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3100000003

第3章 绪论(1)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互文性作为一个学术术语诞生于西方,其在国外的研究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强于中国,因而对其本身进行研究仍然是至今以来最为重要的问题。以中国为视角来研究无疑会补充西方研究的不足,也为中国学者勾勒了一个西方理论在中国的旅行动态过程,这对于双方都是有益的。

国内学者最早接触到互文性是通过张寅德翻译的发表在《上海文论》1987年第5期上的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一文。该文在开篇明确提出:“隐存在这一定义中的主义理论概念都出自朱丽雅·克丽斯特娃:意义活动、生产力、意义生产过程、现象型文本、基因型文本以及互文性。”从此文发表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这期间国内关于互文性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200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法国学者蒂费纳·萨莫瓦约的《互文性研究》,该书由邵炜翻译,对国内读者接受西方互文性理论起了重大推动作用。而2005年9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瑾的《互文性》一书则标志着国内的互文性研究进入新的阶段。近年来,互文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和理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高校课堂、文艺理论教材、学术研讨会、高校学报及各类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上。据期刊网的统计,国内至少有五百多篇学术论文以互文性为题发表在国内各类的期刊杂志上,至少有4431篇论文在文章中提到了互文性,而将互文性作为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互文性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和接受,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和总结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但可以对现有的研究进行及时总结,促进当代文艺学美学的建构,而且可以提升学术含金量,对国内接受互文性过程进行较好的体认。然而,国内尚没有一篇论文或著作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这正是本文的选题原因及目的所在。

本研究以西方理论为起点,研究互文性在中国的穿行过程,不仅可以规避本土文论研究的一元性和惟民族性,还可以为西方文论研究提供一个他者视域。全面考察互文性在中国的翻译、介绍、研究、接受、变异等亦可以为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提供一个个案。所不同的是,以往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探讨的是一部作品或文学形象在国外的流传情况,本研究则是谈论一个理论的流变。为了更为形象地说明自己的设想,有必要引用赛义德的一段著名的话:“相似的人和批评流派、观念和理论从这个人向那个人、从一情境向另一情境、从此时向彼时旅行。文化和智识生活经常从这种观念流通中得到养分,而且往往因此得以维系。无论观念和理论的这种由此及彼的运动采取的形式是意识到的影响还是无意识的影响,创造性的借鉴抑或全盘照搬,它都既是一种生活事实,也是促成智性活动的一种很有用的条件。然而这样说还不够,应该具体说明那些可能发生的运动类别,以便弄清一个观念或一种理论从此时此地向彼时彼地的运动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一定历史时期和民族文化的理论放在另一时期或环境里,是否会变得面目全非。观念和理论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移动的情形是很有趣的……”

二、国内外互文性研究现状

1.欧美有关互文性研究综述

20世纪的法国是西方文艺批评的黄金时期,其间涌现了大量对人类思想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著名的思想理论家,拉康、德里达、福柯、罗兰·巴特、列维-施特劳斯、阿尔都塞、萨特、鲍德里亚、布尔迪厄、德勒兹和加塔利……保加利亚裔法国著名女学者克里斯蒂娃不失为其中一员干将。互文性理论的提出,克里斯蒂娃有着首发之功。她先在刊登于《如是》(Tel Quel)杂志的《词、对话、小说》(1966)中第一次提出,之后在刊登于同一杂志的另一篇文章《封闭的文本》(1967)中作以下重申:“一篇文本中交叉出现的其他文本的表述”,“已有的和现有的表述的易位”,继而在她1969年的著作《符号学,语意分析研究》中又重新提及。克里斯蒂娃强化并突出了巴赫金的文论有关文本的思想。除了上述有关理论的表述,还有一著名论断被后来的研究者广泛征引:“横向轴(作者—读者)和纵向轴(文本—背景)重合后揭示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词(或一篇文本)是另一些词(或文本)的再现,我们从中至少可以读到另一个词(或一篇文本)。在巴赫金看来,这支轴代表对话(dialogue)和语义双关(ambivalence),它们之间并无明显分别。是巴赫金发现了两者间的区分并不严格,他第一个在文学理论中提到:任何一篇文本的写成都如同一幅语录彩图的拼成,任何一篇文本都吸收和转换了别的文本。”之后,互文性首先得到罗兰·巴特的热情推崇与介绍,旋即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关键术语,其所受到的关注渐热,得到了索莱尔斯、里法特尔、热奈特、安东尼·孔帕尼翁、洛朗·坚尼、米歇尔·施奈德、德里达等著名理论家的热烈探讨。

2005年3月24日登陆中国国家图书馆键入“Intertextuality”一词,外文文献出现80项记录。2008年2月19日新增31项,出现111项馆藏记录。关于互文性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当推格雷汉姆·艾伦(Graham Allen)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一书。该书分五章。第一章的论述将互文性追溯到索绪尔和巴赫金,前者对符号的论述及后者对话语的论述皆蕴含着有关互文性的思想,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直接促成了互文性一词的诞生。第二章以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为大背景,论述了从德里达到巴特的文本理论,着重探讨了巴特《S∕Z》的文本分析法,并指出其理论的不足之处。第三章论述了热奈特和里法特尔的诗学理论,认为结构主义的最终走向乃是互文性,其关注的对象不再是客体本身,而是客体之间的关系。对关系的注重正是互文性的基本特质之一。第四章论述了布鲁姆诗学、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与互文性的关联。第五章考察了互文性在电影、绘画、摄影、音乐、建筑等非文学领域的表现。后现代诸理论家的相关论著也与互文性有着思想上的关联性,如本雅明(Benjamin)所谓“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鲍德里亚(Baudrillard)的“类像”、詹姆逊(Jameson)的“拼凑”、巴斯(John Barth)的“枯竭的文学”以及哈芹(Hutcheon)的“历史编撰元结构”等,最后落足于万维网下的互文性特征。该著作将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看做是后结构主义的,将热奈特和里法尔泰的研究称为结构主义的。2002年,法国出版了一部互文性资料汇编性著作,将互文性分为“定义性的”和“操作性的”,前者是对文学及文学性的思考,后者则是对具体文本的研究。德里达的互文性思想与他的两个重要术语“差异”和“踪迹”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其著作《立场》(Position)中说:“无论在书写语还是口头语中,如果没有与另一个本身并不简单地在场的因素的联系,那么就绝无人和因素能够作为符号起作用。这种联系意味着每一个‘因素’——音素或字母——是参照其中的踪迹由序列或系统的其他因素构成的。这种联系、这种交织,就是文本,它只是通过对其他文本的转换才产生出来。在诸因素或系统中,没有任何简单地在场或不在场的东西。有的只是差异和踪迹之踪迹。”

玛丽·奥尔(Mary Orr)的《互文性:讨论与语境》(Intertextuality:debates and contexts)也是一本关于互文性的重要书目,该书从互文性、影响、模仿、引用四个论域进行论述,涉及克里斯蒂娃、巴特、里法特尔、布鲁姆、理查德·道金斯、热拉尔·热奈特、勒内·基拉尔、保罗·利科等学者的有关互文性的诗学理论思想,以及关于模仿的美学思想及模仿、变形、伪造和假冒等反抗经典的形式,涵盖了互文性、跨学科性、超文本、影响、引用、反抗经典等论题。法国蒂费纳·萨莫瓦约的《互文性研究》、皮埃格雷·格罗的《互文性导论》、萨姆约的《互文性:文学记忆》及拉博的《互文性》都是这方面的专题著作。

此外,互文性思想还散见于巴特的著作中,在其名著《S/Z》中,“编织物”、“星形裂开的文”与“声音的编织”等小节中呈现出了互文性的思想,如“符码是引用的透视远景(perspective),是结构的蜃景;我们只知其出发和回返;那些从符码产生出来的单位(我们为其编制了清单),它们本身始终是文的种种门,是内在蕴含的旁逸蔓衍(digression)的征兆、路标,指向清单目录的其余部分(绑架指涉每个曾被写过的绑架);它们是这么一大堆永远已经读过、看过、做过、经验过的事物的碎片:符码是这已经的纹路。符码引用已写过之物,也就是说,引用文化这部书,生活这部书,将生活看作文化这样一部书,它把文转变成此书的简介。更确切地说:每个符码都是一种力量,可控制文(其中文是网络),都是一种声音,织入文之内”。由此可观,巴特所持的是一种广义的互文观,文与文化、生活之间具备引用的关系。TS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1950)、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The Anxiety of Influence 1975)、乔纳森·卡勒的《符号的追寻:符号、文学、解构》(The Pursuit of Signs:Semiotics,Literature,Deconstruction 1981)中亦蕴含着诸多的互文性思想。

同类推荐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逃离德黑兰

    逃离德黑兰

    本书是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的原著,影片主角原型CIA负责人门德兹的真实讲述。电影的导演本阿弗莱克称赞它是“一个伟大的故事”。这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的勇气与责任,以及在绝境中看到希望的坚定信心。1979年11月4日,六位美国外交官设法逃出了激进分子围攻的美国大使馆。其余人员遭到扣押,长达444天。六位逃亡者在加拿大使馆留宿了两个多月,直到中央情报局展开冒险营救行动。
  • 盘点四十年:孟大鸣散文随笔选

    盘点四十年:孟大鸣散文随笔选

    作者用自己良好的文字功底形象的描绘出那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一读。《大厂》系列叙事体散文——《偷来的生活》发在2009年第二期《散文》杂志,《工作服》发在2009年第五期《文学界》。省内外还有一些刊物,对这个长篇系列叙事体散文也感兴趣,稿件正在终审中。《盘点四十年》这本散文随笔选,没选《大厂》系列散文只言片字,是考虑到《大厂》系列的系列性和连贯性。
  • 开在废墟上的花

    开在废墟上的花

    从听故事到讲故事,再到写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从故事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哪里去寻找中国的好故事?《中国好故事》特邀国内顶尖故事家,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维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热门推荐
  • 先洞房后拜堂

    先洞房后拜堂

    她是云之约,惊云山庄七小姐,在百花宴上追逐燕北国太子失足落马,摔了一身马粪,自此名动天下,喜穿五彩斑斓的长裙,外号,花蝴蝶,花痴七小姐。当潇洒狂放热爱自由的她穿越到畏缩懦弱钟爱美色的她身上,将会发生怎样的传奇?
  • 武圣情尊

    武圣情尊

    武道中为圣,情道中为尊。一腔热血,征服天下。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收入了中外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按流传的原貌经提炼加工而编写,力求在不改变故事原貌的基础上使故事更加合理有趣。一个个优美曲折的民间故事将带你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浪漫感人;“长发妹”舍己救人的传说让人心生敬佩;“画扇判案”则在我们心目中塑造了一心为民的清官形象;“孩子和三色鱼”告诫我们不要贪心;“豆豆和妖怪”更是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徜徉在这些优美的故事中,广大读者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真挚朴素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时光的故事:小学篇

    时光的故事:小学篇

    在这里,我碰到了厮守一生的人。在这里,我碰到了陪我走完一辈子的人。那么你呢?
  • 彼岸花开彼岸

    彼岸花开彼岸

    她叫曼珠,蛮族族长独女,族中受人尊敬的德雅。她平生酷爱红装,那血一般鲜红的色彩,好似她的个性:骄傲,张扬。那日清晨,她站在忘川河畔,遇见那个令她永世难忘的男子。她曾后悔过:若是那日没去忘川河畔,没有救下他,是不是不会这样,族人们将在她的守护下,和平安宁地过着日子;而她。仍是那个骄傲张扬,爱着红装的曼珠德雅……可,一切都回不去了,不是么?呵……
  • 香初上舞

    香初上舞

    [花雨授权]少侠毕秋寒这辈子做的最错的事,就是被丞相公子圣香粘上并带他行走江湖。甩又甩不掉,抛又抛不开,为什么他追查的线索渐渐朝圣香靠拢?难道这纨绔弟子身上真是别有隐情?更有不可思议的身世之谜隐藏其中?
  • 奇锋天下

    奇锋天下

    故事简介:奇锋相争,天下征伐!逆天主宰,踏破山河!
  • 重生之道起风云

    重生之道起风云

    什么?老天爷不要这样对待我吧,我好好的过我的宅女生活!我爱看重生小说不代表我想重生啊!你怎么就把我穿回去了!穿回去就穿回去了怎么又遇上拐卖啊!!!那对夫妇好歹毒啊!!!我跑!!!天啊,居然被个黑道首领捡了回去,唉!今后就只有混黑了,可怜的娃
  • 爹爹,娘亲好腹黑

    爹爹,娘亲好腹黑

    本着先下手为强,她给孩子他爹下了药,吃干抹净偷了种后溜之大吉!都说神兽难得,不过为啥她的宝贝儿子随便捡个蛋就能孵化出神龙宝宝呢?想要天地异宝?放孩子他爹出马!什么,弄不到?哼,今晚睡地板去!
  • Essays and Lectures

    Essays and Lectur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