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87200000260

第260章 瑞龙吟

周邦彦

章台路[1],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2],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3],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4],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5],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6],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7]。知谁伴,名园露饮[8],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9],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10],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注释】[1]章台:汉长安有章台街,在章台下。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因以章台为歌伎聚居之所。[2]愔愔:安静貌。[3]个人:那人、伊人。[4]宫黄:宫人用以涂眉之黄粉。[5]前度刘郎重到:刘禹锡自朗州召回,重过玄都观,写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6]秋娘:唐金陵歌伎。杜牧有《赠杜秋娘》诗并序。[7]燕台句:李商隐《赠柳枝》诗:“长吟远下燕台句,唯有花香染未消”。[8]露饮:露顶饮酒。[9]事与孤鸿去:用杜牧诗句“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10]金缕:形容柳条如金线。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神宗元丰初,游京师,献《汴都赋》万余言,召为太学正。出教授庐州(今安徽合肥)、知溧水县令,还为国子主簿。宋徽宗时,仕至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专事谱制乐曲。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腔,在词调的审定方面做了一些精密的工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传有《片玉集》。他的词技巧很高,长调尤见功力。作品多写艳情、羁愁,也有咏物、咏节令之作。格律谨严,追求典丽,流于雕琢,为后来格律派所推崇。旧时词论给予很高评价,称之为“词家之冠”(《四库全书提要》),“美成号清真,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侩、妓女,皆知其词为可爱。”(陈郁《藏一话腴》)等等。可见其对后代词坛的巨大影响。

【鉴赏】本词是诗人被贬为地方官,十年后又被召还京时所作。故地重游,人事沧桑。诗人用隐喻手法,借写重访章台,“桃花人面”之悲,抒发其怀旧追昔的抑郁的政治情怀。此词共三叠。上叠写作者初游故地的所见所感。“章台路”点明地点是京城烟花巷陌之处。接着写季节是梅落桃开、燕子复归的春天。“还见”二字说明此地此景亦如当年所见,独不见当年之人在何处?蕴涵着物是人非之感。“愔愔”几句,进一步抒发这种感慨。睹物思人,旧日燕子尚知归巢,人却不知何在,更有人事变迁之叹。

中叠因景及情,因物及人,追忆当年“个人”(那人、情人),音容笑貌:“痴小”是娇小,“乍窥门户”是指从门户偷看,显得十分可爱。紧接着描述她打扮入时,满面春风,笑语盈盈的样子。

以上两叠为忆旧,一写今日之景,二写昔日之人,一实一虚,给人以“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感。下叠是伤今,将怀旧之景写得缠绵婉转。“前度刘郎重到”五句,借典写重访“坊陌”,虽然歌舞依旧,但身价远不如旧日秋娘,暗示旧情人不得相见的伤感。记起当年两人吟笺赋笔、名园共饮、东城闲步的种种美好情景,“知谁伴”乃叹如今却不知谁在陪她?写出无限难堪和今昔强烈对比。“事与孤鸿去”骤然一转,点出“探春尽是,伤离意绪”的怀旧感伤主题。“官柳”下写归途中凄迷春景,照应“章台路”,烘托其探春不遇的断肠情怀。结句以景烘情,含蕴尤其深厚。沈义父云:“结句须要放开,合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烘情最好,如清真之‘断肠院落,一帘风絮’。”本词借景抒情。刘禹锡、杜牧都因参加政治改革而被遭贬。作者用他们的典故,正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不幸和感慨。

同类推荐
  • 无名兰

    无名兰

    解放初期,我考上了师范,头一回遇到感动我的事:一位高几班的同学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老师把这本杂志公布在墙报上,并且用红笔圈上文章中写得很精彩的句子:我们的生活就像熟透了的柿子,越放越红越香甜……
  • 既然爱情留不住

    既然爱情留不住

    "豆瓣超人气女作家刘小昭奉上的冬日暖心故事集,写给那些处在爱情、工作、生活的十字路口迷惘男女们。她的那些小小故事和桥段里,充满了清澈的领悟、和细微感动,总是这样真切地留在我们心间.对于爱情,刘小昭说:“要么别想,要么别放。”每次想发吵架脾气的时候,想想小昭说的:“一辈子那么长啊……遇上个喜欢的有多不容易,对他好还来不及,怎么能忍心说恶毒的话做让对方伤心的事呢?”说到爱情的失去,她说“最难过的甚至不是分手,因为人和人的缘分有时真的不能强求,而是那些想做却没有来得及为对方做的事情……想想就难过。很多时候我们遗憾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对你好了。”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林徽因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林徽因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林徽因私人书信:此去经年

    林徽因私人书信:此去经年

    《此去经年》是林徽因私人书信、文学名作、建筑论文的首次独家荟萃。在书中,林徽因以诗情画意却又极端冷静的文字,表达了她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真切感受,展现了她在文学、建筑上的真实才华,诗情画意与热情洋溢中,是她最真实的心灵告白: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的。
  • 象外之花

    象外之花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并发表于全国各大文学期刊、收入各诗歌选本的优秀诗歌作品百余首。其中大多数作品在诗歌评论界均获得过很高评价。
热门推荐
  • 天才皇后

    天才皇后

    她--毓氏集团总裁毓振国之女毓小沐,却爱上了自己的哥哥,又离奇失踪穿越到了一个不为她所知的朝代--星曜国,因缘际会救下当时的武林盟主龙傲天,成为当朝皇帝缉拿要犯,倒霉的是,居然让那个该死的人拿走的初吻,可恨!最要命的是,她成了他的妃……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丁晓兵,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年来,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
  • 风尊

    风尊

    这是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世界……且看风尊——孤风如何傲笑这个世界,他是超越神级的存在,人们称这个存在为“尊”——至尊。
  • 春秋之奴隶王者

    春秋之奴隶王者

    在波澜壮阔的春秋时代一步步抗争,一步步奋斗。领略春秋诸侯争霸的风采,品鉴独特而又有魅力的春秋文化。从奴隶到王者的抗争史和奋斗史。
  •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对人际关系要有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人情绪的好坏,还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如果青少年变得孤僻、不合群,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能正确对待环境及其变化: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总在不断变化之中,秋去冬来,人们应当调整自己的衣食住行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改造自然首先要适应自然,对待社会环境也是这样,面对客观现实要分析哪些是需要改变和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可能或暂时不能改变的,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
  • 环保超人

    环保超人

    21世纪,地球环境遭到空前破坏,污染严重,但是人们仍然只顾享乐,人类社会只有金钱,找乐子!,地球人哪管他什么历史、环境,管他什么公平、正义,夜夜笙歌,开心就好,终于地球资源被空前地毁灭性开掘,人类生存陷入困境,在这生死存亡之刻,一神秘男子出现,外形酷似乐高蝙蝠侠的骚年超人,企图拯救世界……
  • 百世何妨此一生

    百世何妨此一生

    陈涛面前的光幕又一次闪烁了起来,他站在光幕前冷笑着,“你准备好了吗?”那熟悉的声音又一次传来。“此生这般的痛苦我都已体会,即便让我转生千遍、万遍,又有何惧。”“好,那让我拭目以待……”
  • 明朝权臣

    明朝权臣

    他十年寒窗,高中状元,却摔落马下,穿越到金陵城外一个十五岁少年身上。家有极品后娘,慈爱老爹,萌萌哒小厮三两只,难免一地鸡毛。收拾好后院,带上四书五经八股文,再次走向考场,谁言少年不能一飞冲天?嘉靖西苑炼丹,严嵩把持大权;财政空虚,兵备废驰;倭寇扰民,鞑靼侵边;他以一介文官之身,斗严嵩,平倭寇,驱鞑靼,还大明一片安宁。自身终成旷世名臣,当朝权臣。
  • 黯然意境

    黯然意境

    博天,从小父母双亡,十三岁那年他在后山练功时,遇见一个红发男子,并且与红发男子定下了三年之约,待三年之期满时,他拜在红发男子门下,从此走上了一条未知的武道之路。他很聪明,但是社会见识很差,他走刀道,但是也懂阵法,他身怀强大功法,修强大武技,在武道路途中奇遇连连。但是江湖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爱情上出现些波折,师傅也被敌人群攻而受重创不知所踪,许多事情让他黯然神伤。因此他在痛苦之中领悟了黯然意境,从此之后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神挡杀神,魔挡杀魔,以敌人的血骨化作桥梁,走到了别人难以到达的高度。。。
  • 麻平晚行

    麻平晚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