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真把他射美了。”弟弟终于笑了。
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地处都昌坊口11号的是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樟寿老早就听说过。樟寿十二岁这年,他被送到这儿读书。它本是著名的书房,是三开间的小厅,坐东朝西,北临小河。它有一个漂亮的名字,三味书屋,寓意为布衣暖,草根香,读书滋味长。
“俺哥哥,厉害着哩。”樟寿弟弟在外边和其他小朋友玩时就爱这么说。
在别的私塾读书的有些小朋友很信他的话,就来找樟寿说:“樟寿,我们私塾的老师太坏了,立的规矩象用刑,还动不动就打人,去撒泡尿也得排队等他发竹签,有一回,我憋不住都尿裤子里了。”
“是吗?太不像话了,我和你们去。”这帮人簇拥着樟寿来到他们学堂。老师不在,樟寿折断了那些好似令箭的小竹签,掀翻了讲台上的课桌,还在黑板上画幅老师屁股挨打的小图画,在小学生们欢快的笑声中收手。
这一天,又一个熟识小朋友带着一帮孩子来找他,说他们那儿有一个武秀才,可赖着呢,不让小朋友们从他门前过,说嫌吵。他们想让樟寿去主持公道。
樟寿看看众目睽睽,毫不犹豫答应了。樟寿临走时心里犯了嘀咕,“要是自己领着这帮乌合之众,不是武秀才的对手,反被人家狂打赖揍一顿,岂不羞死个人。”
樟寿思考再三,返回家,避开爹娘的视线,翻箱倒柜的找出了爷爷当初用过的朴刀,诓骗看见他的下人说是去玩耍,偷偷来到外面,召集齐那帮小朋友,去对付武秀才了。
武秀才没见着,他家里给出了一个令他们信服的答复,说是武秀才才已得知他们要来的信了,可他毕竟是大人了,真和这帮小孩子整出个好歹他也落不下什么好,于是躲避出去了。因而他们这帮人毕竟是得胜了,于是在武秀才家人异样的眼光中欢呼着离开。
其实,从这件事一开始,樟寿就预测,即便事情最终胜利,那喜悦的滋味都不是属于他的,这不,在爹娘的责罚下,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不仅如此,从下人的谈论中他还明白,别人要不是止于他家的威名,早就登门算账了,哪会把他放在眼里。
樟寿现在很明白了。他父亲虽然是个秀才,可他爷爷不赖,他原来当过县官,而今又到了京城,可能也是个不小的官。每逢爷爷回来,家里总是客来人往,热闹非常。他爷爷进正门时总爱往上瞧一瞧。樟寿一留意,噢!原来门顶上悬着一块“钦点·翰林”的匾。他爷爷也总会会心的笑眯眯的,人家都说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挂上“祖孙三代钦点翰林的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