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刘巴的奇谋(1)
黄忠呆了一呆,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沮丧失落的情绪这才有所好转。他又问道:“如此,贵军依旧要对长沙开始强攻了?”
赵云接过话来。说道:“老将军,我们大将军确实说过,长沙可以不要,汉升势在必得。这话的意思我想老将军应该明白,在长沙和老将军之间,我们大将军更加看重老将军,但如果两者皆可取,为什么要放弃长沙呢?”
黄忠默默的饮了一口酒,叹道:“再说推辞的话也有负大家的盛情,但我还是得提出条件。我知道贵军军纪森严,不扰民的话我就不说了。但我希望贵军拿下长沙之后,不可枉杀一人,包括太守韩玄、杨龄。”
赵云、甘宁对望一眼,相互点头。赵云道:“老将军所提之事我们应承了,韩玄、杨龄如果主动献城,徐州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即便是我们拿下长沙,也不会取他们的性命,老将军,你就放心吧。我们会把你的要求转告韩玄,让他自己抉择。此外,老将军的家眷安置何处全凭老将军定夺,徐州全境无处不可。”
黄忠举杯谢过。
黄忠出降,赵云并没有撤去重围。消息传到长沙城,城民们又一次沸腾起来了。这次的矛头直指韩玄。
“都是韩玄贪位恋栈,城外赵云已经派人来说,保全长沙一城全体官吏的性命,愿意留任的经过考核后继续留任。保全全城百姓的财产,绝不扰民。还说这是黄忠的要求。可韩玄却迟迟未决,这不是把大家往火坑里带吗?”
“是啊,这韩玄想干嘛,我们老百姓只要远离战火就行。既然战不能胜,何不开城门接受整编。围困这么久了,这生意怎么做啊?”
“城里大街小巷一下出了不少的安民告示,上面有赵云的大印。人家早就派人进入城里了。这城是守不住的。”
太守府外一下聚集了几千人,都要求韩玄挂冠辞职,开城门迎接大军进城。
终于,韩玄见民心已失,军无战意,派出了幕僚出城求和。
阚清的酒楼里,潘濬和阚清正在举杯为贺。
阚清感慨道:“当年从云门调到雷门,驻点长沙,我还在想,这要到哪一年才能重回徐州。没想到,这才几年的功夫,我们徐州的大军已经开到大门口了。老唐,此番长沙兵不血刃,圆满完成主公交托的任务,你功不可没啊。”
潘濬拱手道:“十八号,你怎么话题重提。唐谘这个代号早就消失了,潘濬才是我的本名本姓。虽说现在改天换日,即使别人知道我是曾经的八大宣抚使之一也没什么。但我们搞情报的,底细越模糊越好。”
“呵呵,我这是一高兴就忘记了。哎,想当年,张角重用你们为宣抚使,看来也是独具眼光。难怪你们一举事就是百万人的规模,你们善于控制引导民情舆论,调动民众的力量为我所用,这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我建议你花点时间,把这方面的心得整理出来,作为内部交流材料。”
潘濬应诺,“不过,这经验材料内部要保密,一不能署名,二不可作为学堂的教材。否则,运用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那是当然。对了,主公得知了这里的消息,特意送来贺信,并在内部通令嘉奖。还让我征求你的意见,你是愿意从此从暗中走到明处还是继续潜伏下去?给了你两个选择,或者在长沙做太守,或者去江东,找机会进入孙权的决策层。”
潘濬眯起眼睛,嘿嘿一笑:“我喜欢潜伏,这个比较刺激,很适合我。不过,我也有个要求,该把我编入正式的序列了。”
“好,我会尽快的帮你办手续,你现在是雷门八十七号。我也将离开长沙,跟你一起去江东。我将负责整个江东的情报网。”
“太好了。最好你还开酒店,这样我就可以免费满足口腹之欲了。”
“哈哈哈。”
在答应韩玄提出的允许官员人身、财产自由、不向城里的大户摊派粮草等若干和平条件后,赵云部对长沙城顺利的实现了接管。
甘宁伤势未愈,留下他坐镇长沙整编部队。赵云以秦地为先锋率大军继续南下,夺取桂阳郡,而黄忠随军参赞军机。鉴于长沙之战黄忠的特殊贡献以及他的超群武勇,甘宁、赵云联名保举他为偏将军,等待大将军府的批准。而他的家人已被送往彭城郡定居,这是甘宁建议的。彭城是整个徐州发展最好、最稳定的城市。
这一日,赵云大军开至桂阳郡外,刚刚扎下营盘,先锋秦地就会同桂阳郡守赵范前来。秦地说,他的先锋部队开至桂阳郡外,太守赵范主动派人接洽,愿意拥戴刘和为主,愿意接受徐州的改编,唯一的条件就是赵范本人继续留在桂阳任职。
赵范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特地亲自前来大营谈和。
赵云没想到没费丝毫周折便接收了桂阳,自然高兴,和黄忠一干人亲出中军帐迎接赵范。
那赵范笑容可掬,很亲热的拉住赵云的手说道:“闻得赵将军亲率大军前来,大家都是同宗,赵某不揣冒昧,想与将军摆摆族谱。”
赵云道:“赵太守深明大义,解百姓于水火,云深感欣慰。我本是河北真定人,不知太守仙乡何处?”
赵范惊讶道:“啊,没想到我们不仅同宗而且同乡,我也是河北真定人。”当下,两人细说谱系,竟然还是同辈。又叙年齿,赵云略大,于是赵范口称兄长。
赵云千里之外遇到本族同乡,自是高兴,问道:“兄弟如何到了桂阳,该有些日子没回家了吧?”
那赵范答道:“我自幼随兄长来桂阳,当时兄长由洛阳被外放为桂阳太守,后来兄长一病不起,郡里人念及兄长为官清廉,造福乡梓,都说按古法兄终弟及,便推举我接任了桂阳太守一职,现在已经三年了。”
赵云点头答道:“原来如此,那兄弟在此为官是极得百姓称赞的。”
“托兄长的福佑,此地百姓民风淳朴,桂阳又处偏僻,赋税不重,百姓倒能安居乐业。”
赵云一边将赵范往帐里让,一边说道:“兄弟所提之事还得计较,徐州官吏的任用必须要经过培训,持有培训证书方可任职。这已形成制度,目前尚未开此先例。既然兄弟于桂阳和平有功,待我上书丞相府,兄弟去徐州培训之后依然回到桂阳任职如何?”
赵范微感失望,口里诺诺。
一干人在帐里议定了和平接管桂阳的条款,签字画押。谈好明晨赵范将郡里的守军开出城外,由赵云部派出一千人进城维护秩序,清点库房,造表注册。
商定好细节,赵范告辞回桂阳,约定明日再见。
赵范走后,赵云摊开地图,看荆南四郡已经全部归于徐州,基本封堵了东吴由此西出的通道,如果再往南,攻下南海之地,那就不仅切断了交趾和东吴的连接,而且按照孟相的拓展海洋的思路,在南边拥有了一个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