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92400000025

第25章 最后二十年的东方比较文学(1)

以中国与东方(亚洲)各国文学的文学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东方比较文学”,是与“中西比较文学”相对的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与印度、日本、朝鲜、东南亚国家、阿拉伯国家等东方各国的文化与文学关系源远流长,为比较文学研究准备了丰富的研究资源,提供了许多诱人的学术研究课题。因此,相比于中西比较文学而言,东方比较文学的更多的是以实证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多以厚重、扎实、细致著称。在20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的外来文化中英语文化几乎独占鳌头、西方学术理念占绝对优势的大环境中,东方比较文学研究的兴盛,是一道特别的学术文化风景线。

(第一节)中印比较文学

中国与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文明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和文学交流的历史。中印文学关系史也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我国最早的一批有分量的比较文学成果,大都出现在中印比较文学的领域。正是中印文学关系的研究,直接导致了中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的生成。近二十年来,糜文开、丁敏、季羡林、赵国华、阎云翔、张光磷、郁龙余等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许多学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成果。

一、以佛典翻译文学为中心的中印文学关系研究

此时期,随着中印比较文学研究的恢复和繁荣,在佛典翻译文学及以佛经为中心的中印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若干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要提到台湾地区的研究成果。其中,印度问题专家糜文开(1909—)的长文《中印文学关系举例》,以大量的资料考证,说明印度佛教故事吸收了我国的月中白兔的传说。他说:

在公元三世纪以前,印度有关兔故事中,既没有月中有兔的迹象,那么,当然我国月中有兔的传说,绝非来自印度。反之,我国自西晋时,月中有兔的传说流行开来以后,懂梵文西行求法的僧人,东晋时就有法显、智猛等结伴而去的几批人。这样,在公元四世纪到七世纪的三四百年中,华僧的西去,西僧的返印,都可将我国月中有兔的传说带到印度去。因与生经的兔王升天的故事相近,并与吠陀经“到月球之路”的解释相符合,所以被印度人采纳到他们自己的故事中去。

此前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指出印度文学对中国的影响,而糜文开的这篇文章,却证明了印度文学所受中国文学的影响,从而为中印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例证。

另一位台湾学者丁敏(1956—)女士于1996年出版《佛教譬喻文学研究》(台北东初出版社),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佛典翻译文学的专门著作。丁敏所研究的是佛经翻译文学中的譬喻(音译“阿波陀那”)文学。涉及的经典主要有《撰集百缘经》、《贤愚经》、《杂宝藏经》、《大庄严论经》、《法句譬喻经》、《出曜经》、《杂譬喻经》、《旧杂譬喻经》、《百喻经》等。全书以原典研究为基础,按照历史演变线索铺叙了譬喻文学的流变,即为譬喻文学整理出了纵向的历史线索。然后,又对重要的譬喻文学经典做重点分析,既从佛理的角度阐述其寓意,又从文学的角度对它们的构成形式、内容、主题、修辞技巧等进行分析,最后,对譬喻文学在中印佛教史上的作用,对譬喻文学的语言特色做了综合阐述。作者在佛教修持方面有切身的体验,避免了门外谈佛的浮光掠影,同时又能超乎其外,从语言文学的角度,从中印比较文学的角度,从宗教与文学的关系角度,对佛经譬喻文学进行科学与客观的研究。因此,《佛教譬喻文学研究》是一部成功的比较文学著作。在丁敏的这部著作问世后,1998年,台湾的梁丽玲女士又出版了题为《〈杂宝积经〉及其故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的专著,这也是一部长达五百多页的大作,对汉译佛典《杂宝积经》中的故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十年间,我国内地的佛典翻译文学研究,涉足者很少。对此,孙昌武发表了《关于佛典翻译文学的研究》(《文学评论》2000年第5期),对我国佛典翻译文学研究的薄弱现状表示了遗憾,同时对佛典翻译文学本身的构成和概况做了概述性的论述。但在“佛经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研究方面,在以佛典文学为中心的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方面,却出现了一系列成果。其中,阎云翔的近三万字的长文《论印度那伽故事对中国龙王龙女故事的影响》,在前辈学者瞿世休、季羡林等人文章的启发下,将印度的蛇(即“那伽”)故事对中国的影响研究推向深入。此前,台静农、瞿世休、季羡林等,都认为中国的“龙”是从印度传入的。阎云翔则以大量材料证明:“印度的那伽故事通过口头流传和佛经汉译两条道路传入中国,经过长期和广泛的流传,作为一种印度来的‘龙故事’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直接结果是导致了中国龙王龙女故事的产生”。

“我们只能说龙王龙女故事是受那伽故事影响而产生的,不能说龙王龙女故事是外来的洋货,也不能简单地说龙王龙女故事是从印度输入的。影响抑或输入,一词之差,具有本质的区别”。他指出:“龙王龙女故事在接受那伽故事影响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既吸收了某些因素,又摒弃了某些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还以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故事为基础,对那伽故事进行了某些改造和再创造。因此,龙王龙女故事绝非那伽故事的复制品,更不是舶来货,而是接受外来影响的中国创作。”这就矫正了瞿世休、台静农、季羡林等先生早先提出的“输入”的提法。此外,蒋述卓的博士学位论文《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对佛经翻译与我国中古文学思潮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这本十万字的小册子分六章论述了佛经翻译文学对我国中古文学思潮,其中包括志怪小说、山水诗的兴起、齐梁浮艳文风、北朝质朴悲凉文风等方面的影响。此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蒋著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了必要的评述、阐发和借鉴。但从总体上看,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深化不足,展开也不够。

我国的古典小说名著《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西游记》等,与佛典翻译文学、印度史诗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这一课题的探讨与研究得以继续推进。在研究中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孙悟空与印度有关。胡适、陈寅恪、郑振铎、林培志等属于此派;另一派认为与印度无关,例如鲁迅认为:“我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

(无支祁是晚唐李公佐的志怪小说《古岳读经》中的一个“形若猿猴”的水怪。)吴晓铃在《〈西游记〉与〈罗摩延书〉》(1958年,“罗摩延书”今通译“罗摩衍那”)一文中赞同鲁迅的看法。到了1980年代,还有学者持有类似的观点,如萧相恺在《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游记》孙悟空形象探源》(《贵州文史丛刊》1983年第2期)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中国古代许多神话传说中人、神、魔形象汇合的结晶,并不认同它与印度文学有何关系。刘毓忱在《孙悟空形象的演化——再评“化身论”》(《文学遗产》1984年第3期)一文中论证了孙悟空是我国的“特产”,进一步否定了孙悟空是哈奴曼的“化身”的说法。

季羡林在《罗摩衍那》与中国的关系、与《西游记》的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产生了广泛影响。作为《罗摩衍那》的汉文本译者和研究专家,季羡林在这方面的发言具有权威性。在《〈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1978年)中,他又从好几个汉译佛经中发现了《西游记》与印度文学因缘关系的线索。在《〈罗摩衍那〉初探》(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年)一书中,季羡林专门列了《与中国的关系》一节,重申了《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1984年,他发表《〈罗摩衍那〉在中国》一文,较为系统地叙述了汉译佛经和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包括傣、藏、蒙和新疆的古和阗文、吐火罗文A——中有关《罗摩衍那》的记述和踪迹,这篇文章,有力地证明过去中国人对《罗摩衍那》“了解很不够”说法是缺乏根据的,从而为后来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开辟了道路。

1981年,赵国华(1943—1991)在《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上发表了《关于〈罗摩衍那〉的中国文献及其价值》一文,从汉译佛经中发掘出有关《罗摩衍那》的文献材料,做了系统的整理,并补充了许多新发现的材料,特别强调指出了《六度集经》和《杂宝藏经》中关于《罗摩衍那》故事情节的相当完整的记述。认为:汉译佛经中的这些文献资料可以证明,至迟从公元3世纪起,我国就从汉译佛经中知道了《罗摩衍那》,了解了《罗摩衍那》的主要故事和重要插话。上至三国下迄隋唐的数百年时间里,《罗摩衍那》曾经是中印文学因缘的一条纽带。而这些文献资料,对于《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关系的研究,也有重要的价值。此后,萧兵在《无支祁哈奴曼孙悟空通考》(《文学评论》1982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辨析和考证,列出了孙悟空形象的传承关系,认为在孙悟空这个形象身上,既有移植的、外来的因素,也有创造的、本土的成分。

1986年,赵国华在《南亚研究》杂志上又发表了三万多字的长文——《论孙悟空形象的来历》。这篇文章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西游记》与印度文学关系研究的集大成的、经得起推敲的、总结性的成果。在这篇论文中,赵国华首先肯定了胡适关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老祖宗”的看法,但又指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神猴形象只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雏形,并不等于是孙悟空”,“孙悟空的神猴形象是猴行者神猴形象的继承和发展。

因此,追寻《西游记》中孙悟空神猴形象的来历,实际上应是追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猴行者的来历;探讨孙悟空与印度神猴的渊源关系,实际上应是探讨猴行者与印度神猴的渊源关系。这是第一个层次的问题,也是关键之所在。至于吴承恩继承了猴行者的神猴形象之后,在丰富、发展、提高这一形象,将它塑造成孙悟空的过程中,是否接受了印度文学的影响,这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接着,作者用了主要的篇幅,以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与汉译佛经等文献为材料进行比较研究,考察了猴行者问世之前中印文学的因缘,从而解决了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又考察了《西游记》完成之前长时期的中印文化交流,从而解决了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我的全部结论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神猴形象,直接继承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猴行者的神猴形象,不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和中国古代的猿猴故事;猴行者的神猴形象出于佛典。它一方面吸收了日本学者矶部彰指出的密宗中的因素,更多地综合了《六度集经》中几个印度神猴形象的基本因素,以《国王本生》中小猕猴为其主要借鉴而创造出来的。

《国王本生》虽然是一篇罗摩传说,其中的小猕猴也确是《罗摩衍那》史诗中哈奴曼的前身,但小猕猴和哈奴曼的具体形象不同,所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神猴形象和《国王本生》的小猕猴存在渊源关系,却不能据此认为孙悟空的神猴形象和《罗摩衍那》史诗中的哈奴曼也有渊源关系。关于《罗摩衍那》的其他中国文献,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的古文献,也不能证明猴行者或孙悟空与哈奴曼存在着神猴形象上的渊源关系,至于《罗摩衍那》史诗,它既然没有原样传入中国,无论将哈奴曼和猴行者、还是和孙悟空直接类比,都是不恰当的,只能发生失误。

赵国华的这篇文章,在许多方面受到季羡林等前辈专家的启发和影响,但他在研究思路上与季羡林明显不同,就是没有将孙悟空与《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直接挂钩,直接类比,而是寻找出了中间环节和不同层次,得出了更为科学的可信的结论。文章将严谨的实证研究、科学的文献学方法、严密的逻辑推理、独到的学术见解有机结合起来,既有效地借鉴了已有成果,又大胆怀疑已有成果,是比较文学中影响研究的成功范例。此篇文章一出,关于《西游记》与印度文学关系的这个在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此后未见一篇反论文章。

在《罗摩衍那》与中国关系的研究方面,还有若干值得注意的论文。

如索代的《〈罗摩衍那〉与〈格萨尔王传〉》(《南亚研究》1991年第3期),星金成的《从〈五卷书〉看印藏民间故事的交流和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瓦其尔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与蒙古族民间文学》(《民间文学》1985年第3期),史习成的《印度文学作品在蒙古地区的流传》(载《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4期,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傅光宇《〈罗摩衍那〉在泰北和云南》(《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2期),李沅的《从印度的〈罗摩衍那〉到泰国的〈拉马坚〉和傣族的〈拉嘎西贺〉》(《比较文学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栾文华的《〈罗摩衍那〉和〈拉玛坚〉》(载《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分别描述了印度的《罗摩衍那》对我国的藏族、蒙族、傣族文学影响的轨迹。

在中印古典文学与古典诗学的比较研究领域,也出现了许多平行研究的论文。如金克木的《〈梨俱吠陀〉的祭祖诗和〈诗经〉的“雅”、“颂”》(《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是我国中印比较文学最早的平行比较的论文,对《梨俱吠陀》中的祭祖诗和《诗经》的“雅”、“颂”做了一些对照,但论文写得较散漫,论题、论点也没有充分展开。这表明平行研究要做好是很困难的。

90年代,出现了一批中印文学平行比较的文章,在作家作品方面的平行比较的选题,都集中于印度剧作家迦梨陀娑的剧本《沙恭达罗》与中国的古典戏曲《长生殿》、《琵琶记》、《牡丹亭》等作品的比较,也有文章将迦梨陀娑与英国的莎士比亚做比较,将《沙恭达罗》与古希腊悲剧《美狄亚》做比较。这些文章也不是全无价值,但由于对平行研究的方法理解过于简单,有些作品流于简单的异与同的对比,甚至只能是为比较而比较的“比附”。在中印文学的平行研究方面做得成功的文章也有一些。如黄宝生的《禅与韵——中印诗学比较之一》(《文艺研究》1993年第5期)、《书写材料与中印文学传统》(《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石海峻的《“中和”与“合一”——中印文学的阴柔气质》(《文艺研究》1993年第5期)等。这几篇平行研究的文章,从中印文学的总体的特征或基本的诗学术语出发,通过比较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同类推荐
  • 大山水

    大山水

    《大山水》是作者在该领域数年闭关之后的爆发之作,为《大地三部曲》之一,它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点数了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雄山峻脉与四围堪称地球上最壮观最神奇的复杂水系的生生关系,尤其着墨于山与水、水与人的关系;呈现了神山圣水流变对人文积变的绝对影响,最终收笔于日复恶化的水环境的忧思。
  • 梦想照亮生活

    梦想照亮生活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 诗建设

    诗建设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杂志的常设栏目有:《开卷》、《诗选》、《跨界》、《细读》、《笔记》、《建设》、《译介》等。
  • 金瓶梅之谜

    金瓶梅之谜

    《金瓶梅》因其大胆描述中国几千年伦理道德中最为害羞的一面,自其问世以来引发了古今数百年的争论。作为一部文学巨作,它不但像是一幅古代社会世俗的巨幅画卷,又有着深厚、浓郁的特定时代经济文化所衍生的思想内涵。如何正视《金瓶梅》,一直是文学界乃至社会探讨不休的话题。《(金瓶梅)之谜》的创作缘起便是希望通过历史、公正的态度,科学的、严谨的考证将该书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给读者,给大家正确对待该书提供一个参考。全书本着缜密探究经典文学作品的精髓、帮助读者解惑答疑之宗旨来创作。书中内容间或出现些许有关《金瓶梅》书中关于性的叙述,仅为研究需要,供读者加深对书中人物特性的理解,希望读者能够正确面对。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丰收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丰收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丛书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作品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凤谋凰

    凤谋凰

    他智计百出,玩弄天下于鼓掌,却百无聊赖给自己设下了一局棋。她就是其中一颗棋子,八年女扮男装,五年驰骋沙场,卸下荣耀后一心谋略于权贵名门,却不想飞来横祸,失身于他却又嫁作君王妇。千回百转后,争锋相对时,他却败得从容,只因这棋局就叫做《凤谋凰》,凤不谋,凰何来!
  • 祖妖神

    祖妖神

    经过上次一战人类几乎灭绝,但是在最后的苟延残喘之际。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华夏人,在巨大的压力下,觉醒了沉寂千百万年的太古妖神血脉之力。这才保存了人类这一脉,要不然怎么对得起女娲和众妖神呢?
  • 荒岛异事件

    荒岛异事件

    一觉醒来,黄芸发现自己竟然躺在一个陌生的荒岛上,荒谬的现实令她难以置信,在她惊魂未定之时,一张骷髅脸悚然出现在她面前……荒岛的另一处,一群被困岛上的游客正茫然失措。厄运悄然袭来,他们中有人命在旦夕却丝毫没有察觉……殊不知,一个巨大的阴谋正悄然展开。一伙伴的离奇死亡打破了岛上的平静,幽灵的阴影笼罩在这座死亡之岛上,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此后,惊魂事件一桩接着一桩,弥散在岛屿上的恐怖和绝望气氛越来越浓……活着的人终于意识到,生存的唯一希望不是等待外界的施救,而是自救!他们开始寻找藏在他们中间的“游戏”策划者……到底谁能够逃出生天?
  • 绿野心踪

    绿野心踪

    [花雨授权]他本来只是要一个不要太丑的、不可以太美的,不能穷酸的,又不是富裕的女子,来做他短暂的新娘。但是她的出现颠覆了他的希望,小妹的搅局,老妈的阻碍,转眼海盗又来串场,天啊,娶个老婆要不要像他这么忙——
  • 乖乖女是怎样变成女汉子的

    乖乖女是怎样变成女汉子的

    一段爱情,让一个不经世事、不懂人间疾苦、无忧无虑的女孩变成坚强成熟有能力的女强人,其中她经历了亲情的离失爱情的背叛接重而至的是爱人身患重病等等一系列的磨难,最终逼着她长大常熟、董事、有能力的女汉子。
  • 坏坏魔王失恋史

    坏坏魔王失恋史

    五十年前,魔界燧明国大乱,皇族惨遭屠戮,上古传闻,只要聚齐纯阳与浑阴双剑,借之洞悉创世奥义,就能引天动地,皇子坏坏因机缘巧合,轮回人间,几经周折,征服魔界各族,并挑战神界。偶然发现一个巨大阴谋,于是他再次落入了新一轮拼杀中!他进军都市,他游戏人间,他笑傲花丛!
  • 妖孽相公:娘子你别逃

    妖孽相公:娘子你别逃

    一朝醒来,她已不是跨国际公司的神秘幕后BOSS。让她不敢置信的是,她竟然穿越了……什么?!说她是傻子?是丑女?是浪费粮食的废材?很好!让你们看看,谁是傻子,谁是丑女,谁是废材!上古神器一大把,各种神兽赶着来认主,美男赶着送上门。斗渣男,谋恶毒姐姐,她终有一日将在这个世界的巅峰仰望那些曾经瞧不起她的人。
  • 凤尊天下

    凤尊天下

    永元十五年,先帝喜获长公主,三日后,长公主病逝。坊间传言,长公主乃是先帝南巡时所遇的青楼女子所生,那青楼女子极受先帝宠爱。十五年后,女子何怀瑜入仕,官至摄政王。五皇子澈继位,年号昌平,同日,摄政王消失无踪。昌平五年,左相夫人萧淑毓来京探访左相,其容貌竟与何怀瑜完全相同!昌平七年,慕容澈迎娶何怀瑜为荣国夫人。————她怒:“我竟从未想过你是这样一个无耻小人!”他笑:“不管怎么样,最后还是我得到了你。”最后,慕都城池上他望着身着战甲傲然而立的她。“终究,这一切都是不归路。”明明猜到了她可能是他的皇妹,当初为何还要娶她?他永远忘不掉那年关雎宫,她一身红衣立于桃花树下回眸而笑。
  • 拾星人

    拾星人

    要说一开始就把此书当做练笔制作也不是真的。无论如何,本书难得有人看这是真的。和没有主线、没有大纲的关系很大。写一本书(虽然短到无边了)对我的启示很多,如今恰逢用时的时候,无力也无心坚持下去了。感谢所有曾近点击过此书的读者,谢谢你们。以后也会慢慢地写好书的。
  • 魅世魔瞳

    魅世魔瞳

    一颗小小的红色珠子竟然隐藏着巨大的魔力,自己却因为一颗珠子而穿越。自己只不过是异世中的一缕游魂,本想恪守本分,不想一次意外打破了前所未有的平静。魔瞳魔力全部爆发,“好吧,这是你们逼的,既然你想天下平安,我就偏偏霍乱天下,看看是你的皇权厉害还是我的魔瞳厉害”。红颜魅江山,魅惑帝王心。红颜多薄命,魅世魔瞳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