  • 酷酷先森,哈,爱情三十六计

    酷酷先森,哈,爱情三十六计

    宣景怡追了叶祁十六年后,终于对他心如死灰,但她看到什么了?!!为她心疼到灭掉合作伙伴,为她吃醋到大庭广众打人,为她甚至可以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为她做了好多第一次。这还是那个对她不屑一顾的叶祁吗?片段:“老婆,看在我这么努力的份上,就一个亲亲嘛~”叶祁紧紧的搂着宣景怡的细腰,不停的往宣景怡的胸口蹭。“叶祁,你不是叫我滚吗?”宣景怡冰冷的声音响起。“是让你跟我一起滚床单。”“……”(1v1,男女主身心干净。)【脑抽开新文,就不信自己真的那么差。】
  • 萍迹

    萍迹

    娟秀温婉的女主人公孟静怡,在社会经济大变革年代,从一名中学清纯少女,成长为中年成熟女性。情感挫折和婚姻不幸迫其背井离乡,谋生路上备经坎坷,无奈赴死一发间幸存于世,以修理技工身份在京城辗转于国企与私企之间,目睹了商家的博弈与起落沉浮。不计生活清苦,千里回归,携出缺失父爱的亲子,以伟大母性只身承负起养儿育儿的神圣天职,为盼儿学成,先后三易学地,谱写了古《孟母三迁》的现代版。多年相处中,与高级知识分子林屏轩生情,后察觉林之女对父辈续弦持干涉态度,遂抚然收束与林心约。儿子高考前弃考,令孟多年筑起的“希望之塔”砰然坍塌。滂沱大雨中,孟凄然目送林远赴德国,之后孤身离京赴沪。三年后,孟任某公司驻沪产品销售副经理,忽闻林在京已卧病有年,林之女因惧被染,早已携幼子远居,无心顾念父病。闻情后,孟遂辞去副经理职位和良好待遇,赶赴京城林病榻前,朝夕伴伺林病。林为孟真情所动。扶病拥孟下泪。情节及人物可于现实生活中索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