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34700000020

第20章 黄连类方(2)

黄连证伴见心下痞痛按之更甚、便秘,或伴见胸胁苦满、咳嗽喘息、痰黏而黄时,光使用黄连是不行的,这里向大家推荐小陷胸汤。本方由黄连配合瓜蒌、半夏而成。瓜蒌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瓜蒌的成熟果实。其皮称瓜蒌皮,其仁称瓜蒌仁,分别入药,作用各有不同。瓜蒌皮多用于咳嗽痰黏,瓜蒌仁则用于便秘。本方是皮仁同用。半夏是中医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谓:“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名医别录》说“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本方用半夏,主要用治胸胁胀满痞痛、咳嗽等症。

用小陷胸汤治疗一种名叫“小结胸”的病证。主要症状为胸胁胃脘部痞闷不适,按之则痛。所以说,小陷胸汤证中胸脘疼痛是必见证。其方证如下:

1.上腹部、胸胁部痞痛、拒按;

2.舌质红,舌苔黄腻;

3.或便秘,或恶心,或咳嗽气急,痰黄黏腻。

临床可见,小陷胸汤证在呼吸道疾患、消化道疾患及精神神经疾患中出现的频度较高。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急慢性胃炎、胆囊疾患、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肋间神经痛及高血压、冠心病等都有可能出现本证。

——消化道疾患使用本方以上腹部有触痛或胀闷痛,或恶心呕吐,或嘈杂泛酸,大便秘结,舌苔根部黄腻,脉弦滑为指征,常配合枳实、山栀等,也可以使用《通俗伤寒论》的柴胡陷胸汤,即本方加柴胡、黄芩、枳实、桔梗、生姜。有报告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胃痛83例,其中急慢性胃炎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神经症17例,结果治愈52例,好转29例,无效2例,以对急慢性胃炎疗效为佳(4)。本方加枳实、赤芍治疗痰热型胃脘痛26例,服药3~30剂,平均14剂,全部治愈,停药1~2月复发者4例,服药9~15剂后治愈(5)。胆道疾患用本方也有效。有报告用本方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11例,疗效满意(6)。

——呼吸道疾患使用本方以胸痛、咳嗽痰黄黏、苔黄腻厚为指征。《张氏医通》指出:“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有凉时,其脉洪者,痰热在膈上也,此方主之。”笔者曾治愈多例急性气管炎、哮喘患者,其咳喘按常规治疗无效或少效。临床据其咳嗽痰黏黄、胸胁痛、心下痞、舌苔黄腻、大便干结等证,用本方合大柴胡汤,取效颇速,一般服药3~7剂即能见效。有报告用本方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0例,治愈37例,好转7例,无效6例,设仅用麻杏石甘汤50例作为对照,治愈26例,好转7例,无效19例,两种治法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是74%、52%及88%、62%,其余如平均退热时间(2.4天及3.5天)、气喘、咳嗽、体征、血象及X线胸透等恢复正常平均时间,均以两方合用为优,表明本方确有疗效(7)。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呼吸道疾患,大多合方或加味。口苦、往来寒热,合小柴胡汤,名柴陷汤;胸胁痛,合四逆散;咳嗽气喘,心下按之满痛,合大柴胡汤;鼻塞涕浊,疾粘黄,合麻杏石甘汤;咽红咽痛,咳嗽身热合银翘散;头晕恶心,失寐多梦,合温胆汤。

——本方合四逆散等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也有疗效。

本方证与半夏泻心汤证(见半夏类方)的区别在于:①痞与痛的不同。半夏泻心汤证以痞闷不适为主,本方则以痞痛为主。②部位不同。半夏泻心汤证的痞闷在胃脘部(心下部),本方的痞痛在上腹部及胸胁部。③大便状态不同。半夏泻心汤证可有大便溏、腹鸣、食欲不振等,本方则有便秘、痰黏黄等。

泻心汤

《金匮要略》

黄连一两(5g)黄芩一两(5g)大黄二两(10g)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泻心汤是清热泻火止血剂,首见于《金匮要略》,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吐血衄血,为上半身的出血。如何理解“心气不足”?后世许多医家认为是传抄之误,《千金方》作“心气不定”。心气与精神有关;不定是变动无常。心气不定,应该有精神不安、烦躁,以及心慌心悸等表现。方中黄连、黄芩同用可以除心下痞,当有上腹部的不适感,或疼痛,或嘈杂。大黄是泻下药,也是止血药。古代有将军丸一方,用单味大黄酒拌蒸晒后为末制丸,据明代名医龚廷贤说“治吐血不止如神”。大黄与黄连、黄芩相配,止血作用更强,清代名医陈修园说:“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泻心汤证如下:

1.吐血、衄血或出血倾向;

2.烦躁不安,面部潮红;

3.心下痞,便秘。

——吐血、咯血、皮下出血、衄血等出血性疾患多见本方证。成都中医学院用本方制成冲剂治疗溃疡病或炎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103例,结果治愈86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5例,对照组72例以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或止血敏注射治疗,治愈38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10)。高氏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肺出血105例,经X线检查属肺结核者60例,支气管扩张者34例,肺癌者6例,心血管疾患5例,24小时出血量为60~500ml。结果服药后2~3天内止血者53例,4天以上止血者44例,4天以上血未止而改西药治疗者8例(11)。此外,也有报道用本方治疗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眼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鼻衄、痔疮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咯血、DIC等。

——以红、肿、热、痛为表现的感染性化脓性炎症多见本方证,尤其是头面部的疖肿、结膜炎、扁桃体脓肿等。有人观察350例多种感染性炎症,结果表明对一般炎症均有一定疗效。对菌痢、慢性胃肠炎、结核、扁桃体炎、胸膜炎等疗效较好,对膀胱炎、尿道炎、子宫附件炎也有效,尤其对急性胃肠炎、扁桃体炎最好(8)。有人报告用本方加川芎、当归、银花、连翘、蒲公英、乳香、没药、甘草,治疗化脓性疾患75例,其中急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4例,急性乳腺炎及乳腺脓肿7例,多发性疖肿16例,疖肿合并淋巴管炎11例,外伤感染8例,急性脓肿等11例,单用本汤治疗33例,并用或先用过抗生素者42例,均获一定疗效(9)。

——心脑血管疾患可见本方证。日本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卒中、脑梗死、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等病伴见面红、便秘、头痛、胸闷、不安等症者。

——精神疾患多属“心气不定”,多见本方证,如精神分裂症、失眠等。

泻心汤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应注意识别患者的体质。泻心汤适用人群大多属实热证,其人体格壮实,面色潮红而有油光,腹部充实按之有力,头昏头痛,烦躁易怒,易于鼻衄,或上腹痞闷,大便干结或便秘,尤其是舌质暗红,舌苔黄腻或干燥,体检或有血压、血脂、血粘度偏高者。也就是说,大多属于大黄体质。

平素精神萎靡、喜热畏冷、贫血、虚弱、便溏浮肿、面色黄白、肌肉松柔、舌淡胖、苔白滑润者,是不适宜使用泻心汤的,这里证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不能误投,读者应加以注意。

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10~20g)黄芩二两(10g)芍药二两(15g)阿胶三两(15g)鸡子黄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本方是黄连类方中的清热泻火止血剂,适用于治疗诸出血性疾患伴“心中烦、不得卧”者。心烦本是黄连证,再加不得眠,可见病情较重。阿胶是驴皮熬制成的胶块,传统用于补血止血,主治诸血证,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金匮要略》中含有阿胶的方剂几乎均与失血有关。黄连阿胶汤条下虽然未记载失血,然以药测证,此方证当为“下血、衄不止、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阿胶汤证如下:

1.心中烦、不得眠;

2.出血倾向或诸血证,或久痢脓血,或便血,或崩漏,或肌衄;

3.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耳鸣头昏、小便短黄、口舌糜烂;

4.心下痞、腹痛;

5.舌质红或深红、苔黄薄或花剥、起裂,脉细数。

心中烦、不得眠是黄连阿胶汤证的主证。发热性疾病后期的烦躁失眠,焦虑症、抑郁症导致的严重失眠,脑梗塞、老年性痴呆的失眠失忆,均有用本方的机会。与黄连解毒汤、血府逐瘀汤、桃核承气汤等证的烦躁不安不同,本方证烦躁不安的同时多见精神萎靡、脉细数、舌红少苔,且有入夜烦躁,而白昼稍安的特点。郑氏介绍陈子超老中医以本方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凡头晕而眩、耳鸣心烦、口干唇红、胫酸懈怠、忽睡忽醒,或彻夜不眠、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者,本方疗效非常满意(12)。又心中烦者,常有心悸,临床对心动过速者也有使用黄连阿胶汤的。

出血也是黄连阿胶汤证的特征。其出血以便血、尿血、咳血、子宫出血、皮下出血为多,出血的颜色多鲜红,质地黏稠;皮下出血即出现瘀斑。过去中医治疗“湿温”便血(相当于肠伤寒的肠穿孔出血)的危候,常使用本方。本方治细菌性痢疾有效。笔者曾治疗1例慢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顽固性的血性黏液便,伴烦躁难眠、口舌糜碎、形瘦神疲,用本方去鸡子黄,加甘草,服药5剂便痢血止,后以原方加减治疗半月而愈。临床报道本方对肺结核的咯血、尿血、先兆流产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有疗效。临床上本方证的患者有以出血为主诉,也有以失眠为主诉,虽然近期无明显的出血,但通过问诊可以得知其具有出血倾向。如女性月经过多、或产后、或皮肤易出现紫斑等。可能有的读者要问,既然是出血,为何不使用黄连解毒汤或大黄黄连泻心汤呢?在中医看来,同样是热证出血,性质有虚实的不同。实热证的出血,必烦躁易怒、面红口渴、便秘口苦、腹胀腹痛、脉实有力、舌质坚老,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连解毒汤等所治的便属于这种实证的出血。而虚热证的出血则面色苍白、形容憔悴、声低气短、精神萎靡、脉细数无力、舌质红瘦苔光。黄连阿胶汤证的出血便是这种虚热证出血。

中常黄连黄芩合用,治疗心下痞诸证。以药测证,黄连阿胶汤证中当有心下痞、腹中痛等证。轻症自觉症状不明显,但触之常有局部痞胀感。一些胃炎肠炎痢疾患者可见此证。

黄连阿胶汤证的舌象有明显的特征:舌质红或深红,中医常称为“绛舌”;《临证指南医案》上说得很形象:“舌络被薰,则绛赤如火。”中医说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故成红绛舌。除舌质之外,本方证的舌苔也有特征。舌苔或薄黄,或舌苔花剥、舌面起裂纹;口腔黏膜常破碎。故临床上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口腔黏膜病常有本方证者。此外,口腔干燥无津也多见。

黄连阿胶汤证,中医称之为“阴虚火旺”。即体内的阴津不足,导致阳气相对旺盛的一种病理状态,现代医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的新陈代谢过快等与此相似。临床多见于慢性感染性疾患、慢性消耗性疾患及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等疾患。

香连丸

《兵部手集方》

黄连二十两与吴茱萸同炒去吴茱萸木香四两八钱醋糊丸,米饮下。

本方为治疗痢疾的传统验方。黄连是治疗痢疾的专药,现代药理研究其抗菌作用已经证实。木香为菊科植物广木香或川木香的根。木香气味芳香、行气止痛的作用颇强,临床主要用于腹痛腹胀。药理实验证明木香粉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比较强的抗菌作用。木香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Ⅲ型有强烈的抗菌作用,木香对胃肠有轻度刺激,并能促进蠕动及分泌,因而能缓解胃肠气胀所致的腹痛。故黄连木香相配,对于痢疾、肠炎、肠伤寒等胃肠炎症引起的腹痛腹胀、泄泻、痢下脓血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香连丸证如下:

1.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痢下黏臭或脓血;

2.舌苔黄腻、舌质暗红。

香连丸方证中的里急后重、痢下黏臭或脓血、苔黄腻舌质红均提示黄连证的存在。除此以外,临床尚可以见到患者身热有汗、烦躁等症。若患者泻下物呈水样,或溏薄如鸭粪,且身冷喜热、舌苔白、舌质淡胖者,证属虚寒,香连丸就不适宜了。

若腹痛甚剧、里急后重、舌苔呈焦黄腻者,本方可加酒制大黄。大黄经过酒蒸制以后,泻下的作用减弱,而清热解毒的作用保留,能协助黄连消除临床症状。明代《医学入门》的治痢四神丸,即是香连丸加大黄、槟榔而成。

左金丸

《丹溪心法》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水泛丸。

本方原治“肝经火郁、吞吐酸水、左胁作痛、少腹筋急为疝”的病证。现代多用于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胆囊炎、胃溃疡、胃神经症等病见脘腹痛、呕吐酸苦水者。

本方有良好的镇痛、健胃、消炎的功效。其中的吴茱萸的止痛及止呕功效较强。的吴茱萸汤为吴茱萸加人参、大枣、生姜而成,治“干呕、吐涎沫、头痛”,临床疗效颇好。左金丸将黄连与吴茱萸相配,既能清热消炎,又能止痛止呕,对于胃痛呕吐伴有黄连证者最为适合。左金丸证如下:

1.脘腹痛、胁胀痛、口苦、嘈杂、呕吐酸苦水;

2.舌质红、舌苔黄。

左金丸证的特征是腹痛、呕酸苦水。但临床也见一些慢性胃痛,常见疼痛绵绵,且常吐酸水,与左金丸证颇相似。不过,细询患者,可知疼痛并不剧烈,常在空腹时发作,其酸水不苦、量多、清稀,患者自觉胃脘冷、口内淡而无味,其舌质多淡红、舌苔白滑。此类腹痛为小建中汤证,请见桂枝类方。

左金丸与香连丸均以黄连为主药,所不同的是左金丸以治疗上腹部疼痛伴呕吐酸苦水为主,而香连丸则以治疗下腹部胀痛伴泻痢为主。

参考文献

1.荒木五郎.高龄者の脑血管障碍后遗症と汉方.医药ジヤ蔟ナル社,1991.198

2.荒木五郎.高龄者の脑血管障碍后遗症と汉方.医药ジヤ蔟ナル社,1991.124

3.荒木五郎.高龄者の脑血管障碍后遗症と汉方.医药ジヤ蔟ナル社,1991.51

4.马晓中.湖北中医杂志,1984,(19):33

5.郭文荣.四川中医,1986,(7):38

6.徐光彬.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0,(10):45

7.庞华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9):26

8.周维新.中华内科杂志,1960,(59):464

9.济南市立第三医院.山东医刊,1960,(8):43

10.李焕若.四川中医,1986,(7):31

11.高凤才.浙江中医杂志,1987,(3):105

12.郑昌雄.上海中医药杂志,1963,(12):21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通释

    黄帝内经通释

    本书共收载中医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原文162篇,对每篇原文均有通俗译文,直译与意译并用。
  • 千金方

    千金方

    《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又称《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22卷。明代后有按《道藏》经义析为93卷者,内容同。唐代孙思邈约撰于652年。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卷22疔肿痈疽。总计162门,合方论45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四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姚树锦等五位当代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名医用大黄

    名医用大黄

    本书主要介绍了名老中医使用大黄的心得体会,不仪有对大黄传统药效的新认识、新运用,还有许多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对大黄传统药效的拓展应用,颇多独到发挥,能很好地启迪读者用药思路。
  • 问中医几度秋凉

    问中医几度秋凉

    本书从回忆母亲中医治病开始,一路写来,有中医的神奇、有中医的道理、有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有人生的智慧、有豁达的胸襟、有现代人常常忽略的东西、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本书思怨深刻,文字清新,是当今对中医思考难得的佳作。
热门推荐
  • 网王之伊雪

    网王之伊雪

    伊雪因为车祸来到了网王的世界。在这里,她享受亲情。有很多人喜欢她。...(有些人物性格改变是必须的,大家表打我)
  • 五十二号特勤组

    五十二号特勤组

    一颗中子星的突然爆发揭示出遥远的一颗星球,暗藏着巨大的能量。为了探求这个神秘的能量,人类宇宙空间开发委员会派出51号特勤组前去勘察。但是51号特勤组经过几年的艰苦飞行,终于是来到了那个神秘的星球。可是就在51号特勤组登陆那个星球的瞬间,忽然与地球失去了联系,而最后传回来的却是一连串的神秘的无法破解的讯号。51号特勤组的突然消失让人类宇宙空间开发委员会和所有的关心此次飞行的人们大感震惊,不知道是他们出现了什么样的意外。有些人认为是那颗星球本身就是子虚乌有,而特勤组成员是被神秘的黑洞所吸入,而另外一些人认为是外星人绑架了51号特勤组的成员,但是不管怎么样,51号特勤组的消失的确是非常的扑朔迷离,令人匪夷所思。为了查清51号特勤组到底是遇到了什么样的状况,同时也是为了完成51号特勤组未完成的使命,人类委员会又派出了52号特勤组来执行,51号特勤组未完成的使命。
  • 孤街与她残梦及他

    孤街与她残梦及他

    我叫潇筱,潇筱的潇,潇筱的筱。小时候常常想,什么时候才能和哥哥,爸爸妈妈团聚呢,可是,命运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爸爸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哥哥,后来,哥哥也离家出走了,谁说人生是公平的呢。后来,我遇到了王俊凯,以为我遇到了可以托付终生的人,然后安稳的过一辈子,呵,现在想想都可笑,王俊凯爱的是他的宝贝安梓啊,怎么会爱我呢,也许当初结婚就是错的,根本不该认识他,再后来,与我并肩同行的许多人都消失了,王俊凯,王源,柯子辰都是我曾经爱到奋不顾身的人,还有千玺,是我最好的兄弟呢,他们都曾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后来又消失不见,当我再次回到那条熟悉的街,唱着熟悉的歌:既然感动不了你,我就放过我自己。
  • 傲妃:医手遮天

    傲妃:医手遮天

    新世纪的中医女达人,穿越到了异世大陆,身怀阴阳神针,医术毒术在身,穿越到了废柴公主身上就罢了,竟然还有个变态宝宝叫自己娘亲,“乖乖,不得了,俺还是大姑娘呢?”未婚生子俺也忍了,你妈的,还遭受未婚夫退婚,亲生父亲驱逐,结果逼迫咱们的女主离开国都,开始了狂傲不羁,杀伐果断的征程,刚刚开始征程,就发现被他盯上了,自己甚至都没有正眼瞧过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狼传奇

    天狼传奇

    这是一个狼的世界,这里是弱肉强食的大陆。一段迷离的身世,令曾经帮助过他的部落惨遭横祸。为了报仇,为了寻找真相,他毅然踏上一条未知路。且看,主角是如何成就传奇般的存在。
  • 红蝴蝶

    红蝴蝶

    该选集撷取作家近年来中短篇小说创作中的佳作,包括《铩羽而归》、《多嘴》、《三年后的晚餐》、《赌石》等。他的小说笔法细腻,不假雕饰,体现出深刻的文化反思和关于人性的批判。
  • 英雄联盟之极限操作

    英雄联盟之极限操作

    他定级赛10连跪定在了青铜2!因为操作很烂,他不敢打线上。但是他用了1800把打野终于在人机区(开服较晚的服务器)打到了钻石5!但是一场意外...让他开启了他的王者之路!
  • 妾本为后

    妾本为后

    双生花,一个是内定皇后,一个是内定皇妃。妹妹不甘居于皇后之下,陷害嫡姐。她是现今特种军官,执行任务遭陷害跳入悬崖,灵魂穿越,上演了一场帝王之恋!
  • 我是丧尸还是人

    我是丧尸还是人

    被咬的辰良开始变异,拼命保持人性的他,面临各种选择,他的每一次选择都会改变未来行进的方向
  • 唐太宗

    唐太宗

    本书以唐太宗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唐太宗的一生,再现了唐朝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的历史画面。除给唐太宗本人作详尽的传记外,还给与他相关的人作传记。其中有唐太宗的父母、兄弟、姐妹、后妃、子女及王侯、将相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唐太宗复杂鲜明的思想、性格、情感和作风。本书依据正史,撷取趣闻轶事,既真实可信,又富有可读性,是了解唐朝历史的便捷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