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4900000002

第2章 观照内心,修好心转好运 (1)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心中有根,就能开花结果;心中有愿,就能成就事业;心中有理,就能走遍天下;心中有主,就能立处皆真;心中有德,就能涵容万物;心中有道,就能拥有一切。佛性就在自心,无须向外求索。自我观照,反求诸己,就能认识自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就能控制自己;修好一颗本心,在任何境遇下都坚守自我,就能活出精彩,改变命运。

先学做人,再学做佛

【佛心智语】

佛法很平凡,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做佛就是做人。

佛学思想中有这样一个观念:人这一生,来到这个世界,是来偿还欠债,报答所有与自己有关之人的恩缘的。因为我们赤手空拳、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一无所有。长大成人,吃的、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众生、国家、父母、师友们给予我们的恩惠。只有我负别人,别人并无负我之处,因此,要尽我所有,尽我所能,贡献给世人,以报答其恩惠,还清我生生世世累积起来的旧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而为人、济世、利物。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讲解《金刚经》时说:“先学做人,能把儒家四书五经等做人之理通达了、成功了,学佛一定成功。像盖房子一样,先把基础打好,人都没有做好,就要学佛,你成了佛,我成什么?要注意啊!要先学做人,人成了,就是成佛,佛法告诉你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苦苦寻觅如何获得幸福,但佛陀告诉世人,做好自己,做好眼前的事,即能幸福,即能得道。其实,学佛也好,找到幸福也好,最先应该做的不是念“阿弥陀佛”或是空想,而是应做好当下的事情,完成一个人在这世上应该做的事。只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圆满了,才能体悟生活的道理,领悟事物的真谛,获得对尘世的正确见解。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那么,人人都可成佛。

有一位年轻和尚,一心求道,希望有日成佛,多年苦修参禅,但一直没有开悟。

有一天,他打听到深山中有一古寺,住持和尚修炼圆通,是得道高僧。于是,年轻和尚打点行装,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来到住持和尚面前,两人打起了机锋。

年轻和尚:“请问高僧,您得道之前,做什么?”

住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得道之后又做什么?”

住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哂笑:“何谓得道?”

住持和尚:“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惦念着挑水,挑水时惦念着做饭,做饭时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这就是得道。”

住持和尚说的“得道就是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真是一语道破禅机,认认真真地干好手中的每件事情便是得道。不要把佛法想得过于高深和遥不可及,其实佛法很平凡,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其实,做佛就是做人,一个真正成佛的人,往往在人间最平常的地方。正如佛所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是“智慧”的意思。智慧到了极点,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真理就存在于平凡中,能到达人间最平凡处,才能接近佛法之道,也就是做人之道。

在佛家看来,世法与佛法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出家的人要懂世法,世法懂了,佛法就通了。真正的佛法,并不是以梅花明月、洁身自好便能彻悟的,后世学佛的人,只重理悟而不重行持,早已大错而特错。

先学做人,再学做佛,这是世间不变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照此修行,不但可以使自己获得幸福,还能够造福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踏踏实实,保持真实的自己

【佛心智语】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但可以保持一个真实的自己。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这是王维的一首诗,名叫《辛夷坞》。这首诗写的是在辛夷坞这个幽深的山谷里,辛夷花自开自落,平淡得很,既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

无情有性,辛夷花得之于自然,又回归自然。在这个绝无人迹的地方,辛夷花不需要赞美,也不需要人们对它们的凋谢洒同情之泪,它把自己生命的美丽发挥到了极致。

在佛家眼中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个体都自在自足,自性自然圆满。佛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一个人如果能体察到自身不增不减的天赋,就能在世间拥有精彩和圆满。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远处的风景都被笼罩在薄雾或尘埃之下,越是走近就越是朦胧;心里的念头常常被围困在重峦叠嶂之中,越是急于走出迷阵就越是辨不清方向。这是因为我们常常过多地执著于思维,而忽视了自性。佛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教导人认识自性。

有一位富人有四位妻子:第一个妻子活泼可爱,在富人身边寸步不离;第二个妻子是富人抢来的,倾国倾城却不苟言笑;第三个妻子整天忙于打理富人的琐碎生活,把家中大小事务管理得井然有序;第四个妻子终日东奔西跑,富人甚至忘记了她的存在。

富人生病即将去世,他把四位妻子叫到床前,问她们:“平日里你们都说爱我,如今我就要死了,谁愿意陪我一起去阴间呢?”

第一个妻子说:“你自己去吧,以前一直都是我陪在你身边,现在该换她们去了。”

第二个妻子说:“我是迫于无奈才嫁你为妻的,活着的时候都不情愿,更不要说陪你赴死!”

第三个妻子说:“虽然我很爱你,但是我已经习惯了安逸稳定的生活,不愿意陪你去过餐风饮露、衣食无着的日子。”

富人非常伤心,他近乎绝望地看着第四个妻子。

第四个妻子说:“既然我是你的妻子,无论你到哪里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富人心中一惊,既感动又愧疚地看着第四个妻子,含笑去世。

佛祖解释说:“其实这位富人本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四位妻子则代表每个人活着的时候所拥有的东西。第一位妻子指的是你们的肉体,生来不可剥离,死时却注定要分开;第二位妻子指的是你们的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位妻子指的是你们的妻子,活着的时候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死的时候仍然要分道扬镳;第四位妻子指的是你们的自性,人们常常忘记了她的存在,而她却永远陪伴着你。”

每个人都有自性,也就是自己的本心,生而相随,死而相伴,不能抛却。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察到自性,于是很多人随波逐流,丧失自我。要做到像辛夷花一样平淡地自开自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常常需要他人的赞美才能前行,一旦受打击就会停滞不前。如果明了自己的本心,并坚信执守,就不会被他人的态度左右。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但可以保持一个真实的自己。想要讨好每个人是愚蠢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与其把精力花在别人身上,还不如把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上。改变别人的看法是很难的,做好自己却是容易的,如果一个人能保持自我生命的圆满,修一颗笃定的本心,就能把自己生命的精彩发挥到极致。

认清能力的底线

【佛心智语】

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真正了解自己、战胜自己、驾驭自己。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顺境和逆境,每一种遭际都是对人自身能力的考验,都能让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有些人在顺境中自负自大,不可一世,一旦遭遇挫折,便会觉得荆棘满地从而一蹶不振,这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的缺点,也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没有自知之明。

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在深浅之间权衡做人。

很多时候,“知”总是外指的,希望自己能够了解整个外部世界,却往往忽视了对自己内心的探求。禅修的一种观念是: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自我。无论是做事还是禅修,首先要认识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了解外部的世界。

然而,认识自己又谈何容易?只有经历暴风骤雨的洗礼,无数次跌倒后爬起,才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才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从内心做到不怨天尤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再通过不断修补与完善,向完美靠近。

追求完美固然不错,凡事应当尽力而为,但同时也要量力而行。

在一座深山中藏着一座千年古刹,一位高僧隐居在此。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找他,有的人想向大师求解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师讨一些武功秘籍。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往往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大师从他们中挑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不是还得重新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更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应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望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还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每个人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底线,如果超过了这个底线,去做力不能及的事,那么,再强健的人也要摔跤。因此,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战胜自己、驾驭自己。人心如秤,评价自己的秤轻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准了,才能实事求是地认知自我,完善自我。

所以禅修之人,要能够清醒地认识自我,不断通过反思深入地认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清了自己,知道了自己有什么缺点需要改正,有什么优点需要保持,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这样,才能在由知转行的过程中走得更稳健,才能在行动的过程中增加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从而在知行合一中获得禅悟。

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强。学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学识的短浅。

学会自知,学会正确把握自己的定位,是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心中时时有一杆秤,称准自己,才能真正驾驭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把握好做人的分寸。

主动孤独,沉淀一切烦恼

【佛心智语】

一个人处于孤独之中时,一切烦恼和牵挂都会沉淀下来,这样会更容易看见自己的内心深处,更容易找到自我,了解自己。

有的人生性好静,懒于在灯红酒绿、尔虞我诈的社交场合敷衍应酬,闲暇时更愿意结伴于青灯古卷,品茗读书,抑或独自远行,涉足山川沃野。但是,更多的人害怕孤独,无论是独自垂钓于碧水湖泊的宁静和淡泊,还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于他们而言,都是不堪忍受的折磨。

佛家将孤独的形式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主动的孤独”,就是为了修行而主动创造一个与他人隔绝的环境,无论打坐诵经,还是读书写作,都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只留下一颗求知之心。

第二种是“被动的孤独”,可以理解为情感上的孤独,是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寂寞,或被团体成员所排斥时,即使身在团体之中依然能感觉到的孤独。

第三种是“思想的孤独”,当一个人的观点不为他人所接受,思想得不到他人认可时,就会感受到精神上的孤立无援。

第四种是“权势的孤独”,高处不胜寒的感受是大多数身居高位的人所共有的。

孤独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孤独的味道每一个人都品尝过。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修行者,就是一个切身体会到孤独并为此痛苦的人。

在一次禅七(禅宗的参禅方法,以七日为期坐禅修行)中,一位修行者突然哭了起来。圣严法师问他为何哭泣,他回答:“生活在世界上的孤独感让我害怕。”

同类推荐
  • 心想事成法则

    心想事成法则

    纵观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会发现,总有些人是“幸运儿”,他们生活顺心,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似乎好运总是伴随着他们,这也许会让许多平庸的人抱怨上天的不公。其实,只要明辨真理,认识到潜意识的力量无所不在,懂得一个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头脑意象,无时无刻不在塑造、引导和影响着自身的命运,并且能够对其大加利用的话,那么,勿庸置疑,你也可以拥有灿烂的人生。有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走向幸福的人生,有的人却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着平庸的生活,这种差别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实现愿望的成功者和丧失理想的失败者究竟有何区别呢?答案就在本书的70条智慧之中。
  • 寂寞的人生不平淡

    寂寞的人生不平淡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偶尔的寂寞会是一剂清醒剂,让你更好地面对喧嚣的尘世。当一个人把寂寞当作人生预约的美丽,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寂寞了。若能够学会走出寂寞,把生活调节得有滋有味,那你一定会是个幸福的人。因为耐得住寂寞,所以成功;因为耐得住寂寞,所以幸福。读懂寂寞的人,一定是最坚强、最有魅力的人。寂寞是成功前的蓄积,只有耐得住寂寞,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刻苦钻研,认真陶冶。少了物质的羁绊,少了心灵的纷扰,做事情就会更加投入和专注。寂寞不一定都能通向成功,但所有的成功必有一段在寂寞中奋争的过程。《寂寞的人生不平淡》是一本撼动亿万读者心灵的励志读本。
  • 爱是一切的答案

    爱是一切的答案

    作者提出十项生活的秘密,让人了解如何不再破坏自己的快乐,建立内在的自信、清明与平静的状态,并据以创造真实的自由。也许你渴望在忙碌无比的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平静。也许你要追求向来缺乏的自信与自重,实现心中的梦想。也许你希望自己的情绪更稳定,得到更深的灵性发展。无论动机为何,这些秘密都能引导你,将生活的每一刻,化为无限的快乐、满足与爱。每天,你如何面对生活里的各种波折与隐忧?且让本书的十个生活秘密陪伴你找回内心的平安与自由未来,不管遭遇什么,一切的答案都是爱。
  • 学会说话闯天下

    学会说话闯天下

    会说话,一靠技巧,二靠个人魅力,两者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本书强调如何主动激发自己提升说话能力,启发读者主动挖掘影响自己说话的原因及改进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传授说话技巧。
  •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本书作者深入分析了李书福多年来的创业经历和经营之道,从案例入手,解析李书福在企业战略和经营中的独到智慧,提炼出他特有的企业家精神。
热门推荐
  • 无敌小魔星

    无敌小魔星

    一个从出生以后就运气糟糕到极点的即将大学毕业的主角,在拨电话求职的时候,突然听到了电话那头一个美妙的女声:喂,您好,这里是运气管理中心……
  • 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本书是一本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励志书。南怀瑾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在讲学过程中,涉及大量古人生存智慧,对现代青少年有指导作用。
  • 误惹腹黑少爷

    误惹腹黑少爷

    史上最粗暴的玛丽苏一不小心招惹上史上最傲娇的腹黑男。他进她退,他退她遁,时时警惕,刻刻防备。那曾想,父母一纸婚约,把两人设定的剧本打乱。当玛丽苏惹上腹黑男,一场命运之轮开始火速运转。她逃,他追,她闪,她爱,他更爱,纠缠不休,彼此折磨。最后,原来一切的爱只是阴谋。。。
  • 星域奇缘创世纪

    星域奇缘创世纪

    爱丽斯看到俊将斑虎成功引诱走后姐弟俩来到母亲身边快速拿出草药和麻布条为母亲处理伤口。伤口处理很快,虽然伤口很深但没伤到筋骨,看到母亲已无大碍爱丽斯长长吐出一口气。眼神转到俊那边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俊的机智和勇敢深深触动爱丽斯最柔软的神经。一个没有星元力的男子竟然单独面对猛兽毫不退缩。这份胆识说明这个男人有担当,舍身救了母亲有恩于自己,自己又岂能辜负和怀疑跟自己差不多大的男人呢。这一刻俊收获了一个和生命一样重要的女人。
  • 人生谋略与大智慧:野蛮生长诡道智慧

    人生谋略与大智慧:野蛮生长诡道智慧

    本书以诡道为纲领,通过论述战争生存、商场生存、官场生存、日常交往及女性生存等方面的典型事例,集中分析了诡道作为生存的一种大智慧,在古今各色人物身上所显现出的光亮之处。希望这种分析能在如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为您增加一种洞察事理的韬略,为您开启一盏自己主宰的明亮之灯。
  • 同桌记

    同桌记

    一个小男孩,他妈妈让他去上学,去了学校去了学校。那个小男孩就要喜欢了这所学校,就在那里学习,而且一直换同桌换了6次。
  •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收录了《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一些广为流传的小说。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其小说也带有强烈的自传体色彩。作者在这些作品中寄寓了个体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心灵的漂泊无依、生活的苦闷抑郁以及对国家民族兴盛的深切期盼。
  • 牛逼农民

    牛逼农民

    被深爱四年的女友抛弃,他选择了放手。。。看一个落魄青年如何利用神器逆天牛逼农民嚣张回归,看不起他的都会注定失败。。。。四世沉沦首次尝试都市小说
  • 玉暖生烟

    玉暖生烟

    谁人不晓:玉家三女单薄孱弱,温雅端庄,故而可以在椋宫深得人心,可谁知:本色的玉家三女慧黠多变,本事通天……世人都道:玉家四少伶俐可人,聪明绝顶,所以才能玩儿转花街柳巷,可谁知:真正的玉家四少另有其人,无缘得见……御锦园里,玉寒的回眸一笑教俊美无俦的睿帝齐凤臾失了心神;春锦阁内,四少的文采风流令英明神武的青史第一帝刮目相看。然,双生子自降生起就注定着悲剧,帝王家的阴谋从初见时就预示艰难……
  • 存在事实

    存在事实

    青春是一场梦,无疾而终。岁月如风,轻轻挥扬。如果错了可以重来,那便可以无悔?可惜,已消散的过去无可更改。