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昭七百九十七年十月初,秦国发兵三十万攻打燕国,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一月之内连下十二城,有的城甚至没有开打,就直接开城投降或者守将弃城而逃了。
这个消息迅速在整个天昭传开,震惊了天昭大陆的所有居民。
秦国一向是和平主义奉行者,从来不主动挑起战事,现任秦帝在位多年,素来有恶战喜和和爱民的贤名在外,谁也没想到他竟突然发兵,对象还是素来交好的燕国。其实当初秦国派十万军队驻守在韩国北疆城池马岭,其意图就很明显了,现在更是光明正大的开战了。依千寻猜测,想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隐忍谋划,总算是条件具备了。
为着这事,朝堂上又是连着几日的风波不断。秦国的野心昭昭,攻下燕国肯定不是它的最终目的,落华一定也是它的目标,而秦国的军队又素以装备精良,军纪严明享誉诸国,绝非赵国之流可以比拟的,需要早些派兵守在边疆以防后患。而且燕国已经又向落华发出了求救信,救与不救也是个问题。
在经过五天的争论后,大家达成共识,救与不救可以再考虑,但是一定要先派出一支部队在边界待命。
这次云昭和云敬两兄弟应该是难得的达成默契,心有灵犀的一致选择先对付最强大的敌人,所以丞相党和盛家一派全部推举方崇威作为这次的统帅,领兵赶赴边境。
方崇威虽然势大力大,但他的势力还是主要以武官为主,而韦家和盛家出的一般都是文官,可不能小瞧文官的战斗力,那些文官就算是上了岁数的,也硬是能把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武官们说的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最后,经过一连番精彩绝伦、激烈无比的口水战,方崇威挂了个镇国大将军的名号,领着骁骑营的十万精锐和北营的十万兵力光荣的出发了。他也是不愿意把自己的人全带走,就只带了十万自己骁骑营的兵,他的心腹都统苏和渊就没有随同他出战,而是留守离城镇着其他党派的人,打理这边的诸事。
千寻早先得到了消息,第二天早上一上早朝,就先向皇帝禀告说南营的将士不知何故,全体上吐下泻,请求派人调查。方崇威冷着脸瞅了她半晌,向皇帝开口要了北营的十万兵马。
还好有木青的神奇药方,能让人暂时虚弱,又不至于对身体有损害。其实这次的事算千寻对不住云归,但是他们北营与南营不同,要不是这样,方崇威肯定要带着南营的人去,到时候冲锋陷阵,诱饵什么的肯定都会被安排在最前面,不说千寻和方崇威一向不和,就冲着南营众人只是平民子弟也必然会得到这样的待遇。
方崇威领着大军走后,每天都有快马带来最前线的消息,五天后,就收到他已经带着大军驻扎在上党的消息。
上党啊,千寻真心希望它不要再次沦为战场,新建还没有完成就破坏,那里的人们,该怎么生活。
刘文石明彦他们几个也很快得到了消息,每日都显得忧心忡忡,千寻私下好几次看到他们几个聚在一起,一反往日的跳脱,都是沉默不语。他们几个其实都做得很不错,刘文跟在千寻身边,石明彦是参将,宁青是参军,戴子期和其他几人也表现得可圈可点。
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是他们的梦想,可要是家不在了,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千寻深知这个道理,想要劝慰,却发现言语是如此的无力,只能沉默着继续关注前线的消息。
朝堂上这几日还在为该不该助燕争执不休,朝堂上的每个决定,都是政治博弈后的选择,方崇威走后,方家势力明显缺了主心骨,斗不过韦仲荣这样的老狐狸,所以最后终于决定了让方崇威把大军往北开进入燕。
感情上千寻是希望援助燕国的,这样就可以把战场远离上党,但理智上又觉得秦国隐忍多年后的一击,必然是做好了万全准备的,轻举妄动实在容易吃大亏,应该等着看看其他诸国的反应。
所以,在传来消息说方崇威守军不发的时候,其实千寻心里是暗自松了口气的,但是朝堂上众人的反应就不一样了,韦家和盛家立马借题发挥,说方崇威不遵皇命,居心叵测。
皇帝紧接着发了五道急令催促,得来的都是方崇威简短的回复:等候时机。
其实从战争本身来讲,方崇威的决定作为一名将领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听到皇帝和大臣们耳朵里可就不一样了,立马有人提出先要接手骁骑营的剩余兵力,再把方家监管起来。
这个时候方崇威的心腹苏和渊说话了:“皇上,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点各位将军想必也都能了解,方将军只是以他长年来领兵作战的经验技巧来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而已,如果考虑的不周全贸然出击,只会让我落华的将士白白牺牲,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更何况方将军要是真的有什么不轨之心,就不会把骁骑营的大半兵力和方家众多族人留在落华了。若皇上真以此来给方将军定罪,恐怕会让前方作战的落华将士寒心啊,以后还有谁能一心一意带兵打仗呢?”
苏和渊不愧是多年来深得方崇威倚仗的人,这一番话说下来,合情合理,硬是堵得那帮战斗力强大的文官也挑不出刺来,皇帝只好软下口气,安抚了一番就退朝了。
三天后,祁国领兵攻打秦国驻扎在马岭的十万兵马。半个月后,秦国在马岭的七万军队撤到燕国,和在燕国的军队会合,祁国紧追不舍,当天,方崇威率领二十万军队开进燕国。
天昭七百九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方崇威率领的军队在早织和已经激战了一天的祁燕秦三军会面,四方军队的大战让早织哀鸿遍野。
十一月十七,秦国的十万援军悄然绕至后方袭击了联军,联军被冲散。幸得方崇威及时整备大军撤退,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十一月二十三,激战多日,各方都损失惨重,约定了在早织城门外举行将领会谈。
十一月二十六,各方商谈后达成一致协议:割燕国的止丘、沃野、早织等十四个城池划归秦国所有;临开、天平连同韩国的马岭等八个城池归入祁国领土;陈州、葛陵、太堡等六个城池则收入落华囊中。
事件完美的落幕了,燕国华丽的悲催了。
各国都得到了想要的,秦、祁、落华都用较小的人员伤亡的代价就换得了燕国的数个城池,燕国的领土迅速缩小,只皇帝在固守着帝都宣城一带而已。
事件的结果第二天就被马不停蹄地传回落华,朝堂上质疑方崇威的观点也戛然而止,大皇子党和二皇子党们当场就黑了脸。这段时间趁着方崇威不在,两党都积极地往朝堂里安插自己的人,同时分解方崇威的势力,但因为两党本身就是敌对的,所以效果不甚明显,在这时候再让方崇威顶着满身的荣耀回来,那这一个多月来岂不就是白干了?!
云昭气冲冲的样子显示了他的心情,估计云敬和韦仲荣他们想的也差不多。所以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哪一方,就派出了一队刺客,企图阻止方崇威回京,虽然刺客算得很精准,对方崇威的习性也早就打探好了,趁着方崇威大早在营地的树林里练武行刺,但他们还是小瞧了落华的骁骑大将军,一炷香的时间没有成功,后来惊动了营里的士兵,刺客就被擒住了,所有刺客当场咬毒自尽,除了一个被救下来的,其余全部当场死亡。
当天夜里,离城的骁骑营里,方崇威的心腹苏和渊神秘的失踪了。
得知这两个消息,顿时让很多人都坐不住了。方崇威在回京后的宴会上明确的表示,已经在审问那个刺客了,不日就会有结果,也势必要找出苏和渊。
千寻对此不以为然,刺客的话,也应该有职业道德的吧,会供出主使人吗?
云昭这几日也有些坐立不安,不过千寻相信不是他干的,刺客事件发生后,他还有些懊恼地表示怎么就没把方崇威杀了,又幸灾乐祸地说主使者要倒霉了,好像是自从方崇威放出那样的话后就这样了。
“阿昭,你怎么了,没事吧?”千寻问他。
“没,没事。”云昭应付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阿昭,我们是一条船上的,有什么事你告诉我,看我能不能想出法子。”千寻抓着他。
云昭看看千寻,一咬牙,把她拉到房间里,关上门,有些焦急地看着她:“阿寻,我舅舅他抓了苏和渊,现在方崇威那里查得紧,苏和渊的嘴里也什么都问不出来,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什么?!”千寻惊呼,“那刺客呢,是盛大人干的吗?”
“不是,不是。”云昭急忙摇头否定,“舅舅也是看准了方崇威要回来了,骁骑营也戒备松了,这才逮了机会抓了苏和渊,本是想问他方崇威的事,抓出些把柄,也等于断了方崇威的一条手臂,不想这苏和渊嘴意外的严,严刑拷打也什么都不肯说,现在我是担心会被方崇威查出来,这苏和渊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呀。”
“你这是急糊涂了吧,”千寻道,“刺客的事是有人证,但是苏和渊的事无人知晓,你让盛大人管好那天掳人的那几个人的嘴就行了,还能有什么问题。”
“那苏和渊怎么办?”云昭问。
“他自然是不能留了,只要我们处理的干净,世上就没有苏和渊这个人了,还可以顺带把这件事也推到刺客的主使人身上。”千寻看着他,“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会处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