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1400000043

第43章 子肿、子晕、子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制定。

(1)子肿:妊娠期出现下肢浮肿,逐渐向腹部及头面部泛溢,而至肿胀。子晕:妊娠中晚期出现以眩晕为主,伴轻、中度水肿和高血压。子痫:由先兆子痫症状和体征加剧发展而来,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24h内,发病突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都属于西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范畴。

(2)与“子满”相鉴别:妊娠五六月出现腹大异常,腹皮绷紧而发亮,胸膈满闷,甚则遍身剧肿,喘息不得卧,行动艰难,或伴有下肢、外阴水肿,小便短少,甚至不通为“子满”,相当于西医学的“羊水过多”。腹部有明显液体震荡感,胎位不清,胎心音遥远,B型超声检查羊水量可辅助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妇产科学》制定。

(1)血压≥140/90mmHg,妊娠首次出现,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2)子痫前期:轻度BP≥140/90mmHg,孕20周以后出现;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重度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mmol/L,血小板<100×109;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上腹部不适。

(3)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蛋白尿,若出现尿蛋白≥0.3g/24h;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后突然尿蛋白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9。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BP≥140/90mmHg,孕前或孕20周以前或孕20周以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6)西医鉴别诊断

应与妊娠合并慢性肾盂肾炎相鉴别: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妊娠20周前即出现浮肿(以眼睑及下肢明显),辅助检查尿常规可见各种管型。子痫可与癫痫相鉴别:既往有癫痫发作史,发作前一般无头痛、头晕、眼花、胸闷,亦无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与体征。

(二)证候诊断

1.脾虚证

主症:妊娠中晚期,面目及下肢水肿,甚或遍及全身,肤色淡黄或晄白,皮薄而光亮,按之凹陷,即时难起,伴倦怠乏力,懒言。

次症:胸闷气短,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胖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滑无力。

2.肾虚证

主症:妊娠中晚期,面浮肢肿,下肢尤甚,甚或外阴、小腹均肿,皮薄而光亮,按之凹陷,即时难起,下肢逆冷,腰酸无力。

次症:面色晦暗,心悸气短,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润,脉沉滑。

3.气滞证

主症:妊娠中晚期,先由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伴胸闷胁胀。

次症:行走艰难,头晕胀痛,或脘腹胀满,纳少,尿少。舌薄腻,脉弦滑。

4.阴虚肝旺证

主症: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耳鸣作响,颜面潮红,心悸怔忡,夜寐多梦。

次症:易惊,胸胁胀痛,舌红或绛,少苔,脉弦细数。

5.肝风内动证

主证:妊娠后期、产时或新产后,头痛眩晕,突发四肢抽搐,面目直视,牙关紧闭。

次症:甚至昏不知人,颜面潮红,心悸烦躁。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或滑数。

6.痰火上扰证

主症:妊娠后期,或正直分娩时,头晕头重,胸闷泛恶,气粗痰鸣。

次症:猝然昏不知人,面部、口角及四肢抽搐,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虚证

治法:健脾渗湿,行水消肿。

推荐方药:白术散加减。主要成分:白术、茯苓、大腹皮、生姜皮、陈皮、砂仁。

加减:肿势明显者,可加猪苓、泽泻利水消肿;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者,可加党参、黄芪益气健脾。

中成药:五苓散。

2.肾虚证

治法:温肾扶阳,化气行水。

推荐方药:真武汤。主要成分:附子、白术、生姜、茯苓、白芍。

加减:心悸气短者,加葶苈子、远志以降气宁心安神;腰痛甚者,加桑寄生、续断以固肾安胎;便溏者,加白扁豆、莲子健脾利水。

中成药:济生肾气丸。

3.气滞证

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

推荐方药:正气天香散。主要成分:香附、陈皮、乌药、甘草、紫苏叶、干姜。

加减:口干口苦者,加黄芩以清肝热;肿势重、腹胀纳呆者,加茯苓、白术、大腹皮健脾行水;若胸胁胀痛,情志不舒者,加柴胡、佛手疏肝理气。

中成药:逍遥丸。

4.阴虚肝旺证

治法:滋阴养血,平肝潜阳。

推荐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主要成分:熟地、淮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菊花、枸杞子。

加减:若头晕目眩甚,伴血压偏高者,加天麻、夏枯草以平肝止眩;若视物不清者,加草决明、白蒺藜以清热平肝明目。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5.肝风内动证

治法:滋阴清热,平肝熄风。

推荐方药:羚角钩藤汤。主要成分: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竹茹、贝母、生地、白芍、茯神、甘草。

加减:喉中痰鸣者,加竹沥、天竺黄、石菖蒲清热涤痰;昏迷不醒者,加服安宫牛黄丸以清热镇痉,熄风开窍。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

6.痰火上扰证

治法:清热豁痰,熄风开窍。

推荐方药:牛黄清心丸。主要成分:牛黄、竹沥、黄连、黄芩、山栀、朱砂、郁金、天竺黄、石菖蒲。

加减:暂无。

中成药:牛黄清心丸。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针灸治疗消除子肿患者的头目胀痛、眩晕作呕、下肢水肿症状。

1.适应症

子痫前期患者。

2.禁忌症

(1)凡属于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针灸。

3.操作方法

艾灸取穴:足三里、脾俞。方法:一般使用温和灸,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其中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的感觉、皮肤稍有红晕,每个穴位施灸5—15分钟。

针刺取穴:合谷、太冲、百会、内关、风池、太溪、太白。方法:针刺合谷、内关、太冲,平补平泻法,轻刺激;百会、太溪、太白针刺用补法;风池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5—7天为1疗程。

4.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以使病人逐渐适应。

(2)直接灸操作部位应注意预防感染。

(3)注意晕灸的发生。

(4)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等物品。

(5)在颈项部、胸背部行针时一定要了解局部解剖情况,掌握针刺方向,切忌乱刺、深刺。

(6)对体弱而针感不强或无针感者,可留针候气,不宜长时间多方向找针感,以防损伤神经、血管。

(7)避免滞针、弯针与遗针。

(8)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应用以上疗法。

5.不良反应和处理

(1)灸后有时会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织,发生水肿、溃烂、体液渗出,甚至形成无菌性化脓。若感染发生,轻度发红或红肿,可在局部作消炎处理,一般短时间内可消失;如出现红肿热痛且范围较大,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口服或外用消炎药物。

(2)滞针处理之法:发生后,因患者紧张所致的,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或在所针穴区旁指压,也可再下一针。因捻转幅度或方向不当所致的可采用左右轻捻,或反向捻转退针。出现弯针时,针身弯曲较小者,可顺其弯曲角度缓缓退出;弯曲较大者,嘱患者尽量放松肌肉,轻轻摇动针体,顺着弯曲的方向退出;如弯曲部位不止一处,可根据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按上法分段逐渐退出。注意,不论上述何种情况,均不可狠拉猛抽,以免发生折针事故。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候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症候积分值(详见评价方法)减少≥95%。

(2)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症候积分值减少≥70%<95%。

(3)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症候积分值减少≥30%<70%。

(4)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症候积分值减少<30%。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妇产科学》制定。

(1)痊愈:治疗后每周复查血压及尿蛋白,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尿蛋白在2周内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2)显效:治疗后每周复查血压及尿蛋白,血压下降20mmHg以上,尿蛋白在2周内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

(3)有效:治疗后每周复查血压及尿蛋白,血压下降10—20mmHg之间,尿蛋白在2周内逐渐好转,症状减轻。

(4)无效:治疗后每周复查血压及尿蛋白,在2周内无好转。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

对症状水肿,神疲肢倦,口淡无味,便溏,腰酸无力,下肢逆冷,小便短少,胸闷胁胀,头晕头疼,心悸怔忡,头晕耳鸣,颜面潮红,夜寐多梦等,分别制定分级量化积分标准。对舌脉予以定性记录,不作分级量化。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

(1)监测血压了解血压下降程度,水肿等症状改善情况。

(2)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情况。

(3)肝肾功能了解肝肾功能受损或恢复情况。

(4)眼底检查。

(整理:靳亚慈)

同类推荐
  • 王庆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王庆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四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姚树锦等五位当代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本书主要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诊断等,有助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本书适合医生及医学生使用。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以问答形式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和控制等内容。
  • 验光28忌

    验光28忌

    从介绍眼球的基本结构入手,让您了解验光,走出验光误区,学会判别验光正确与否,并教您检影验光方法和“验光28忌”。全书篇幅不长,但却是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感悟。《验光独行侠谈验光28忌》语言朴实、深入浅出,是验光专业人员的良师,是远视、近视患者的益友。
  •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血液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血液科速查手册》一书。《血液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共分五章:(1)血液科常见症状的诊断(第一章):包括症状的特点和由该症状引起的常见、少见和罕见疾病。(2)临床常见血液科疾病的诊疗(第二至四章):包括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概述、主诉、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热门推荐
  • 都市之落迫人的富足

    都市之落迫人的富足

    本文描写一个来自外地的农民工,从落迫打工,四处为生活生存打拼到机遇来临,一举暴富的生活生存经历,敬请关注
  • 文人闯武界

    文人闯武界

    有一个关于古域的传说,唯有每一个时代的天骄才有资格进去数千年来,进入古域之人不在少数,可始终没有一人出来古域,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存在?有人说是死域有人说是仙域父亲战天,败走古域!我便弑天,觅父而去!
  • 徒弟你别跑

    徒弟你别跑

    过筠早上顶着每天都会听到的惊呼声,穿过B大的校园,到了化学科办公室,就被同事告知:他的那个助理已经在实验室等着了。
  • 天尸灭道

    天尸灭道

    开天辟地以来,诞生无数强者。清气上升曰天,天孕育者曰鸿,浊气下降曰地,地孕育者曰蒙。不知多少岁月,鸿食天灵地秀诞生了灵智,化人为女娲,始以盘古之气造人。又不知过了多少岁月,蒙食戾气邪念诞生了灵智,化人为穷极,修邪术为天尸。天尸现,万物灭,女娲出,天尸伏。穷极被女娲斩一为十,其中之一不知何时突破了封印,降生在了人界。且看明心如何将其余九个分身一一降服,最终成为天尸之路。。。
  • 皮卡皮卡

    皮卡皮卡

    一本简简单单的小故事集,内容纯粹一些,简单一些,单纯一些。
  • 协议婚约

    协议婚约

    这男人绝对是乘人之危!明知她银行卡被冻,没钱没势没地去才会窝在他这里当个小助理,还威胁她签劳什子结婚协议!动不动拿她当饭前饭后甜点不说,还往她肚里塞娃娃,呜呜……她要逃!
  • 甜恋,缘徕茹此

    甜恋,缘徕茹此

    他,大名鼎鼎的总裁boss,她,默默无闻的快餐店打工寒酸妹。所谓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本姑娘就不信追不上你!“帝少,珠宝设计师招聘会开始了。”终于,她追上了他,订婚当天,居然被爆出二次结婚!卧槽,又被甩了!本姑娘怎么会轻易放弃!只要本姑娘活着一天,不会停止追求一秒!她生下了他的孩子,却放弃了他,人间蒸发似的消失了三年!喂!女人!玩得最嗨那晚是谁说不管你爱不爱都无法阻止我的爱的?男人将她抵在阳台。“唔.....上官你个贱凌!!!”一夜缠绵....
  • 武侠游方行

    武侠游方行

    浮凡尘离,三世而悟!孤独的路,应有孤独的人来走!大千世界,仙魔何在?佛陀何应?隐居红尘,独行修道!随凡行,代天罚!孤独之下既为天,我便永生永世接受孤独,以祭天殇!顺,孤独!逆,寂寞!不生不死,亿世轮回!
  • 蛇王选后:娘子你别逃!

    蛇王选后:娘子你别逃!

    人蛇恋,现代版的新白娘子传!他,有千年蛇龄的蛇王,为报救命之恩,跨越千年来报恩。她,现代人,没想到被一条蛇给缠上了,而且口口声声要报恩。人和蛇,如何相恋?敬请期待!
  • 阴阳三棵松

    阴阳三棵松

    石炎的家在一个叫石岭的村上,这是个不大的村子。在石岭有三棵奇特的松树,这三棵松树一面向阳颜色翠绿,一面向阴颜色黑绿。相传这三棵松就是那个离奇阴间世界与现实的连接点,当月圆夜晚来临时,鬼门关就从这里打开了……村子里不断发生离奇事件,人心惶惶,难道与这三颗松有什么神秘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