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8400000027

第27章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2)

注曰:此不兼呕言,是专胃虚而冲逆为哕矣。然非真元衰败之比,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亦由上焦阳气不足以御之,乃呃逆不止。故以枣、姜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固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夫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注曰:此言凡病危笃,必藏府之气先绝,而藏尤主利也。谓人有利虽久,而起居如平人,府藏之气未绝故也。如六府气先绝于外,则六府为阳,阳所以温手足、御三焦,气既绝于外,则手足无阳以运而寒,胸中无阳以御下焦之阴而上气,脚下之阳道不行,则有阴无阳而脚缩不能伸。五藏气先绝于内,则肾不能为胃关而利不禁,不禁之极为下甚。手足因无阴以维阳,而藏气不相统摄,则为不仁。不仁者,伸缩皆不能也。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注曰:下利者,里有邪也。而上下轻重不同,皆于脉别之。

假令脉沉则为寒,弦为气结,沉而弦则为病邪结于下焦,故下体之阳道不行而重。脉大,主虚,主邪盛,故大则为未止。微弱者,邪衰正亦衰也。数为阳脉,于微弱中见之,则为阳气将复,故知欲自止。下利热不止者死,谓阳亡于外、阴亡于内也,脉既微弱,数则邪去,邪去而发热,则虽有馀邪,正将胜之,故曰“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注曰:此言下利之死,必先肾绝,未绝而弱,则又常理也。

谓下利至手足厥冷,是脾中阳气久亏而肾中真阳下脱,故如中寒者手足厥冷而无脉,则生生之气几乎熄矣。然此时正气欲绝而邪气亦绝,故灸之以接其肾中之阳。若手足仍不温,脉不还,是正脱已尽。且微喘,是既亡之真阳上出,少阴已绝,而反露有馀之象,明是灯欲灭而复明,故死。然下利证,乃是水邪乘土,少阴脉主水,趺阳脉主土,故少阴负趺阳,以水负土胜,而反为顺。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曰“负”也。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令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愈。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

注曰:前章既言下利,脉微弱数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此六条即前意而言,脉证或有参差,其内邪喜于外出,则一理也。

但变热者,必见血耳。故谓下利,本客寒伤里,苟非直中阴证,必阴阳互胜,阴胜难愈,阳胜易愈。假令微热,是邪出表也,而渴是胸中阳胜也,且脉弱则在内之邪气少矣。虽不治之,邪去正自复,故令自愈,不必喜功生事也。若既有微热,脉不弱而数,数亦阳胜也。更汗出,则热从外泄矣,故亦令自愈。设脉数中兼紧,则寒邪尚坚,为未解矣。若数脉与渴并见,亦是阳胜,故令自愈。设不瘥,则寒既退而病不退,不宜责寒矣。乃热多必反动其血,故曰“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若发热而汗与上同,更脉弦,则里症见弦为阳脉,是阳胜也,阳胜则愈。乃有下利而失气不已,此气滞而乱,又在寒热之外,故但利其小便,小便利则气化,气化则不乱也。若下利果属寒,脉应沉迟,反浮数,其阳胜可知。而尺中自涩,涩为阳邪入阴,此亦热多,故曰“必圊脓血”。

论曰:下利之因多端,不可不详,有热伤而便肠垢者,臭秽之甚且色黄也。有误下而协热利者,必脐下热或大孔热也。有燥粪结而利者,必谵语也。有直下水者,此伤食而滞肠中之气,使泌别失职也。有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此少阴病又兼客热内攻肝肾至急,宜下之证也。有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更小便色白,益确以下焦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有惯晨泻者,此肾泻也。

有泄泻数年者,此谓之水土同化,乃脾泄也。有或泻或不泻者,此湿泻必兼微胀也。有间泻,泻反快者,此饮泻也。有痰壅肺气,使大肠虚而下利者,必两寸滑也。有完谷不化者,此伤风飧泄也。有溏粪者,此湿气也。有鸭溏者,此清水中有屑细如鸭之屎,乃肺虚或大肠有寒也。有非水、非完谷、非肠垢,但色不黄而臭不甚,泻而不实者,此下利清谷也。若本文数段,正所谓下利清谷耳。清谷,谓食已化而不实,比欲愈之溏,则有水杂之也。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注曰:此不因误下而自利者,乃既有表,内寒复甚,故兼见此,当以攻表为戒。若攻其表,则阳虚而阴愈盛,盛则胀满,故曰“汗出必胀满”。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注曰:此言下利中有里多而表少者,然邪终不能胜正,故虽变证多端而病可解,总由于虚,而非不可治之证也。谓下利脉沉迟,沉则为寒,迟则为虚,不待言矣。然其面少赤,微阳也。

身有微热,邪走于表也。但表少而下利清谷,后必郁冒汗解,而且微厥,何也?盖郁冒属虚寒,微厥亦虚寒,因身有微热,则正稍胜,故可必其汗解,而不能保其不郁冒,并保其不厥。因复推原,其先时见面少赤之证,所谓戴阳,由于下虚故耳。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注曰:此言下利至脉绝,手足厥冷,乃至危证。然脉还,手足温,是正渐复,故生。假令手足温而脉不还,仍死,见当以脉为主也。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四逆汤方见前。

注曰:《内经》云:胃寒生满病。况下利则寒尤确,但身体疼痛,犹之身热,有表无疑。奈一时并发,是当以内为急,故曰“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欲人知先后之序耳。若方主四逆、桂枝,四逆乃干姜、甘、附,必用生附温里,中有发散之义焉;桂枝内有甘、芍,亦兼有固里之意也。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枚右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不可令如水淋漓。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痓病中。

注曰:此言下利有实邪者,不问虚实久暂,皆当去之,不得迁延养患也。但实邪何以别之?如下利,三部脉皆平,不应胸中有病,然按之心下坚,此有形之物横于其中,未动气血,不形于脉,而病气所侵,渐将及脉,故急下之以杜渐。若下利,脉迟,似乎真气亏而脉之循行不能如期,然又见滑,滑乃有邪之脉,明是有邪而见迟滞之象,故曰“实也”。实者,邪实,利何肯止?故宜急下以逐贼。若下利,脉更不迟而单见滑,便知有形相阻,故曰“当有所去”、“乃愈”。若下利已愈,至年月日时复发,岂有应时感邪之理?明是病根不拔,先时藏气,于此日受伤,则藏气至此日亦怯怯,则邪复自动相乘,故曰“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以绝根。已上俱用大承气者,枳、朴、硝、黄,走而不守,去病即止,不若消积等药,藏府反有损削之忧耳。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注曰:此条与前心下坚同是胃中有物也,然此独谵语,则其屎已燥,燥热气蒸,藏真受伤,则芒硝之急暴反不能涤其邪,故只用枳、朴、大黄,意谓胃既燥热,当攻之以渐也。比结胸谵语加下利,则热少燥多耳。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枳实三枚(炙)厚朴三两(炙)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注曰:下利,便脓血,此由寒郁,转为湿热,因而动血也。然利至侵血,是先伤中气,后伤血分,故以干姜散本寒劫标热,合粳米以调中,而以赤石脂之甘酸温涩入血分,而收湿固脱也。

本草谓其能养心血,亦取其入血分而调之耳。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半斤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馀勿服。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注曰:热利下重,此热伤胃之阴气,故陷下而重也。陷下则伤肾,故用四味之苦寒者以坚之。然白头翁清阳明血热,黄连清心脾,秦皮和肝,黄柏安肾,则有交相致之功矣。既下重而不用一味调气升气之药,病已侵血分,不专在气耳。按《伤寒论》

此方亦主下利欲饮水者,解云有热故也。谓饮水与渴不同,渴但津干,欲饮水则是阴分为火热所燥,故亦须苦寒清下者以涤之,与辛凉以解上焦之渴不同耳。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三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注曰:虚实皆有烦,在下利已属虚边,更按之心下濡,则非痞结痛满之比,故以栀、豉轻涌之以彻其热,盖香豉主烦闷,亦能调中下气,而栀子更能清心、肺、胃、大小肠郁火也。

论曰:仲景又云,若旧有微溏,服此汤不能上涌,反为下泄,此于下利后之烦,偏主此汤。盖旧微溏,乃素来脾气弱也。此所云下利,乃客邪乘里,非脾气素弱,且按之濡,故知烦为膈虚,乃太阳有馀邪,而力不能驱之使出,所以轻涌而宣扬之,斯为妙耳。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绵裹)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汤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进一服得吐则止。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注曰:屎水杂出而色不大黄,此所谓下利清谷,乃客寒入里而肠胃不调也。然或元气尚强,而正气日充,邪气自泻,绝不现寒证者,有之若里寒外热,而外汗内厥,是阴寒格阳于外。本应先治其里,而阴阳不调,致外内如吴越,同病气牵制难愈,故以通脉为主。而曰通脉四逆,即四逆汤之姜、附、甘草也,但干姜多加一半,且《伤寒论》中更设加减法为异耳。面赤加葱九茎,腹痛去葱加芍,呕加生姜,咽痛去芍加桔梗,利止脉不出去桔梗加人参。此虽不全载,亦不可不知,盖“通脉”二字之义合加减法,不止于温内也。

通脉四逆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甘草二两(炙)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注曰:下利、肺痛,此气滞也。紫参性苦寒,能通血气,《本草》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而好古谓治血痢,故以此散瘀止痛耳。然太苦寒,故以甘草调之,即补虚益气矣。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甘草三两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注曰:前既云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此云气利似即下利气也。又主诃梨勒,盖气利由于气壅,气壅由于涎聚,诃梨勒能开涎而性涩,又能固气,故主之。

梨勒散方

诃梨勒十枚(煨)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

附方: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

注曰:此方似为下利,中有哕而谵语者,乃属胃实,故附此方以备病机之辨。今曰“大便不通”,恐有误。

《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注曰:前呕证中既云干呕而利,主黄芩汤加半夏、生姜。以黄芩汤为太少合病主方,因呕而加姜、半也。然此症有属胃虚而太少之邪在中不得散者,故以黄芩、半、枣为主,而加人参、干姜以温中气。中气不运,邪无从出,又加桂枝以逐太少相合之邪,而不用甘、芍、生姜,谓既温补中气,不必更宣膈而和脾也。

《外台》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人参两干姜三两桂枝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同类推荐
  •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需要理解,但又有几个人能写到庄子心里去泥。我们只能去近似地理解庄子,以求更多地走近庄子的内心。天下滔滔,人为名利所趋,为世事而求索奔忙,从来不问何处有净土可退。生活有时一叶障目,耽于眼前物欲,我们便不知道也不相信有“至德之世”的美妙意境。而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也需要庄子的浓墨重彩、美仑美奂的理想王国。
  • 萤窗清玩

    萤窗清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吕氏春秋(最新图文普及版)》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道德、军事等重要领域,兼采道、儒、阴阳、法、墨、兵等各家,在结构上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览、六论。本《吕氏春秋》为简约本,以青年朋友及初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为对象,从注释到原文均吸收了历代学者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在强调通俗性的同时,也重视学术性与资料性。我们相信,《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吕氏春秋(最新图文普及版)》的问世对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当代青少年朋友的文化素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咒枣记

    咒枣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热门推荐
  • 咏史诗·杀子谷

    咏史诗·杀子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国之乱世争霸系统

    三国之乱世争霸系统

    刘宇穿越到汉末,携带着乱世争霸系统。比不上世家大族,没有人才,没关系,系统为你解决。论猛将,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李元霸,挑滑车高宠,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十三太保李存孝古往今来不弱任何人。论统帅白袍小将陈庆之,如卫霍灭匈奴一般,覆灭突厥的徐茂公、李靖统帅千军,以少胜多。还有神机军师刘基,明镜魏征,房谋杜断.......看主角如何率领麾下文臣猛将,开创一个不一样的时代。
  • 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孩子有如一棵小树,需要家庭的温暖来呵护,需要赏识的阳光来照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存在,他具有独立的个性,也应有最适合他的教育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以为然,对表扬也毫不在意,父母的话似乎起不到一点作用了。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企图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驯服孩子。实践证明,用冷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远远胜过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家长如果能把精力放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得到的教育结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 清穿娇妃:高冷四爷,亲亲爱!

    清穿娇妃:高冷四爷,亲亲爱!

    [推荐新书:清穿娇妃:四爷,来战!]穿越到清朝?姐不怕!法玛在手,天下我有。做为这个年代有靠山的高端人物,萧诗诗要做的就是撩撩撩!美男,银子,通通到手......本无心对抗,但求平安过完一生,却无端卷入夺嫡之争!某一天,危险的气息扑来,“怎么办,我好像喜欢上你了。”床咚!壁咚!咚咚咚!说好的高冷呢![本文1V1,甜宠,欢迎入坑]
  • 风起柳絮飘丶

    风起柳絮飘丶

    柳若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声音的主人,白色的衬衫,黑框眼镜——一如他的声音般温润的存在……
  • 朝歌录

    朝歌录

    她是九神殿的朝歌殿下,他是玄宫的擎苍上神。“九天之上,尔等能奈我何?”她风袖飘起,发丝飞扬,执一柄寒冰剑立于九神殿,目光幽清绝艳,冰冷孤傲。他目光含情,微勾唇角,“歌儿,你要学会依赖我。”
  • 龙之谷龙出没

    龙之谷龙出没

    残破的阿尔特利亚大陆。不堪入目的往事犹如破碎的梦境,恩怨情仇血腥地纠缠。温暖静好的岁月何时能够重新降临这片焦土?命运流淌着,是条斩不断的洪流。
  • 我在古代修阴阳

    我在古代修阴阳

    生来是个鬼胎,被领养后跟着阴阳半仙学习占卜之术,然而学术不精。因为一个破盒子我穿越到了魑魅魍魉纵横的古代。在历经千奇百怪的遭遇,神幻莫测的人间诡术,恶鬼活尸等各种险境中九死一生。踏入阴阳教顶巅,好不容易修成了真正的阴阳师,随着阴谋的来袭,友情和爱情成为了羁绊,自己跟恶鬼和他有着扯不断的渊源......
  • 玫瑰庄主

    玫瑰庄主

    明明早就注定不会再见面了的,幼儿园时那个送她玫瑰的男孩,她长得不好看,很平庸,那个男孩却意外的阳光,她仍旧记得幼儿园的那一幕,分明就是被打击到了,一个那么小就那么帅的男孩为什么送她玫瑰?也对,虽然没有问原因,但是,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她喜欢上了玫瑰这种植物。
  • 暴君烈爱

    暴君烈爱

    “不要试图离开我,否则我会打断你的腿。”于是,她真的被打断了腿。“不要拒绝我,否则你父母兄弟的命就是你不听话的代价。”于是,血溅门庭,家破人亡。“不要恨我,你知道的,我多得是办法惩罚你。”于是,乾坤逆转,江山变色,她最在乎的人被逼上绝路。“永远不要背叛我,否则……”“否则还能怎样?”她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眉眼冷酷,决绝道,“我会亲手杀了你。”他从来说到做到。于是,决战之夜,一切终是走到了尽头。那些刻骨铭心的情爱,亦或是撕心裂肺的仇恨,终于都等到了了结的那一天。那一天,在尸骨堆积的土地上,在漫天火光的照耀中,在无数只眼睛的见证下,他举起手中冰冷的利剑,绝然指向她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