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1100000007

第7章 属于父亲的山梁

家父生于农历1921年7月21日。1952年6月在陕西麟游参加教育工作,1982年退休返回老家故里。农历1998年7月13日病故,享年77岁。

我12岁随父亲去陕西麟游生活、读书、谋职,28岁返回故里,46岁重游当年故地。父亲和我生活的地方都是一脉脉的大山,父亲的一生是在山里度过的。父亲去世5年以后,我走进了大山,走上了父亲的山梁……

——题记

1

曾不知那一脉脉的山梁,是我12岁的艰难跋涉,我尾随在父亲身后,是父亲的影子,那山梁有多深多远,童年的梦就像一缕缕的云,从这山绕到那山,悠悠地飘呀飘……

哦,我涉足过的大山,这是父亲一道道的山梁!

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开学进山,放学返回。春云夏雨秋月冬雪,我足下的山梁是季节的延伸。一丝丝春风牵送着,一顶顶烈日曝晒着,一冽冽寒风挟裹着,一场场阴霾泥雨渗透着,一次次鹅毛的大雪覆盖着,我跟着父亲,走上这山梁,山顶的日落日升,山顶的月圆月缺;跟着父亲走上山梁,山顶上永远望不到尽头的山梁……

招一招手吧,父亲!在你高高的山梁上,招一招手……

儿子像你一样,做大山的寻道者!

三月是春天的季节,我总说三月在山里很温馨,我总记得三月在山里有洋槐花淡淡的清香,有春天的鸟语,我总想父亲在三月春光如水的季节里挟着教案,走进那简易的教室里把微笑和希望写在黑板上,播进和我一样年龄儿童的心里,于是在山林深处就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在放牧的山梁上,传播着王二小和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就在这个季节里,我走进了山里,坐在教室里,聆听您的教诲。

哦,我记忆中的父亲,您就是我的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大山就是我们的家园,走进大山,就拥有很多的山梁!

2

走进山里,总有爬不完的山,过不完的河。父亲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我总跟不上。父亲,您为什么不等等我?

无数座大山,无数道梁。岁月茫茫,人也匆忙。12岁的我,跟着父亲爬了16年的山,生活在山里,和大山总有割不断的情结。

3

在月光如银的夜晚,我总喜欢回忆,对于父亲的回忆成了我终生的回忆。12岁的我,在上世纪70年那个多事的时代,因为家里人口多,缺吃少穿就成为父亲的一大负担,月工资只有30来元的父亲,给自己留8元生活费,其余的全部带回家里,甚至每月给自己供应的4两清油也要带回来,供给13口人食用。不争气的我严重缺乏营养,疾病缠身,常年累月需要吃药,本来家里贫穷的生活,又多了一项开支。叔父兄长都说我是多余的,贫穷的主要根源是我。无奈之下,父亲把我领走,随他上学治病。这样,我的漂泊生活开始了。

4

漂泊的生活艰辛而漫长,孕育着父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我留在山里歪歪斜斜的脚印……

那是一所和故乡为邻的中学,虽说为邻,属陕甘交界,距离家乡也要160多华里山路。学校坐落在一所很不起眼的河川里,父亲又在距中学15里之外的河西公社木场小学教书,他一人教30多个学生,5个年级。我和村子里零星分散居住在几个山头的大些的学生上初中,每天要往返走30华里山路,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是鸡叫出发,天黑回家。我的家就是父亲白天做教室、晚上做宿舍的家。做饭的炊具是一个用烂铁桶做的火炉,一口铁锅和两副碗筷。父亲每天鸡叫了的时候唤我起床,带上白天在校吃的干馍,晚上等我回来做饭。这样生活了整整两年,我初中毕业,才算结束了步行往返30华里的学习生涯。

5

初中我毕业了,要上高中,唯一的高中在县城,距离父亲教书的地方90多华里。我当时的考分最高,在边远山里的16名学生中我是第一名。因为我属外籍学生,若不是分数高,也会取消上高中的资格。那年我15岁。上高中的学生全部吃住在学校。毕竟是全县唯一的最高学府,条件、设备、师资力量真叫我大开眼界。老师中有许多人是“黑五类”子女,都是清华、北大、川大、厦门等名校的高材生,被发配到我们这个深山沟里的学校带职锻炼,算是对他们最好的安置。他们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使我终生受益无穷,我从这些老师身上真正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这些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并不因为这里的穷山恶水和落后封闭而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工作的奉献精神。我们师生一道“学工学农”、打柴、烧木炭,在课堂、在校办工厂里,尽情发挥着我们的作用。北大毕业的刘立成老师、川大毕业的王正芳老师、陕师大毕业的王鸿敏老师,还有先后担任校长的袁守温、邓汉章老师,以及我的班主任孙自强老师,都以不凡的才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以忘怀的回忆。虽然30多年过去了,但这些老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仍旧铭刻在我的心里永远难以忘怀!我真诚地祝愿老师们,健康长寿,青春不老。

6

父亲的工作常常调动,由这个山里调到那个山里,但就是调不进县城。这并不是父亲的能力问题。记得有一次组织要调父亲去县城的学校,他却说,山里更需要教师。他到底走了多少学校,只有那一脉脉的山梁知道。

许多年过去了,我总也忘不了父亲不管刮风下雨,在泥泞的山道上行走的身影和步行90多华里前来县城中学送交我一学期费用的情景,忘不了父亲千方百计求医寻药为我治好顽疾的情景……

“……天气冷了,到了冬天把单裤缝成棉裤……咱家里人多,生活困难,就将就着穿暖和好好念书吧……”因我很早殁了母亲,父亲还承担着母亲的一份责任。还记得有一次,父亲去一个深山沟里买口粮,天黑走在一个小山头,有两只恶狼恶狠狠地朝父亲走来,父亲差点丧命。父亲讲到这里,流出清冷的泪水。

总也忘不了,总也忘不了!!!

这世间最纯挚最宽厚最无瑕的爱除过母爱就属父爱了!

什么样的爱能比父母亲的爱更至善更无私更伟大呢?

7

那一脉一脉的山梁是父亲的脊梁。父亲是挑担的好手,春天领着学生上山打柴,为贫困的山区学校创收经费;冬天领着学生上山烧木炭,为学生取暖。放假后,父亲挑着行李,步行160多华里,翻山越岭返回老家。父亲在前面挑着担儿走,我背着背包跟在后面。十多个寒暑春秋,山道弯弯,跋山涉水,翻了多少梁,走了多少路,我和父亲的脚板歪歪斜斜地印在山路上,只有山顶那轮明月记得这路多长,这山多高,蓝色的山脉依然变换着一年四季的岁月交替……

我依然深情地记得那首被风云雨雪渗透了的父亲自己编的歌谣:

一道道山哟一道道水,

一溜溜脚印往深山里走。

走上山顶顶望着山沟沟,

娃娃念书不用愁……

父亲在前面挑着担儿唱着,我在后面跟着,默默地嘴里哼着。每当走上那高高的山梁时,父亲的歌儿就唱开了,唱多少遍,唱了多少年,才能走完那永远的山梁,只有大山知道。

8

回到我的山里。阔别28年的山里,有我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我那一脉一脉的道道山,页页岭。

回眸再望父亲的山梁,父亲的山梁如愁如苦如悲恸高高耸立。父亲的学生说,几十年都未能见到父亲的身影了,每当他们想起父亲的时候,就去看山。

父亲的同事说,他一生在山沟里面教书,每走一处都要栽上几棵树做纪念,他教过的学生有多少,栽下的树有多少,只有那一脉一脉的山梁知道。

9

父亲教过的学生有多少,我无法知道,我只知道他在山里教书整整30年。他栽了多少树,我更无从知道,想到这里我只能望那一脉一脉的山梁。

山依然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可是父亲已经离开我们5年了。他的学生说,许多次想来看望父亲,谁知道他走得这么突然。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一直想回到山里去看看,我每次回到他的身边时,他都以很迫切的心情,眼巴巴地望着我问,你什么时候去山里?带我一块儿去吧。我却以借口和父亲身体不佳的原因,始终未能满足父亲的要求,至今留下多么深深的遗憾啊!

再次回望那高高的山梁,我问自己,为什么失去了才感到珍贵?为什么失去了才感到追悔莫及?为什么失去了才感到特别珍惜?这刻骨铭心的记忆究竟还应该有什么?

每当站在山梁上我就想起了父亲。在我今后的岁月里,我将加倍珍视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珍视友谊,珍视感情,珍视尊重!我只能以涌泉之心回报滴水之恩!属于我做的生前要做好,倘若生前做不好以后如何补偿?这世上最不能欠下的是感情,我的心灵不允许我再欠下什么。

10

站在高高的山梁上,这是父亲的大山,我永远望不到头的山。如今父亲是黄土一冢,这是父亲大山的脊梁!

招一招手吧,父亲。在你高高的山梁上,那一脉一脉的是你影子的延伸……

招一招手吧,父亲。你的手是儿子永远的旗帜!

2002年深秋完稿于麟游

同类推荐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的抒情诗中,柔肠百结、无法申述的情状是魅人的,同样富于魔力的是精致的概括,它通常以结论式的句型作用于人的知解力。闪烁中的肯定,肯定下的闪烁,把概括指向不定性和深邃性,柔和的渊谷和鸟瞰的伟岸同时出现在读者脚下。
  •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她的文学创作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三者的交织融合,既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婉丽,又有学者式的聪慧睿智,同时还隐含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忧时伤世情怀,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简单与复杂、宁静与喧哗、婉约与雄浑、静态与动态多元化的审美风格。
  •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本书精选《诗经》的核心内容《国风》,每首诗都汇有精当注释和古今名家点评,原味再现诗的清新隽永,歌的悠扬婉转。
  • (林语堂全集11)我行我素

    (林语堂全集11)我行我素

    林语堂以自己独有的气息、真情和独见,构成了林语堂的“个人笔调”。本书延续了林语堂先生一贯的文字风格,收录了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文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轻松幽默,朴实不失揶揄,常常在细节处显出大智慧,意韵幽长,引人入胜,充分显示了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同时本书是林语堂文集的系列作品的精装版本,统一风格的版式设计和封面制作,都给人赏心悦目的整体美感。
热门推荐
  • 如果我不是人

    如果我不是人

    我是一只有意识的僵尸,怀揣着希望与命运作斗争。祖传的风水,百年的诅咒,幽蓝的火焰,狰狞的蛇头,火红的蜘蛛,在我身上仍有许多未知……街尾巷陌、荒山野岭、山村老屋,它,无处不在。豪车、豪宅,还有美女、金钱,看不一样的灵异,装不寻常的十三,你还在等什么?真的确定不看到最后?
  • 冲喜千金重生路

    冲喜千金重生路

    官仓失火,做县丞父亲被人栽赃,重病祖父因此惊吓辞世。八岁弟弟遭遇瘟疫,命悬一线。伯父伯母乘机霸占房产。为了给母亲谋得一席之地,怀瑜被逼替嫁堂姐,去给奄奄待毙姐夫冲喜。冲喜功成,怀瑜却成了鸠占鹊巢之鸠,最终死在伯父伯父阴谋之下。重活一回,怀瑜决定步步为营,守护家人,拒绝悲剧,改变厄运。努力改变自己人生轨迹,为自己谋求一条康庄幸福之路!
  • 野蛮甜心:腹黑老公好难缠

    野蛮甜心:腹黑老公好难缠

    第一次相遇,她被浑身酒气的他拖上汽车后座,弄湿全身;第二次相遇,她冒充他亲密女友,气爆他的原配;第三次相遇,他丢过一纸契约,要她搬入他的别墅……姐不是站街女好吗?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这种事情,请拨电话XXXX!谁知邪恶总裁不喜欢分期付款,想要找她办张月票……
  • 绝色特工妃:凤凌九霄

    绝色特工妃:凤凌九霄

    什么?一朝穿越,竟是世人所唾弃的绝世废柴,惊世丑女!NoNoNo,她,特工界的女王,苏晓,绝不是什么废柴,丑女。绝世容颜,上古灵体,逆天神宠,绝世神器,稀世丹药,样样在手。当强悍霸道腹黑的她,遇上一只大尾巴狼,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文人遭遇皇帝

    文人遭遇皇帝

    中国文人,有一种奇特的品质,无论其为大名人,还是小名人,无论其为好死者,还是赖死者,应该说百分之九十点九,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自任,绝不敢让这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对中国文人来说,功名,财富,声望,褒誉,是暂时的,只有闪烁着你的壑智,活跃着你的思想,当然,还有流露着你的才华的作品,才是永久的。这也是软弱的中国文人,最终能够在精神上胜于强大的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康雍乾这些帝王的原因。《文人遭遇皇帝》保持了李国文“直抒胸臆”的一贯特点,文笔犀利、开阖纵横,畅快淋漓地抒发着作者对皇权、地位、荣誉的别样诠释。
  • 若心未甘

    若心未甘

    主角韩心是一个极为普通又有些自卑的普通高中生,因为一次高考失利,转而到了另外一所高中,在那里补习的一年遇到了几个今生都令他珍惜的好朋友,他们一起经过了高四一年,经历了许多糗事,共同演绎着属于他们的这场青春盛典。韩心也学会了去爱,不再自卑
  • 三国典略

    三国典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来个系统去异界

    来个系统去异界

    李凡穿越了。好吧,在浩荡的穿越大之中,李凡是那样的平凡。可最终出了点问题,说好的魂穿呢,说好的贵族身份呢,说好的退婚呢,说好的打脸呢。没有办法,身体穿越就是这么的无力,谁都不认识他,在这种前期没有小BOSS千里送装备的情况下,李凡要怎么崛起呢?李凡穿越了。好吧,在浩荡的穿越大之中,李凡是那样的平凡。可最终出了点问题,说好的魂穿呢,说好的贵族身份呢,说好的退婚呢,说好的打脸呢。没有办法,身体穿越就是这么的无力,谁都不认识他,在这种前期没有小BOSS千里送装备的情况下,李凡要怎么崛起呢?
  • 现代生活百科:旅游手册

    现代生活百科:旅游手册

    人们外出旅游观光或走亲访友,最担心的是“钱”丢失或被盗。那么旅行途中应怎样藏钱呢?要找准“藏”钱的地点。钱的存放要化整为零,大票面的放在贴身的内衣内裤外面的几个口袋里,并至少应分在两处。元和角票是旅行中最频繁使用的,对这笔钱宜分散放在上衣和裤子外面的几个口袋里,每处总数三五元而已。钱包和背包里原则上不应放钱。在公共车辆上,更切忌背在背上,而夹克、西装也应拉上拉锁或扣上扣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怕失窃而一直“攥紧”或“抱住”钱袋,那狡猾的小偷就会紧紧地盯上你乘机下手,因此,对藏钱处既要时时小心,又不能太显眼。
  • 绝派尸兄

    绝派尸兄

    对于这段记忆,一直深埋在我的脑海之中,我努力的想要抹去,不想去提及,但是,它像是一场噩梦,无时无刻的纠缠着我,让我的生活不能平静下来。我经历了它,就没有没有任何办法去忘记,我只好说出来,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来缓解我内心中的痛苦。把这段即将封尘的事件公诸于世。或真或假,请记住,它只是一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