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1100000020

第20章 灯光

山的那边,依然是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一直向着山的深处延伸,小道上荆棘丛生,根本看不清路在那儿,只有铁塔和水泥电杆通向远山深处,使人不至迷失方向。我携带妻子沿着崎岖的山路要去山里看望阔别二十多年的舅父。故地重游,总依恋小时在山里的足迹,加之厌恶久居城里的喧闹和浮躁,难得有深秋时节这大自然的宁静和清爽,我有意弃车步行。走了10多里地,我俩已累成个汗人儿,到底不如小时腿脚灵便,离舅父30华里路,从中午到天黑还没有赶到。妻牢骚发个没完,说我在城里吃饱撑的,硬拿她开心,来到这荒山野岭游山玩水,如今谁徒步远行。我也又饥又渴,悔不该如此折腾,害了自己也苦了妻子。

天越来越黑,伸手不见五指,路本来是羊肠小道,黑灯瞎火的行走就更难了。我干脆坐在山脊上,点了根烟顺顺气再说。妻连说话的气力也没有,坐在我身边只是不停地喘气。“啊,灯光!”妻惊喜地叫起来,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灯光?”一盏灯把整个山冈照得如同白昼,莫非舅父就住在那个有灯的山冈下边。我和妻异常兴奋。

我俩全没有疲劳,脚下生风,朝着那灯光辉煌的山冈下边走去。

那灯光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时我抬头看见那根高高的水泥杆上亮着足有1000多瓦的灯泡。我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不由自主地朝山冈下那瓦房走去。

这是很普通的五间瓦房,成丁字形,正面三间,旁边两间。我们这黑天荒地的不速之客显然惊动了里面的主人。

主人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头。他发现有人夜半来访,便热情迎了上来。“天这么黑了,你们要上那儿去?”他的声音如古刹钟声,震得山响。

我们说明来意,那位大伯笑个不停,忙招呼我们到屋里去坐。

大伯热情和坦率,我们也就没有了拘谨和约束。我忙递给大伯一支“红塔山”,大伯扬了扬手里旱烟锅子:“这个过瘾。”他一看我们是城里人,又黑夜进山,很关切地问这问那,又给我们打来一盆热腾腾的洗脸水,端来两杯热茶。这时我才看清院子里的铁塔上蜘蛛网似的电线和变压器还有室内的其他设备,才搞清这是一处变电站。

大伯很健谈,他说自从这山里来了大电,就有了这个变电站,不然,大电是送不进深山里头的。

“怎么,这荒山野岭的就你一个人?”

大伯说:“不,还有三位年轻人。”

“那其他的人上哪儿去了?”

我们的大本营在山下面的那个镇子里,离这儿还有五华里。年轻人晚上都喜欢跳个舞的,看个电影,媳妇又要上班还要带孩子,大部分家务在晚上干,干脆晚上让他们住在家里,白天我们一起查看整修线路。

我们又问大伯这儿离舅父家的村子还有多远,他笑我们到底是城里人,走错了路,不然早已到了。现在只有绕到山下边的那条沟里一直往前走就到了。

我倒没什么,妻子像泄了气的皮球,又埋怨起来。

大伯说,路还远,天又黑,你们走不到了,干脆在我这里住上一宿,明早天亮再走。我也觉得这般时候,住就住下,妻只好依了我。

虽然我们一路辛苦,全然没有睡意,就和大伯聊了起来。大伯说他一生和电有很深的缘分,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参加了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后来由于安口、华亭煤矿的开发,急需建一批小型水力发电站,他毅然决然地申请回到家乡投身到火热的水力发电站建设中,到上世纪80年代初,刘家峡的大电通到这里,从大电进山的第一天,由小型发电站站长又当上了这个变电站的站长,一晃30年过去了。

“那您长年驻守山里,不孤独吗?”

“可不是吗?儿子都工作了。前些年有老伴在身边,如今儿子结婚有了孩子,去抱孙子了。这儿就是我的家。”

听了大伯这番话,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无意间我被墙上一幅幅奖牌和一面面锦旗吸引住了。其中有一幅是省电力局发的锦旗,上面写着:“光明照山川,银线牵万家。”还有一幅奖牌上写着“双文明变电站”。悬挂在墙正中央。我还知道大伯是省上授予的电力工业战线上的劳动模范。

大伯说,这路输电线绕泾河,过六盘,直接主宰着宝中铁路和安口、华亭两大煤矿以及平凉地区七县(市)200多万人口的生活用电和工农业生产用电。这儿的变电站虽小,是南来北往输电线路的必经之地,因在这荒山野岭每遇暴雨和冰霜的袭击,随时都会出现故障,责任重大。

这时,天已拂晓,那山冈上的灯光和黎明时的晨曦融为一体,光芒四射。我走向山顶,面对叠嶂起伏的群山峻岭,面对眼前这座小小的变电站,想想火树银花的不夜之城,想想万家灯火的温馨家园,想想我眼前的这位老人,我们是否都知道这里的一切?

哦,这夜,这小站,这不熄的灯光……

同类推荐
  • 开到荼縻(乐府卷)

    开到荼縻(乐府卷)

    我们深信,诗是不能被解释的,正如我们无力取来一片月光,摘来一朵花开,保存一段时光。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去体味古典诗词在我们心中留下的那一抹抹文化的与心灵的印记,是去品尝文字背后那份殷殷绵绵的情感,然后,用一种无力捕捉美好的怅惘心情,与你分享那份捧读经典的悲欣与真诚。在“浪漫古典行”之乐府卷《爱到荼蘼》中,你会看到灵动而又冷静的文字背后,那形形色色呼啸着的爱:没有一件爱情是平淡的,真正平淡的不过是岁月,爱情终将脱颖而出,尽显平淡之中的妖娆。
  • 我从战场归来

    我从战场归来

    本书是著名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时,浴血深入战地,写就的中东战地见闻。带着“记录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的使命,他在经费紧缺、物质条件极差、生命安全无以保障的情况下,只身辗转伊拉克、约旦、以色列、塞浦路斯……亲眼见证美丽大地沦为焦土,交战国难民垂死挣扎,记者们在纷飞战火中肝胆相照,热血相助……本书多次再版印刷,累计销量百万册,英雄主义的正义和激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 倾城春色,终只是繁华过往

    倾城春色,终只是繁华过往

    装帧精美的典藏书籍这是一套民国大师经典书系,收录数十位风格各异的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民国大师们都有着非凡的经历与成就,令人敬仰,引人好奇读者能从这套书中看到民国精英们的生活,领略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
  • 名人的嘴

    名人的嘴

    还有一种名人,绝不逞口舌之快,还时时刻刻地告诫自己不可把话说得太精彩、太明白,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格林斯潘,被誉为是仅次于美国总统的二号人物,甚至还有人说,美国谁当总统都没有关系,只要有格林斯潘就行。他一打喷嚏,全球都要下雨!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蒋子龙先生的散文作品集。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散文作品集,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他谈生活常态、谈超凡情愫、谈心灵性情、谈脱俗雅趣等,博古通今,真知灼见。《我的人生哲学》分为“做人从早起起”“学识生滋味”“人生贵适意”“生活有真知”四个部分,大多是日常琐事,是我们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显微镜”。作者从生活小事入手,从中阐述了自己对人生道德和思想修养以及日常生活常态的解读,见解独到,深入人心。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他的儒雅人文情怀、以及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指点迷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热门推荐
  • 大柳帝国

    大柳帝国

    夜尽天明,昔日帝国今日亡无心之举,少年革命千秋传!来自2015年的穿越者,与来自2300年的穿越者,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古代,一场惊心动魄的角逐,在这片命运的帝国上拉开帷幕
  •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本书是中欧社会论坛多年组织中国与欧洲城市建设参与者与城市问题专家多层面、多形式的对话、讨论的记录和成果的展现,以中欧互动的视角解读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推介欧洲城市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引进当代欧洲对自身城市化的反省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 读史有心得

    读史有心得

    《读史有心得》从历史的各个角度分析,观点新颖,并没有被某些历史结论和历史现象蒙蔽,重新分析,实事求是地总结出自己的心得。
  • Tales for Fifteen

    Tales for Fifte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葬仙传奇

    葬仙传奇

    濒死神僧,不让后辈飞升;天界仙人,送来神秘婴儿;囊中密信,里面记载暗语;弥天大谎,三界人神共愤!不走套路,打怪升级换图;树起新风,故事环环相扣!
  • 耍的就是剑

    耍的就是剑

    蛮荒圣教新教主上任,牵起了新一场风波;一直操纵全局的神秘势力蠢蠢欲动,叶岚,沈龙,尘悔三名当代高手齐聚蛮荒,大战蛮荒圣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虐恋十五年

    虐恋十五年

    在腐国念书的第二年冬,父母从嘉兴飞过来看我。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信者,人言也。言无反覆、诚实不欺,是为信。
  • 替嫁皇妃太顽皮

    替嫁皇妃太顽皮

    她,皇上新封的皇贵妃,可也是别人的替身。别人作替身,多半儿不情愿,她可是兴奋异常兴高采烈;别人作替身,或为情义,或为主子亲人,她纯粹为了好玩儿;别人作皇妃,或八面玲珑,或计谋深沉,她专搞恶作剧,毛毛虫、迷药、痒痒粉齐上阵,把后宫搞得鸡飞狗跳,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一句:好玩…
  • 春秋如龙武

    春秋如龙武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两大神器:春秋剑,如龙刀在一场豪门对决中崩坏了。春秋剑落入了“巨鲸派”手下。如龙刀则下落不明。武林中,各门各派都十分忌惮“巨鲸派”,都慕名抢夺春秋剑。各种见招拆招,超级快打,敬请关注《春秋如龙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