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大朵大朵的浮云便涌到了天边。海里是蓝色的海水白色的浪,天上是蓝的天空白的云,若是在海边看云,真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海了。
八月份,大学到了放榜的日子,林珊和程沛云双双考上了青岛大学的中文系。
这天清晨,林珊照例要去海边挖蛤蜊,正待出门时,却看见程沛云来了,一改往日,他没有带碗,只随身带了一个小小的牛皮包。
他仍然是恭敬的样子,然而却有别于往日地更腼腆了些。他从皮包里拿出一个信封,交到林珊手上,说是奶奶早就准备好的奖金,林珊拿在手里,只觉得厚厚的一摞,作为回礼,她留程沛云在小吃铺里吃了一碗蛤蜊面。
程沛云告辞,林珊把他送出门,顺手拎了挖蛤蜊用的竹筐和小铲。
“林老师,带这些去哪里呢?”程沛云非常好奇。
“不懂了吧?”林珊说,“去海边挖蛤蜊,你是没有挖过的吧。”
“没有。”程沛云说。
“你们大户人家,只会从市场上买现成的来吃,甚至只是在餐桌上看见蛤蜊,挖蛤蜊,算是天方夜谭吧。”林珊说。
“我确实没有挖过,以前我们老家没有海滩的。料想,挖蛤蜊是件快乐的事情吧,比如,就像在山上捉蚂蚱?林老师,捉过蚂蚱吗?”程沛云问道。
“没有……”林珊没有捉过蚂蚱。
“要是到山上捉蚂蚱,一定要在五六月份春夏之交麦子成熟的时候,到山上去,翻开草丛,一直翻一直翻,就会有绿色的蚂蚱从草丛里蹦出来,你就低头把它捉了,掐一根狗尾巴草,从蚂蚱的脖子上穿过去,拎在手里,一直到狗尾巴草上穿一串绿色的蚂蚱,它们虽然穿在草上却还是活的,还用腿不时蹬一蹬旁边的伙伴……”程沛云沉浸在回忆中了。
林珊很不忍心打断他,停在路边听他把话说完。“我要去石老人挖蛤蜊,想必你也是喜欢的,跟我去吧。”林珊邀请他。
程沛云喜不自胜了,两个人坐上了去石老人的电车。
清晨的石老人,海水正在落潮,一波一波的海水慢慢退下去,沙滩就露出来了。那么长的海岸,一眼望不到边,远处的海水里,矗立着一块石头,远远地望过去,就想一位沉思的老人。
在海水刚退下的地方,沙滩上有咕咕冒着气泡的地方,林珊用小铲子挖下去,不一会儿就挖出一只花蛤蜊来。程沛云在旁边拎着竹筐,乐不思蜀的样子。林珊把铲子交给他,他志气满满,挖得满头大汗却总不得要领。
太阳慢慢升高了,两个人都热了一头汗,找了一处干净的、干燥的沙滩,两个人坐下来。
林珊说,青岛啊,从前海里有一只大鳌,专门吃去海里打渔的渔民,村里的人都恨死它了。有一对兄妹,父母都被大鳌吃掉了,他们誓死除掉大鳌,于是他们就去寻找除掉大鳌的方法。他们出了村,走啊走,一直走到了崂山。在山下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纺线,他们就问,老奶奶,请问怎么才能杀死东海里的大鳌呢?老奶奶说,我不知道怎么杀死大鳌,但是用万人纺成的万斤线,就能够拖起大鳌。他们谢过老奶奶,继续往前走。
走到山腰,他们听到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原来是一位铁匠。他们问,铁匠师傅,请问用什么方法才能治死东海里的有千年道行的大鳌。铁匠师傅说,我不知道怎样杀死大鳌,但是我知道,如果用万人炼出的万斤铁,才能够做出钓住大鳌的铁钩。他们谢过铁匠,继续往前走。
林珊回头看了看程沛云,却看见他躺在沙滩上,眯着眼睛,已经睡着了。
林珊也躺下来,自言自语说了一声:“我正讲得起劲,这个人却睡着了。”
忽然听见程沛云说:“我没睡,阳光很刺眼,我只是眯着。”
程沛云要林珊继续讲下去,林珊却不肯了。程沛云说,那也好,留到以后再讲吧,有些故事需要慢慢讲,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