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62900000021

第21章 《焦氏笔乘》的文献学价值(1)

内容摘要:《焦氏笔乘》是明代中后期著名学者焦竑的一部笔记体著作,所载内容汇集了大量有用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古诗无叶音”的创见是对古代音韵学的一大贡献,文字训诂的成果有嘉惠后学之功,辨伪的文字论辩有力,关于注疏的条目注重解惑纠谬,对于古籍的考据则广泛而精细。《焦氏笔乘》内容广博,包括着丰富的文献学研究成果,论述明代以及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史,不能忽视对该书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焦竑;《焦氏笔乘》;文献学

《焦氏笔乘》是明代中后期著名学者焦竑的一部笔记体著作。

焦竑治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博洽贯通。他“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明史?焦竑传》)这一点在《焦氏笔乘》中有充分反映。该书分正集六卷,续集八卷,凡二十余万言,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古史记载的正误、名物制度的考据、文章词赋的品评、儒家经典的解释、佛道教义的阐发、古今人物的臧否、师友言行的记述、当时事件的记载、文字音义的考证、目录版本的研究、古代医方的撮录、地方文献的辑证等等诸多方面的记述。

《焦氏笔乘》是焦竑读书和讲学的笔记辑集,其中有许多前人著述的转录,而又未尽注明出处,亦难免有以讹传讹之误,致使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讥评。但是,统观全书,所载内容汇聚了大量有用资料,其中多有焦氏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真知灼见,而且保存了许多有关当时人物史事的第一手材料,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正因为如此,焦竑在世时《焦氏笔乘》即受到学人重视。万历八年(1580),先有“友人”将该书刻印了数卷;万历三十四年(1606),全部正、续两集《焦氏笔乘》由焦竑的学生谢与栋刻印行世;且随后又多次再版印行。后世学者也很推重该书。如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所著《通雅》之中,就屡屡引证《焦氏笔乘》之说,到了清末及民国时期,《粤雅堂丛书初编》、《金陵丛书乙集》、《丛书集成初编》、《国学小丛书》等多部丛书将该书收入其中。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将《焦氏笔乘》列入《明清笔记丛书》,加以点校出版。这一切足以说明《焦氏笔乘》的重要性,很有必要认真研读,发掘其精华,以利学术研究的进步。但是,笔者至今尚未见到全面研究《焦氏笔乘》的专论发表,故而不揣浅陋,从文献学角度对该书的学术价值作一初步的探讨。

音韵是研读古代文献不可回避的一门学问,《焦氏笔乘》中有十余条涉及音韵的文字。其内容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指出文字的具体读音,如《霓可两音》、《甄有三音》、《敦有九音》、《琵、番、蒲、司、帆作仄声》等。二是对音韵学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如《三十六字母》、《次韵非始唐人》等。其中正集卷三《古诗无叶音》一条尤为重要,是焦竑对古代音韵学的一大贡献。

“叶音”之说大约出现于六朝时期,当时学者读古书时感到用韵有不和谐的地方,便不加深思地把某字改读为某音,称之为“叶韵”或“叶句”,而且认为古人也是如此求得和谐的。其实这是没有意识到古今语音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唐中叶以后,改读古人文字以求叶韵的风气更加盛行。宋代吴棫的《韵补》、郑庠的《诗古音辨》也是以叶韵为基础编成的。焦竑在研究《诗经》时认识到,音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因而率先提出了“古诗无叶音”的创见。《古诗无叶音》首先明确指出:

诗有古韵今韵,古韵久不传,学者于《毛诗》、《离骚》,皆以今韵读之。其有不合,则强为之音,曰:“此叶也”。予意不然。如“驺虞”,一“虞”也,既音“牙”而叶“葭”与“豵”,又音“五红反”而叶“蓬”与“豝”;“好仇”,一“仇”也,既音“求”而叶“鸠”与“洲”,又音“渠之反”而叶“逵”。如此则东亦可音西,南亦可音北,上亦可音下,前亦可音后,凡字皆无正呼,凡诗皆无正字矣,岂理也哉?

接着引证文献,举例说明:

如“下”,今在“祃”押,而古皆作“虎”音:《击鼓》云“于林之下”,上韵为“爰居爰处”;《凯风》云:“在浚之下”,下韵为“母氏劳苦”;《大雅?绵》“至于岐下”,上韵为“率西水浒”之类也。“服”,今在“屋”押,而古皆作“迫”音:《关雎》云“寤寐思服”,下韵“辗转反侧”;《有狐》云“之子无服”,上韵为“在彼淇侧”;《骚经》“非时俗之所服”,下韵为“依彭咸之遗则”;《大戴记?孝昭冠辞》“始加昭明之元服”,下韵“崇积文武之宠德”之类也。……此等不可殚举。使非古韵,而自以意叶之,则“下”何皆音“虎”,“服”何皆音“迫”,“降”何皆音“攻”,“泽”何皆音“铎”,而无一字作他音者耶?《离骚》、汉、魏去诗人不远,故其用韵皆同。世儒徒耳目所不逮,而穿凿附会,良可叹矣!

焦竑在这里一扫前人读古音的谬误,建立了叶韵即古音的理论。

受焦竑的启发,他的好友、音韵学家陈第进一步阐发其古音学理论,撰成《毛诗古音考》四卷,并请焦竑为之作序。陈第之书,列举四百余字,每字先以《诗经》自证,细致周到,确凿有据,使“古诗无叶音”之说成为不刊之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毛诗古音考》颇为推崇,认为开创古音韵研究“以经证经”,“廓清妄论”的新局面,“此书实为首功”。(《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二《经部?小学类三》)四库馆臣对陈第之书的评价并不过分,然而却忽视了焦竑的启迪作用。其实陈第在《毛诗古音考跋》中说明撰作起因时曾明确提及:“往年读焦太史《笔乘》曰‘古诗无叶音’,此前人未道语。”清初江永《古韵标准?例言》亦说:陈第“最有功于《诗》者,谓古无叶音,《诗》之韵即是当时本音。此说始于焦竑弱侯,陈氏阐明之。”对于《毛诗古音考》的著作过程,李焯然先生《焦竑与陈第——明末清初古音学研究的两位启导者》一文曾做过考证,其中指出:“万历二十九年辛丑(一六零一),陈第读到焦竑‘古诗无叶音’之说,才刺激起他进行考证的念头。万历三十二年甲辰(一六零四),陈第游金陵,特向焦竑问学,经焦竑指正,才著手编撰《毛诗古音考》,这事并见载于焦竑《澹园集》卷十四《毛诗古音考序》及金云铭《陈第年谱》万历三十二年条。观此可见‘古诗无叶音’之说,确是焦竑的创见,而陈第的研究是深受他的影响的。”(李焯然著《明史散论》,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4月版,第146页至147页)因此焦竑在我国音韵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而《焦氏笔乘》所载《古诗无叶音》这条材料的价值也不言而喻了。

文字是文献的基础,研读古代文献首先碰到的就是文字问题,因而文字学与文献研究密切相关。焦竑对古代文字做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有不少独到见解,这在《焦氏笔乘》中也多有反映。

“六书”是古代学者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条例,是文字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研究文字学,首先碰到的就是“六书”问题。《焦氏笔乘》中,有《郑夹漈论六书》、《熊朋来论六书》、《(杨)用修论转注》、《(周)伯琦论转注之误》等十余条文字评论前人关于“六书”的看法,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焦竑认为:

《周官》六书之名,曰“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假借、转注”,旧矣,然不若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之说,因名而可以得其义也。(正集卷六)

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字最能体现这一根本特征,焦竑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对于假借,前人说法各异,且语焉不详,难以理解。焦竑举例说:

如兵甲之甲,借为天干之甲;鱼肠之乙,借为天干之乙。义虽借而音不变,故曰假借。(同上)

这里实际说的是假借借音不借义。为了对假借有更明确的理解,正集卷六专有《古字有通用假借用》一条,从《易》、《诗》、《书》、《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国语》、《说文》、《史记》、《汉书》、《三国志》、《孟子》、《庄子》、《管子》、《淮南子》、《吕氏春秋》、《山海经》、《风俗通》等数十种古文献中,摘引出一百多组通假字,以大量的具体例证为假借的含义作了注脚,其例如:

《国风》“猗嗟名兮”,《玉篇》引“名”作“()”,眉目之间也。《西京赋》“眳藐流盼,一顾倾城”;注“眳,眉睫之间,皆言美人眉目流盼,使人冥迷,所谓一顾倾城也”。名、()、眳三字,古通用。

又尉佗曰“使我君中国,何渠不若汉”;《长安狭斜行》“丈夫且徐徐,调弦渠未央”;渊明诗“寿考岂渠央”;黄鲁直“木穿石槃未渠透”。“渠”字班史及古乐府、王融《三妇艳诗》,倶作“遽”字。宋王楙引《庭燎》诗注云:“夜未渠央,渠当呼作遽,谓夜未遽尽也。”渠、遽古通用。

至于转注,焦竑指出,元代周伯琦等人所说“转注者,侧山为阜,倒之为币”,是错误的。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转注,转音而注义,如敦本敦大之敦,既转音敦,而为《尔雅》“敦丘”之敦;又转音对,为《周礼》“玉敦”之敦,所谓一字数音也。……转注如注水行地,为浦为溆,各有名字矣。(正集卷六)

上述焦竑对“六书”的见解虽然未必皆是,但其用力精微,确有超过前人之处,不愧为一家言。

在对文字学的深入研究中,焦竑发现“号称博洽”的汉代大儒,如郑玄、贾逵、杜预、刘向、班固、刘熙等人,“其所训注经史,往往多不得古人制字之意”。于是在正集卷六专有《汉儒失制字之意》一条加以批评:

姑以释亲言之,如父云,矩也,以法度教子也。母,牧也,言育养子也。兄,况也,况父法也。弟,悌也,心顺行笃也。子,孜也,以孝事父,常孜孜也。孙,顺也,顺于祖也。男,任也,任功业也。女,如也,从如人也。姑,故也,言尊如故也。姊,咨也,言可咨问也。夫,扶也,以道扶接也。妇,服也,以礼屈服也。妻,齐也,与夫齐体也。妾,接也,以时接见也。凡此率以己意牵合,岂知古人命名立义,固简而易近乎?……乃漫不之省,辄为之附会,其说亦凿矣哉?

那么这些字的本义究竟如何?焦竑依据古文字的形体,经过细致的分析,做出了符合汉字造字规律的较为合理的解释:

同类推荐
  • 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

    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

    本书收集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400篇,分为谐趣幽然、讽喻戏谑、智巧滑稽、哲理智慧4篇。其中有儒雅名士的风流之作,讽世之笔;有文人雅士穷酸秀才的文字戏谑;有达官贵人的吟怀言志;有平民百姓的讥俏牢骚。文字灰谐幽默,内容雅俗共赏。颇具娱乐性、趣味性、可读性。
  •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所创作的关于女人心灵感悟的随笔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子集,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阐述人性、情感以及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在优美的文字中体味生命的真实感动。
  • 一枚钉子前进

    一枚钉子前进

    汉语诗两大精髓是意象化与音乐性,这从“神韵”两字中就可以体会到。意象化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逻辑语言哲学基础,音乐性的资源更是储藏在丰富的汉语自身,汉语新诗完全可以传承古典诗歌既要吸收异质又不能丢掉自我,既要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作一句空”的人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
  • 当代文坛点将录(二)

    当代文坛点将录(二)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青藏风景线

    青藏风景线

    本书由《青藏高原之脊》、《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3部系列中篇报告文学组成。歌颂了战斗在高原的军人和他们的妻子的高尚情操。
热门推荐
  • 原创经典作品:谁能让我忘记

    原创经典作品:谁能让我忘记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晨光微远

    晨光微远

    苏也说:司年,进入你的世界是一件危险的事。可是我不怕,因为爱甚于恐惧。司年说:苏也,抓住你的灵魂是一件困难的事。可是我不怕,因为爱战胜困难。他和她,在相爱又相疑中纠葛,分离与相伴中成长……
  • 乐在末世

    乐在末世

    杨真一个平凡的男子,末世来临让他摆脱了过往那种受人歧视的生活。没有任何野心却有着美好梦想的他希望在末世里寻找一片乐土与家人过着快乐生活。一辆豪华客运车搭载着杨真一家人,在末世里冒险。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梦想成真?还是被末世阴暗拖入地狱呢?请各位看官,慢慢欣赏~~~~~
  • 佛说咒目经

    佛说咒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获灵王

    获灵王

    其实每一个人类都是一只失去记忆的获灵多。有人为此追寻,也有人迷茫。木皓之途,有凌音作伴,并不孤独。
  • 蔚蓝的海洋世界

    蔚蓝的海洋世界

    类有多少好奇,世界就有多少奥秘。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有多少想象,世界就有多少精彩。来吧!让我们一起去解读大自然的神秘物语。翻开《蔚蓝的海洋世界》一书,它将带领我们去探索辽阔神秘的海洋世界。
  • 九州传说之君沐春雪

    九州传说之君沐春雪

    陌璃以为,她这一辈子都会姓陌,然后以清风谷少主的身份终老于江湖,只是后来她还是作为南月国长公主沐璃出了嫁,且矢志不悔。君晟此人,他从来予取予求,活在九州的传说里有如神祗,所以他从不信命运,自然也不信佛,可后来他一步一叩,落尘山上诸天神佛前三日长跪只为求一个平安,且心甘情愿。也曾有人十年疼宠从未奢望得一个圆满,纵使后来十里梨林梨花纷落如雪,只他一人品尝寂寞,他也不后悔相遇太早,使得初知情窦已成至亲。
  • 宇智波月传

    宇智波月传

    讲了在宇智波家族的宇智波月成为第八代火影
  • 弃妃好得很

    弃妃好得很

    一朝穿越,她成草包下堂王妃,嘿嘿,这个身份她喜欢,王爷出了事,她乐得屁颠屁颠,谁让他整天没事找她茬,本以为只要不打扮不吟诗,不逛花楼和赌坊,她就能平凡过一生,可谁知,她都这样低调了,那些个桃花还是找上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婚甜宠:总裁蜜爱小辣妻

    萌婚甜宠:总裁蜜爱小辣妻

    被姐姐陷害,她深陷水深火热,逃得虎穴,又误入龙潭,再清醒过来时,慌知自己的一切竟给了个这座城市最高贵危险的男人,落荒而逃,却被一次次逮回来,从此,全部被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