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72700000111

第111章

唱到这里他转而祷告上帝,求上帝在他离开后保佑他善良、纯洁的妹妹!一提起战争立刻加快了节奏,歌声表现出了果敢,烦恼、忧愁通通一扫而光,隐身的歌手发誓去到战斗最残酷、最危险的地方,在那里勇敢而虔诚地、富有法兰西气概地抗击来犯的敌人。可是,一旦上帝把他召唤到了天国,他也要从天上注视并保佑“你”。这儿这个“你”,指的是瓦伦廷纯洁的妹妹玛格莉特,可尽管如此却深深打动了汉斯·卡斯托普,而且使他把这样的心情一直保持到全曲结尾,当勇敢的战士在混声合唱的有力烘托下唱道:

天上的主啊,请听听我的祈祷,

保佑玛格莉特吧,让她洁身自好!

这张片子再没别的内容。我们觉得有必要简单讲讲它,因为汉斯·卡斯托普格外喜爱这张片子,而且将来它还会在一个很罕见的情况下发挥某种作用。

现在我们转到他特别珍藏的那组唱片的第五张,也是最后一张——这张自然完全不再是什么法国的了,而是一首甚至特别地道的德国作品,并且不是什么歌剧的唱段,而是一支歌曲,而是那种歌曲中的一首。这种歌曲兼有民歌的纯朴和大师的风采,正是这兼而有之,使得这首歌特别亲切感人,含义隽永绵长……干吗兜圈子啊?就是舒伯特的《菩提树》呗,就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在我家门前的井旁”呗!

一位男高音在钢琴伴奏下演唱这首歌。小伙子富有节奏感和艺术趣味,把这首既单纯又高深的曲子处理得很聪明,乐感很细腻,吐词也认真而清晰。大家都知道,这首杰作由老百姓和小孩子嘴里唱出来,可就完全不再成其为艺术歌曲喽。他们多半做了简化,只是一段一段地按主调往下唱,而在作曲家的原创曲谱中,这脍炙人口的曲调到了每段八行的第二段,就变成为小调的了,以便在唱到第五句时再异常优美地转回大调,接着便唱出 “寒冷的风” 富有戏剧性地吹落了头上的帽子,直到第三段的最后四句才回到原调,并且不断地同样反复直至唱完全曲。真正效果强烈的转调出现了三次,也就是在它的后半部分,而第三次则出现在最后半段的反复“如今我时常想念”当中。这样一个妙不可言的神奇转折,都落在“一些个亲切的话语”、“仿佛它们将我呼唤”和“远远离开那个地方”这样一些短语上;在唱到这些地方的时候,那位音色清亮、温暖的男高音总是聪明地借换气带出一点儿哭音,把那美好的思乡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出其不意地一下便抓住了听唱者的心,再加上在唱“总是渴望归去”和“在此你得到安息”这两句时,歌唱家聪明地使用了极为含蓄内敛的头腔共鸣,更提高了表现效果。还有最后那反反复复的“在此你会得到安息!”,他第一遍时把“会得到”唱得浑厚而满怀渴慕,第二遍才重新变得优美而深情。

对这首歌曲及其演唱就说这么多。我们也许可以自我安慰,在此之前总算取得了成功,让读者们大致了解了汉斯·卡斯托普的夜间音乐会,了解了他内心对这些保留曲目的隐秘感受。只是要说清楚这最后一首曲子,这最后一首歌,这支古老的《菩提树》对于他的意义,则是一件自然极其棘手的事情;对分寸的把握必须小心再小心,不然便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咱们这么讲吧:一件富于精神的也即有意义的作品之所以“有意义”,正在于它超越了本身,体现和代表了某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精神,体现和代表了整个世界的思想感情;在它里面,整个世界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或多或少是完美的象征——它富有意义的程度,也由此而得到了衡量。再者,对这一作品的爱本身,同样也有“意义”。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怀有爱的这个人,能揭示出他与那普遍的思想情感的关系,与作品所代表的世界的关系;自觉也罢,不自觉也罢,他爱这作品也就同时爱这个世界。

是不是可以认为,咱们心地单纯的主人公经过这么些年的教育陶冶,精神生活已经变得如此深刻,足以意识到自己的爱好以及其爱好对象具有的“意义”了呢?我们相信,我们要说,他意识到了。《菩提树》这首歌对他意义重大,对它意味着整个的世界,而且是一个他不能不爱的世界,否则,他就不会对这首歌里的那个象征如此地痴迷了。我们清楚自己讲些什么,当我们补充说,也许有些委婉地说:这首歌深沉而神秘地涵括了一种精神情调,要是汉斯·卡斯托普的气质不是如此极度地倾向这种情调,他的命运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命运使得他不断提高,不断冒险,不断地内省,不断地在内心中进行“执政”的追问,使他变得成熟起来,能清醒地评判眼前这个世界,评判世界这个绝对值得赞赏的象征,评判他对这个象征的热爱,也使得他能让三者一起接受他良心的怀疑。

谁要是声言这样的怀疑诘问有损于爱,谁肯定对什么是爱一无所知。事实正好相反,怀疑给爱增添了情趣。是它赋予爱激情的芒刺,因此人们才把激情定义为了怀疑的爱情。那么,他对这首迷人的歌曲及其世界的爱的合理性,又怎样经受汉斯·卡斯托普良心的怀疑和“执政”的追问呢?他在良心上隐隐感到,藏在歌曲背后的是一个爱遭到禁止的世界,那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呢?

是死亡。

可别说疯话呀!一首如此美妙绝伦的歌曲!纯粹的大师杰作,诞生于民众心灵深处最神圣的所在;至高无上的珍宝,真挚深情的结晶!多么可恶的污蔑诽谤哟!

噢,对对对,说得太好了,每个老好人恐怕也只能这么说。可是尽管说,在这甜美的作品背后,还是藏着死亡。这首歌与死亡有着某些人们所爱的关系,但对这种爱的合法性却不会不有意无意地进行怀疑审视。就其本质而言,这首歌不是表现对死亡的同情,而是体现某种民众的、充满活力的情绪;但是与此相联系的精神意向,却又倾向于死亡——虔诚的宗教情绪,一开始就有的精神性质,是丝毫也否认不了的;而随后出现的结果更是那样阴暗。

听听他在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吧!——他可不会让你们劝阻喽。结果阴暗,阴暗的结果。只有那些穿着黑衣、戴着大圆领圈的西班牙刑讯室狱吏,只有那些把淫欲当爱情的家伙,才能有这样的意识,才能有这种反人类的思想——反之,结果却是忠实而虔诚的。

不错,塞特姆布里尼这个文学家并非汉斯·卡斯托普完全信赖的人,可是,他想起了这位思维清晰的教师爷曾经给予自己的一些教诲;那是早先在他刚开始过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时候,塞特姆布里尼曾经给他讲过“回归”,讲过在精神上回归某些过去的世界。现在卡斯托普觉得,把当时获得的教诲谨慎小心地用于观察眼前的问题,可能会有好处。塞特姆布里尼先生称那样的回归现象为“病态”——可能是从教育者的观点来看,他所谓回归所指的时代和精神世界,本身就是“病态”的吧。可那又怎么样!汉斯·卡斯托普甜蜜的怀乡之歌及其所属的情感境界,他对这种境界的倾心,难道也是“病态”的么?才不呐!须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更惬意和健康的啦。只不过它好比一只水果,本身是既新鲜又健康的,但正因此也极容易变质和腐烂,如果你在适当的时间享用它,你的心灵就会得到再纯净不过的滋养;反之,时间一过,它就只会在食用它的人中间散布腐烂与毁灭。这是一只生命之果,它产生于死亡,也孕育着死亡。它是心灵的奇迹——也许在缺少心肝的美面前是至高无上的奇迹,并受到美的祝福;然而那些尽责地自省的眼睛,那些热爱有机生命的眼睛,却蛮有理由以怀疑的目光将它审视;同时,在经过良心的最终裁决之后,它也是人实现自我超越的对象。

不错,自我超越,这可能就是他克服对那首歌的爱的实质——它是心灵的奇迹,但却会带来阴暗的结果!汉斯·卡斯托普高高地放飞着头脑里的思想,或者说充满预感的冥思,身体却在孤独的寒夜里坐着,坐在他那短短的音乐棺木跟前——它的思想越飞越高,高出了理智的范围,就像让点石成金的法术给升华了似的。哦,它多么强大呀,这心灵的魔力!我们大家全是它的孩子,我们也能在这世界上留下伟大的业绩,只要我们为它效力。人不需要多少的天才,只要比那首《菩提树》的作者多一些个才气,就可以成为创造心灵奇迹的艺术家,就可以使一首歌变得伟大非凡,并且用它征服世界。看样子啊,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建立一些帝国,一些纯粹是人间的天国,虽非常粗俗却乐于进步,但完全没患怀乡病——在这些帝国里,那首歌沦落了,变成了电唱机里的音乐。然而,它最优秀的儿子不改本色,仍旧在自我超越中消耗着生命直至死亡,临死时将从唇间吐出那个表示爱的新词,那个现在他尚不知该怎么讲的词。这首神奇的歌啊,它是如此珍贵,为它而死又有何妨!可知道,谁要为它死去,谁就已经不再只是为它而死,他呀,已经成了英雄,就因为从根本上讲他是为那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新词而死,为那表达爱和未来的新词而死。

汉斯·卡斯托普特别喜欢的唱片,就是上面这些。

疑窦重重

最近几年,埃德欣·克洛可夫斯基博士的报告会发生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变化。他的研究原本涉及心灵解析和人的梦境,带有浓重的冥界和坟墓的味道;谁知近来却在公众毫不察觉的情况下悄悄转移了方向,一头钻进极其神秘的魔幻领域中去了。他那些两周一次在餐厅里做的报告,是本疗养院招徕客人的主要项目,是其宣传资料引以为自豪的资本——做这些报告时,博士先生身穿大礼服,脚蹬皮凉鞋,站在铺了台布的小桌子后边,面对着屏神凝息的“山庄”听众,拖长了他那带有异国风情的语调。讲的不再是隐蔽的情欲冲动,不再是疾病向着有意识的激情的转化回归;而是讲催眠术和梦游症的神秘、稀罕表现,讲心灵感应、梦境征兆和第二视觉现象,还讲了歇斯底里型精神病创造的奇迹,说什么通过对它们的讨论大大开阔了哲学的视野,云云。经他这么一讲,这样一些谜便突然在听众的眼里闪闪烁烁,就如同物质与心理的关系之谜,还有生命本身这个谜,它们通通看上去都更有希望通过病态的、神神秘秘的途径求得解答,而通过健康之路则希望渺茫……

我们讲这些,是因为我们觉得有责任提醒某些自诩高明的人士自尊自爱。他们相信,克洛可夫斯基博士只是想避免自己的报告单调乏味,也就是纯粹出于提高听众兴致目的,才转而讲起了神秘现象。这便是哪儿都听得见的亵渎诽谤。不错,在礼拜一的报告会上,男士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尖着耳朵;莱薇小姐呢,也比以前更加像一个胸口内装上了发条的蜡像。可是这样的效果挺合理嘛,合理得就像博士先生的思维逻辑推论;这样的效果,他不仅有获得的权利,而且也必须获得。人类心灵这些阴暗而宽广的地带,一直属于他的研究领域;人们称这些地带为潜意识,尽管可能说它们是超意识还更好,因为从这些领域有时会冒出来某个认识,它远远超出个人的意识之上,让人不由得想到:在个别心灵和一个全知的众人心灵的最深层、最阴暗的区域之间,存在着一些关联和联系。下意识领域,按其本来意义讲是“玄妙的”, 也很快在这个词的狭义上证实确是玄妙,并且成了产生那些权且也称作玄妙现象的源泉之一。这还没有完哩。被抑制的、精神化了的情欲表现为有意识的心灵活动,谁要在有机体的病理现象中看见了由此产生的结果,他就会承认精神在物质世界里的创造力——这种力量,我们不得不称它为神秘现象的第二源泉。研究病理学的唯心主义者,姑且不讲病理学唯心主义者,他会发现自己一开始进行思考,就接触到了一般的存在这个问题,也就是说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者作为一种强壮有力的哲学的儿子,从来都坚持自己宣布精神为物质的磷光闪闪的产物的权利。唯心主义者相反从相信精神创造力的原则出发,倾向于并且很快便决定从完全相反的意义上,来回答什么为第一性的问题。总而言之,这里所出现的,就是那个什么在先什么在后老大难问题: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这个争论无法解决,正因为两个方面都是事实:如果没有鸡来下蛋,就没法想象有蛋;如果没有蛋来孵鸡,也没法想象有鸡。

话说克洛可夫斯基博士最近在他的报告中,就探讨了这样一些问题。他是从有机的、合法的、逻辑的途径,走到了这一步,对此我们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相反,如果我们加上一句,说还早在事情由于艾伦·布朗特的出现而进入经验和试验的阶段之前,他就已经开始探讨这样的问题,那就只会显得多余了。

谁是艾伦·布朗特?我们差点忘记了,咱们的读者还不知道她,虽说我们对这个名字自然已十分熟悉。她是谁呢?乍一看谁都不是。一个十九岁的小姑娘,名叫艾伦,亚麻般的淡黄色头发,丹麦女孩,但甚至不是来自哥本哈根,而来自芬宁岛上的荒凉小镇欧登赛,她父亲在那儿开着一家奶油作坊。她自己已经自立,右臂上戴着袖套,在首都一家银行的地方分行当职员,坐着一只可以转动的高脚凳,成天趴在账本上已经好些年——就这样,她开始发烧了。病情不严重,原本还有些怀疑的性质,何况艾伦自来就弱不禁风,显然还患有贫血——无论如何都招人爱怜不是,所以谁都忍不住要摸摸她那亚麻色的小脑瓜,宫廷顾问每次在餐厅里和她谈话也总这么做。北方的寒冷包裹着她,使她身上具有一种玉洁冰清的气质,天真无邪的少女气质,真是十分的可爱,一双蓝眼睛目光淳厚得像个孩子,说话声音又尖又高又细,讲起德语来微微有些结巴,并且常犯一些典型的语音小错误,如把“肉”念成了“油”之类。五官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下巴嫌短。她坐在克勒费特那桌,这位呢,像母亲似的关照着她。

就是这个布朗特小姐,就是这个艾莉,就是这个小小的、和气的丹麦姑娘,就是这个骑自行车的、成天蜷伏在高脚凳上的小女娃,就是这个谁见上一两面连做梦也想不到会出什么事的小人儿,却出了事啦。她刚上山来的几个星期事情就开始暴露,而要全部揭示出这稀罕事儿的奥秘,如今已成了克洛可夫斯基博士的研究课题。

同类推荐
  • 别墅里的女人

    别墅里的女人

    布包里一共有二十一封信,唯有这一封将要经历不同的寻常的命运。它似乎骨子里充满了不安分,早就在那个邮政布包里呆的不耐烦了。
  • 女校先生

    女校先生

    医界两大神医中,以下刀精准、绝无差错闻名于世的北美第一神刀纳克。以中华武学训练十八年的绝世天才少年。这么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少年,奉从师父之命来到日本东京,做了全日本第一贵族女校樱花学园的先生。在学校和生活之中,他会和哪些美少女们展开笑料百出的缠绵爱恋呢?
  • 长夜将尽

    长夜将尽

    《长夜将尽》取材自真实经历,描写主角在船难丧亲之后孤绝伤痛的生活处境。“我站在Tronsmo书店门口,前额抵着门的玻璃,一边伸出脚去踢门。他们得放我进去……那是早晨,太阳照在我的脖子上,暖烘烘的,但我不敢转身。”当阿维德·杨森酒醉迷路街头,内疚与悲痛再次撞上心头。四年前,一场渡轮大火让他失去了父母和两个弟弟,而他,也本该在那艘船上。从那时起,活着仿佛变成一种惩罚。他的车、婚姻、与女儿的关系、与邻居妻子的出轨行为,一切都一团糟。时间也从那时开始静止,甚至倒退,阿维德不断的跌入往事与回忆中,又不停的被各种外界的声音吵醒。他不断向痛靠近,逼视生命的伤口,终于找到重新与世界对话的可能。
  • 战地.3·特工迪马

    战地.3·特工迪马

    战地3特工迪马:2014年,俄罗斯前特工迪马?马雅可夫斯基再次被情报部门忽悠回来,接受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前往发生特大地震的伊朗,从人民解放抵抗组织与政府军的内战炮火中,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之前,抢回车臣军火商卡法罗夫,及神秘大杀器——两枚便携式核弹。最顽强的俄罗斯特工遭遇装备最精良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相互一比高下?还是携手作战?将左右更多人的命运,也包括他们自己——成为英雄,还是炮灰……
  • 盗墓往事:新疆盗墓家族自传

    盗墓往事:新疆盗墓家族自传

    与其他盗墓小说、灵异小说完全不同,《盗墓往事》是记叙“我”亲身盗墓经历的故事,也是一本新疆盗墓家族的自传史。书中记录了20余次探墓盗宝的详细过程,出现了神秘的狗头金、古剑、肉石、干尸、太岁、五帝钱以及价值连城的玉杖、高僧金刚子等宝物,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在牟尼教(明教)墓室的无妄之眼中取得的一颗夜明珠。盗墓是一件“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儿,“我”中过水银毒,遭遇过暗格藏有箭矢的宝箱。最要命的一次,是在一间大墓室里遇到了十几口棺木,主棺居然是千年罕见的金丝楠木棺,墓室的掌灯童子手臂是触发古墓机关的导火索,却被不明情况的“我”一刀砍下……“我”该怎样脱险?大墓里究竟发现了什么样的惊天宝器?墓主人又会是谁?亲自去看看吧,领略一下中国不为人知的古老的墓葬文化。
热门推荐
  • 难成仙

    难成仙

    一个叫陈凡的普通少年阴差阳错开始修仙,五行灵根天赋极佳,奈何修行极慢,直到修仙界发生一次重大变故,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竟然身怀……修仙难,难修仙。
  • 海洋知识小百科——工程篇

    海洋知识小百科——工程篇

    本套书共分10个分册,分别从海洋、地理、水文、气象、探险、航运、生物、工程、文化、军事、渔业10个不同的角度对海洋做出了诠释,力图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现,向广大读者展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海洋世纪。
  • 红叶飞舞初心可在

    红叶飞舞初心可在

    【静溪写文组*Fleet雪独著】“萧辰,我们还是分手吧。”这声音,如此决绝,发自于一位满脸布满泪水长相清秀甜美的女孩口中。而面前的萧辰,脸色铁青,抑郁怒意说道:“许诺枫,你就这么想和我分开?”眼泪已就往下掉,许诺枫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别自欺自人了,明明你就知道,我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放弃吧萧辰,该放手了。”萧辰眸子深缩,俊俏帅气的脸此刻布满绝望。抿抿唇,最终什么也没说的转身快步离开。而背后的许诺枫感觉到自己的四肢早已麻木,膝盖最终不争气的跪在了地上,双手交错着搭在剧烈颤抖的肩上,放声大哭起来。最后还是没能忍住而流泪了呢。【本文顺序为甜美—小虐—和好—大虐—磨难—在一起,女主天真男主专一】
  • 牛奶咖啡会计学

    牛奶咖啡会计学

    本书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会计职业道路、施工企业建账、复式记账法等。
  • 《无尽的杀人游戏》

    《无尽的杀人游戏》

    有这样一个在城市间流传的故事,加入一场游戏吧,只要你能够赢下来,那么你将再不平凡。这样的故事以多种版本在凡间流传着...............
  •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促成私营经济的迅速成长。曾经有不少人精确地计算,中国的市场已经达到高程度。私营企业增长速度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竞争面前,很多私营公司的经营者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能加强管理,却又无所适从。面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裂纹,我们希望能够尽全力将二者有机结合。本书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产生的——力求将管理理论与私营公司的经营实际有机结合。全书从私营公司成长、家族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角度,向私营公司的经营者介绍一些基本但却前沿的管理理论及管理经验,如企业成长理论、木筒原理等。力图使私营企业主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突飞猛进,把私营企业做强做大。
  • 纯色系列:黑道学院的小姐少爷们

    纯色系列:黑道学院的小姐少爷们

    咳咳,六大家族——殇凌葬寒夜影,两大帮派——LHY宫、SZY帮,在“冷泪”这所黑道学院里,没有特权,他们又该如何继续拽呢.........水儿的复仇记又会成功么,自她自杀后,转校生——水儿的妹妹可儿又会重走姐姐水儿的路么,影的护法残又是谁呢,他真的只是普通的护法么......寒被查出不是寒氏集团现任负责人的亲生女儿之后,她又会怎么做呢,是逃走让真正的继承人——冰这个心狠手辣的所谓的寒的“哥哥”继承寒氏么,还是..........
  • 遗风传

    遗风传

    一个异次元世界,采用的是古老的封建制度。屹立在世界巅峰的武者。隐藏在帷幕后的阴谋家,谁又能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一群少年郎,未必相谋,不过他们都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但是他们仅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推翻旧的制度,开创一个新的未来。一个世态炎凉,尔虞我诈,复杂而又真实的社会。身处迷雾中的“人们”总会在这大雾中迷失方向。今天的你,是否还是昨天的你。谁又能知道?何真,何假?没有人能把它定论。我也一样,尽管我是一名旁观者
  • 穿越时空的拯救

    穿越时空的拯救

    数码世界又发生危险了,这次被选召的孩子和数码宝贝该怎么办呢?
  • 打造Facebook

    打造Facebook

    这本书的书名——《打造Facebook:亲历Facebook爆发的5年》很嚣张,谁有资格可以说这句话呢,当然,扎克伯格最有资格,但他不会亲自来告诉你,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几年都不大可能。而且,这不是一个人的公司。里面的每一人,尤其是工程师,既是公司文化的承受者,同时也在不断的改造着公司的文化。我想强调的是团队,是团队的力量打造了Facebook。而让团队凝聚在一起并充满战斗力的,即其文化。这种文化,包括一些做事的方式,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和对这些做法和原因的认同。写这本《打造Facebook:亲历Facebook爆发的5年》,是想剖析Facebook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