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只不过那群人实在是太气人了。”云桓愤愤道。
原来是前几天早朝的时候,云桓提议说落华最近几年战事多,军用耗费巨大,每次出征时需要的粮草和器械等也都是笔大的开销,再加上原先国内的一部分士兵现在都驻扎在南昭和赵国了,离城各营人员配备不够,朝廷打算招募新兵,不过这就又需要一大笔银子了,又是军饷军粮军备又是日常的各项花费,远远超出了现在国库的承受能力,所以云桓带头捐出了私人钱财一万两,并下令**也节省开销。
此举一出,**各妃嫔们倒是纷纷响应,可是真正的主角,也就是朝中的大臣们,捐倒是每个人不落都捐了,但那么多人捐最多的两万两还是云归捐的。除了他,几乎每个人都是捐一千两以内,静王竟然只捐了一百两,还向云桓哭穷,哀怨地说愿意把自身家当都拿出来支援国家,奈何有心无力,一副忠君爱国的模样,可不是把云桓气到内伤了。
“那些个蛀虫,哪个家里没个百八十万两,不捐就算了,还一个个那副样子,装着给谁看!”
也难怪云桓生气了,这几年云桓虽然打压世家势力,扶持新生力量,但俗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满朝文武中穷困的也不是没有,但九成以上的都是来自盘踞落华多年的世家,随便拿个几千两出来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现在国家用得着了,需要把他们平日里一直挂在嘴边的忠君爱国表现出来了,就是这样的反应。连平日里一直处于中立的丞相冯兴远和谢祖安都不愿意支持云桓,看来这些大家族们私下说不定已经商议好了,最近几年云桓打压世家的行动很积极,他们这是向云桓抗议,以换取他们往日的权力和尊崇。
“别生气了,”千寻安慰他,“军饷的事情再想想别的办法吧。要不,你看找些大的商户怎样?”
云桓喝下千寻递给他的茶,似乎在平复情绪,听了千寻的话,思索一下,点头:“这个说不定行得通,找那些个一直希冀能进入贵族圈子的商贾们,给他们一些许诺就行了,正好也可以扶持新的力量与那些老家族们对抗。”他说得两眼闪光,一把拉过千寻的手,“阿千你真是我的福星。”
千寻尴尬地抽出手,不知该怎么接。
他也是僵了下,但很快就已神色如常:“对了,你那边的情况怎么样,阿离呢?”
千寻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和他说明了,最后向他讲了想去长夷雪山一趟的想法。
“有道理,听你这么说那长夷雪山的确是要去一趟了,师父和阿离的事他们就算没插手也必定知道内幕。”他沉思着。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想尽快启程,这边的事还是交给葛老四代理吧,我这一去也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
他低着头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才开口:“我明白,不过能不能等这次军饷的事情敲定了你再离开?”
千寻想想,听那神秘女子的话语他们是世代居住在那里,也不会跑掉,主要是她这一去归期难定,也不急于这一时,干脆就先帮着云桓解决了这个问题,她也好安心离开。
“好!”她点头应下。
事实上,向大商户们募捐筹款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天昭虽然商业贸易算是发达,但是骨子里天昭人还是看不起商户的,从商者就算钱财再多,也依然是一个会被贵族们不屑、被农民们鄙视的群体,所以那些商人们一般都很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希望他们将来能够入仕,出将入相,那才是光宗耀祖的事。
云桓就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个心理,以云归的名义把这些人召集到一起,当然也不可能做买官卖官这种事,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今年年末会加补一次科举考试,多多为朝廷选拔有用的人才”,只是说的时候强调了一下“有用”这两个字罢了,那些人当即很自觉地表示愿意为朝廷为国家出力,一个晚宴下来募集到的款项竟然超过了一百万两,大大缓解了国库紧张的财务状况。
这下那些朝臣们可是慌了,这简直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有钳制住皇帝,反而把君臣关系弄得更僵,关键是那些商家子弟万一真的入了朝,以后皇帝不就更不会用他们族里的人了么,而且和那些低下的商人共事怎么受得了呀,真真是自贬身份,于是就有老臣在大殿上哭喊了:“皇上,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可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不可擅自变更呀!”
“曹老爱卿是糊涂了吧,”云桓温和道,一点都没有不悦,“科举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拔人才,现在落华处于危难之际,更加需要像众位爱卿这样廉洁公正、勤俭节约、忠君爱国的贤臣,朕略作变通,也是为了落华之将来,老祖宗怎么会怪罪呢!”
那老臣听了这句不软不硬的话,正转动脑子想着措辞,就听云桓沉痛道:“唉,若不是前几天的募捐,朕还不知诸位爱卿为了我落华牺牲到如斯地步,你们每日为了落华劳心劳力,朕却没有让你们过上安然富足的生活,让你们连维持基本的生活都艰难,朕有愧啊!”
下面众人立马跪倒在地,齐声道:“臣等惶恐!”
“以前的确是朕对你们疏于关心,所以朕决定了,从今天开始,每日朕都会抽出时间去各位爱卿家坐坐,咱们也应该增进一下君臣间的交流。”
这个突然丢过来的烫手山芋可是吓坏了不少人,当下就有人争着道:“这怕是不妥,皇上日理万机,臣等都是守本分,不值得皇上亲自费心。”
“爱卿此言差矣,”云桓站起身高声道,“现下天昭大乱,落华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唯有我们君臣一心、团结统一才能抵抗敌国,保卫我落华的大好江山,这件事朕已经想好了,以后每日和大家多交流,说不定就会想出更多治国利民的良策。朕意已决,你们就不必多说了,退朝!”云桓说完不等任何人再开口直接蹬蹬蹬走向后面,走了几步又回过头,看着犹自跪在地上大哭的曹老头,微笑道,“听说曹爱卿家贫如洗、为官清廉,朕今日就先去你府上叨扰下,也顺便去看看你的家人,必定都是我落华的好子民。”
曹老头忘记哭了,朝堂上众人也都呆了,前几天他们还志得意满地等着云桓的让步,怎么一下子峰回路转,局势就变成这样了呢?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皇帝若真是以后每日都搞突袭,那他们岂不是防不胜防,还让不让人活了!
事实上云桓果然不负众望,从那天以后每日都会去一个朝臣家,去之前自然也不会提醒他们,时间地点不定,就专程搞突袭,听赵无名说最近有好几个大臣都睡不好觉,每天坐立不安,生怕被云桓发现他们在装穷,时时如惊弓之鸟,有几个更是干脆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收走了,每日吃饭也开始清淡简单,随时准备接受云桓的检查。
当然更有不少人十分淡定,每次在云桓赶过去时就已经布置好了一切,云桓当下就借着冯依兰的名义打着削减**开支的旗号遣散解决了宫里的一批太监宫女,趁机在各个宫里都换上了自己的人。
千寻这才惊觉云桓这次真是算无遗策,一石多鸟。首先自然就是解决了财政上的危机,其次还扶持起了忠于自己的新势力,接下来给了世家们沉痛的打击,还让他们每日坐立不安,最后还能借由此事查出这么多年来世家埋在宫里的内线,同时再安插上自己的人。这次云桓真是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这下那些世家们每日心惊胆战等着云桓的突袭,一时也没有心思再去给云桓添堵了。
眼见事情如此顺利,千寻就想着把这里的事情交代一下,赶紧动身前往冰风谷。云桓也同意了,两人一下午都在讨论南营的事,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后竟已是月上枝头了。
“那明天我把这些事情都交代给他们,后天我就出发了。”千寻站起身,做最后的结案陈词,“夜深了,我先回去了,累死我了。”
“行,快去吧,就算你要离开了,明天的早朝也还是不能误。”云桓笑道。
“是,皇上——”千寻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外面的声音打断了,“皇上!”
“什么事?”
“慧贵妃在殿外求见。”
云桓看了千寻一眼,千寻低下头,心想怎么这么倒霉,早知道就快点离去了。
“不见。”云桓的声音平淡无波。
外面应了声就没音了,千寻想着还是等谢心卉离开后再出去吧,免得再生出事端。
片刻后,刚刚那个声音又报:“慧贵妃说她只是给您送宵夜,您看这宵夜——”
看着云桓又要开口拒绝,千寻冲他使了个眼色,他瞪了千寻一眼,对外面喊:“宵夜留下,让她先回凌波殿去吧。”
听说谢心卉最近过得并不好,宫里的人最是势力,没有皇帝的宠爱,娘家人又不给她作主,以前那个刁蛮的小丫头想必也是吃了很多苦,虽然以前她经常针对千寻,但实质上两人之间并无过节,千寻也不希望因为这种事上还让云桓当着众人驳了她的脸面。
一个小公公端着一个精美的印花瓷碗进来了,旁边还有几块小点心,看着就很有食欲,果然是今天晚上吃的太少了。
云桓瞅瞅千寻的反应,讥笑一声:“就知道你打的是这个主意,喏!”他让人把吃食端到千寻跟前。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她也不能平白担这个虚名,当下便毫不客气地接过,打开,果然一股清香,是百合雪梨汤,喝一口,香醇甘甜,不愧是宫中御厨的手艺,千寻一口气把一碗汤喝了个干净,犹自意犹未尽:“还有吗?”
云桓失笑:“等等,我让人再去做,你带回去,明早还可以喝。”
事关吃食,千寻自是喜滋滋地答应下来,坐回椅子上等着她的汤,云桓则是坐到书桌旁开始批改奏折。
当皇帝真是辛苦,千寻等得无聊便瞅着他,心下感叹,皇帝御用的烛光虽然比普通人家的亮堂很多,但怎么也不能和现代的白炽灯比,昏暗的烛光照着他的侧脸,有着男子的阳刚之气,又不乏俊美,怎么以前竟是没发现他长得如此好看。
烛光下,千寻的心猛得抽紧,跳慢了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