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九年夏天,国平他高小毕业了,并顺利的考入了省重点中学,海曲一中学校。
是年初秋,他接到了一中的入学通知书,国平他两手捧着这張入学通知书,双手有些发抖,心里面是高兴万分,那鲜红的公章是赫然跃目,激动的心里总是重复着一句话:“我考上一中了,我要上中学了。”
在他们村里一共有五个去上一中的学生,三人是考上的,另外二人是村里包送的。当时在我们的县城里,有上一中的,这是最好的中学,始建於民国其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了,其次就是农中,再就是“带帽班”了;所谓的“带帽班”就是在小学的六年级的上面,再设一个七年级而已。
开学的这一天,我们同村的小伙伴们约到了一起,手里拿着入学通知书和村委会给开具的介绍信,高高兴兴的背起了书包,就结伴而去了。
今天的天气十分的睛朗,好像是苍天也在为我们庆祝,往学校走的路上,国平和他的几个同学们,是有说有笑,打打闹闹,三华里的路程,一会儿的功夫就快到了。
学校前面有一段路,两边种的都是农作物,通往学校的路就显得挺直广阔;时值初秋,气候清爽,高高的天上飘着几朵彩云,有几个少年郎在蔚蓝色的天空下,他们手牵手的来到了学校大门处。
国平他们五人一起去学校报报名处报上了到,然后就开始分了班级,按排了坐位课桌。我在十六届五三班,我们几个都没分在一个班里。海曲一中是省重点中学,师资条件相当的好,老师们都来自全国各地,其码有好几个省份的老师。学校里的环境也很好,教室整齐明亮,房前屋后种有各种花草,树木成排绿树成荫。在学校西南方,有一大片的树林子,多数以槐树为主,树上安装有高音啦叭,能及时的听到党中央的声音和最高指示;在这大片的树林子里,你可以席地而坐,当你漫步在这林子里,随处都有各种的小鸟儿会为你一展那美妙的哥喉。
这里也是学校开大会的一个场所,习惯了称谓林荫会场。在学校的西边还有一大片田地,那里是学校搞勤工俭学的,每一个班里都有一块园地,学校里组织通一安排计划种菜。后边有几个猪圈,里边养的都是大肥猪。再往后是伙房食堂,往前不远处是小礼堂,里面有阅览室和借书的地方。教师住在学校的西南方向。学生的宿舍在学校的后边。每年的国庆节和新年的元旦,学校里都举行一次大会餐。每个学生一大碗猪肉炖白菜粉条,和两大个的白白胖胖的大馒头,年年都是如此。
开学时间不长,因受特殊时期两派的影响,省政府下发了之件,全省的中学都停了课,说是停课闹革命。学校里放了假以后,国平他就回到家里了,因为年龄小也干不了农活,小队长就按排他放牛。
国平他就当起了小牛“官”,他刚开始不知道放牛也是有“学文”的,每次放牛回来,队里的老农就好心的对他说,“这牛都没吃饱。”以后这样说的人多了,他就很纳闷的问:
“你们怎么能看出来这牛吃没吃饱呢?你们看这牛的肚子有多大呀?它怎么会没吃呢?”国平不解的问着。
这时,队长听见了,他就过来认真的指着牛肚子的后上方,说道:
“啊,对了,你不知道怎样看这牛是不是吃饱了,还是需要喝水了,那么我现在告诉你,你看,”他用手安在牛的左侧的坑凹处,这队长看着国平继续说“左边的这个凹陷的地方,是叫做饱圈,右边的那个叫做水圈,只要看它的这个凹陷处鼓了起来,是个平的,就说明它吃饱了,你如果看到右边的那个凹陷了下去,那就说明它害渴了,那就应该要饮水了。”就这样,国平他就学会了放牛的基本知识了,知道了那老牛是否是吃饱了还是要喝水了。
他从放牛开始就和一个不大会干农地活的小青年,他叫红大,另外还有一位长辈叫弓贝大爷,他们仨在一起放牛了。
但是他们三个同时在一起放牛,到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国平放的牛总是吃的不算太饱。
有一次弓贝大爷就很严肃的对国平说了话:
“你这个小孩怎么弄的,我看你放牛也没闲着,可是不知是为什么,你放的牛一天回来后,吃的都是不算太饱,如果这样子長期下去的话,这牛就会掉膘的,一旦掉了膘那就麻烦了,再想把膘喂起来那可就不容易了。”
国平他听了弓贝大爷的这一番话,他心中很是不悦,但是细细地想来,也的确是自己放的牛吃的不是太饱,如果是長此以久,这就要出问题的了,等到秋后,那就要大量的使用老牛为生产而劳作,到时候要是真的出了问题该怎么办呢?
国平他怀着这个问题闷闷不乐的回家了。
牛不能啃带露水的青草,啃了后很可能会腹涨。所以,每天上午九点钟开始赶着牛儿,到田间小路旁,或者河堤边,还有不能种地的地方去放牛。因为那种地方喜欢長青草,国平他们就赶到那里去,然后就把把牛儿撒开了,让它自己啃着青草,得看着它,别让牛儿偷啃了农地里的庄稼。
就这样,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去放牛。第二天再重复着第一天的事情,天天如此,所不同的,那就是不能老在一个地方放牛,得经常性的换个地方,牛儿喜欢吃新鲜的青草。过个三五天,从经被牛儿啃过的地方,又长出了一层新鲜的青草苗。就是如此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