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83900000031

第31章 江舟谈玄 6

王弼的社会观是“名教出于自然”。这是玄学社会观的主流。

玄学家要自由。可是人人都自由了。庄园里的农奴也自由放达了,庄园生产怎么维护!自由主义者岂不饿死了。自由论者强调个人顺从和利用自然,只研究人性论和世界观的关系,这中间缺失了社会观一环,这使得他最大的缺陷是没有独立可行的社会观。

道家的理论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极力否认社会规律的存在。但是做为道家的实践者,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却并不完全否认社会规律的存在。《慎子》中有《德立》一篇,而道家的行政经典《管子》中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句话出自《论语》或《礼记》。

玄学在实践中服从自然规律,而且前面说过他的自然规律就和道家的自然规律不同,玄学的自然规律“以无为本”是核心,将对世界的看法当成虚幻。这样他们和儒家的观点显得比道家还格格不入。因此,如何把儒学拉进玄学的马车上,成为早期玄学家需要克服的最大课题。因为孔子的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过要服从天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荀灿提出‘言不尽意论’。他的意思是说,人通过自己的话语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以此来说明孔子并没有把自己内心中的‘道’表达出来,因此‘六经尽糟粕’。想以此既不否定孔子,又将与玄学相矛盾的儒学著作排除在外。但他这个说法没人同意,如果真个‘言不尽意’,那这帮玄学家也不用著什么书了。这个方法行不通。

如何将儒学的社会观带入玄学的世界观这是玄学的最大难题!

王弼去拜访当时清谈界的领袖裴徽。裴徽一见到王弼便特地拿当时清谈的“重要课题”来考验他,问说:“‘无’是万物生成的来源,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但是,孔子不去说它,而老子则整本书讨论个不停,这是为什么?”

只有十七岁的王弼说:“孔子知道‘道’是无法完全言表的,因此孔子从不言‘道’。但是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表现出‘道’的最高境界。而老子似懂非懂,才唠叨个没完。”(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

王弼的说法如晴天一声雷,震惊了整个玄学界,我前面说过,玄学的唯心世界观和人性论很难指导社会大众。所以,在宗教还未显达之前,玄学只有紧抓‘有为’的儒学社会观。因此,如何把孔子的理论为玄学所用,成为当时一个重大的难解课题,这也是玄之所在。

孔子是只做不说,王弼的说法使玄学家强行攀附上孔子和儒学,使玄学家们激动地热泪盈眶。当时的泰斗级人物裴徽、傅嘏震惊不已。何晏大为称赞,他说:“孔子曾说‘後生可畏!’像王弼这个人啊,年纪轻轻的,却可以谈论‘天人之际’这样的大问题了啊!”

王弼的说法既肯定了孔子的儒学现实观(社会观),又确定了玄学更高地位,为其的‘名教出于自然’打下基础。其实质就是将玄学的世界观和人性论与儒学的社会观相结合,达到一个完善的社会理论。但是,由于玄学的世界观向玄、向唯心进化,它和儒学的社会观的结合属于一种牵强附会,不得已而为之,一旦宗教到来,它将和儒学说再见。因为玄学和佛学有着近乎相同的世界观,以无为本,紧接着就应该是四大皆空,以有为空,玄学成为向唯心学说靠近的‘过度’学说。

王弼的社会观是“名教出于自然”。这是玄学社会观的主流。

名教即儒学,玄学家把儒教改了个名,叫名教,意为正名分之教,只突出了儒学的社会性,不再是最高理论,最高理论让给玄学。儒学只是社会的最高理论,不再是世界和人的最高理论。

名教出于自然,这句话是把儒学的社会观借来用。玄学最主要的社会观就是‘名教出于自然’,这是向儒学社会观‘妥协’的结果。这个观点最被玄学家重视。后来还有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还有郭象的‘名教即自然’,但不被重视。

“以无为本”,奠定了玄学的基础。王弼的‘以无为本,以有为末’不是一整套唯心的世界观。前一句唯心,后一句唯物。以有为象,以有为体,玄学家大多不承认。反而承认老子的“无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中生有’。

玄学‘玄’就玄在承认唯心的“以无为本”,却不敢否定“有”(万物)的存在,这是一个矛盾体。

古代学说的世界观看似提纲挈领,其实他的世界观是为它的社会观服务的。这时候拥有唯心社会观的佛教虽然已经传入中国,但是还没有流传开,在社会上没有取得成功的先例。直到西晋佛学还处于佛经‘翻译’阶段。这样当时成熟且可行的社会道德只有儒家学说,所以玄学当时想附着在儒学之上,就无法否定‘有’,就无法得出以‘无’为本,以‘有’为像(空)的唯心最终结论。

玄学的世界观与当时可行的儒学社会观产生明显的矛盾。其认为大自然以‘无’为本,但却也不敢否认‘有’的存在性。儒学道德是一个有为的‘社会观’,如果把‘有’仅仅的化作一个影像,就不能和儒学社会观相兼。

玄学之所以玄,就是因为其核心是以无为本,但却不敢,也不能喊出‘以有为像’。所以玄学的终极观点‘以有为像’没有被玄学家们接受。王弼也说有不可以为像。

玄学的社会观仍然逃离不了儒学。因为,你无论让国家无为之治,你的家族内部,庄园内部的活动一定是有为的。玄学最主要的社会观就是‘名教出于自然’,就是向儒学社会观‘妥协’的结果。这一过程还非常复杂曲折,最终还是由王弼完成。

自由派哲学不能成为统治思想形态。因为以他这种‘自我’的世界观无法提炼出可行的社会观。何晏、王弼的思想使统治者更加放肆。以前‘德教’使官员以求贤为最高目标,退而求其次,求虚伪。(虚伪总比赤裸裸的抢杀要强的多)。让天下的坏人先变成伪人,世界将更美好。以色列你能不能虚伪点,不要再赤裸裸的杀人了。

王弼死的时候也才二十四岁,他的理论过于偏激了,完全的‘无为’,只代表了最高士族的利益,他的说法不要说寒门不同意,就是士族阶级也不认同。三等的士族还想奋斗成为二等的士族。二等的士族还想成为一等名士。世间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动,即使人坐在椅子上相对的静止,其实你的身体也在不停的转动,疯狂的衰老。人必须是“有为”的,三天不吃东西就会真正的静止。

有人说什么阶级不阶级,思想学术与政治无关,可是王弼的思想是用来指导政治的,所谓“以静制动”、“以静治国”、“无为之治”。

王弼出身名门高族,其爷爷(继祖父)是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王粲四十一岁死的时候,曹丕带文武大臣送葬,曹丕在墓前对送葬的大臣们说:“王粲好听驴叫,你们都叫一会儿。”

于是一片驴叫之音!

贵族士族大庄园主,大企业家的思想学术的核心一定是‘自我’的自由。首先他有自由自在生活的能力。第二,可以使他们更方便的挣钱,哪里有价差,他们就可以带上资本去哪里。所以贵族士族的思想学术一定以自由为核心。

而穷苦大众,首先是要生存,别被克扣工钱;辛苦十年,升个小科长的时候,别被有后台的人算计。平民的思想学术以社会公正为核心。

中国儒学起于战国世袭贵族衰弱之时,成熟于宋之后的小农社会。所以儒学形成了一种“公正”思想。甚至有时还走进极端,如不患贫,而患不均。

由于我国在魏晋南朝是贵族社会,这一时期出现了自由思想,不被后世小农学者理解。社会变了,怎么理解?小农社会号称‘富不过三代’,怎么理解那个‘一富贵就是十几代的时代!

这个自由思想以维护贵族利益为主,也波及到劳苦大众。这和明末以王夫之为代表的自由思想是不同的。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王弼在后面注上:民之远于仁,甚于远水火也,见有蹈水火死者,未尝蹈仁死者也。

这表现出王弼作为高级士族的过度自信与张扬。孔子的意思是:我见过掉进水火之中而死的;没见过掉进仁爱之中而淹死的。王弼却展现出极端的讥讽:我见过踩踏水火而死的,没见过践踏‘仁爱’而死的!

历史就这样和王弼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恰恰他自己就是那个踩踏‘仁爱’而死的一位。王弼依附曹爽,常仗着年轻气盛,能言善辩而欺辱士大夫。司马氏政变成功后,先把他这一伙人革职,打发回家。然后再一个一个的杀,形势再明朗不过。可是还没轮到他,二十三周岁的王弼就先被吓死了。

您有没有被他人的不道德行为伤害过,他们应该在您面前讲道德。所以除了您一个人外,所有人都该讲道德!任何可行的思想学说都要向社会‘道德’妥协。

自由是人的需求,必须由社会维护。道德是人对人类社会的妥协。他人的不道德行为一定会干扰你的自由。

悲催的是,他人的自由行为也可能干扰到您的自由。你的儿子逃学,女儿早恋,媳妇出·轨。不得不说,这也算人家的自由。

道德是人对人类社会的妥协,道德保障了您的自由。道德是人对文明的认知。我的说法和康德不同,康德认为道德是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我认为道德是对他人自由的妥协,最终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王弼的“以无为本”,支持治国‘清静无为’的观点;而“名教出于自然”的社会观又不否定庄园生产的‘有为’。这被士族广泛认可。因为这维护了士族的利益。政府只需收税,民众由士族庄园来管。

=====----===

虽然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是玄学社会观的主流。但是玄学还有一左一右两个观点。

左的是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指人性的自然放达是超越儒学的,大胆否定儒学社会观。

玄学第二个观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这个观点是说:不把世俗观念放在心上,就能顺应本性,超脱自然。通情达理,所想不拘泥于欲望,便能看透富贵贫贱。

一个贫苦人,家中没了粮食,老婆在闹,三个孩子在哭,你让他去那里‘守静去燥’。个人主义者的的理论是用来指导精英的。那其他人怎么办,其他人跟着精英走就行啦。

嵇康当然也知道,所以他在这句话前面加了一个限制词‘夫君子者’。就是说君子才能这样。小人不行,你还要在农田里拼命。其实就是贵族可以放达,别人不行。

这个观点是向士庶天隔,人分等级又大胆的迈进一步。(士庶天隔这一名词正式提出,是在士族没落之后,刘宋之后)

这个观点就更加个人主义,甚于否定儒学社会观。在晋朝,儒学最衰微时,仍被人们称为圣教。孔子仍被奉为圣人。王弼讽刺儒学,但还认为孔子是圣人,而老子不是圣人。可是‘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一派只崇尚庄子。追求自由,放达,富贵长命。任何一个有生命的思想流派,都不能否定社会道德。这一派否定社会道德,不被大多数士族接受。

嵇康要求社会‘清静无为’,不要认为他自己就是清静无为的。史书记载,两次客人来访时,嵇康都在灼热的火炉边‘炼铁’。绝不是因为他有这个爱好,这只表示庄园主们对优良铁器的渴求。炼铁是那个时代最尖端,最需要的科技,还是军火。

提出这个观点的嵇康,幻想了一整套长命百岁的心法,可是他在39岁时被朝廷杀了。过分自由的无政府主义是不被任何社会认可。西方的自由也是以经济自由为核心的。西方自由的基石是1961年的《资本主义与自由》,这里讲的是自由经济,但是他们对外却宣称自由是普世价值。当你若相信之后,他会把你推进教堂,说十字架上的老头才是普世价值。因为西方的社会观来自宗教。(笔者认为真正的普世价值只能是仁爱、正义和一切围绕人的权益。)

玄学最后一个‘社会观’的观点是郭象提出的‘名教即自然’,指儒学就是玄学这个‘道’。有人说,这个说法使儒玄溶合。其实郭象是在生搬硬套,把玄学往回拉。希望玄学融入儒学。玄学的道是自然规律;儒学的道通常指社会规律。名教即自然,驴头不对马嘴。

郭象的说法在前期不被人接受,他的说法严重违背玄学的世界观‘以无为本’。可是,永嘉之乱中士族被无情杀戮,使士族看清一心追崇自由,而抛弃责任的危害。‘名教即自然’这一观点开始被看重。后来这一观点影响也不大,因为没多久佛学兴起,佛学社会观相比于儒学的求仁求义,更符合贵族的天命论(士庶天隔)。

玄学和宗教有极强的互补性,他们之间就像儒与道。我们把理论的探讨放到下一节。这里只简单说一个现象。

玄学家用玄学的观点指导庄园内成产,让上千部曲和奴隶自由、放达的耕种,显然是搞笑的做法。

用儒学的仁爱,正义也不好使。庄园主对农奴没有爱;农奴对庄园主也就谈不上义。

虽然庄园主靠的是权利的鞭子,但是他也要在思想上安抚一下众多的部曲。只有神学最好使,神学可以说“不要羡慕贵人,人家上辈吃过苦,你这辈子好好干,下辈子也当贵人(轮回说)”。或者说:好好干活的死后到西天极乐世界享福,还能上天堂。

同类推荐
  • 吐蕃史稿

    吐蕃史稿

    吐蕃史(6世纪至9世纪)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高原上的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为强大的势力、并走出了封闭的内陆高原。吐蕃王朝的建立,打破了高原的沉寂,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勃勃生机。原来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一个个小邦政权或部落联盟得到了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的扩大,推动了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又实现了文化上的整合。吐蕃时代,族群的认同感加强,藏族得到了壮大。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1672年春,莫斯科堡内的人们欢庆沙皇的孩子的诞生,这个有着一头亚麻色头发的漂亮的小男孩,究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什么。法国的雄主路易十四,哈布斯堡皇朝,海上马车夫荷兰,日益崛起的英国,北欧霸主瑞典,整个17世纪末,是一个人的表演场
  • 剑与火的大宋

    剑与火的大宋

    我读过很多关于穿越军事之类的小说,其中不乏很多大红大紫的书,但是在我看来很多书写的并不真实,就比如说写杀鞑子,这群马背上长大的武士要么被写的像是蝗虫一样铺天盖地,要么就像大熊猫一样金贵,死一个士兵主帅都要心疼好几天,在我看来这都不真实;再比如说打仗最重要的粮草问题小说家们为了简单往往都是一略而过的,所以我想打造一本自己喜欢的历史,这里没有一个人可以战胜一支军队的超级勇士,也没有主角长枪一挑敌人就被吓得两股战战的意淫,我在尽量的去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战斗场面。
  • 风苍云紫

    风苍云紫

    本书主要讲述民国期间一户普通商人的人生,一个普通人在经历了极端的艰难之后的复仇之旅。书中有友情、亲情、爱情,你一个人只有从高峰跌入低谷时,才知道什么才是最真挚的······本书剧情跌宕起伏,既有抒情也有悬念,民国期间各式人等如政客、军人、商人、东家、伙计、僧人、道士、王爷、土匪各色人等陆续出场,展现了一幅民国期间的人生百态图。
  • 混在晚唐

    混在晚唐

    普通大学生穿越到唐朝末期,虽有其他穿越者的想法,却无本事,他不晓军事,五谷不分,不懂机械,不会炼钢,也不会写诗著文,更没有什么王霸之气,唯一的优势在于知道历史。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他不得不“混”着保全自己,走上了一条另类的道路。
热门推荐
  • 星耀圣痕

    星耀圣痕

    第一次星系大战后的人类已经岌岌可危,这时一本修炼书的出现拯救了剩余的人类。随后又出现了神秘而又强大的星座使,这是福气还是灾难?从何死亡星球传送出来的凌羽会是什么身份?他的身世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而他又有什么命运等着他?嘿嘿……想知道么?
  • 武界之歌

    武界之歌

    武衍天道,玄科双幻,道之天骄神所眷,破碎灵源厉修难。斑驳断剑锁条链,化鳞腾云武界临。云飞传说,武界之歌!
  • 铠甲勇士裂魂

    铠甲勇士裂魂

    裂魂,一套为了拯救世界而创造的铠甲,一步步地打败了一个个战傀,拯救了世界。
  • 摸金鬼事

    摸金鬼事

    “摸金符,鬼作妖.”我生在农村,十四岁成为李家最年轻的当家的,十四岁第一次盗墓。十四岁发现自己居然是个富二代,一本人皮日记引出了家族的秘密,将军坟,昆仑雪冢,云顶玲珑塔,罗布泊古城。。。。。。这一切都指向了同一个秘密。。。。。。。
  • 神道

    神道

    万载之前,修真界曾出现一个拥有紫色血液的强者,横扫乾坤,举世无敌,这种血液被称为——苍天霸血!万载之后,同样一个拥有紫色血液的年轻少年踏上修真之路,他是否能够继承这种无敌血脉,再次开创一个不朽的传说?
  • 诛临

    诛临

    万古神魔大战,神界之皇巨天,魔界至尊乌魔在那一战后从此消失于洪荒。魔族战将损失殆尽,后代魔族再无惊艳绝伦之人,在神界强势,魔界式微的情况下,魔界希望,乌望被送往人界,祈求勿忘大仇,望其诛杀神界众霸主,迎回魔界盛世。邪不压正,我便要改一改这天数,邪到极致,依旧踏破虚空,成神魔主宰!神魔双修之体,浩瀚九域,强者如云,乌望战恶少,诛天才,灭神佛,踏破九州十二虚空界。魔子降临,逆转天地,破碎神化!
  • 孽海豪门

    孽海豪门

    乖乖妞变身罗刹女现身T岛,脚踩高富帅,手拎真善美,玩转豪门,颠覆贵族!欠我的钱,用心来填!欠我的情,拿命来还!!复仇,从恶魔的觉醒开始!!!
  • 浪子吟

    浪子吟

    本书为长篇小说。书中以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记录这个“浪子”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折射了人生百态,揭示了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彰显了道德教育的意义。作品主人公曾经的浪子,那么走过的路肯定崎岖,做过事肯定有诸多龌龊,有些事用“不齿于人类”来表述,一点也不过分。从一个街头小混混到道德模范,这个转化是如何在矛盾的阵痛中完成的?作者以其生动的描述,是主人公的形象深入人心,写作风格较有特色。
  • 冷公主的冰心命运

    冷公主的冰心命运

    来自圣界的七位公主强势登场!用水晶打造的心,被背叛的友情,千年难遇的爱情,失而复得的亲情。被称为女王的神秘女孩,神秘古堡和神秘少年。真相...扑朔迷离。无月之夜里,是谁在弹出的忧伤琴声。“雨过天晴是你的伪装总是对我微笑是你的坚强。而脆弱的是你白色的肩膀轻轻颤抖着悲伤。”“月光下的天使,折翼了,陨落了,变成了伪天使。”七位骄傲女孩的冰心故事,命运将把公主们引向何方?
  • 盖世战魂

    盖世战魂

    星魂界万族林立,群雄并起,诸王争霸。一名赤发少年从云荒无穷的黑暗中走出……体内无尽魂洞涌起,当他仰天一声咆哮,诸天万界都在他的脚下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