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筑台拜将(2)
按计划,秦地在攻占零陵之后,再度攻击武陵的金旋,然后到桂阳和占领长沙的甘宁部会师,完成整个荆南战略。
秦地出兵攻击零陵,亲自出马斩了刘度的大将刑道荣,接受了刘度的投降。好言安抚他之后,仍令他维持零陵的政务,待徐州来人后再办交结。按照徐州的政务条令,刘度必须要去下邳的政务班接受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才可继续任事。
这刘度见秦地军队纪律严明、并不侵扰地方,心生好感,派出自己的儿子手持亲笔信劝降武陵的金旋。他们二人本是好友,经常往来的。
金旋见了刘度陈说利害关系的信之后,见自己的武陵城年久失修,根本挡不住秦地的一击,而零陵大将刑道荣败于秦地,更让武陵的武将们心无战意。刑道荣在荆南也是赫赫有名之人,武艺超群,罕有敌手。
秦地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武陵,正待休整后向桂阳进发。此时却接到攻击长沙的甘宁传书。甘宁轻敌,为长沙城老将黄忠黄汉升所伤。甘宁现在已不能视事,每日里在大营高挂免战牌。令秦地部暂缓攻击桂阳,立即回军长沙,兵合一处。
此时的孟良在扬州正在筹划与荆州刘表论战一事,接到甘宁的传报,眉头紧锁,对徐庶叹息道:“兴霸为人争强好胜,那日听我夸奖黄忠弓马娴熟,当世仅有吕布、太史慈、夏侯渊可称敌手,心下不服。竟然扬长避短,跟他斗箭,此番却着了黄忠的道了。”
徐庶在一边安慰道:“幸亏伤在右肋,性命无碍,但要将息数月才可恢复。当务之急,需要一员大将赶到长沙接替甘宁,完成荆南的战略。这秦地、蒋钦诸人皆不是黄忠的对手,我看唯有调取关张兄弟前去迎敌,方可收服黄汉升。”
孟良盘算着:“关羽远在豫州,即将完成豫州全境的光复,远水解不了近渴。张飞就在身边,但其勇则勇矣,用他对付黄忠并不是上策。毕竟不是要取他的姓名,而是要收归我用。”
历史上张飞倒是义释严颜,留下一段佳话。但黄忠跟严颜却非一个档次,其武艺跟张飞也是不相上下的。
正在踌躇间,闻听帐外侍卫报告:“赵云赵将军求见。”
孟良和徐庶对望一眼,彼此都点点头。赵云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只不过他初出茅庐,战阵历练的还是不够,用他去对付一员六十多岁的老将,经验上明显落了下风。
赵云进账,朗声说:“听说甘将军长沙城外受挫,战局陷于胶着。目前荆州之事有和平解决的可能性,不如就派我走一遭,接替甘将军指挥荆南战役。”
“子龙,我们正在讨论接替甘宁的人选,你来请战甚好。不过,我得先问你几个问题,看看你准备的如何。”
“大将军请讲。”
“黄忠黄汉升此人你了解吗?”
赵云很严肃的答道:“为将者当知彼知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对我军西进的每股势力,云都很注意收集情报,做到了然于胸。这黄忠本是军中一小卒,出身低微,靠战功累计逐步升至将军职位。一生经历数百场战阵,无数次从死人堆爬出来。论战场上实战经验、作战意志,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其刀法特点为势大力沉,简单实用,可媲美一流的刀法武将。最为让人惊叹的是,此人今年已六十余,尚能用五石弓,其拿手的绝技是贯日箭法,此法密不传人,看过他演练此箭法的人这世间上已没有几个人,因为他们都命丧在他的箭下。甘宁甘将军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实在不易。”
孟良见赵云了解到的情况,竟与自己从情报系统得到的分析大体一致,好奇地问:“黄忠虽说武艺超群,但所投非人,以至其在武将中籍籍无名。这情报你又是如何得来的?”
“云喜欢闲时和士卒们聊天,有个小校原本是黄忠部下,后来才投效袁术,他对属下说了长沙的许多事情。”
“哦,原来是这样。你既然知道黄忠的出类拔萃,此番前来请战有必胜把握?”
赵云缓缓摇头:“云并无把握,唯独有信心的是,和老黄忠对阵,虽然不一定胜得了他,但云做到自保还是没问题的。我请战是因为大将军你对黄忠赞不绝口,一心想将其收归麾下。这个任务难度很大,很有挑战性,所以,云甘愿一试。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会圆满的完成这个任务的。”
孟良点头。徐庶在一边插话:“若不是荆州论战的意义重大,我愿陪同将军,为你出谋划策。有一点要切记,不可与老黄忠斗勇,想办法用计将他擒住才为上策。”
孟良开口道:“此人刚烈,用计不可太甚,想让他心悦诚服还是需要动点脑筋的。记住,此话可以通过内线传到黄忠的耳朵里,就说是我说的,长沙可以不要,汉升势在必得。”
赵云凛然:“是,长沙可以不要,汉升势在必得。大将军,我明白了。”
赵云告辞了孟良、徐庶回营,当即将部队的指挥权移交给史涣,自己仅带十数侍卫快马加鞭连夜赶往长沙。
其时,在长沙真正掌握统兵权的不是黄忠,而是一员小将叫杨龄。
这杨龄是荆州城的世家子弟,生的一付好外形:面若敷粉,目如朗星,唇红齿白。自小家庭里延请名师教授其文韬武略,其人口才也是了得,说起行军布阵之事如数家珍。韩玄有意结交荆州世家,见杨龄如此才俊便收为义子,破格提拔为偏将军,在长沙军中,军职仅低于黄忠。
杨龄自视甚高,对没什么文化的黄忠并不放在眼里,虽是军职低于黄忠,但自恃有韩玄的这层关系,在军中骄横跋扈,任用亲信,在带兵灭了长沙附近的几股山贼之后,逐渐控制了长沙军队的实际指挥权。黄忠年迈,此类人见得多,知道年青人没受过挫折,即使对其指点也无济于事反而自讨没趣,平素一应军旅之事尽数赋予杨龄并不过问,闲来只是在家舞枪弄棒,饮酒作乐。
此番甘宁攻城,那韩玄见其军威庄严,不敢大意,请出黄忠首先迎战甘宁。甘宁与黄忠都是使刀,两人又都是从实战中领悟出的刀法,一个势大力沉,另一个灵巧机变,都是适用性的刀法。两人旗鼓相当,恶斗了百余回合不分胜败。甘宁兴起,早忘了军中律令,他脱下铠甲,裸露出上身,只留下腰间的铃铛叮咛作响。黄忠抓住了机会,趁甘宁追赶之际,在马上暗地里挚出五石的铁胎弓,一个铁板桥仰卧在马上,回首就是一箭。
这甘宁好胜,以为黄忠年龄大了,体力不支,正追赶的紧,却见一箭飞驰而来,连忙侧转身体,已经来不及了。那箭从右肋下穿进,从后背露出。
甘宁大叫了一声,回马便走。中军护卫久经训练,纷纷抢出将甘宁护在中间,黄忠趁势指挥手下掩杀过来。可中军护卫一进入阵中,两边的盾牌兵却聚拢过来,补上缺口,弓箭手更是隐藏在盾牌手的后面,箭矢如飞,倒让黄忠的追击部队损伤了数百人。那黄忠也从未见过如此训练有素的部队,不觉暗暗称奇,连忙下令停止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